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集邮界有句名言: “惠我以邮票,不如惠我以邮识。”倘若没有集邮文献资料的搜集,倘若没有集邮报刊供阅览,倘若没有集邮图书出版,要进行邮学研究,将会收效甚微。由此, “惠我以邮识”的说法日益为邮人所接受。集邮文献的范围较广,大体可分为:集邮学术专著、集邮工具书、邮票目录和图鉴、邮政和集邮史料、集邮普及知识读物和专题邮票图集、图册等。笔者对集邮学术  相似文献   

2.
自邮学研究盛行以来,集邮文章亦随之出现。自上世纪20年代在我国出现稳定出版的集邮专业刊物起,集邮先辈之邮文越来越多地散见于各类出版物中,而将自己刊发之邮文集中整理成索引资料册出版的作者还十分鲜见。  相似文献   

3.
《集邮博览》2009,(9):80-80
金秋北京,喜迎华诞。2009年9月,在国庆60周年到来之际,恰逢北京邮票厂建厂50周年,为拓展集邮知识,探寻邮票魅力与秘密,领略一流邮票印制企业的风采,《集邮博览》杂志社举办"探邮金秋邮学京城——集邮博览邮学团北京行"活动。  相似文献   

4.
前言:集邮爱好者对邮学精心研究,并加以论述,交流信息,全靠邮学报刊的传播。邮学报刊是集邮爱好者追求邮识的根源和精神生活的食粮,这也是集邮文献收藏长盛不衰的原因之所在。据史料记载,山东的集邮活动约始于20世纪20年代末期,较之沪杭要晚,故直到1946年1月1日才出版了第一份邮学小报,如今已达50余份。笔者试根据本人之收藏分类整理简目如下,以便同好集藏。错谬之处,诚盼方家斧正,以使此资料日臻完善。  相似文献   

5.
读编往来     
《集邮博览》2009,(11):4-4
细微之处见精神双节长假期间,我收到了《集邮博览》杂志社社长吕兴华签名的一枚国庆纪念封,实寄封让人爱不释手。9月中旬,《集邮博览》杂志社举办了主题为"探邮金秋,邮学京城"的活动,在座谈会上,吕兴华重申了"我们要多做一些实实在在的事情。"《集邮博览》杂志2010年加页不  相似文献   

6.
我与《集邮博览》从相识、相知到相处快30年了。 北京市集邮协会成立于1981年10月30日。翌年7月,《北京集邮》创刊,即《集邮博览》的前身。我是市邮协成立时的第一批会员,有幸在第一时间成为刊物的读者。还记得第一期有32页,设有“集邮百科”、“邮学研究”、“邮票与北京”等栏目,内容比较丰富。  相似文献   

7.
《上海集邮》2008,(10):5-5
上海市黄浦区集邮协会于9月12日下午假座五谷丰登酒家举行中秋集邮茶话会。 会上,黄浦区邮协领导分别谈了今年工作的成绩和明年工作的初步打算,并展示了为明年1月5日集邮活动日设计的生肖纪念封。茶话会上还穿插了文艺演出和有奖猜谜活动。《上海集邮》及兄弟邮协负责人等百余人出席了茶话会。  相似文献   

8.
先师钟笑炉先生是近代邮坛巨人,我国集邮化史上的一代宗师。他德艺双馨,不但邮学精深,而且品德高尚。他在集邮研究上所取得的杰出成就和为推动我国集邮事业向前发展所作出的卓越贡献,为我国几代集邮人士所广为传颂,并为海内外邮界学所公认。明年是先生百年诞辰,我谨记述先生和我之间的一段师生情谊和先生集邮活动二三事,以表我对先生的深深怀念和无限崇敬之情。  相似文献   

9.
2008年11月27日上海航天局集邮协会与中国航天集邮联谊会召开年会。会上,上海航天邮协副主席孙惠民回顾总结了一年来的工作,并提出了明年的工作计划。全国集邮联副会长刘广实到会讲话,肯定了一年来上海航天邮协的工作。上海市邮协副秘书长羌陆明也到会发言。会上还表彰了2008年11位集邮先进个人。  相似文献   

10.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本会名称:上海市集邮协会,简称:上海市邮协,英文译名:Shanghai PhilatelicAssociation,英文译名缩写:SPA。 第二条 本会是由本市各区、县、市相关部门集邮组织,企业、事业单位集邮组织,以及集邮爱好者、邮学研究者和集邮工作者组成的专业性群众文化团体,为非营利性社会组织。  相似文献   

11.
1982.7《北京集邮》创刊,由北京市集邮协会主办。创刊号为单色封面,32页。刊名为北京市政协副主席、北京市集邮协会名誉会长廖沫沙题字。内容除报道北京市集邮协会成立外,首开“邮票百科”、“邮风与邮德”、“邮学研究”、“世界邮坛”等栏目。刊址为北京南河沿菖蒲河1号。内部发行7000册,每册收工本费0.25元。  相似文献   

12.
2017,我在快乐集邮中又度过了一年,在此盘点一下我收获的种种集邮快乐。收集集邮文献之乐。通过订阅、邮友惠赠、交换等方式,我已收集到近百种2017年出版的集邮报刊。承蒙厚爱,2017年黄锡受老师惠赠大作《草根集邮文选》、洪忠基老师惠赠大作《此物最相思—邮海心迹》。有这么多集邮书刊为伴,学到了方方面面的知识,我因生活充实而快乐。学写邮文之乐。2017年发出邮文188篇,  相似文献   

13.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游学,古来有之。而现代教育意义上的游学,是一种体验式的学习方式。集邮需要博览、需要交流,更需要感受和体验。《集邮博览》杂志社取游、邮之意,谐游学之音,引入"邮学"概念,组织集邮爱好者结伴出行,观邮展、学邮识、购邮品、交邮友,探寻邮票原地,游览名胜古迹,丰富人生体验。2009世界邮展"花开洛阳",各地邮迷心向往之。"集邮博览邮学团"首发目的地自然非洛阳莫属。4月8日,由十  相似文献   

14.
集邮文献,也称“集邮书刊”、“邮学书刊”。其藏品形式可分邮书(书籍)、邮刊(报刊)、邮票目录等。按内容可分为综合性、专门性、商业性等。  相似文献   

15.
刚刚过去的2008年是大龙邮票发行130周年。作为一名集邮爱好者,突发奇想要“集全”关于大龙邮票的邮学专著,既为满足鉴赏欲望、又可增长邮识。于是上网搜索,打印资料,向同好“刺探书情”,汇款购买,不知不觉竟然一忙就是半年多,真有“邮趣无日月”之感。  相似文献   

16.
上海基层集邮协会秘书长沙龙于4月8日下午在华盛大厦举行集邮工作研讨会。基层集邮协会秘书长等30余人出席会议。会上秘书长们认为上海市集邮协会近几年来在指导和帮助基层邮协开展工作方面有显著变化,尤其是沈世瑞秘书长经常深入基层邮协,关心和帮助基层邮协解决实际问题,不愧为基层邮协的良师益友。基层秘书长们表示,要在市邮协的正确领导下,做好基层集邮工作,努力为上海集邮事业上一个新台阶。  相似文献   

17.
我是50年代学习机械制造的大学生,喜欢集邮,因而与圆规、三角板和集邮相伴了几十年。因邮识浅薄。以致写的邮也很“机械”,有如机械运动轨迹那样——“简单而重复”,让人读起来干瘪而乏味。然而,退休儿年来却喜欢上了“爬格子”,原先是想以此打发日子,使生活不致太单调,后来写邮时,通过查资料、读邮书邮刊等,学到了不少东西,增长了邮识,使得“爬格子”比买邮品更有兴趣,也就很自然地和(《上海集邮》结了缘,并且圆了邮上(《上海集邮》之梦,去年还“儿度夕阳红”。  相似文献   

18.
《上海集邮》2004,(5):5-5
3月24日下午,海关集邮协会召开2004年度工作会议及“大龙”邮票研讨会。 首先,邮协副会长兼秘书长顾洪官总结了2003年工作,并对2004年工作作了步骤:一是加强邮协的组织建设,建立健全基层集邮小组;二是坚持办好《海关集邮报》,努力提高办报质量;三是举办集邮知识讲座,指导基层开展集邮活动;四是探索海关历史邮学文化,召开大龙邮票研讨会;五是拓宽对青年集邮  相似文献   

19.
邮学家张赓伯"集邮甚早,所藏邮学书籍亦丰","且能作精细研究而为历史之考证",人称"邮史矿"。高山仰止,实为今天文献集邮爱好与研究者之楷模,笔者在《民国稀见期刊之集邮专辑》的探访中,略有所得,旁及赓老事迹。今年3月17日为张赓伯110周年诞辰,特撰此稿敬献前辈。  相似文献   

20.
我国著名的集邮家、邮学家郭润康1917年(丁巳 年闰二月二日)生于江苏丹阳,从药店学徒至贵阳中 医学院教研室主任(副教授),15岁开始集邮,25岁 开始邮学研究撰写邮文发表。集邮业绩,世人皆碑, 是我国邮坛为人师表的范例。现任中华全国集邮联合 会常务理事、学术委员会副主任,贵州省集邮协会副 会长,国家级邮展评审员。 郭老回顾了70多年对集邮的感受,集邮对一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