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 )”(咪嘎好)是生活在云南省石屏县哨冲镇水瓜冲村委会的花腰彝每年春耕开始之前祭奠始祖“( )”(阿竜)、祭祀天地,向祖先和神灵祈祷人畜安康,丰产丰收的年俗祭祀活动.时间在每年农历立春之后的第一个“( )”(属马日),其仪式繁杂,文化内涵丰富.  相似文献   

2.
洪波  马玉 《文教资料》2012,(12):90-92
云南石屏县彝族尼苏支系花腰彝传统祭龙的民俗有祭小龙、大龙,接龙、倮哦、送龙等程序,其中倮哦、舞龙等具有独特性。受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影响,花腰彝传统祭龙的宗教性、仪式性、承袭性在发生文化变迁,花腰彝祭龙歌舞正在面临发展创新和保持原生态的冲突。  相似文献   

3.
临县伞头秧歌是一种综合性的民间歌舞艺术,集民间音乐、舞蹈、戏剧、说唱于一身。临县伞头秧歌源远流长,相传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探究其发展可以归结为:从"赛社""赛会"到"社火""会子"、从"跳大傩"到"祭瘟神"、从"转道场"到"踩牌子"、从祭祀中的"皂罗"到秧歌队中的"花伞"、从"阳歌"到"秧歌"、从固定的"祭歌"到即兴编唱的"秧歌"的转变。  相似文献   

4.
侗族的历史悠久,侗族的舞蹈源远流长,侗族人们的生活与歌舞关系紧密,无论大大小小的节日、庆典、祭祀活动都要举行歌舞仪式,"多耶"是侗族的一种歌舞形式,也是侗族人们非常喜欢的一种歌舞,本文主要从"多耶"的起源、功能、特点及发展来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5.
桐花意象考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桐花是清明"节日"之花,清明时节的政治仪式、宴乐游春、祭祀思念等社会习俗构成了桐花意象的文化内涵。中唐时期,桐花"自开还自落"、"纷纷开且落"与文人的落寞寡合、高士的自惬自洽情怀分别相关;元稹、白居易是桐花审美文化发展历程中的重要转折点。唐宋时期,"桐花凤"之说流行,"桐花凤"与桐花的关系也被赋予了祥瑞、爱情等比喻意义。  相似文献   

6.
生活在云南哀牢山区仅有的4万人口的彝族支系花腰彝创造了绚烂多彩、独具风格的花腰彝文化,花腰祭龙节就是具有浓郁民族特色和地方特色的节庆活动之一。本文阐述了祭龙文化,分析了祭龙民俗的旅游价值,并提出应从四个方面对祭龙民俗旅游资源进行开发。采用节庆活动的模式;树立花腰舞龙品牌,打造海菜腔、烟盒舞原生态歌舞名片;与其它习俗结合起来进行旅游开发;开辟一条滇南花腰民俗旅游线路。  相似文献   

7.
八月十五中秋节源于古时祭祀月亮的礼俗。中国古代祭祀月亮的礼俗由来已久。古时天子以天为父,以地为母,以日为兄,以月为姊,所以天子祭祀天地是在做"孝"的示范,祭祀日月是在做"悌(tì,敬爱兄长)"的示范,以此教导百姓。由于朝廷祭月的目的是教导百姓,所以很有可能把这个祭月的风俗推广到民间。  相似文献   

8.
远古宗庙豢养用以祭祀天地、列祖列宗的肥犬叫做"献"。这种狗既然属于祭品,就比普通狗的身份高贵。但是,无论其身份多么高贵,也不过是任人宰割的祭品而已,而前朝臣服或叛逆内部投降于现政的大臣、官员,其身份和社会地位与朝廷豢养的、用于祭祀肥犬毫无差别,故用"献"来喻称他们。孔子所谓"文献",分别指记载历史变故的文字资料和通晓历史变故的官员或隐居于民间的遗老,后世则偏指具有历史价值的图书和文物。"献"为皇家祭祀用的肥犬,其身份虽高贵,但只是一种小摆设,用来比喻人,并无"贤"与不贤的区别。自郑玄以来,历代文献学家,将其误解成"贤人",失之。  相似文献   

9.
傩(nuo,音同挪),即假面跳神,是原始狩猎、图腾崇拜、部落战争和原始宗教祭祀的产物,广泛流传于我国黄河以南的农村。江西的傩文化资源相当丰富,分布在南丰、乐安、萍乡等地的傩舞、傩庙、傩轿、傩面具、傩符、傩服饰,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赣傩文化群,其历史之悠久、内涵之深厚为世人所瞩目。南丰县三溪乡石邮村的傩舞是江西傩文化中的佼佼者,具有原生态的文化特征,保留了"起傩"、"演傩"、"搜傩"、"圆傩"等古老的仪式。  相似文献   

10.
我国教育史上有很多对教师非常敬佩"的称呼,如"春蚕"(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烛"(燃烧自己的同时照亮别人)"孺子牛"(吃的是草挤出来的是奶)园丁"(把花草修剪得整整齐齐)等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