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惯常定势 ,是指在长期的思考实践中 ,每个人都形成了自己所惯用的、格式化的思考模型 ,当面临外界事物或现实问题的时候 ,能够不假思索地把它们纳入特定的思维框架 ,并沿着特定的思维路径对它们进行思考和处理。写作思维的惯常定势 ,是指写作过程中一个人程式化的构思和用语方式中缺乏新意的那部分思维内容。【要点阐释】写作的思维定势既有好的一面 ,比如形成个人风格 ,定势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 ;然而定势发展到惯常定势 ,则往往表现得缺乏新意 ,思维陈旧 ,语言陈腐。因此 ,需要破除写作思维中的惯常定势。写作思维中的惯常定势主要表现为以…  相似文献   

2.
施怡 《文教资料》2009,(18):251-253
本文分析了定势思维在学习中的三种表现形式,即思维定势、权威定势和从众定势,以及这三种定势思维在语文学习中的弊端,提出教师要努力创设各种条件,来弱化语文学习中的定势思维,解放学生的思维束缚,激发思维的火花,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相似文献   

3.
思维定势,是指人们用某种固定的思维模式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这种固定的模式是已知的,事先有所准备的。思维定势也叫学习定势。思维定势对小学数学教学的影响有其两重性,既有积极的一面,又有消极的一面。教师在教学中,辩证地认识思维定势,努力发挥思维定势的积极作用,不断防止和克服它的消极影响,不仅有利于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形成技能,而且有利于思维水平乃至整个数学素质的全面提高。一、发挥思维定势的积极作用,促进学生学习的正迁移思维定势的积极作用。常常表现为收集信息或处理信息的环节上按照某种习惯的思路进行思考,促…  相似文献   

4.
思维是教学艺术活动的核心。初中学生的思维正从“经验型”向“理论型”发展 ,因此他们在语文知识的学习中还常偏重于背诵知识的结论 ,习惯于套用这些结论进行思考 ,表现出较多的思维定势。思维定势有其积极的一面 ,我们常把“学生熟练地掌握课文中的知识并能正确地应用”作为语文教学的要求 ,实际上这种要求就容易形成思势定势 ,因为 ,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形成思维定势才标志着学生已掌握了某种知识和方法 ,这无疑对语文的教学有着积极的意义。但是 ,思维定势也会产生消极作用。学生一旦形成了某种思维定势 ,在分析新的问题时 ,就会偏向于某种…  相似文献   

5.
思维定势又称学习定势或学习心向,是指学习过程中学生思维活动所具有的心理准备状态。在小学数学学习中,学生的思维定势常常表现为按照某种习惯的思路去进行思考,当这种习惯思路与具体问题的实际解决途径不一致或相悖时,定势往往形成负迁移,使学生的思维受到束缚,不利于形成正确的、积极的、活跃的数学认知。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着眼整体,厘清关键,让认知聚焦知识的核心,是引领学生走出思维定势形成的负迁移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6.
一、在数学学习中,学生的思维往往会凭着自己的表象,拘泥于某种框架,形成思维的定势。要改变这种定势,教师就应根据知识的内在规律和学生的认知结构,引导其积极思维,使他们具有独立思考、勤于探索、追求新知、勇于创造的精神。俗话说:学,源于思,起于疑。学生的思...  相似文献   

7.
初中语文自主学习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以语言文字为载体,在自我认知、体会、分析、思考、解疑等语文实践中形成语言思维能力的语文学习方式与过程。思维导图是一种用图画进行思考的新的思维模式,它是把语言中的隐性思维通过导图的形式进行显性化处理,它能快速理清思路、启发联想力和概括力;在对语言文字进行图像化处理的过程中,思维导图可以促进手脑并动,激发兴趣,从而实现有效的思维训练,有利于达成自主学习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学习上的思维定势,把认知局限于一个狭小的领域,在遇到相关问题时,往往不假思索,生硬硬套,出现判断错误。作为教师,在组织学生学习的过程中,理应时刻注意和提防这种现象的发生,善于把学生从定势的狭隘思维路径中解脱出来,寻求广泛的  相似文献   

9.
探索逆向思维教学法在《电工学》中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逆向思维是人们一种重要的思维方式。电工学是中等职业学校非电类专业开设的一门技术辅助课。由于学生对课程的作用在认识上有偏差,往往缺乏学习热情。教师在演绎课堂教学内容时,如果仅仅拘泥于思维定势,得不到学生的积极响应,“教”与“学”不能形成良好的互动,就难以达到预期效果。这就需要我们打破陈规,引导学生另辟蹊径,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运用逆向思维去思考和处理问题。在习题教学中,强化对学生逆向思维能力的训练,为的是更好地激发中职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0.
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学生常受到权威定势的限制,即对课本、教师盲目信任,从而淡化主动思考的意识。因此,在探究性阅读教学中,教师在教学时要教育学生不要迷信课本和教师的权威,而要用自己的脑子去思考问题,突破思维定势,反向思考,拓展空间,养成探究的习惯。  相似文献   

11.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我们经常发现学生的头脑中存在种种思维定势,由于受思维定势影响,有的学生在处理物理问题时,往往是“先人为主,以偏概全”,用已有的片面的经验来解释各种物理现象和问题,对物理规律与物理要领的学习和理解不够深入。同时也有的学生对物理的概念与规律往往是死记硬背、似懂非懂,片面地理解物理概念与规律。囿于自己的思维定势,停留在对表面现象的认识,缺乏从本质上作科学的分析,形成不良的思维定势,对问题略加变化时,不会随机应变,不会分析,造成错误。常见的思维定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2.
浅谈高校学报编辑的创新思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创新思维是现代学报编辑必备和追求的思维,它贯穿编辑工作的始终,在编辑工作的各个环节中都不可或缺。培养编辑的这种创新思维能力,需要克服权威定势、从众定势、书本定势、套板反应等惯常定势,在知识丰富、合理思维、多维视角、编辑策划讨论等方面加强努力。  相似文献   

13.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我们经常发现学生的头脑中存在种种思维定势,由于受思维定势影响,有的学生在处理物理问题时,往往是"先入为主,以偏概全",用已有的片面的经验来解释各种物理现象和问题,对物理规律与物理要领的学习和理解不够深入.同时也有的学生对物理的概念与规律往往是死记硬背、似懂非懂,片面地理解物理概念与规律.囿于自己的思维定势,停留在对表面现象的认识,缺乏从本质上作科学的分析,形成不良的思维定势,对问题略加变化时,不会随机应变,不会分析,造成错误.常见的思维定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4.
研究外语教学法及教学主体学生的心理场,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就是思维定势。所谓思维定势,就是在外语学习的过程中和具体的学习环境中所形成的各自态势。这种心理态势一经形成,就以强烈的趋向作用,规定并驱使着学生的思维活动向着特定的方向发展,并逐渐形成一种固定的学习习惯与倾向,这种客观存在的发展趋势,是外语教学中一个很值得探讨的问题。一、思维定势形成的相关因素美国克雷奇等人在其《心理学纲要》中说:“知觉定势主要来自两个方面:早先的经验  相似文献   

15.
教思与引导     
智力的核心是思维能力。中学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是训练学生思维。目前,学生中反映出来的“会背不会想”的问题仍然很多。这就要求教师重视教思,在教学中注意研究教思,而不停留在知识的传授上。 教思要结合教材,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在引导上多下功夫。 一、在学习新知识时引导 教师要努力创设生动愉悦的教学情境,激起学生学习新课的好奇心和热情,使学生产生一种迫切要求探求新知识的欲望,自觉地开动脑筋思考。 如在学习复数概念时,学生对虚数的引入容易产生一种“玄虚”感,处理复数问题时往往囿于在学习实数时形成的思维定势而出错,这时教师就要注意引导学生思考。有的教师设计了演讲课、讨论课等课型,目的是放手让学生去思索。在上这类课  相似文献   

16.
思维定势是指学生在学习新的知识前,头脑中已存在一种与新知识类似的旧有知识,对这类问题的解决养成了固有的思维方式,在学习新知识时往往用这种固有的思维方式去理解和解决新的问题。由于先入为主的作用,这种定势思维在教学上不仅有积极作用,也有不可忽视的负面作用。思维定势是如何形成的?如何在学习过程中有效克服这种思维定势的负面作用?在小学数学  相似文献   

17.
<正>所谓学习能力是指学习个体所具有的能够引起行为或思维方面比较持久变化的内在素质,它必须通过一定的学习实践才能形成和发展。在语文教学中,教师不仅要让学生掌握基本的语文知识和技巧,而且还要从思考力、自觉力、想象力、语言表达能力等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效率,促进学生语文知识与能力的全面提升。一、创设问题情境,提高独立思考能力传统课堂的"满堂灌""一刀切"的教学模式扼杀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抑制了学生的探究能力,导致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下降。因此,在有效教学、高效课堂的大框架中,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在对话中掌握基本的语文知识。在创设问题情境的过程中,教师要  相似文献   

18.
学生容易根据已有的认知形成思维定势.因此须对学生的学习方法进行指导,其中加强一题多变,一题多解,努力培养学生发散思维是教师应有的教学思考.  相似文献   

19.
传统的高中语文教学,强调统一的标准答案,这样的固定模式束缚了学生的创新思维。新课程理念下,语文教师要打破这种惯常思维,消融定势的坚冰,用富有创造性的教学方式让学生思维解除桎梏,迎接阅读的春天。  相似文献   

20.
所谓学习能力是指学习个体所具有的能够引起行为或思维方面比较持久变化的内在素质,它必须通过一定的学习实践才能形成和发展。在语文教学中,教师不仅要让学生掌握基本的语文知识和技巧,而且还要从思考力、自觉力、想象力、语言表达能力等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效率,促进学生语文知识与能力的全面提升。一、创设问题情境,提高独立思考能力传统课堂的"满堂灌""一刀切"的教学模式扼杀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抑制了学生的探究能力,导致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下降。因此,在有效教学、高效课堂的大框架中,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在对话中掌握基本的语文知识。在创设问题情境的过程中,教师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