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小猴子下山》是第二册第二单元的一篇看多幅图学文课。根据看图学文的特点和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建议可以通过“看、读、说、演”等儿童乐于接受的形式进行教学。一、看——了解图意。“看”就是观察图画。可先让学生整体看图。教师可按顺序出示小猴子“掰玉米”、“摘桃...  相似文献   

2.
(骆驼和羊)是一篇看图学文。课文通过骆驼和羊比高矮的事。说明看问题要全面,对自己不能只看长处,对别人不能只看短处。教学这篇课文,要根据“看图学文”课型特点,引导学生将看图和学文紧密结合起来,一步步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一、指导看图,了解图意学文前,先指导学生观察三幅图,大体了解讲了件什么事。可提出以下问题引导学生观察:①第一、二图画着谁,他俩准高准矮?②骆驼个子高有什么好处?③羊个子矮又有什么好处?④第三幅图增加了谁,为什么他们会在一块儿?二、初读课文,掌握生字读音在学生观察图画的基础上初读课,解决…  相似文献   

3.
一、借图观察 ,激活学生自发感知课文1 看图推测课文①看图明法。《温暖》一文是二年级教材中第二篇看图学文。学生经过一年的看图识字、学词、学句、学文的训练 ,对如何看图已有初步认识 ,因此 ,在教学时 ,教师应让学生自己说一说如何观察 ,在此基础上总结出按照由近及远、由人物到景物的观察顺序。这样在看图时就调动了主体参与的积极性。②看图说意。学生在看人物时 ,教师应对周总理的生平、为人作必要的交待 ,然后让学生说一说 :周总理和谁在干什么?他们可能说什么?看景物时 ,让学生说一说 :图上有哪些景物 ,从这些景物中知道些什么…  相似文献   

4.
小学语文第四册中的《黄山奇石》是一篇看图学文,主要描写黄山的奇石、怪石。教学本课应紧扣“奇”字,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图画和阅读课文来体会黄山石的奇妙,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一、观察图画,感知“奇”1.整体观察。黄山与我们平时看到的山有什么不同?你觉得黄山的风景怎么样?让学生带着这两个问题观察第一幅黄山全景图。通过观察比较,从整体上认识黄山高耸入云,怪石奇踞的特点,从而对黄山秀丽神奇的风景留下初步印象。2.部分观察。引导学生依次观察第二、三、四幅图,边看边想:处于图画中央部分的岩石像什么?你是…  相似文献   

5.
《小猴子下山》是一篇多幅图的看图学文。指导学生看图,既要看出画面内容间的联系,又要从对照比较中,看出画面内容的变化,从中体会事情的发展变化。初步看图,让学生找出五幅图所画的内容。请学生想一想:五幅图上都画了什么?这五幅图都是讲的谁的事?使学生体会到五幅图都是讲的小猴子的事。再让学生对照比较画面上不同的是什么,从而体会到小猴子到的地方不同,干的事也不同。然后找一找哪些画面上有共同的东西,体会五幅画面是怎样一幅一幅连接起来的。一二幅上都有玉米,说明猴子是从玉米地来到桃树下,扔了玉米摘桃  相似文献   

6.
《小猴子下山》是一篇看图学文.通过五幅图和五段文字,描述一只小猴子下山来,看见什么,就喜欢什么,想要什么,最后什么也没有得到的故事.这  相似文献   

7.
《秋天》是第三册第一单元的一篇看图学文 ,课文共四个自然段 ,描绘了秋天美丽的景色和勃勃生机。课文配有一幅生动有趣的插图。根据看图学文的特点和低年级儿童的年龄特征 ,本课可以通过“看”、“读”、“说”、“写”进行教学设计。一、看———了解图意“看” ,就是引导学生观察图画 ,使学生弄懂图意。可先让学生从整体上看图 ,说说图上都有什么。再按照由上到下、由远及近的顺序指导学生观察图上的景物 ,说说天空、云朵、稻田、梧桐树的样子 ;燕子、小鱼、蚂蚁都在干什么。这样教给学生按一定顺序观察事物的方法 ,有助于提高他们口头表…  相似文献   

8.
《师生情》是一篇文质兼美的反映少儿生活的看图学文。教学中可紧扣“情”字 ,点引学生边看图边阅读课文 ,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入境悟情 ,受到尊敬师长的教育 ,提高认识能力和阅读能力。一、看图入手 ,初读课文感知“情”初步看图。看图学文 ,看图是基础。读题后教者可以“课文反映了师生之间什么‘情’”为悬念 ,引导学生按顺序、有重点地进行观察 :图上画的是谁 ?在什么地方 ?干什么 ?什么时间 ?天气怎样 ?你是从哪儿看出来的 ?让学生初步从整体上感知 ,并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话言简意明地说出图意。在此基础上 ,点引学生总结归纳出看图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黄山奇石》是义务教育小学语文五年制第四册中的一篇看图学文,由四幅图和一篇短文组成。教师在教学时应抓住“黄山奇石”的特点,以具体的直观形象为支柱,思维为核心,培养观察和理解能力为目的,通过“观思”、“图文”和“读思”的结合,加强语言训练,发展学生思维,促进观察和阅读能力的提高。 观思结合,了解“黄山”总貌。引导学生看图一:着重指导学生按顺序,有重点地进行观察,边看边想,再对照学习课文的总起段落,以了解黄山的总貌。如:这是一幅黄山的风景图,图上画了哪些景物?引导抓住“云海、山峰和树林”,说说自己的…  相似文献   

10.
“看图学文”怎么教一、传授学习方法。教师要有目的地向学生传授“看图”和“学文”的方法。‘请图”的方法有抓住特点看、抓住重点看、按照顺序看等,“学文”的方法有图文对照、边读边想、圈点词句等。二、掌握一般规律。‘看图学文”教学的一般规律是:从图人手,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充分发挥图的优势,通过图文印证,抓住重点,理解词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三、提高认识能力。“看图学文”课文中,“图”是客观事物的反映,“文”是“图”意的反映。因此,找们要在引导学生理解课文的同时,提高他们认识事物的能…  相似文献   

11.
说课内容: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第三册《美丽的公鸡》第二课时。教材分析:《美丽的公鸡》是第三册第七组看多幅图学文的课文。它是继第五组看多幅图学文训练后的又一次训练。学习这篇课文应着重让学生体会多幅图之间的联系,了解事物的发展变化,为以后学习看图学...  相似文献   

12.
《春天来了》(语文四册第一课)是一篇画面集中、语言精炼的看图学文教材。 1.关于看图本课的图,是一幅美丽的风景画。观察时,可采取由远及近、由物到人的观察方法进行。开始看图,只须引导学生观察画面画了些什么;再看时,就要让画面上的东西“活”起来,从中启发学生思维、想象。如看地里,可提问“春天来了,地里的庄稼怎么样?”看学校,可提问“学校里的学生在做些什么?”让学生思考。从而引导学生把图上景、物、人所在的位置  相似文献   

13.
【课例简析]本课是一篇童话故事,包括五幅图、五段话.教学时,可围绕课后作业1看图学文,采用读启教学法,从图到文,说读结合;逐段理解,层层突破;从文内到文外,读思结合,以突破“为什么小猴子只好空着手回家”这一教学难点.  相似文献   

14.
把握教学关系落实训练目标——小语第二、四册五、六单元教学问答唐山市教委初教处王锦萍问:第二册五、六单元的教学内容包括看图学词学句和看图学文,都与看图有关,那么,进行这类课文的教学,应该怎样处理图和文的关系呢?答:看图学词学句和看图学文的特点是图和文结...  相似文献   

15.
看图学文是在看图学词学句的基础上发展的 ,其特点是用图把具体的事物和语言文字结合起来 ,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 ,让学生看得见 ,从而对有关事物获得感性认识 ,以帮助学生理解所学内容 ,发展思维。看图学文要重视图的运用 ,但不能淡化引导学生理解词句和指导学生朗读课文这一重点。怎样处理看图学文的“图”和“文”的关系呢?下面以《画》为例谈谈自己的做法。一、以图引文 ,注意培养观察能力《画》是一篇看图学文 ,由一首短诗和一幅山水画组成。从字面看四行诗句 :远看山有色 ,近听水无声。春去花还在 ,人来鸟不惊。行行的意思都违反自然规…  相似文献   

16.
“看图学文”在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想象能力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尤其在低年级 ,它是初步训练学生阅读能力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因此 ,我们应认清它的性质、作用。研究它的教法 ,为学生的阅读能力打下扎实的基础。一、先图后文 ,训练观察在“看图学文”中 ,图画形象地表现了课文的内容。因此 ,在教学课文之前 ,教师可先引导学生观察图画。了解图中的内容 ,培养、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如教《我们也要当红军》一文时 ,在教学前可先出示图 ,让学生观察整幅图 ,让他们思考 :图中画的是什么?由画面内容想象到什么?课题中“我们”指的是谁?有…  相似文献   

17.
看图学文的特点是图和文结合得十分紧密。图画形象地表现了课文内容,语言文字生动地反映了图中的事物。教学这类课文,一般可安排“看”(整体看图)——“读”(阅读课文)——“想”(图文对照)——“议”(质疑、讨论、释疑)四大环节。但这四大环节又不是孤立的、单一的机械步骤活动,而是教学全过程中的有机结合。看图是手段,学文才是目的。一、看囝学文教学,要因图幅类型而异看单幅图学文,应注意指导学生认识图画上各种事物的形  相似文献   

18.
教学,一方面是传授给学生一定的知识,另一方面则是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看图也同样如此,第一是指导学生看图,使其明白图上画的是什么;第二则是教给学生看图的方法,让学生摸清规律,自己会看。小学一至六册语文课本中的插图大体可分三类:一是一篇课文中仅有一幅图;二是一篇课文中有连续的几幅图;三是课本中专门安排了一部分看图学词、学句和学文课。对这三类图如何观察学习,才能较好地加深理解,领会图意呢?总的方法是:单图要深钻,多图观全盘,看图学文,读、想、观;  相似文献   

19.
小学语文课本中,看图学文分成两类:看多幅图学文,重点了解事物的运动过程;着单幅图学文,重点是了解事物的相互关系。看图学文的特色在于:图画是客观事物的形象描绘,文章是客观事物的文字记载。通过观察形象图画,理解课文语句,从而培养学生观察能力、阅读能力,并发展其思维能力。因此,看图学文教学的关键是凭借图文关系,发掘图文联系。从图入手,激发学习兴趣“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孩子看到美丽的图画,就迫不及待地想弄清画的是什么,拿到新书先看图画,对各种图画似值非恢,就急切地希望验证自己的观察力和了解不明白的内容…  相似文献   

20.
一、教材内容 第四册“看图学文”共有6篇,其中多幅图4篇,单幅图2篇,保留和新选课文各占3篇。这些内容分别安排在教材的三大部分中,各部分均有2篇看图学文。第一部分中有《小蝌蚪找妈妈》和《骄傲的孔雀》,这两篇都是看连续的多幅图学文。多幅图的看图学文,是按事情发展的先后,用一幅幅形象具体的图,配有一段或几段浅显的文字,完整地表达了故事内容。第二部分中有《我们也要当红军》和《难忘的泼水节》,这两篇都是看单幅图学文。这类课文是以一幅内容较复杂的图,配有一篇较完整的短文。第三部分中有《黄山奇石》和《雷雨》。这两篇看图学文,虽然也是看多幅图学文,但与第一部分中的看多幅图学文略有区别。如:《黄山奇石》一课,由四幅图和一篇短文组成。第一幅图是黄山景观照片,第2—4幅图,分别是“仙桃石”、“猴子观海”、“金鸡叫天都”三个景点的照片。图与图之间并没有密切的联系,不是表达事件发展的连续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