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通讯员为报刊写稿并不是为了几个稿费,但从报纸、杂志方面来看,则不应忽视稿费问题。因为这关系到是否尊重作者的辛勤劳动、落实按劳取酬的问题,也从中反映出报刊工作的责任心问题。可以说,我们的大部分报刊都重视和认真对待这项工作。《新疆日报》、新疆人民广播电台、《新疆军垦》、《工人时报》等单位,不但能及时给通讯员寄稿费,同时还给寄报样和采  相似文献   

2.
1月11日,杭州日报第2版刊登了一则启事说,凡1986年11月前在杭州日版刊出的稿件尚未收到稿费的,可告诉报社,以便补寄。看了这则招领稿费的启事,不觉耳目一新,使人心暖。这事虽小,但意义不小,远远超过了招领稿费的内涵,使人们看到了报社严谨的工作作风和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漏寄稿费事,据笔者了解,从中央一级报刊到地方各级新闻单位都有。如在某新闻单位召开的优秀通讯员座谈会上,有位通讯员以对新  相似文献   

3.
1月11日,杭州日报第2皈刊登了一则启事说,凡1986年11月前在杭州日版刊出的稿件尚未收到稿费的,可告诉报社,以便补寄。看了这则招领稿费的启事,不觉耳目一新,使人心暖。这事虽小,但意义不小,远远超过了招领稿费的内涵,使人们看到了报社严谨的工作作风和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漏寄稿费事,据笔者了解,从中央一级报刊到地方各级新闻单位都有。如在某新闻单位召开的优秀通讯员座谈会上,有位通讯员以对新闻单位负责的态度,坦率地讲了他的意见,说他的稿件被刊用了8篇,但只收到2篇稿费。当然,  相似文献   

4.
笔者喜爱写新闻报道,也被一些报刊不时采用。然而,令人忧虑的是,有些文章发表以后,经常有报社“漏发”稿酬的情况。试举一例。去年6月2日,笔者在本市某报发表了一篇专栏文章,几个月后一直未收到稿费。写信询问,仍无音讯。区区一笔稿费,也许不足挂齿,然而某些报社对待作者劳动成果所抱的不甚负责的态度,却令人不快。收不到稿费原因也许有多种多样,即使因疏忽而漏寄,至少也是报社工作人员不应有的一种工作作风。作为通讯员或作者,失去几元钱稿费是小事,而失去了对报社的信任却是非同小可的,这也许是那些“漏发”稿费的同志所不曾想到的。几年前,上海解放日报曾刊登“查漏启示”:凡被该报采用发表的稿件,如超过一定时限未收到稿费,通讯员或作者均可写信询问,报社总编办公室将给予认真负责地核查,并及时补寄稿费。“查漏”活动的开展,不仅查出了报社在寄发稿费上存在的漏洞,增强了有关人员的工作责任心,也大大提高了解放日报在通讯员和读者中的信誉。这是值得肯定的。  相似文献   

5.
编辑对通讯凤的大量来稿有个筛选问题;在一稿不多投的情况下,通讯员把稿件投给哪家报刊,也有个筛选问题。 一般来说,通讯员钟情的因素主要有这样几点:一是喜欢把稿件投给能及时给通讯员寄样报样刊或剪稿的报刊。这是因为,95%以上的通讯员都制作了“被采用稿件剪贴本”,这是通讯员的写作成果。一旦遇有日后调动单位、重新安排工作或评定专业技术职务是用得着的。二是喜欢把稿件投向稿费发放及时的报刊。稿费是通讯员劳动成果的价值体现,这是对通讯员劳动成果的尊重。再说,如今寄稿件要贴邮票,信封信纸要自己购买,写篇稿子费用也不少。稿费发放及时,可以贴补再投入。三是喜欢把稿件投给编辑处理稿件相对较快的报刊。编辑部不压稿,做到好稿优先上,这自然是通讯员的共同愿望。四是喜欢把稿子投给通联工作好的报刊。通联部门能与通讯员广泛联系,广交朋友,能经常就通讯员写作方面的问题给予指导,对通讯员提出的适当要求,能尽可能给予满足。这些都能增强通讯员给报刊投稿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6.
作为一名通讯员,也能收到一些稿费单,这些稿费单,大致有三类:一 类是光寄稿费,连发表的 时间及版面也不注明.第二类是稿费寄到,发表的 时间及版面也注明.第三类是稿费寄到,除注明发表的时间及版面外,并留言:欢迎您继续为本报赐稿,感谢您的大力支持!当我收到第三类稿费单时,感到非常高兴,特别是这两句留言,缩短了报刊和通讯员的距离.其实作为报刊在稿费单上写下这片语留言,并 不费很多事,却让通讯员感到温馨,受到鼓舞,能 激励他们在写作的道路上 更加勤奋.  相似文献   

7.
我做党报通讯员30多年,也曾被一些报刊、电台聘为特约记者。可近日接到湖北一家报社的《聘请简章》却使我十分惊异。它告诉我,如愿做“特约记者”,请寄“登记费和工本费”15元;做“特约通讯员”,寄10元。款到即发72开精装盖有钢印的证件。凡应聘可享受稿件信息优先、稿费优惠等待遇。我愣住了:要我做“特约记者”或“特约通讯员”,无非是要我为该报提供稿件、信  相似文献   

8.
写稿如用药     
本人是学医出身,当金华日报通讯员九年来,深感写稿用药之同理。 1991年6月24日我在《金华日报》“科技”版发表了一篇稿子《神奇的苦丁茶》,以武义县某村项××一家人长期饮服苦丁茶后身体健康为  相似文献   

9.
本刊讯7月1日,金华日报复刊30周年暨金华日报报业传媒集团成立庆祝大会在金华举行。浙江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赵洪祝为金华日报复刊30周年作出批示。国家新闻出版总署、中国记协及浙江省有关方面负责人和金华市领导出席庆祝大会。金华日报的前身是创刊于1949年12月1日的《金华大众》,历经风雨,几落几起,1982年在改革开放中浴火重生,并步入了最快最好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我作为平顶山市工商系统业余通讯员的“头儿”,每每和通讯员相聚,都会听到各种各样的议论。反映最多的是:“现在上稿越来越难啦。”通讯员小杨为某报记者提供了一年的稿件,虽未得一分钱稿费,但每次稿件发表,还能跟在记者后面露个名;今年不同了,连个名也不给挂了。据悉,报社规定:记者和通讯员合写稿件,只算记者半篇任务,故通讯员只有作奉献。当了二十多年通讯员,我的体会是,每当自己的稿子变成铅字,名字出现在报刊上,心情就格外激动,干工作也有劲儿;如果再给寄十元八元稿费,就会更加兴奋,干工作就更加有劲儿。反之,则会影响情绪,影响工作。鉴…  相似文献   

11.
当通讯员“爬格子”十余年,有苦也有乐,可最让人感到头痛与无奈的莫过于到处找样报。近年来随着新闻事业的发展,全国各地办的各类报刊越来越多,这确实给基层通讯员提供了广阔的舞台。不少报社重视通联工作及时汇寄样报、稿费以及学习材料,有效地调动了基层通讯员写稿投稿的积极性。而有些报社在刊用通讯员来稿后,不能及时给通讯员寄样报,只是寄去在附;言往里写刊用日期,甚至不写刊用日【期的稿费单就算完事,通讯员只好到l处去找样报,往往找不到所需要的那张报纸。百般无奈之下,只好写信向刊用稿件的报社求助寄一张样报,这一要…  相似文献   

12.
本刊编辑于11月中旬赴浙江,在金华、丽水、温州召开座谈会,广泛征求三地新闻界的意见。同仁们畅所欲言,对本刊寄予殷切的希望。《新闻记者》有“海”味金华日报记者陈东说,《新闻记者》内容活泼,有南派风格。我对“新闻人物”、“新闻与法律”等栏目很感兴趣。金华日报前编委金志澄说,刊物有特色,喜欢看。“新闻内幕”、“新闻作品评析”的文章我们都一看到底。“一月漫笔”有思想深度,有文采。温州日报编辑张永津说,“海外新闻”使我们很开眼界,《新闻记者》有“海”味。金华日报通讯员丰昆说,报社为我们订阅的几本新闻刊物,我们看得最快的就是《新闻记者》。  相似文献   

13.
我做党报通讯员30多年,也曾被一些报刊、电台聘为特约记者。可近日接到湖北一家报社的《聘请简章》却使我十分惊异。它告诉我,如愿做“特约记者”,请寄“登记费和工本费”15元;做“特约通讯员”,寄10元。款到即发72开精装盖有钢印的证件。凡应聘可享受稿件信息优先、稿费优惠等待遇。我愣住了:要我做“特约记者”或“特约通讯员”,无非是要我为该报提供稿件、信息,有时搞点征订工作吧,为什么还要我缴那么  相似文献   

14.
每到年终岁尾,各新闻单位大多要评选积极通讯员并给予奖励。奖点什么好?我们金华日报在适当发放奖金的同时,还选择了一份精神食粮——《新闻记者》,作为给积极通讯员的奖品,花钱不多,却很有意义。选择一份新闻期刊作为给通讯员的奖品,供他们自学,目的是为了加强对通讯员的培养。我们金华日报历来重视通讯员队伍建设,认为这是办好报纸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基础性工作。在诸多新闻期刊中,《新闻记者》长期坚持了“新闻社会化”的办刊方针,不仅面向新闻从业人员,而且面向社会各界;不仅着力发掘新闻界的新闻,从各个侧面反映新闻从业人员丰富多彩的生活,而且把视  相似文献   

15.
通讯员的稿件被采用后。都希望报刊社能寄一份刊用稿的样报或剪报。这应当是报刊社通联工作的一项内容,也是报刊社加强与通讯员的联系,尊重通讯员劳动成果,调动通讯员写稿积极性的有效方式。去年8月,笔者在北京某中学生报上刊用稿件一篇。当别人告诉了这个消息后,我就给报社寄信一封,并附两角邮票一张,请求寄一份样报。半年余,没有回音.去年10月,笔者在某工商报刊用稿件后,只收到稿费,未见样报或剪报。笔者随即寄款五角,要求购一张样报,但至今杳无音信。当然,寄样报也有不少做得好  相似文献   

16.
1989年1月当我收到第一期“新闻记者”杂志时,我莫名其妙,是谁给我寄的刊物?我百思不得其解。后来,在县委报道组才知道这是《金华日报》社给每个通  相似文献   

17.
报社给作者及时地寄发样报,是尊重作者,对作者劳动成果尊重的最好体现。过去,我们通讯员给报社投稿,见报后能及时收到样报。而现在却不样了,收不到样报;有的报社甚至既不寄稿费,也不寄样报,令我们广大通讯员感到十分的伤心,严重地挫伤了我们写稿积极性。为此,我们通讯员给报社投稿,只给自己熟悉的报纸,自己能看到报纸投稿,这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 虽然寄样报,要花费一些人力、财力,但它可以沟通编者、作者、读者的感情,架起连心桥,从而提高我们广大通讯员给报社写稿的积极性,那么,何乐而不为呢?为此,我希望能借《新闻…  相似文献   

18.
笔者为报刊写稿四五年。不但体验到写稿苦,发稿难,而且常为几块钱、十几块钱的稿费伤脑筋. 讨了一年零两个月的稿费1989年下半年,北京某报举办《建设幸福家庭》征文.笔者写的一篇题为《我家是个精神万元户》的稿子被选用后,迟迟未见寄稿费来.1990年6月14日,该报公布了获奖名单,此稿获三等奖.当时寻思,稿费连同奖金会一起寄来的.可是眼巴巴地等了几个月,却是泥牛入海.去信询问仍未果.直到10月份我厂一名同志进京办事,受我之托见到了那位大编辑.她说款随后就寄.谁料这句话只是说说而已.我一气之下给该报总编写了一封言辞不大好听的长信.发出不到半个月,20元稿费和60元奖金都寄来了,可我却一点也高兴不起来.  相似文献   

19.
今年6月21日,河南日报《生活周刊》专页上,登出一个“小启”,是为寄稿费而寻找两位作者。我是个农民通讯员,曾多次投稿,虽被采用了几篇,但更多的稿件还是石沉大海。有时.我想,可能是没有熟人的原因吧!读了这则“小启”,我明白了,编辑是认稿不认人的,要  相似文献   

20.
在尼勒克县通讯员队伍里,阿依坦写的新闻报道数量多,内容好,可算得上是一名高产“冒尖户”。阿依坦的通讯报道,哪年都在六七十篇,别的不说,单他每年稿费收入也在400元以上,足可证明他在业余写作中付出的辛勤劳累。阿依坦是1983年开始为党报写稿的,10年之中,在全疆报纸、杂志上和电播里发表的700多篇新闻稿。这期间,阿依坦4次被《新疆日报》和《伊犁青少年报》评为优秀通讯员。阿依坦是加哈乌拉斯台乡哈语学校专教汉语的哈萨克族教师。他热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