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角色游戏中让幼儿学会谦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雪珍 《山东教育》2003,(27):37-37
角色游戏是幼儿通过扮演角色,运用模仿和想像,创造性地反映现实生活的一种活动。角色游戏是幼儿学会谦让,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的最佳手段。“谦让”是谦虚地推辞或退让,是中华民族的美德,也是我们在孩子发生争执或其他行为问题时经常挂在嘴边的话。然而我们常常发现,孩子们会说不会做,更可笑的是有的孩子认为谦让是别人让我,这说明孩子对谦让的理解并不完整。在角色游戏中,怎样使孩子理解和学会谦让呢?一、帮助幼儿理解谦让在游戏中,小朋友按自己的意愿选择扮演角色,而在选择时常常会发生争执。如顾琰和罗丹妮两人争做娃娃家的“妈妈”,顾琰…  相似文献   

2.
2—3岁的幼儿在学习口头语言的过程中,会经历一段“自言自语”的时期。这个时期的典型表现是,孩子每天会有一些时间独自游戏,手里摆弄着各种玩具,口中叽叽呱呱地说个不休,一切都是自问自答,自己充当对话中的各个角色。假如你突然问他:你在说些什么?他多会一脸茫然地答不上来。因为他不知道这么“复杂”的游戏怎样才能用一两句话说清楚。这时候父母往往会长长地松出一口气。孩子总算不来纠缠没完了。且慢高兴,这只是孩子要经历的  相似文献   

3.
角色游戏活动是幼儿独立自主的活动,要依照幼儿的意愿进行。教师到底如何组织角色游戏?一直是幼教界争论比较大的一个问题。经过学习和实践,我的体会是: 一、以孩子为主体,教师进行启发指导和影响。角色游戏的主题、角色的分配及游戏规则的制定,都应由幼儿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自己独立确定。幼儿喜欢玩什么就让他们玩什么。角色游戏的内容、动作、对话,都应让幼儿自己去设计,发现有不妥时,教师可采用提问、反问、惊讶的口吻,采用提议的口吻及提供玩具和有关材料等方式,去间接地指导和影响幼儿,使游戏活动正确进行。例如:游戏开始了,许多小朋友一下子都拥到“娃娃家”,互不相让,影响了游戏的正常进行,怎么办呢?我就用提议的口吻问:“你们这儿有几家人家啊”“谁和谁是一家?”……较灵活的孩子就马上会意识到:“我们赶快分成两家或三  相似文献   

4.
邵冰青 《家教世界》2023,(24):22-23
<正>角色游戏是区角游戏的一种,是幼儿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愿望,以模仿和想象,并通过角色扮演表现其生活体验的一种活动。自闭症幼儿,也被称为“星星的孩子”,他们不能很好地与同龄伙伴进行沟通交流,尤其是在互动、分享等方面有障碍。对此,教师可以引导自闭症幼儿参与角色游戏,在游戏中有针对性地对他们进行社交训练,让自闭症幼儿主动地去关注他人,主动与别人建立联系,相互交流,从而提高他们各方面的能力。  相似文献   

5.
幼儿园开展角色游戏,要将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和充分调动幼儿的主体积极性有机结合起来。合理的指导方式有助于实现这两者的结合,角色游戏的指导方式可分为外指导和内指导两种。外指导是指教师以教育者的身份对幼儿的具体游戏行为进行现场直接指导。例如,在“医院”游戏中,教师发现有的“病人”没有挂号就去看“医生”,就告诉他们“看病应先挂号”,但这种指导方式往往会中断幼儿正在进行的游戏。内指导是指教师作为幼儿的游戏伙伴,和幼儿共同处于游戏情景中的指导。例如,教师发现有的幼儿将“娃娃”  相似文献   

6.
徐冬英 《成才之路》2014,(21):67-67
著名教育学家陈鹤琴说过:“游戏是孩子的生命,游戏是孩子获取知识的基本活动形式。”游戏是幼儿园的主导活动,在角色游戏中,幼儿之间通过各自分工装扮角色,不停地进行着交往。那怎样在角色游戏中更好地培养幼儿的交往能力呢?我们主要从以下三方面展开。一、加强幼儿与幼儿间的关系,授予交往技能,提高交往水平 角色游戏都有一定的主题,幼儿通过扮演每个主题中的角色,能了解角色之间的关系。在游戏中,由于每个角色都有着不同的身份,因此幼儿之间必须有语言交往。如医院游戏中,医生和病人发生语言交往;银行游戏中,银行工作人员和客户发生语言交往。那么,教师如何在游戏中教导幼儿交往技能呢?下面就谈谈我在教育实践中的一些体会。(1)丰富交往语言,激发交往欲望。每个游戏主题都有相应的交往语言,教师可以根据主题先和幼儿一起扮演角色,然后再让幼儿与幼儿相互扮演。如交通警察游戏,老师当警察、幼儿当过路人,以角色的身份主动与幼儿交谈,从中不仅教给了幼儿一些交通常规,也教会了幼儿的如何交谈。经过多次不同的扮演,幼儿在游戏中就会模仿着老师的样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与人交谈。  相似文献   

7.
亲子游戏是父母与孩子交往及情感联系的重要方式,是父母在自然的情景下,与孩子结成平等的玩伴关系,在和孩子游戏过程中自觉不自觉地“寓教育于游戏”之中,用自己的知识、经验、想法去影响孩子的游戏。开展好亲子游戏,对于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具有不可低估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彭卉 《教师》2020,(8):96-97
共享角色游戏主要突出的是“共享”两个字,武汉理工大学马房山校区幼儿园统一规划中班、大班的角色游戏主题环境,中班、大班幼儿打破班级界限,自由选择伙伴,自主选择班级,共同参与角色扮演,共享玩具材料、环境设施的游戏,我们称为共享角色游戏。它表现为环境共享、材料共享、伙伴共享、理念共享、教师指导共享、家长资源共享等。文章探索幼儿园共享角色游戏组织与实施的指导策略,以期充分发挥幼儿园共享角色游戏的教育价值,让幼儿在多元化的角色体验和自主性交往合作中形成积极的自我概念和健康的个性品质。  相似文献   

9.
角色游戏是幼儿较喜欢的一种游戏,对于大班幼儿来说,生活经验、社会经验比小中班幼儿丰富,角色意识、角色分工、规则认知比较明显,因此常常会出现吵闹、争抢等交往表现。针对这些情况,我们在游戏活动中应培养幼儿正确的交往方式,树立孩子的自信心,让孩子们在活动中学会交往,学会处理问题和解决问题,从中体验交往所带来的快乐。因此,大班幼儿角色游戏的开展与指导,是大班幼儿协商解决问题能力培养的一个非常好的途径和载体。  相似文献   

10.
丁慧 《文教资料》2014,(2):119-120
角色游戏是幼儿按自己的意愿开展的一种富有创造性的活动。是幼儿园的主要游戏形式之一。它是幼儿通过扮演角色、运用想象、创造性地反映个人生活印象的一种游戏,可以培养幼儿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能有效促进每个幼儿的个性发展。“幼儿期是游戏期”,“孩子是游戏中的主体”,幼儿教师在角色游戏中应抓住幼儿的年龄特点,并予以指导教育,这是最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1.
林莉  肖楠 《学前教育》2022,(1):54-57
<正>角色游戏是幼儿根据自己的兴趣、愿望,运用模仿和想象,通过扮演角色创造性地反映现实生活的一种游戏。因此,角色游戏是幼儿对现实生活的一种积极主动的再现活动,幼儿对社会现实生活的印象是角色游戏的源泉,在游戏中玩什么,怎么玩,均由幼儿决定。但在支持幼儿角色游戏时教师常常产生困惑。比如,创设了一个角色游戏区,孩子玩一段时间后就被别的游戏吸引了,游戏区被冷落,怎么办?辛苦搜集来的各种材料孩子不感兴趣或不会使用,怎么办?计划扮演某个角色的孩子,换上角色服装后只是简单摆弄一下道具后就开始四处转悠,游戏专注时间短怎么办?需要人际互动的购物、看病等游戏总是没有客户上门,只能惨淡经营,怎么办?孩子反复玩一个角色游戏,对其他游戏不感兴趣,又该怎么办?  相似文献   

12.
3~5岁的孩子难得有安静的时候,手脚总是不肯停的,不是搬凳子推椅子,就是翻坛倒罐,洗脸时玩弄毛巾,吃饭时摆弄筷子和汤匙,睡觉时抱个枕头当“娃娃”,走路时拣起棍子当“马”骑……真是哪里有幼儿,哪里就有游戏,游戏与幼儿的生活是密不可分的。这当然不是坏事,因为“要活动,要游戏,是儿童的天性”。如果孩子不蹦不跳,不笑不乐,那倒是违反常理,人们会怀疑他是不是痴呆还是病了。任何人的孩提时代都是在游戏中度过的。对于孩子爱游戏、爱玩的行为,有见地的父母不但给予理解和关心,而且有时还会童心大发,和孩子一起玩耍。我国著名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恽代英曾提倡家庭游戏,呼吁做父母的和孩子一起玩耍。这是很有道理的。儿  相似文献   

13.
mingliangzh@sina.com问:我的女儿5岁多,喜欢自言自语,有时甚至自己扮演两三个角色进行对话。请问,这是正常的表现吗?答:这是正常的表现。这种自言自语是孩子在进行各种社会角色的体验,属于心理发育的自然过程。社会的大环境和独生子女的现状让孩子缺乏游戏的伙伴,建议家长尽可能抽出更多的时间和她进行互动,或多为她创造与其他小朋友互动的机会和环境。  相似文献   

14.
我们曾在昆明市育红幼儿园大班就角色游戏中的玩具问题进行了为期一年的实验研究。开头,为了引起孩子对游戏的兴趣,我们做了百余件玩具,而且尽量做到颜色鲜艳,品种繁多,甚至在“副食品商店”游戏中的“商店”里放置了食用的奶糖、饼干、山楂片等,可谓煞费苦心。有了这些玩具,角色游戏开展起来了。但不久我们便发现,有些游戏孩子玩一二次就不想玩了。个别孩子把注意力集中到去“副食品商店”“买”东西吃,影响了游戏活动的继续进行。针对这些情况,我们学习了有关组织幼儿游戏的理论知识,认识到充分发挥幼儿的创造性是组织好角色游戏的关键,教师在领导游戏时应调动幼儿的主动性,让他们在游戏中自己提出游戏主题,分配角色,明确规  相似文献   

15.
一、充分发挥幼儿在角色游戏中的主体性如何克服以往幼儿园角色游戏的开展中遵循“三定”(即教师定主题、定角色、定道具)的传统模式,充分发挥幼儿在角色游戏中的主体性?我认为应采取以下几点做法:1.让幼儿自己确定主题。幼儿在游戏前就已有“我想玩什么”的初步设想 ,教师在游戏前应运用谈话的方式帮助他们定下主题 ,然后根据他们的意愿扩展主题。如幼儿想玩“娃娃家”游戏 ,可引导幼儿讨论:家里的小孩生病了怎么办?想玩“去医院”游戏 ,可引导幼儿讨论:在去医院的路上孩子非闹着喝水怎么办?2.角色分配自主。即让幼儿按自己的…  相似文献   

16.
创造性游戏是幼儿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意愿来进行的,是幼儿反映人们行为和彼此之间关系的一种活动。在游戏中,除了引导他们仔细观察事物,丰富活动内容,并为他们提供必要的物质条件外,主要还是要在游戏中加强品德教育,让他们在扮演角色的过程中培养良好的情感。例如“娃娃家”的游戏,让幼儿扮演娃娃家的爸爸、妈妈,学着象爸爸妈妈一样操持家务,照顾孩子,接待客人。杨榕小朋友扮演妈妈,她一面煞有介事地喂娃娃吃馄饨,一面自言自语地说:“真乖,吃得真好。”还轻轻地拍娃娃、亲娃  相似文献   

17.
在角色游戏中,幼儿从一个角色转向另一个或多个角色的现象,称为角色转换。不同年龄段的幼儿会产生不同的角色转换。小班幼儿年龄小,极易受外界影响,他们在游戏中往往看到别人玩什么,就跟着玩什么,因此他们的角色意识不强,角色扮演不稳定,常常产生无目的的角色转换;中班幼儿的模仿能力较强,有初步的角色意识,但仍容易受外界影响而引起角色转换;大班幼儿的角色意识强,角色扮演逼真,游戏目的性、独立性强,大多发生有目的的角色转换,会产生双重角色。引起幼儿角色转换的原因大致有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18.
亲子游戏是父母与孩子交往及情感联系的重要方式,是父母在自然的情景下,与孩子结成平等的玩伴关系,在和孩子游戏过程中自觉不自觉地“寓教育于游戏”之中,用自己的知识、经验、想法去影响孩子的游戏。开展好亲子游戏,对于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具有不可低估的重要作用。 一、亲子游戏可以提高孩子的学习兴趣 孩子对某些学习活动缺乏兴趣时,父母可利用游戏的方式对孩子身边的每件事加以启发诱导,激发孩子活动的兴趣。例如,要让孩子了解我国的主要城市,父母在带孩子看中央电视台天气预报时,每天结合气象员报告的城市名称,给孩子介…  相似文献   

19.
角色游戏是一种创造性游戏,它可以充分发挥幼儿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幼儿可以围绕游戏的主题,增加或者减少人物的对话,满足幼儿的表演心理,追求表演的快乐。角色游戏的指导是幼儿园教育游戏实践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幼儿教师要关注幼儿的性别、年龄、语言发展、家庭背景、能力的不同特点,充分应用角色游戏活动,针对不同的幼儿给予不同的指导。  相似文献   

20.
<正>"幼儿期是游戏期"。老师精心地为孩子创设游戏环境,设立游戏情节,让幼儿从不同的角度了解社会,是角色游戏较其他游戏的一个不同所在。在这样的自主性游戏活动中,"孩子是游戏中的主体",教师要在孩子的游戏过程中充分体现孩子的自主性,尊重孩子的游戏选择,尊重孩子的游戏情节,尊重孩子材料的选择等,让游戏变成孩子自己的游戏。一、教师与幼儿共同创造游戏环境,引导幼儿自主选择《纲要》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