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 毫秒
1.
运动竞赛是学校体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现在,很多学校都把每学年或每学期举行一次田径运动会列入学校的日常工作之中,并按时举行。如今,一些农村中小学的运动会也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但由于这些学校地处偏远地带,且受师资力量、场地器材等条件的限制,对运动会的召开有一定的制约。笔者是一名农村学校的教师,近年来组织了几次运动会,现就自己对运动会组织的一点心得体会与同仁探讨分享。  相似文献   

2.
<正>学校运动会一直以来是作为我国学校开展体育运动的重要标志之一,同时也是我国有关法律和政府部门政策强制规定的。传统的学校运动会长期以来被默认为学校田径运动会或是竞技性球类比赛。虽然从1990年的《学校体育工作条例》规定"每学年至少举行1次以田径项目为主的全校性运动会",到2007年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要求"学校每年要召开春、秋  相似文献   

3.
<正>策略1:与学校运动会相结合现今许多学校召开了体质健康测试项目的运动会,不仅达到了让学生全员参与的目的,而且可以准确、快速地得到数据。但美中不足的是,测试运动会过后,会使学生产生厌倦,甚至应付,影响了测试结果的准确性。对此,可以借助全员运动会的思想,每两年开展一次体质健康测试的全员运动会,但每年传统的田径运动会都抽取2~3个体质测试项目放在运动会中成为正式比赛项目。比如,在每年的田径运动会前  相似文献   

4.
<正>最近一段时间,"全员运动会"越喊越响,全国各地的众多学校都在开展"全员运动会",并且开一次轰动一次,开一次家长的微信朋友圈刷屏一次,开一次学生们"HI"一次,可谓屡试不爽,次次成功。为什么这一时期会掀起一个"全员运动会"的风潮呢?其兴起的背景与时代价值在哪里呢?从直接动机上讲,"全员运动会"是针对传统的中小学运动会"极少数人在跑,大多数的人在晒太阳"的困境而进行的改革。每次"全员运动会"结束后,很多家长都在感叹:"这样的运动会真好,我上  相似文献   

5.
由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共青团中央联合举办,江苏省人民政府承办、中国中学生体育协会协办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八届中学生运动会将于2002年8月18日在江苏省南京市举行。作为世纪之初我国学校体育的一次盛会,本届中学生运动会是对我国8万余所普通中学实施素质教育、加强学校体育工作的一次大检阅,它必将进一步促进全社会更加关心和重视青少年学生的身心健康,激发7800多万中学生更加积极地参加体育锻炼,对我国学校体育工作的改革和发展发挥有力的推动作用。 中学生运动会是根据国务院批准的《学校体育工作条例》的规定而举行的,…  相似文献   

6.
<正>1990年经国务院批准实施的《学校体育工作条例》明确规定,学校每学年至少举行一次以田径项目为主的全校性运动会。现在,很多学校都把每学年或每学期举行一次以上田径作为主要竞赛内容的运动会,列入学校工作计划之中并按时召开。校运会的开展,能够丰富学校的课余活动内容,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竞争意识,促进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还能起到发现有培养前途的运动员的作用,同时也为参加校际间的各项体育竞赛做准备。  相似文献   

7.
<正>根据《学校体育工作条例》规定,学校每学年至少举行一次以田径项目为主的全校性运动会。而在举行运动会期间,随着比赛的进行,需要随时对各代表队的总分与金牌数进  相似文献   

8.
第一届全国运动会第一届全国运动会,于1910年10月18日至22日,在南京南洋劝业场举行,是由上海青年会发起和组织的一次规模较大的运动会,原名为“全国学校区分队第一次体育同盟会”,或称“全国学界运动会”。辛亥革命后,人们把这次运动会称为“第一届全国运动会”。参加运动会的共140人,以华南、华北、上海、吴宁(即苏州、南京)、武汉5个区为参加单位。比赛项目有田径、足球、篮球和  相似文献   

9.
张子渊 《新体育》2013,(4):30-30
在记者调查的几所中小学中,只有名声在外的黄城根小学每两年办一次校运会。“办运动会算是个‘烧钱’的活动,除非是体育重点校,其他学校一般每年只办一次”,一位体育老师说。  相似文献   

10.
学校运动会是学校体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校体育竞赛的重要组织形式。全员运动会是一项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新型体育活动,学校积极探索全员运动会,形成学校所特有的运动会模式。本文重点介绍全员运动会的内涵、缘由和亮点以及实施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和思考。  相似文献   

11.
阳光体育运动要求体育锻炼能够像太阳一样普照所有学生,但是作为学校体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学校体育运动会,却还是“少数人干,多数人看”,而且比赛内容机械单调,比赛形式一成不变,学生普遍不感兴趣。如何举办多层次、多形式的体育运动会,引导学生全面参与,是举办一次运动会的关键所在。我校为了新课程改革,推广阳光体育运动,结合每天一小时锻炼,  相似文献   

12.
学校运动会是学校体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从小学到大学一般每个学校每年都定期举行一次学校运动会。通过各年级、各班之间的比赛,可以促进学校体育运动的开展,增强学生体质,培养他们积极锻炼的意识。学校运动会具有以下几个重要的教育功能:培养学生竞争与协作、顽强拼搏、积极进取的精神;培养学生集体主义意识;培养学生积极的人际交往与社会适应能力;给学生展示自我特点和运动特长的机会;给学生成功与失败的情感体验。但是,受竞技体育运动会的影响和之前我国学校体育运动会发展较慢的影响,传统学校运动会的设项大都是竞技运动项目为主,多数都是专业大型运动会的翻版。传统学校运动会陷入了这样的误区:混淆了学校体育与竞技体育的本质区别,把竞技体育等同于学校体育,脱离学校体育教育的实际,  相似文献   

13.
一、秋季运动会与校风建设相结合 校风建设是学校的灵魂,学校提出通过秋季运动会达到凝聚力量,振奋精神,展示风貌,鼓舞士气的目的,学校秋季运动会要举行规模宏大的入场式,通过运动会彰显学校文化底色。在运动会中还要举行大型广播操表演,学校提出“以操促德,以操辅智,以操健体,以操正风”。  相似文献   

14.
<正> 学校运动会是全校的一项重大活动,然而,在农村学校由于场地小、体育器材短缺、体育教师及年级学生人数少等因素的限制,学校运动会往往较难开展,从而导致相当多的农村学校无法组织运动会。为此,我们进行了实际考察后推出一种适合农村学校开展的运动会——联谊运动会。联谊运动会是指相邻村的几所小学或初级中学联合起来共同举办运动会的一种组织形式。这种形式的运动会具有以下优点: 1.便于联谊学校之间加强来往,沟通信息,交流经验,为校际间  相似文献   

15.
1993年8月28日,历时十一天的全国第五届中学生运动会在美丽迷人的旅游胜地青岛市降下帷幕。被称为“希望之光”的全国第五届中学生运动会,是由国家教委、国家体委、共青团中央联合主办的。运动会设田径,男、女篮球,男、女排球,乒乓球及足球等项目的比赛。运动会期间,还召开了全国中学贯彻《学校体育工作条例》优秀学校表彰会,举办了全国中学生小歌手演唱比赛。来自全国三十个省市的近二千名运动员参加了各项目的角逐,整个运动会人员达五千多人,是建国以来规模最大、内容最多的一次中学生体育  相似文献   

16.
我校是一所县重点中学,一九八一年一月,被定为田径传统项目点。为把这个点工作搞好,我县文教办、教育局、体委和学校党支部作了专门研究,决定把这个点和县业余体校田径班扭在一起,办在学校里,形成三位一体,全力以赴,抓出成果来。经过二年多的实践证明,这样做法效果好。一九八二年,我校田径队参加地区第五届全运会、省第六届全运会、省少年田径运动会和地区重点中学田径运动会等四次比赛,共获得金牌55枚,八三年在省重点中学传统项目点田径运动会中,获得团体总分亚军和精神文明  相似文献   

17.
我国中、小学校里一年一度的运动会是学校体育的常规性工作,更是师生们关注的一件大事。几十年来,它为推动学校体育工作的开展作出了巨大贡献,但随着社会进步和“素质教育”的实施,传统模式的学校运动会也日渐显露出诸多的不足。为了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必须改革传统的学校运动会模式,建构新型的学校业余体育竞赛体系,使学校运动会真正成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8.
王锡明 《体育世界》2009,(10):92-93
《学校体育工作条例》规定,学校体育竞赛贯彻小型多样、单项分散、基层为主、勤俭节约的原则,学校每年至少举行一次以田径项目为主的全校性运动会,学校开展课外活动应该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生动活泼,每周安排三次以上的课外体育活动。  相似文献   

19.
每逢学校召开运动会,总是彩旗招展,鼓号齐鸣,校园到处都洋溢着一派节日的气氛。但细心观察,我们的运动会只是班级的十几个“体育尖子”在“叱咤风云”,大多数学生只是作壁上观,学校体育运动会的效益甚微。怎样让看台上的学生走进赛场,体验体育运动的乐趣呢?2003年起,我们在全面审视、深刻反思传统学校体育运动会和全面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对现行的学校体育运动会进行了改革尝试(图1、2)。一、丰富比赛项目我们在调查中发现,造成参加(未参加)学校体育运动会的主要原因,80%的师生认为是学校体育运动会中有(没有)自己擅长的运动项目,比赛项目设置…  相似文献   

20.
传统学校运动会的继承与创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正>笔者有幸拜读了《中国学校体育》2010年第6期宋春辉老师的"学校运动会改革的新思路"一文(以下简称"原文")。"原文"中的一些策略,在学校运动会的革新上有一定的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