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主题性报道是电视新闻宣传的重头戏.如何把主题性报道这一重头戏唱好,有规律可循。近年来,鄂州电视台不断探索电视主题性报道规律,正确把握电视主题性报道艺术,使电视主题性报道入脑入耳,达到了应有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论主题性报道的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主题性报道是中国电视新闻的一大特色,它围绕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以展示经济社会发展的新成就,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为主要内容,在唱响主旋律、实现正确舆论导向方面发挥着积极而重要的作用,是最能够体现电视媒体作为党和政府的“喉舌”功能的一种新闻报道形式。从中国电视新闻诞生起,主题性报道就一直是各级电视媒体最主要的表现内容之一。近几年来,随着电视新闻事业的不断发展,以关注普通百姓生活状况为主要特色的民生新闻成为各电视媒体追捧的热点。虽然指令性的报道和主题性报道在各地主要新闻栏目中的份量越来越重,篇幅越来越大,但收视情况却不温不火。而民生新闻栏目却以贴近社会实际、贴近百姓生活和不断创新的报道手法,越来越受到普通观众的欢迎,其收视率、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都取得了不俗的业绩。有人甚至总结出这样的现象,现在中国的电视新闻是主流新闻(主题性报道、时政新闻)边缘化,而边缘新闻(民生新闻、社会新闻)主流化。  相似文献   

3.
梁云 《新闻前哨》2013,(10):48-49
主题性报道,是党的主流媒体占领、掌握舆论,主动引导、宣传的重要方式。然而,相比于事件驱动的动态新闻报道,以观点驱动的主题性报道.更难通过电视新闻的方式表达。因此,电视媒体正在寻找这样一条出路:让主题性报道去掉宣传味、工作味、报告味,提升新闻性、时效性、思辨性。  相似文献   

4.
马世武 《大观周刊》2012,(28):85-85,122
主题性新闻报道作为县级电视新闻报道的一种重要形式,在广播电视的宣传报道中占有主要的位置。少数人力资源和经济实力较强的县级电视媒体取得了一些效果,提高了影响力,但多数县级电视台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影响或制约了主题性外宣工作的开展。  相似文献   

5.
韩雅琴 《新闻世界》2009,(11):54-55
中国电视新闻50年来节目形态不断发生变化。但变来变去有一种表现形式始终没有丢弃,即电视新闻、评论、法制、民生、科教、文化节目中都会穿插适量的同期声。尽管其长短、语义、语境更趋向于策划性、主题性、生动性,但它作为一种电视元素一直受到电视采编们的重视。人们在真实再现视觉空间中始终注意到了声音空间的营造。  相似文献   

6.
主题性报道是电视新闻的常见报道形式,在引导社会舆论发展、传播社会正能量、树立主流意识形态等方面有着关键作用。而在如今的媒介融合背景下,作为传统媒体的代表,电视新闻受到的冲击非常大,要如何顺应媒体市场发展趋势,巩固主题性报道地位,强化主题性报道的传播效果与价值,已成为电视新闻从业者共同聚焦的重要课题。基于此,本文将针对这一课题,对如何强化电视新闻主题性报道的传播效果展开一系列研究。  相似文献   

7.
人们常把电视新闻划为主题性报道和事件性报道两种。如何把主题性报道做得“好看”一些,使观众在喜闻乐见中受到启发和教育?笔者认为,选择合适的事件是做好主题性电视新闻报道的关键环节。从电视新闻主题性报道与传达事件关系看,尽管二者共性东西都具有五个W,但  相似文献   

8.
刘毅 《东南传播》2010,(10):I0001-I0001
作为福建省电视新闻宣传的主力军,对包括领导人政务活动在内的重大活动报道、主题性成就报道是新闻中心的主要任务。2010年以来,新闻中心在持续大手笔做好重大活动报道和主题性成就报道的基础上,不断探索,不断创新,让重大活动报道更具感染力和亲和力为重大报道增添了浓浓亮色。  相似文献   

9.
电视新闻画面编辑人员的工作素养和技能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整个电视新闻节目的流畅性,也关乎观众的视觉体验和理解效果.电视新闻画面编辑工作的开展离不开逻辑性与主题性,其中逻辑性是指电视新闻画面编辑需要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开展,如时间顺序、视觉逻辑顺序以及轴线规律等.主题性是电视新闻节目中画面存在的价值和传播的内涵.因此,本...  相似文献   

10.
所谓主题性报道,是以一定时期各级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为基础,以贯彻落实新政策、反映和总结成就等为主要内容的一种新闻报道形式。它承担着宣传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引导舆论、传播信息的重要职责,是电视新闻的主流。因此,无论是各级党政领导还是电视媒体的管理者都非常重视这一块的宣传报道。然而从央视《新闻联播》、  相似文献   

11.
电视主题性报道,它主要是上情下达的一种报道形式,是我们国家特有的一种报道形式。面对新媒体时代,有一些人提出了一个观点,认为电视主题性报道正在失去观众,失去市场。然而随着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的竞争日渐激烈,我们发现,正是有了新媒体的出现,电视主题性报道也在悄然发生转变,他们正在适应新媒体时代的到来。那么,电视主题性报道如何引入新媒体思维来为己所用呢?本文以电视主题性报道栏目——《新闻启示录》为例来阐述。  相似文献   

12.
主题性报道是实现正确舆论导向的重要途径,如何增强主题性报道的可视性、真实性和新闻性,一直是电视新闻人讨论的热点话题。本文结合笔者工作实际,从用"心"认识主题性报道的重要性、加强主题报道的新闻策划、发现报道细节、提炼主题等方面,探讨如何做好主题性报道,增强主题性报道的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13.
电视新闻评论,是运用电视传播手段作出的新闻评论,是电视传播媒介对当前重大新闻事件或重要问题发表意见,作出分析判断或述评的一种电视报道形式。 电视新闻评论通常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为电视新闻配发的编前、编后语以及节目主持人、记者的即兴点评,主要以口播形式出现。这类形式大量存在于《新闻联播》及各类电视新闻节目之中;另一类是电视专题评论,也称电视评论片,将活动图像、同期声、背景资料、字幕与夹叙夹议的评论报道词有机组合在一起,成为“形象化的政论”。  相似文献   

14.
谈电视新闻节目的编排节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电视新闻注意节奏的必要1.受众个体的要求看电视已经成为现代人日常生活方式,已经很少有人能把看电视当做一件必须正襟危坐从事的事情,电视机一边开着,人一边从事其他活动是现代人看电视的常态,也就是说,无意注意是人看电视时的主要注意状态。此外,奔波劳累一天的人往往视看电视为休息的一部分。这样,如何在电视新闻节目里有节奏地刺激受众,激活受众,提起他的有意注意,就是电视新闻节目编排时必须考虑的问题。即使有部分受众出于各种原因,能专注地看电视,专注地看电视新闻,甚至专注地看你的电视新闻,但由于人的生理和心…  相似文献   

15.
读了《声屏世界》1999年第2期张健先生的《对美学的误解——“电视新闻美学”说质疑》一文,引起了我对电视新闻美学的思考。特谈点不同的看法以就教于张健同志和电视业同仁。张健同志认为,电视新闻美学能否作为一门独立美学或子学科关键在于:电视新闻活动中是否存在审美活动。由此,他从电视新闻工作者采制新闻与观众接受电视新闻活动是否存在审美活动进行论证。其观点是:电视新闻真实的现场实证性要求电视新闻工作者必须随时冲锋陷阵在新闻事实的第一线“抢新闻”,他们“很难以审美态度、审美心胸面对所发生的一切,说电视新闻的…  相似文献   

16.
无论从理论的角度,还是从实践的观点,对于电视新闻专题片内涵与外延的界定都是十分必要的。解决好这个问题,不仅有利于促进电视理论的建设和电视新闻实践活动的开展,而且有利于编辑、记者业务水平的提高。关于什么是电视新闻专题片的科学概念?如何下定义?目前,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对于电视新闻专题片与电视新闻片的关系,电视新闻专题片与一般电视专题片的关系也没有阐述清楚。有的没有确认电视新闻专题  相似文献   

17.
赵前卫  王波 《视听界》2005,(5):49-50
活动画面和有声语言构成的表意系统是电视最大的特色。追求新闻现场直播、追求画面是电视新闻竞争的利器,然而,与这股潮流背道而驰的一种电视新闻报道形式——图片新闻却正悄悄在电视新闻中运用。所谓电视图片新闻是运用单张或成组新闻摄影照片,结合文字解说来报道新闻,它是把在报纸、杂志中使用的新闻图片报道引用到电视新闻中的一种报道形式,也是摄影在电视这个平台上的延伸。由于主客观原因,有些新闻没有活动的画面,这时图片新闻可以作为补充,成为新闻源。如CCTV—5曾播发的《大威晋级》,当时没有及时的活动画面,新闻就采用摄影记者拍…  相似文献   

18.
电视新闻采访作为电视记的职业活动,始终贯穿在电视记对客观事物进行观察和了解、判断其新闻价值及其搜集选择报道素材,酝酿新闻主题的全过程中,电视新闻采访与报纸、广播新闻采访相比,有共性的一面,但也有自己的鲜明个性。在共性方面,三都要遵循新闻采访活动的基本规律和基本方法,在个性方面,电视新闻采访与字、广播的最大区别就是镜前采访,它把电视记的采访活动直接地呈现在观众面前,从而使记的采访活动由单一的采集手段拓展为一种表现手  相似文献   

19.
在中国电视新闻的内容构成中,有一道新闻大餐,那就是弘扬主旋律的成就报道,也属于主题性报道。与突发性、灾难性、批评性的新闻题材相比,成就报道是正面报道的龙头,体现了鲜明的政治属性,宣传的色彩更加浓厚。 操作与实践 从20世纪80年代起,电视系列报道逐步成为成就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主题报道在电视新闻中占的比重越来越大,其作用也越来越明显.对于新闻容量小,信息量少的县级电视台来讲,做好主题报道不仅能破解上述难题,还能增加吸引力和感召力,如何进一步提高主题报道质量,摆脱形式呆板,内容空泛的现状,如何在传播理念、传播方式、传播内容上更加贴近受众,这是值得思考和实践的.电视主题性报道在提升电视台“含金量”的传播与推行中具有举重轻重的作用;主题性报道已成为影响主流化效果实现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