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红岩(节选)     
阅读级别:阅读提示我们学过《我的弟弟"小萝卜头"》这篇课文,相信同学们对小萝卜头一定印象深刻。今天,请同学们阅读的《红岩》节选,也是反映小萝卜头狱中生活的。读完这篇短文后,同学们想一想:小萝卜头非常喜欢小虫,为什么抓到又放了?  相似文献   

2.
《我的弟弟“小萝卜头”》是一篇介绍“弟弟”在监狱里生活、学习情况的课文。课文的语言很平实 ,结构也不奇 ,但字里行间却有着一种浓烈的“情” ,这情就是对“弟弟”的爱和对特务的恨。根据课文的这种特点 ,可以采用“读读、议议、写写”的方法进行教学。一、读读读是阅读教学最基本最重要的手段。学生的朗读水平只有通过不断地读才能得到提高 ;课文中所包含着的丰富的知识内容、思想内容和情感内容 ,也只有通过反复地读才能够得到诠释和领悟。在《我的弟弟“小萝卜头”》这篇课文的教学中 ,可以安排“三步”来达到读的要求。第一步 :“通…  相似文献   

3.
词语训练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重点,教学大纲指出“对于含义比较深刻的词语,要理解它们在课文中的意思和对于表述思想感情的作用。”在教学中,我除教会学生用查字典的方法理解词义外,还采取多种方法,引导学生准确地理解词义及认识它在课文中的作用。一、结合语境理解词语词语是构成语言的基本材料,许多词语只有放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才能领会其确切含义。因此,在教学中,不要孤立地讲解词语,而要把词语放到文章中引导学生去理解。如教学《我的弟弟“小萝卜头”卜文中的“折磨”一词时,我先让学生朗读第二自然段,联系描写“小萝卜头…  相似文献   

4.
课后思考题设计精当,是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语文教材的一个突出特点。实践证明,我们完全可以凭借这些思考题来有效地组织阅读教学。下面以第五册22课《我的弟弟“小萝卜头”》为例,谈谈我们的做法。 《我的弟弟“小萝卜头”》课后编写了三个阅读思考题:(1)大家为什么叫弟弟为“小萝卜头”?(2)弟弟在  相似文献   

5.
《荷花》的教学任务:第一,继续进行段的训练;第二,逐步向篇的训练过渡。课文第一自然段由荷花的“香”起笔,由“我”将读者引至荷花池。第二自然段叙述的是画面的内容,着重写全观,重点突出荷花的“多”。第三自然段是第二自然段的补充,但叙述的重点移到突出“姿势”的“美”上边。第四自然段是叙述看荷花时产生的联想,是在画面上不能看到的内容。第五自然段是第四  相似文献   

6.
小改见深意     
俗话说:诗文不厌改,佳作出苦心.比较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本第五册课文《我的弟弟“小萝卜头”》与统编教材六年制小学语文课本第五册课文《我的弟弟》,我们发现,义务教育教材中的课文题目加了“小萝卜头”几个字,掩书沉思,我们觉得,虽然只是增加了几个字,但其中却蕴含着无穷的意味,有着深刻的意义.一、概念明确:原题目中的“我的弟弟”,只是一个泛指的概念,没有限制,任何人都可以这么说.改动以后的题目,虽然只是加了几个字,但读者一看就知道,这里“我的弟弟”不是别人,是“小萝卜头”,直接而吸  相似文献   

7.
俗话说:诗文不厌改,佳作出苦心。比较九年制义务教育语文课本第五册课文《我的弟弟“小萝卜头”》与六年制小学语文课本第五册课文《我的弟弟》,我们发现义务教育教材中的课文题目加了“小萝卜头”几个字,掩书沉思,我们觉得,虽然只增加了几个字,但其中却蕴含着无穷的意味,有着深刻的意义。一、概念明确原题目“我的弟弟”,只是一个泛指的概念。没有限制,任何人都可以这么说。改动以后的题目,虽然只是加了几个字,但读者一看就知道,这里“我的弟弟”不是别人,是“小萝卜头”,直接而吸引人。  相似文献   

8.
编者在《我的弟弟“小萝卜头”》(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第五册)一文中编配了一幅“小萝卜头”用小石头在地上练习的插图,意在帮助学生领会“小萝卜头”是在多么艰苦的条件下刻苦学习的。可在教学实践中,笔者发现这幅插图有些不利于教学的地方:  相似文献   

9.
自读,自悟——有指导的自主学习——《我的弟弟“小萝卜头”》教学思考□广东碧桂园学校熊伟特级教师支玉恒一、教材简析《我的弟弟“小萝卜头”》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第五册的一篇讲读课文。课文讲的是“小萝卜头”宋振中有革命理想,在敌人监狱里认真、刻苦学...  相似文献   

10.
“段”从内涵上讲,是文章根据内容划分的部分;从类别上讲,分“自然段”和“结构段”。中年级段的训练分两个层次:自然段的认识理解和把握;结构段的认识理解和把握。对自然段的认识理解和把握,是中年级前阶段的训练重点;对结构段的认识理解和把握,是中年级后阶段的训练重点。中年级对段的训练若落到了实处,学生对段的阅读、写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到了高年级进行篇的训练,学生就不会感到困难了。 义务教材第五册明确提出了“读懂每个自然段”和“把一段话写清楚”的要求,这一要求明确告诉我们,自然段的训练从第五册已经开始,也就是说教师在进行阅读和最初的作文教学时,要抓住自然段这一构成文章的基本单位引导学生进行阅读理解和作文训练。那么,在教学中如何进行段的起步训练呢?我认为:  相似文献   

11.
理解自然段的训练是中年级阅读教学的重点。袁微子主编的《小学语文教材教法》中指出:“自然段的训练,大致有这样几项内容:第一,知道从哪里到哪里是一段话,里面共有几句话;第二,知道每句话的意思,句子与句子在内容上是怎样连起来的;第三,知道几句话连起来的主要意思。”怎样抓好理解自然段的训练呢?下面以人教版义务教育五年制小语第五册教材为例,谈谈经常采取的主要做法。  相似文献   

12.
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第五册《我的弟弟“小萝卜头”》一文中编配了一幅“小萝卜头”用小石头在地上做练习的插图,意在帮助学  相似文献   

13.
—、教材《我的弟弟“小萝卜头”》的第五自然段。这一自然段在结构上较为复杂,为了弄清它所表达的思想内容,笔者对它的层次和各层次之间的关系作如下分析:①在牢房里,要得到一张纸一支笔是很不容易的。(总分)②妈妈把草纸省下来,订成本子给弟弟。(并列)③弟弟九岁生日那天,黄伯伯送给他一支铅笔。l(条件)④这可太珍贵了,弟弟在上课的时候才用,平时就用小石头在地上练习。DD(解证)⑤不管夏天多么闷热,冬天多么寒冷,他总是趴在牢房的地上写着,算着。二、教学设计(一)理解句子。用小黑板出示下面三个问题,要求学生边默…  相似文献   

14.
小学语文教学进行语言文字训练,既要有教师的“训”,又要有学生的“练”。怎样“训”和“练”?让我们来看看刘秀云老师教学《画鸡蛋》第二自然段的第一、二两句话的教学片断:师:同学们自由地读读第二自然段的第一、二句话,说 说你知道了些什么。生1:我知道了达·芬奇画画很好。师:老师刚才怎么说的?生2:老师说,读第二自然段的第一、二两句话,说说 知道了什么。  相似文献   

15.
教学要求 :讲读课文第二至六自然段 ,指导朗读 ,完成课后作业第2题。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新课同学们 ,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美丽的公鸡》一课的第一自然段。这一段是怎样描写这只公鸡的外貌呢?(生齐说 ,师画公鸡的简笔画。)这只公鸡的外表的确很美 ,它的心灵是不是也像外表一样美呢?学习完这篇课文 ,我们就知道了。请同学们边看投影画面边听老师配乐朗读课文。二、讲读第二自然段1 公鸡和啄木鸟比美的内容在课文的第二自然段 ,请大家打开课文 ,齐读这一段。2 公鸡吃得饱饱的 ,挺着胸脯 ,挺着胸脯是什么样子?请同学们做人挺胸脯的…  相似文献   

16.
从大纲规定的小学生语文基本功训练的阶段性和连 续性来看,三年级学生的语文基本功训练,是以段的训练为重点的,特别是理解自然段的训练。在小语义教6册中,编者安排了“注意句与句的联系”、“怎么说就怎么写”、“读懂每个自然段”、“把一段话写清楚”,这4个读写重点训练项目。我们在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读懂每个自然段”呢? 自然段是文章在结构上的基本单位,读懂每个自然段是读懂文章的基础。那么,怎样才算是读懂了每个自然段呢?这里有两个标准:①读懂每句话;②搞清自然段中句与句的联系。要引导学生在阅读中读懂每个自然段,应按下列步骤和方法进行:  相似文献   

17.
薛法根老师在教学《我们家的猫》时以听的训练为中心 ,精心设计 ,独辟蹊径 ,使学生爱听、会听 ,并将听、说、读、写等有机结合起来 ,促进了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提高。现举两例说明。教例一 :师 :请同学们合上书 ,听我读第四自然段。思考这一自然段是围绕哪句话写的 ,写出了小花猫的什么特点 ?生 :这一自然段是围绕“它小时候才逗人喜爱哩 !”这句话来写的。生 :这一自然段写出了小花猫淘气的特点。师 :再听我读第二遍 ,要听出哪些字词能表现小花猫淘气的特点并记在本子上。生 :我记下了“耍、摔、跌倒、再跑再跌、撞”等字词。生 :小花猫“跳…  相似文献   

18.
片段1:师:请仔细阅读第3自然段,你能概括出这一段的主要内容吗?如果抓不住要点,请用“谁”“做什么”来概括。生:燕子掠过。  相似文献   

19.
人教版九义小语教材之前的小语教材,没有关于自然段的训练内容,后来的义务教育实验教材才开始安排这方面的训练内容,然而没有“分层”这一步,也只是安排了一看全段几句话,二看每句话的意思,三看句间联系,四看自然段主要意思这样四个步骤。因为这样安排不利于学生“学习分析自然段”,所以1995年小学六年制语文第六册(试用本)加上了给自然段“分层”训练。要求是:读书的时候,要读懂每个自然段,除了弄懂每句话的意思,了解句与句的联系外,对内容较多的自然段,还要想一想可以分作几层,每层讲了个什么意思。以便归纳出整个自…  相似文献   

20.
义务教育小学语文教学大纲十分注重自然段的教学.在低年级阅读教学中要求一年级“认识自然段”,二年级“能初步理解自然段的内容”.那么.在第三册教学中对于自然段的训练应把握些什么呢?根据大纲要求和从教材内容来分析,应当是从形式上的认识向内容上的理解过渡.也就是说,如一年级主要是从形式上认识什么是自然段,到了二年级(第三册)就应当从实际内容上领会自然段的意思.在段的训练中应注意下面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