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982年11月,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应德意志联邦共和国“艾伯特基金会”和德意志电台邀请,派出广播考察小组,对联邦德国的音乐广播进行了考察。我们先后到了科隆、波恩、西柏林、汉堡、吕贝克和不来梅等六个城市参观访问,考察了德意志电台、“德国之声”电台、西德意志电台、“自由柏林”电台、北德电台和不来梅电台的音乐广播。同时,也参观了他们的录音资料室。虽然这几家电台的录音资料室规模不尽相同,但是管理方法是差不多的。现将他们的录音资料管理情况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
日前,我去某县宾馆参加一个座谈会,此座谈会的主题是本地某一社会学科规划。事情不大,但记者阵容不小,本县电视台派出了三人摄制小组,本县广播电台两位记者也在做全程录音报道,加上市级日报和市电台的记者,此小小座谈会,前来参加宣传报道的有11人,这么多的人加入到当地的"新闻大战"之中,这难道是由于它的新闻价值大到如此程度,非得如此"高投入"地报道吗?这倒觉得让人生疑。对这个座谈会的宣传报道是必要的,但宣传报道的规模应与新闻的本身价值  相似文献   

3.
人物专访是近年来比较流行的一种新闻体裁。它兼有人物访问记、人物特写和人物通讯的性质,是把三融为一体的一种报道形式。笔墨春秋20年,我采写了300篇人物专访和人物通讯特写。这些人物中,既有省会名流,又有在省会驻足的国内外新闻人物。如世界第一位深入南极腹地的女地质学家金庆民。我国名中电脑专家、“五笔字型”发明王永民教授,名电影艺术家孙道临等。  相似文献   

4.
为163天的采访做足准备 小时候,曾经在电视上看过关于中国人登上南极大陆开展科学考察的新闻报道,踏上那片地球的头顶和边缘的土地便成为我儿时的梦想. 作为海洋领域的专业报纸,中国海洋报每年都会派记者随“雪龙”船远赴南极报道.近些年,出于南极内陆考察新闻宣传的需要,中国海洋报一直只派男性记者随队深入南极内陆采访.幸运的是,在我第五次申请参加南极考察报道之际,国家海洋局极地办公室安排中国海洋报可派记者随船采访,这使得我的南极梦终于可以实现.  相似文献   

5.
从举世瞩目的第27届奥运会上新闻竞争情况来看 ,网络媒体已经占据了相当的地位 ,甚至许多传统媒体的信息来源也往往依靠网络。笔者曾做过调查 ,上海人获得奥运会最新比赛结果的渠道除了电视直播外 ,就是国际互联网。互联网给广播带来福音上海电台本届奥运会报道采用了广播和网络立体交叉报道的形式 ,充分利用互联网传播上海电台从奥运会比赛现场发来的第一手信息。上海电台网站开辟的奥运专栏信息量大(奥运期间共发布信息1200多条) ,形式活泼(有文字、图片、图表 ,还有录音报道)。更重要的是 ,利用互联网传递的录音报道音质之好、…  相似文献   

6.
运用丰富多彩的声音来准确、及时、生动地报道客观事物,就叫录音报道。而录音报道是广播的独家优势。那么,采制录音报道,应该是广播记者的拿手戏了。我从事广播工作七八年,搞过一些录音报道。我对录音报道有了一些粗浅的认识,现谈出来,和同志们互勉。一、爱是前提人常说干啥的爱啥。  相似文献   

7.
录音报道作为最具广播特色的形式,始终受到各级电台的重视。录音报道与其他报道形式最主要的区别就是报道中有音响。长期以来,对录音报道中音响的要求和作用,一般认为是真实、自然,有现场感,有感染力,能有效提高报道的可听性。综观各级广播电台播出的日常录音报道,有  相似文献   

8.
这是一篇综合分析我省一位广播编辑的作品风格的文章。文中所说的束鹏邺同志,是江苏人民广播电台社教部的年轻编辑。她大学毕业进入电台后,努力钻研,刻苦写作,在深入采访的基础上精心构思,先后创作了《莫愁湖游记》、《围场风云》(写河北承德附近的围场风光及有关史实)、《进入南极圈的中国女性》(写女地质学家金庆民深入南极文森山地区进行科学考察的事迹)等在全省、全国获奖的广播作品。去年,她写老红军陈靖重走长征路事迹的新作《魂系长征》,被中央台“午间半小时”节目在纪念建党七十周年之际播用。这篇作品获得了江苏省1991年度优秀广播社教(文史)节目特等奖。  相似文献   

9.
录音报道作为最具广播特色的形式,始终受到各级电台的重视。搞好录音报道也成为当好一名合格广播记者的必修课和看家本领。录音报道与其他报道形式最主要的区别就是报道中有音响。长期以来,对录音报道中音响的要求和作用,一般认为是真实、自然、有现场感,有感染力,能有效提高报道的可听性。  相似文献   

10.
《视听界》1993,(Z2)
各位听众:现在播送录音报道: 《进入南极圆的中国女性》。 (出南极现场音响:风声,混) 这里是地球最南端的南极文森山,地理位置南纬78°35’,西经85°35’,海拔5140米,皑皑冰雪终年覆盖着这块不能苏醒的陆地。从1956年到1987年,  相似文献   

11.
写大与写小     
2000年12月到2001年2月,我作为中国第17次南极考察队队员,赴长城站采访。 中国的南极考察事业,已经开展了十几年。这两年已不似当年那样轰轰烈烈,而且此次没有大的科学考察项目,不会有“重大发现”和“填补空白”之类。作为记者,赶不上这些“大新闻”也有些许遗憾。今年有的只是中国首次派出2名女队员越冬,还有几位人文学者结伴到那里做极地沉思,还有就是时间上的跨越世纪。我到南极去报道什么?是我一直考虑的问题。 临行前,有不少人得知我要去南极时,除了表示对我身体的关心外,问的最多的是你们在那里吃什么呀,…  相似文献   

12.
广播是一门听觉艺术,而录音报道就是其中一种具有无穷艺术魅力的表现手段和方式。通俗易懂亲切活泼录音报道通俗易懂亲切活泼,是广播新闻的重要武器。当年,延安新华电台曾经提出“大家办、大家听、大家  相似文献   

13.
凌晨  小通 《传媒观察》2003,(5):49-50
录音报道作为最具广播特色的形式,始终受到各级电台的重视。搞好录音报道也成为当好一名合格广播记者的必修课。录音报道与其他报道形式最主要的区别就是报道中有音响。但在日常录音报道中,人们往往对音响不加选择,无论是现场背景还是人物讲话,“拣到篮子里的就是菜”,似乎只要是新闻现场的音响,都是可以随意使用的。  相似文献   

14.
由辽宁电台和中央电台联合采制的系列录音报道《必由之路——企业走向市场纵横谈》,于党的十四大结束之际播出后,在社会各阶层产生了强烈的反响。有人来电台要求录音,有人索要稿件,有更多的人来电活来信谈感想体会。沈阳市医药公司的一位同志来信说:“《必由之路》这篇连续报道所产生的社会效果是巨大的,它不仅仅告诉人们要走向市场,而且还启发人们到市场经济的海洋中去思考”、“曙光在前头,辽宁人,这条硬汉子要在奋进路上再展雄姿”。有的新闻界同行认为,《必  相似文献   

15.
录音报道是受欢迎的一种广播新闻形式。我们广播记者都在为搞好录音报道而努力。但是,在实践中,我们碰到许多的问题。特别是对某些问题的看法目前很不一致。所以,我们希望对这些问题进行深入的讨论,以便更好地指导我们的实践。这里,我想就我们经常碰到的有关录音报道的几个问题谈一谈自己的粗浅的意见。一、录音报道的构成及形式录音报道是广播新闻中的一个样式。录音报道这个样式与消息,通讯等样式不同的地方,就在于它是运用录音素材来进行报道的。  相似文献   

16.
据《文汇报》报道,由鹭江出版社策划组织6位人文学者赴南极考察写作名为“极地沉思”的活动。其中包括复旦大学教授葛剑雄,中国社科院研究员周国平、何怀宏,新华社著名战地记者唐师曾,电视主持人邵滨鸿,鹭江出版社编辑阿正;他们预计将于12月中旬出发,沿北京—巴黎—圣地亚哥—南极的飞行路线抵达我国南极长城考察站,在南极度过三个月的夏天,约于2001年2月底返回中国。据悉,人文学者上南极,对南极的人文意义进行“沉思”,这在全世界亦尚属首例。 据该次活动策划兼领队阿正介绍,几名作者将于考察结束后向出版社提交一部书稿,且写作方向也已根据每人不同的学术方向作了大致规划,葛剑雄“将在新的时空背景下对生命和文明的起源做出思考”,周国平将在南极这个生命的禁区思考生命的终极意义,何怀宏的思考角度是人和环境这个环境伦理学命题,唐师曾这个战地记者将在炮火与冰雪的反差中看一看自己的生命意义等等。  相似文献   

17.
张云 《视听界》2004,(4):67-67
广播新闻的优势是什么,说起来大家都知道,是音响和传播速度快。但在实践中,广播的这些优势并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其一,新闻节目中音响少而粗糙。在大部分电台每天的新闻节目中,带响的录音报道所占的比例很少。我们新闻综合频率改革之后,虽然录音报道数量明显增多,但质量不高。有的报道本来几句话能讲明白,现在为了追求录音,强加上几段叙述性采访,非但没有录音报道强调的“味”,反而表述不清。声音是广播的惟一的表达方式,如果音响无趣,从内容到形式上都缺乏活跃的因素,试想这样的新闻怎么会吸引听众?其二,新闻不快。电台在与报纸和电视竞争中一个制胜的法宝就是传播快,但这种优势并没有得到很好的发挥, 反而广播经常炒其他媒体的冷饭,尤其是广播对新闻事件同步报道的优势根本就没有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8.
编者的话     
编者的话从现场短新闻、录音报道、深度报道,到电视纪实片、广播电视新闻评论性节目…….广播电视新闻在实践中边摸索边总结,一步一个脚印,走上了独具广播电视特色的自己的路。今年6月,全国广播电视新闻评论性节目研讨会在济南召开,中央两台和14家省级电台、电视...  相似文献   

19.
正日夜轰鸣的机器声,犹如船舶健康而澎湃的心跳,让人感觉很安心,而绝非噪音。从房间小小的舷窗望出去,灰色天幕下,一望无垠的深邃海面上,白浪翻滚、波涛汹涌。这些年来,由于新闻工作的需要,我经常像这样,一次又一次出海采访。站在海洋一线的报道,让我亲眼见证了我国海洋事业的发展。南极考察我国自从1984年开始南极科学考察以来,经过30多年持续不  相似文献   

20.
录音报道再现报道现场的各种声响,使人听来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往往比一般的文字报道效果好.我当广播记者五年多来,曾搞过许多录音报道,特别是给新闻人物录音既有成功的喜悦,也有失败的苦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