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海德格尔对现代科学技术本质的现象学分析,涉及西方近代人成为主体与世界成为图象两大进程、对物的均一化的单向度数学筹划、主客二分的思维模式等各个层面。从这几个方面对照中国传统思想来审视李约瑟问题,不仅可以发现问题本身提法的缺陷,而且还能从更深的层面回答李约瑟问题。  相似文献   

2.
《格致新报》是近代中国以编译和传播西方科学技术为主的综合性期刊。通过考证原始文献,本文从期刊编辑和传播角度分析了《格致新报》的办刊宗旨及其"答问"栏目的特色,认为该刊促进了近代西方科学知识在中国的传播,拓宽了国人的科技视野,在开启民智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中西思维方式差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和西方民族的思维方式由于受到不同的自然和人文条件影响,客观上存在差异。东方民族的思维方式受儒家学说的影响曾圆形,以直觉体验为工具,强调整体性;西方民族的思维方式受基督教文化影响曾线形,以逻辑实证为手段强调部分分析。本文试分析中西思维方式的差异,了解这些差异对我们的英语学习有很大的帮助。  相似文献   

4.
西方先进科学技术的传入是中国近代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文试从科技传播的角度分析了西方科技在中国近代传播的途径、方式,并从五个方面加以综合、归纳,逐条作了评析。以期能从中找到一些科技传播的规律,为今天的改革开放、引进国外先进科学技术提供某些启示。  相似文献   

5.
科学哲学的一个核心问题就为现实中的科学提供合理性的辩护。但笛卡儿以来的近代哲学是在主客二分的认识论思维范式下进行的,其辩护属于认知合理性的范畴。具体而言,这种科学合理性辩护以主、客体二分为认识论的基本原则,从认识论和方法论角度出发论证科学合理性,具体表现为实在论与方法论合理性。但这种认知模式的合理性论证一直局限于理论思维范围之内,没有给出令人信服的解释。随着现代哲学的发展,理论哲学的局限性日益突出,“生活世界”开始进入科学合理性研究的视野。  相似文献   

6.
中庸思维、整体思维常常可以“代言”中国人的思维方式,但这些结论是否有数据支持呢?北京大学心理系人格与社会心理学研究中心侯玉波副教授等人从1998年开始在这一领域内从事研究并进行了很多实验。侯玉波选取超过1万名测试者,将中国人与西方人处理事件、社会适应等问题进行横向分类比较,得出结论:中国人的思维方式与西方人确实有区别,这种不同的思维方式的确会影响他们采取不同的行为方式。  相似文献   

7.
由于哲学基质和文化基因的不同,中西方人在思维方式、价值取向、思想观念方面存在差异,所以中西方科学之间也存在着许多本质差别。本文简要分析了中国科学与西方科学各自的特最以及它们之间的差异,指出了近代中国科学落后于西方科学的原因,指出了中国要在科学技术方面重新领跑于世界应该进行大规模的文化基因工程。  相似文献   

8.
从"数"思维的角度,世界范围内三种"数"思维独具特色.古希腊"数"思维与笛卡尔"数"思维的融合已经在近三百年的时间以科学技术的强大力量展现出来.未来社会发展需要中国"数"思维这种思维形态,中国"数"以其整体性特征,在邵雍易学当中达到"数"思维理论形态.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知识的创造和知识的运用两个角度来看中国古代科学。从知识的创造角度来看,中国古代科学的思维具有"诗性",即"近取诸身,远取诸物"的"取象类比",类似《诗经》中的"兴象"。这种"诗性"的思维,表现了中国古代科学想象、表达和推理的方式。而从知识的运用角度来看,中国古代科学是为建立秩序、治理国家服务的。基于天文历法"月令"思想,强调人与自然和谐统一,是国家统治之合法性的基础;古代理想的职官体系,实际上就是一个古代知识体系;对国计民生重要的科学知识,得到国家持续的支持;这一切都说明中国古代科学的"礼性"。  相似文献   

10.
关于思维与科学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文章认为中西方传统思维表现出鲜明的个性,中国传统思维方式虽有其弱点,但不能以西方传统思维方式为标准去评判中国传统思维方式,不能完全将中西方科学上的差异的恶果归于思维上的差异.  相似文献   

11.
中西方由于不同的地域环境和社会生产方式使人们在关注的对象、思维重点和价值取向上以及对哲学与自然科学的关系处理上存在较大差异,这种差异对中西科技发展道路造成很大影响。主要从哲学的角度对这些影响因素进行深入分析,探究其发生机理,从而找出我国近代科技发展缓慢的原因,为我们现代科技发展提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2.
《科技风》2016,(12)
荀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其教育思想影响深远。本文试图从荀子的"天人相分""性本恶""教育环境论"的教育思想角度分析对道德教育的积极影响,并阐述当代德育建设工作可借鉴的诸多价值。  相似文献   

13.
罗曼予 《科教文汇》2011,(24):75-76
英国科学史家李约瑟就近代科技的发展问题提出了"李约瑟难题",各国学者从科学史、社会学、文化学等方面进行了探讨,得出了不同的解决方案。本文拟从东西方思维方式的差异出发谈谈对这一问题的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14.
贺蓓 《科教文汇》2008,(24):227-228
本文从谚语的角度探讨了日本人的思维方式,并且初步考察了中国古代文化是怎样对日本人的思维方式的造成影响的。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重农抑商、闭关锁国、科学技术和西方侵略四个方面分析了近代中国经济落后的原因。  相似文献   

16.
傅兰雅为中国近代科技知识的传播实践作出了贡献,他通过创办杂志、开设书院、编译西方近代科学著作等方式,广泛传播了科学知识,对近代中国科技知识的更新和观念的转化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他在当时所进行的科学名词实践活动,对于当今的科技传播仍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王玉倩 《情报杂志》1996,15(6):72-72,74
情报分析,简言之就是通过对各种情报资料的研究,及时准确地认识客观情况。为了在情报分析工作中更自觉地运用实事求是的科学思维方式,笔者认为当前应着力克服和摒弃以下几种较为流行的非科学思维方式。1 克服“赶浪头”的思维 我们有些情报干部在分析错综复杂的客观情况时,不注意深入调查研究,缺乏独立思维,往往人云亦云,随波逐流。这种赶浪头、随大流、不看实际的从众思维方式,势必导致情报分析的一般化、表面化,极大地妨碍从真伪交识、粗精混杂的情报资料中提炼出有价值的情报。这种情况在对公开情报资料的分析中和研究国际战略动态时,更容易  相似文献   

18.
肖尚军 《科教文汇》2007,(10S):170-172
科学文化产生于近代西方并逐渐传入中国,但中国的思维中一直保留着原始思维的印记,科学的理性的思维缺乏,功利性、实用性思想十分强烈。中国未曾经受科学革命,缺少科学文化的洗礼。同时,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比较缺乏科学文化的因子,因而在移植近代科学文化的过程中便存在先天不足。  相似文献   

19.
两次鸦片战争不但显示了西方船坚炮利的军事优势,更招致包括科学技术在内的西方文化的大规模输入,然而囿于虚幻的文化优越感与流传日久的“西学中源”说,一般的中国知识分子较少考虑西方科学技术优胜的原因。王韬的个人经历及其特立独行的思维方式,使他比同时代的士人具有更为开阔的视野与较客观的认识。本文揭示了:王韬对西方科技文明的认识有一个逐步深化的过程,尽管在不同的情境中他的言论有时自相矛盾,但就总体而论,王韬是承认中国近代科技落后于西方的,他也是最早对此事实背后的原因进行思考与分析的中国学者之一。  相似文献   

20.
语言从本质上来说是隐喻的。隐喻思维对语言的起源、概念系统的形成和语言的发展产生了最直接和最重要的影响。"近取诸身,远取诸物"的隐喻思维方式使得语言在起源之时就充满了强烈的隐喻色彩;原始的经验积累形成了根隐喻,对人们概念系统的形成、对事物的认知方式等产生了重要的影响;随着人类认知能力的发展,隐喻思维的创造性和联想性在不同的认知域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新概念、新词语、抽象语义从而不断产生,极大地丰富了人类的概念系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