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集宁师专学报》2016,(5):75-78
太极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一颗璀璨明珠,它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在太极文化的影响下,武术家以阴阳哲学的原理创编出太极拳,通过习练太极拳可以疏通经络、缓解压力、增强体质。该文通过文献研究,阐述太极文化内涵思想演变的三个重要阶段,从太极文化的演变阐述太极拳的发展及特点,旨在对太极文化及运动更好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
太极拳是以阴阳学说为拳术理论基础的,它所蕴含的阴阳说学内涵体现在许多方面.从传统文化的角度,解读了太极拳的内在精神、外在形态、演练节奏、攻防技击及习修健身等方面的阴阳学说含义.这对弘扬太极文化、提升太极拳的习修水平等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太极拳运动是一个整体,又是一个整体运动.运动整体是个圆,因是阴阳运动的统一体,它的理论基础是太极整体观和整体生命观;整体运动是形、气、神运动的统一体.所以太极整体观和整体生命观都是太极拳的理论基础,这两种整体观在太极拳中运用,产生了太极拳运动整体观和太极拳整体运动观.太极拳运动整体观说的是太极运动的全面性.它和太极拳整体运动观相结合,就是太极拳整体观.太极拳整体观是拳术运动与生命运动相结合的整体观.练太极拳不只是形体练习,还要练意和气,达到形、气、神俱练,使太极拳成为具有民族文化风格的整体健身术.  相似文献   

4.
太极文化是华夏的主流文化,理学太极论不仅对中国古代哲学思想产生了重大的影响,而且其中的体育文化智慧也令世人瞩目。朱熹以"太极,理也"沟通了易学与理学的关系,并从阴阳、动静对立统一的辩证法则和天人合一的思想等7个方面较全面的论述了太极论对体育文化的影响,同时以最具代表意义的运动项目太极拳为例,证明它将宇宙运化、生命规律、...  相似文献   

5.
张永礼 《天中学刊》2001,16(5):121-121
太极拳是我国传统文化的民族体育项目之一 .它在中国古老传统思想薰陶下 ,以太极阴阳学说和祖国传统中医学理论为基础 ,用以编制并指导拳架动作 .太极拳不仅具有武术的攻防技术 ,而且具有较好的医疗保健价值 .1 太极拳的练习1.1 太极拳的运动特点(1)技击 .太极运动时要求贯穿阴阳相调 ,强调用意与贯串 ,形成内外合一、整体圆融精妙的高级技击功夫 ,做到动静相辅 ,松紧相成 ,虚实相克 ,刚柔相济 ,上下相随 ,左右相连 ,内外相合 ,前后相应等 .在太极技击中 ,都有以柔克刚 ,以静制动 ,后发制人 ,曲中求直 ,蓄而后发 ,引进放和出等克敌制胜的…  相似文献   

6.
太极拳的拳理思想来源于太极文化理论,太极拳由最早的外家拳术结合太极的阴阳学说理论,并采用导引吐纳术气功心法,形成了太极拳术的刚柔、虚实、动机、开合、攻守的阴阳变化,太极拳首先讲究心意导引气息,气息导引力气,注重意气力的结合,这里主要阐述太极拳意的抽象和形象涵义。  相似文献   

7.
从中国传统哲学范畴探析太极拳理论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文献资料法、理论分析法、进一步探析中国传统哲学对太极拳基础理论与实践的认识.太极阴阳学对太极拳的产生和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影响,是太极拳哲理思维的基础.太极拳是一种自然规律形成于客观社会中的文化现象,太极拳的作用在于全面地促进人的身体、思想、精神等方面的和谐发展,太极拳是中国传统文化传承的精髓与需要。中国传统哲学与太极拳的关系,有很多东西值得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8.
《易经》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被誉为"群经之首,大道之源",对中华传统文化有着深刻的影响,对太极拳运动的形成、发展、完善也同样产生重要而深刻的影响。象思维模型是以"图"和"象"为思维工具,以太极图、阴阳、五行、八卦、六十四卦、河图洛书、天干地支等象思维符号为基本结构来揭示、认知宇宙的普遍运动规律,成为太极拳理论的主要思维方式,是太极拳象思维模型的核心思维。本文从象思维、观物取象、太极阴阳、卦爻、五行模型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
太极拳是人类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是中国文化的一张名片。中华太极拳要以自信的姿态"走出去",与其他国家开展文化交流,建立系统的太极文化对外传播的翻译体系势在必行。构建太极文化对外传播的翻译体系,应在翻译美学理论的指导下,充分阐释《易经》的内涵,深刻解读中医经络学说,整理出太极拳汉英术语工具书,以此更好地促进太极文化的对外传播。  相似文献   

10.
焦作国际太极拳年会对于传播太极拳、弘扬太极文化有着重要的意义,对举办地的第三产业也有着重要的影响。文章通过对年会的作用、发展历程的介绍,以及年会发展方向的探讨,对于一些年会自身的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1.
以老庄为代表的道家学说非常强调语言的局限性。老庄的言行貌似矛盾,实则蕴含着深刻的哲理。正确认识道家语言观,是研究道家学说和道教文化的基础和前提。  相似文献   

12.
道家的美学思想中老子、庄子关于文艺否定论思想一直受后人关注。这种观点基于道家“道”的观点。道家主张“道”是宇宙世界的本真,它是看不见和摸不着的。人们认识的只不过是它的虚幻的现象而已,从而推出人的感官对它是无能为力的。道家从否定人开始提出了文艺否定论的观点。文艺否定论主张反对文化学术、言辞辩说以及一切审美活动。但是道家也不是一概否定美,他们只是否定感性的具体现实美,也就是用来刺激人的感官的世俗艺术。他们主张的是自然之美,也就是道之美。道家的美学思想对后代有很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武术学校是培养武术人才的重要途径和基地。它不仅为竞技武术培养大批后备人才,而且对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普及群众性武术运动,提高全民健康,起到重要的作用。太极拳发源于温县陈家沟,国内外每年都有大量的学员来此参观学艺。温县武术学校不仅担负大量的培训教学任务,而且也是宣传温县宣传太极拳的重要窗口,因此,认真研究温县武术学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对太极拳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歌诀除了具有一般歌谣的形式外,还包含了对技艺经验的记载,是中国民间文学、通俗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道教广泛采用了歌诀的形式,用于传授修行方法,这一传统也为内家拳所沿习。内家拳歌诀具有浓厚的道教文化色彩,体现了道教的哲学思想,总结了道教的养生方术和功法要领,也反映了道教的神仙观念。内家拳歌诀通俗易懂,具有一定的审美价值,因而能获得更为广泛的传播,反过来又促进了道教文化的弘扬。  相似文献   

15.
中国古典美学中的气韵生动与道禅哲学有着深深的渊源关系。可以说,没有道弹文化哲学的滋养生发,气韵生动说根本不可能出现,更何谈枝叶繁茂,蔚为大观,气韵生动说深得古典艺术家心许和首肯,乃在于这一学说深深植根于中国士大夫倾心向往和接纳的道禅文化哲学,气韵生动说深长隽永的文化意味和美学意义,也完全得自道禅哲学这一深厚的根基。  相似文献   

16.
众所周知,道家与道教有着亲密的源流关系,本文从“道”一字入手,浅析了“道”在古代汉语中的本义及在道家和道教中的具体运用,着重从老庄论“道”和道教信“道”中揭示“道”的深刻内涵,进而辨析了“道”在两种不同的环境中产生的差异性,以纠正世人对两者之间的偏颇之见。  相似文献   

17.
生与死 ,自古以来都是人们非常关心的问题 ,怎样对待“生死” ,是任何人都不能回避的。喜生恶死 ,是人之常情 ,然而“道家”却反对此种“常情”。他们主张“万物齐一”、“生死等同”。道家的这种善待生死的态度 ,在“髑髅文”和“乞丐文”中均可以找到例证。认真查阅古代的“髑髅作品”和“乞丐作品” ,对加深认识道家思想将会帮助不小  相似文献   

18.
李白的仙道诗与他求仙访道的体验以及对道教修炼道术的认识有着密切的关系。它是诗人求仙访道过程的展示,是对修炼道术的具体描绘,是对清静与超越的追求,这些都与当时道教中的上清派所追求的清静与超越是相通的,他们的思想理论的立足点都是老庄思想。  相似文献   

19.
"有"与"无"是道家思想的基本概念,佛教传入之初,即借用"有"与"无"来阐发其佛学思想,使佛教教义与道家思想相互融合。佛道两家由于对"有无"的理解差异,在哲学上表现为本体论和存在论的不同特色。  相似文献   

20.
道家的思想博大精深,本文试图就其管理思想作一粗浅的探讨。文章从四个方面总结了道家管理的精髓:取法于道的管理理念;自然无为的管理原则;处柔守弱的用人观念;修身求道的自我管理。最后,对道家管理思想的影响和价值进行了适当的剖析和简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