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游戏是幼儿园教育的基本活动方式,也是幼儿最喜欢参与的活动.由于这一特点,许多教师往往会对一些表现不良行为的幼儿采用暂时取消其参与游戏的机会,以示惩罚.很多人认为,这种游戏惩罚剥夺了幼儿游戏的权利,会对幼儿造成伤害.事实上,游戏惩罚如果使用得当--"罚"得有理,"罚"得有度,"罚"中寓爱,可以起到意想不到的教育效果,具有丰富的教育价值.  相似文献   

2.
赵姗 《教育导刊》2010,(6):79-79
幼儿阶段是游戏的王国,游戏不仅是幼儿的主导活动,也是幼儿教育的重要手段.因此,从某种意义上来说, "游戏惩罚"与其说是一种惩罚,还不如说是一种权利的剥夺.  相似文献   

3.
取消幼儿游戏的机会.是幼儿园教师对一些不守规则或调皮的孩子时常采取的一种惩罚手段,其最终的目的并非为了惩罚,而是为了教育.笔者认为,游戏惩罚是必要的,关键是要在具体实施时注意因人而异,做到"对事不对人".  相似文献   

4.
显而易见,”游戏惩罚”的对象往往都是比较有个性、不太”守规矩”的幼儿.至于那些可爱而又遵守规矩的”乖孩子”,一般是不会成为惩罚对象的.因此,”如何看待游戏惩罚”问题的实质是:我们应该怎样正确对待个性鲜明、活泼的幼儿.  相似文献   

5.
"玩"是幼儿的天性,"游戏"是儿童生活中的一部分,它与儿童的身心成长和发展不可分割.游戏所具有的能量,即其开发儿童内部因固有的发展潜力及其所具有的身心治疗的效果是非常巨大的.教师在进行游戏教学中,要积极参与幼儿的游戏,成为幼儿游戏的伙伴,这样能够调动幼儿的表演欲望,使幼儿参与教学活动的主动性得到充分发挥.  相似文献   

6.
马卡连柯指出,"凡是必须使用惩罚的地方,凡是使用了惩罚能够有益的地方,教师就应当使用惩罚.在必须使用惩罚的情况下,惩罚不仅是一种权利,也是一种义务".正像本期话题预告案例中所提到的,有些教师会采用暂时取消幼儿游戏以达到某种不希望的行为发生频率的减少或消失.  相似文献   

7.
幼儿园的一日活动中,奖惩手段的运用似乎已司空见惯 (注:这里所说的惩罚手段是对幼儿的缺点、错误的处理,如暂时限制幼儿的某种行动等,只是体现惩罚的精神,绝对不是对幼儿的体罚或变相体罚 ),而奖惩手段对于培养幼儿常规、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等,都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但是,在游戏活动,尤其是创造性游戏活动中,奖惩手段对幼儿的创造性行为又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呢 ?  一、游戏前的奖惩性暗示,抑制了幼儿的创造性   在幼儿园里,我们常看到这样的现象:为了取得观摩游戏的成功,教师在游戏前一再强调“今天哪个小朋友玩得…  相似文献   

8.
8.让幼儿自主地游戏 有一天我到一所幼儿园去,顺便提出想看看幼儿的创造性游戏.谁知接待的老师告诉我:今天不玩游戏,逢周一、周三、周五幼儿才能玩.我听了很是感慨,尽管<规程>已颁布实施好几年了,尽管从园长到教师都懂得"游戏是幼儿园的基本活动",尤其是创造性游戏,它是幼儿快乐童年的伴侣,但一落实到行动上,又表现为重上课轻游戏,幼儿没有充分游戏的时间.即使保证了幼儿游戏的时间,又存在幼儿不能自主游戏的问题.不少教师太重组织、领导,幼儿做什么,说什么,用什么,都由教师决定,把幼儿游戏变成了教师"导演"的活动.在这种游戏中,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被扼制,无法实现主动性发展,幼儿游戏变成了"游戏幼儿".  相似文献   

9.
幼儿园自主游戏时每日幼儿最喜欢也最乐意参与的游戏之一,而在游戏中幼儿的主体性是幼儿自身成长、发展的重要标志,也是现代必备的重要个性品质。游戏活动更是幼儿在参与体验的同时,充分发挥其自主性,培养其多种能力发展的好机会。幼儿教师开展幼儿角色游戏的过程中,容易忽视发挥幼儿在活动中的主体性,如:教师包办代替,超出"主导"范畴,即由教师确定主题,分配好角色,讲解各角色的玩法、规则,而在游戏开展的过程过多干涉,让幼儿的思维随教师走。结果,幼儿在游戏中的积极性、主动性得不到发挥,这样忽视幼儿主体性的活动,达不到其教育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陈军军 《动漫界》2022,(20):82-83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指出:"鼓励幼儿自主决定,独立做事,增强其自尊心和自信心."游戏是幼儿园最基本的活动,贯穿于幼儿的一日生活中,深受幼儿的喜爱.游戏规划作为游戏前的一个环节,广泛应用于幼儿园游戏活动中.游戏规划为游戏之始,即幼儿游戏前的计划制订,是根据幼儿自身兴趣和需要选择相应的主题进行...  相似文献   

11.
任轶慧 《华章》2007,(2):71
游戏是幼儿在实践中认识世界的一种特殊形式,他对幼儿认识世界,发展认识能力具有巨大的意义.游戏是一种幼儿自主的活动,幼儿是游戏的主体,游戏的真正主人.角色游戏是幼儿认识、再现现实生活的一种形式,是幼儿按自己意愿进行的一种游戏.它不仅能够促进幼儿"社会化",使幼儿逐渐掌握社会行为规范和道德行为准则,学习正确处理人际关系,为幼儿适应社会生活提供有利的学习机会.重新审视幼儿游戏的发展价值,让角色游戏更好的促进幼儿成长.  相似文献   

12.
在幼儿成长阶段中,游戏一直是伴随其成长发育的重要活动,是幼儿身心全面发展的基本保障。幼儿初始学习的众多"技能"多来自于游戏。"游戏"对于幼儿来说,不单单具有娱乐性,更具有吸引、促进、带动幼儿学习能力提升的作用。因此,在幼儿阶段的教学开展中,教师需要学会合理搭配游戏和学习的比例,正确处理二者之间的关系,让游戏在幼儿教学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本文主要从当前幼儿有效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入手,探讨幼儿游戏教学实施策略,以期能为未来幼儿教育的发展提供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13.
论幼儿人格权的法律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幼儿教育实践中,由于观念滞后、法制不健全、部分教师素质较低等诸多原因,幼儿的人格权被有意无意地忽略、漠视甚至践踏.如,对儿童进行辱骂、恶意比喻、恐吓威胁、无端指责,禁止与同伴说话,剥夺儿童的游戏等.对于这些伤害现象,有研究者称为"心罚"."心罚是直接指向儿童心灵的惩罚.它可能是为了避免因体罚遭受谴责而采取的隐蔽行为,也可能是因体罚无效而采取的新的惩罚行为."[1]与体罚相比,心罚对幼儿的摧残具有无意识、内隐性、滞后性等特点,其伤害有过之而无不及.对心罚的理解有必要从侵犯幼儿人格权的角度引起警惕.否则,有悖教育所提倡的民主精神和爱的神圣信念,不利于幼儿教育走向民主化和法制化的文明进程.  相似文献   

14.
正《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坚持了幼儿园教育应"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思想,从教育教学的途径与方法的角度指出了游戏的重要价值,进一步强调"游戏是对幼儿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形式".游戏是幼儿的天性,幼儿游戏蕴涵着发展的需要和教育的契机.从美术本质来看,幼儿的美术活动与他们的游戏行为存在着本质的一致,即幼儿作为主体从活动中获得愉悦与满足,顺应儿童天性的美术活动就是幼儿游戏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15.
试论游戏在幼儿成长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游戏是儿童的本能,是幼儿生活的基本活动.这是由幼儿身心发展规律、特点决定的.《幼儿园工作规程》中明确提出了"幼儿园应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应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选择和指导游戏,应因地制宜地为幼儿创设游戏环境……游戏是对幼儿进行全面教育的重要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对游戏的利用也越来越充分.根据幼儿科学教育的要求,游戏应该成为学龄前儿童的主导活动.那么游戏究竟具有哪些特点,在幼儿成长中起到哪些作用呢?  相似文献   

16.
1.活动设计游戏化. "教导儿童的主要技巧,是把儿童要做的事变成一种游戏."游戏是幼儿的生存方式,能满足幼儿好奇好动、模仿和交往的需要,幼儿在游戏中自娱自乐模拟创造.充分利用游戏,能很好地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让幼儿在乐中学.现介绍幼儿英语学习中的几种简单实用的小游戏:  相似文献   

17.
《幼儿园工作规程》明确指出:"游戏是对幼儿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形式."满足幼儿的游戏需要,将游戏作为幼儿园的基本活动形式,是未来幼儿教育的发展趋势.而游戏的本质是幼儿的天性在自主、自发的表现中丰富和完善自我.我园在幼儿主体可持续性发展的教育理念指导下,开展了"自主表演游戏活动"的实践探索.  相似文献   

18.
正一、问题的提出《幼儿园工作规程》明确指出:"游戏是幼儿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形式"、"幼儿园应因地制宜地为幼儿创设游戏条件"。民间游戏是农村幼儿童年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是孩子童年的欢乐,自由和权利的象征。丰富多彩的民间游戏不仅可以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发展,而且能增长幼儿的知识,发展其智力。传统的民间游戏,如踢毽子、跳格子、打陀  相似文献   

19.
针对教师在指导幼儿游戏过程中忽略"评价"对幼儿游戏的重要作用,文章提出"再现"式游戏评价、 "抛接"式游戏评价、 "呼应"式游戏评价三种方法,有助于教师从幼儿游戏的实际情况出发,在正确理念的指导下实施有效的评价,从而切实提高幼儿的游戏水平.  相似文献   

20.
<正>1.在游戏中学数学1.1结合角色游戏学数学。角色游戏,是让幼儿通过扮演各种角色,参与到活动中,通过模仿和想象,体验活动的乐趣,创造性地反映其周围的现实生活。可通过角色游戏帮助幼儿掌握基本的数学概念。如:在复习整点、半点时,可做游戏"报时",一名幼儿戴上公鸡鸡头饰,学公鸡叫"喔、喔、喔……天亮了"。教师扮演"太阳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