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4年5月的一天,我接到一个电话,是《湖南教育》编辑部的老师打过来的,让我尽快将自己近年来的教育、教学、教研情况,写一个简短的文字材料发给编辑部。我很感意外。从事教育工作三十多年来,《湖南教育》在我的心目中一直是一块圣地,我精神的家园。我读她,用她,汲取着她的营养,一步一步走到了今天。编辑部突然和我联系,我有种"受宠若惊"的感觉。  相似文献   

2.
我从教中学语文 2 3年 ,从事班主任工作 2 0年。在这 2 0多年的工作实践中 ,体会最深的是以下三个方面 :  一、重视对学生思想转折点的思想政治工作  中学阶段是学生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期 ,如果做好了这一阶段的工作 ,将对学生世界观的形成起到重要的作用。因此 ,我很注意新生入学后的教育工作。每当我接手一个新的班级 ,首先很认真地给他们上一堂心理素质教育课 ,培养他们做任何事情都要有执着追求、不懈努力的精神 ,为他们今后向更高的目标奋进奠定坚实的基础。同时我还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习惯 ,重视培养他们收集处理信息的…  相似文献   

3.
我是 1 95 3年 2月参加工作的 ,很巧 ,《教学与研究》也是这一年创刊的。一晃儿 ,整整 5 0年过去了。记得在当时的北京师范大学马列主义教研室中 ,《教学与研究》是教师进行教学必备的参考读物 ,对提高教学质量有很好的辅助作用。那个时候 ,我一直订《教学与研究》 ,《教学与研究》上面的文章对我增长知识很有用。可惜 ,经过“文化大革命”都丢失了。由于“文化大革命”前我写文章较少 ,所以也没有与《教学与研究》编辑部打过交道。上个世纪 80年代 ,我和《教学与研究》编辑部打交道比较多。一方面 ,我在《教学与研究》上发了几篇文章 ,和当…  相似文献   

4.
缘情语文爱语文 从事教育工作以来,我经历的主要岗位有:教师、校长、教育局长、教研员,而这四个岗位都或多或少地与语文教学相关。我的经历、我的成绩以及我之所以能成为语文特级教师,想来还在于我的人生实在是太与语文有缘了,是这种缘分让我步入语文的行列,是这种缘分让我能与众多语文学界的长者为伍为友,  相似文献   

5.
德国教育家洪堡曾说:大学四年的真正成就在于它使学生有可能或者说它迫使学生至少在他的一生中有一段时间完全献身于他个人道德和精神的完美。我想,我的大学语文课做的正是这种工作:在偏重科技与经济、趋于实用功利的氛围里,引导学生去追求“道德和精神的完美”———...  相似文献   

6.
《江西教育科研》办刊座谈会于1993年6月4日在南昌市召开。这次座谈会是由《江西教育科研》编辑部主办的。参加会议的有从事教学工作的大、中、小学校的教师,教学研究人员,教育行政工作者,以及本刊编辑部工作人员,共19人。在座谈会上,大家畅所欲言,就当前市场经济形势下教育理论刊物如何贯彻《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的精神,进一步办好《江西教育科研》杂志提出了很多建设性的意见,并对当前我  相似文献   

7.
《中国教工》2014,(8):12-12
《中国教工》编辑部: 你好!我是一名在农村小学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普通教师,至今已工作18个年头。这些年,我看到了农村教育的快速发展,但与此同时,也看到了发展中的问题,尤其是对农村小学教师工作中面临的困难,有自己的几点认识:  相似文献   

8.
经过 2 0年持续不懈的坚持奋斗 ,在迎来百期之庆的同时 ,伴随着中国电教事业的发展 ,《电化教育研究》也成为具有自己学术特色的核心刊物。这是《电化教育研究》编辑部这个集体埋头苦干、不等不靠、长期坚持的结果 ,也体现了中国电教人这种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艰苦奋斗精神。在历史上 ,2 0年只不过是一瞬间 ,可是人生又有几个 2 0年 ?这是整整两代人持续努力奋斗的成果。作为《电化教育研究》的读者和受益者 ,我应该向这些在幕后为繁荣中国电化教育理论与实践工作的人们表示深深的敬意和感谢。《电化教育研究》作为核心学术刊物的最大特色…  相似文献   

9.
我从事教育工作已经有26个年头了,担任小学校长也有十几个年头了,二十几年的教育生涯和十几年的校长经历,我感触最深的有四点:一是教师是学校发展的决定因素。学校工作千头万绪,但归根到底,一切工作都是围绕人来进行的,所以,人是做好一切工作的依托力量和基本力量,抓住了对人的  相似文献   

10.
《历史教学》创刊四十周年前夕,编辑部的同志邀我将四十年从事历史教学工作的感受写出来,与刊物的读者——中学历史教师交流。我与中学历史教学的感情很深,确实有好多感受,因而我欣然接受了编辑部的要求。我的第一点感受是:我爱上“历史教学”这一行,经历了一个由有趣、有味到有瘾的过程。  相似文献   

11.
从事高中数学教学工作已将近6年的时间了,期中有四年都在高一,每教一次我的教案都要有所改动,我认为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一定要经常反省自己的教学行为,也就是教学反思,我曾听过一个教育学家讲过这样的一句话,  相似文献   

12.
从 1 98 8年 7月研究生毕业后分在《教学与研究》编辑部工作 ,到 1 996年 1 0月被学校调到出版社 ,我在《教学与研究》工作了 8年有余。这 8年 ,是我人生的转折点 ,在我的人生经历中令我难以忘怀。这 8年 ,编辑部的各位老师和同仁的一言一行 ,耳濡目染 ,对我以后的成长起着关键作用 ,它塑造了我的“编辑品格” ,定型了我的“编辑理念” ,教我如何做一个合格的编辑。要会做事先要学会做人 ,这是我在《教学与研究》所学到的最重要的东西。在《教学与研究》期间 ,正是编辑部同仁们的人格力量或人格魅力时刻感染着我 ,使我不断地以他们为楷模 ,…  相似文献   

13.
爱心奉献     
谢芳 《学周刊C版》2011,(7):18-18
说起奉献,首先想到的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教师是人类文明的传递者,教师是苗圃辛勤的育苗人。教师的职责艰巨复杂,教师的工作平凡辛苦。在教师这一职业岗位上我已工作快二十年了,我深知作为一名人民教师要淡名利、承重负、操伟业,不求显赫,从事教育工作必须要有乐于奉献的精神,甚至自我牺牲的精神。教师辛勤劳动的深远意义在于培养新一代人才,因此人们都说教师肩负着人类的希望。  相似文献   

14.
朋友们,当你来到我们学校--北京市朝阳区新源里第四小学的时候.我相信你会有一种与以往不同的感受.你会感到被一种气氛包围着,而这种气氛就是我们"新四"精神的体现.很多人都说,你们"新四"工作那么累,要求那么严,可为什么你们那儿的老师还都那么精神,那么有生气呢?  相似文献   

15.
郝国文 《中国教师》2009,(Z1):337-337
班主任工作难做,技校班主任工作尤其难做。本人从事普通教育工作十几年,又从事职业教育工作十几年,在这期间,我几乎都在担任班主任工作或从事学生管理工作。从普教到职教,从担任班主任到管理班主任,深感班主任与学生尤其是技校学生打交道,既要有技术又要有艺术;既要有热情更要有真情。  相似文献   

16.
1996年 ,我系开始招收四年制本科实验班 ( 4 0人 )。此后 ,每年都招收 10 0名左右本科实验班学生。在四年的办学实践过程中 ,我们面向全体学生 ,着重抓了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 :确立角色意识 ;优化知识结构 ;培育创新精神。一、确立角色意识初中教师学历本科化的问题 ,是江苏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 ,也是我国实施教育现代化的需要。因此 ,加快初中师资现代化建设的步伐 ,是时代向我们提出的一项重要任务。要搞好这项实验研究 ,首先要以先进的教育思想为指导 ,明确我们培养的本科生毕业后是从事初中语文教育的 ,要培养他们热爱初中教育 ,了解初中…  相似文献   

17.
在新干线“工作”了半年,当初的新鲜感和好奇心已消退大半。对新干线却有了全新认识。新干线是整体风格比较严肃的动漫杂志,所有人都是认真的想要做出点东西来的。最近小新比较重要的事情大概就是编辑部搬家了,因为编辑部新添了很多周边工作的成员所以为了不影响工作就买下了旁边公司的房子,编辑们都搬到那里。他们终于单独有一套房子,不用再和那么多部门挤在一起了。经过一番曲折,我终于进入了新编辑部的大门第一感觉就是……比原来大家挤在一起的地方小了很多,可是由于几乎只有编辑集中在这里,比以前的地方整洁很多,所以给人的感觉仍然很不错哦~  相似文献   

18.
我从事农村小学教育工作32年,其中担任小学科学教师22年。22年来,我能够在科学课教育教学工作中一路走来,要感谢省、市、县三级教研员,感谢中国教育学会科学教育分会会刊《科学课》编辑部几代编辑老师!是他们在教学思想上引领我,在教学业务上指导我。是他们对科学教育的执著追求感染着我!是他们为人师表的品质激励着我!  相似文献   

19.
在陕西省广播电视大学建校20周年即将来临之际,我思绪万单,不由自主地想起了自己心系电大,工作在电大,退休后还生活在电大的人生历程。我与电大实在是情有独钟,缘份太深了。我几十年的工作经历都是与学校教育分不开,除服从上级组织安排,曾担任过3年县委书记外,大部分时间都从事教育工作。在延安地区教育局担任过14年正副局长。延安电大分校的建立就是我任职期间所做的一项重要工作。记得那时党的了一届三中全会精神如同春雷响遍祖国各地,使人顿时产生了寿回大地千山秀,日暖神州万木荣的新鲜感觉。劫波渡尽是春天、广大干部的思想…  相似文献   

20.
《外国中小学教育》编辑部同志:你们好!读了贵刊83年第1期后,感到非常高兴。对《编者前言》所闸明的观点,我由衷赞成,我要努力学习你们这种积极办报的精神和热爱祖国教育事业的赤诚之心。我是师范学校的教师,读后并将《前言》和有关文章向我的学生推荐了。我相信,如果贵刊真正按《前言》的精神办,将来定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