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读南唐后主李煜的《乌夜啼》之“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深味了苏轼在《水调歌头》中所流露出的“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的难奈心绪,月有圆缺,人有离合,看来,此事真是“古难全”。又读李清照的《一剪梅》之“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如故地重游,同是“西楼”,同一个“月”;一个“如钩”,一个“满”,景因人异,情随景迁。无言的月亮从南唐的夜空驶向了北宋、南宋,朴素的月亮成了词人们再现心事的窗棂,而那让人揣想的“西楼”,又是如何装载得下那许  相似文献   

2.
《虞美人》是李煜的绝命词,内容主要表现了作对故国的思念。《南唐书注》中说“后主《乐府词》日:‘故国梦重归,觉来双泪垂。’又,‘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皆思故国也”。在这一时期内李煜的很多词都表现了对故国的思念之情。如《乌夜啼》中“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上片就环境烘托,下片只用一个具体的比喻,却深刻地反映出作切身感受的无可解脱的愁苦。[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西楼:积淀丰厚文化内蕴的意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楼”一词在中学语文教材中多次出现.如“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李煜《相见欢》)、“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李清照《一剪梅》)、“到晚来闷把西楼倚,见了些夕阳古道,衰柳长堤”(王实甫《西厢记.长亭送别》)。大凡喜爱古典诗词的人都知道,在唐宋诗词中,“西楼”是个高频率的经典意象.譬如:  相似文献   

4.
张源 《初中生辅导》2007,(11):13-15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李煜《相见欢》初中二年级的同学,已有一定的古诗词阅读基础,要理解词中的愁苦之情并不难,可以通过"寂寞"、"离愁"等词语来  相似文献   

5.
王立宪 《学语文》2005,(2):7-37
我们注意到,文学中经常出现“无言”的字样。比如自居易《琵琶行》中的“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李煜《相见欢》中的“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秦观《江城子》中的“别后悠悠君莫问,无限事,不言中”,苏轼《江城子》中的“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这里,不论是“无言”,还是“不言”,都起到了此时无声胜有声的表达效果。东船西舫为什么悄无言?是因为听众已沉浸在美妙的乐音之中,  相似文献   

6.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李煜《相见欢》清人赵翼《题遗山诗》句云:国家不幸诗家幸,赋到沧桑句便工。此语用以概括李煜  相似文献   

7.
"西楼"一词在宋词中出现频率是比较高的,如李煜词《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晏几道《采桑子》"西楼月下当时见,泪眼偷匀",李清照《一剪梅》"雁字回时,月满西楼"等,足见诗家对西楼的钟情。可是"西楼"毕竟不是"岳阳楼"  相似文献   

8.
相见欢     
<正>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赏析】词牌名《相见欢》,咏的却是离别愁。此词所表现的则应当是他离乡去国的锥心怆痛。起句"无言独上西楼",摄尽凄婉之神。"无言"者,并非无语可诉,而是无人共语。由作者"无言""独上"的滞重步履和凝重神情,可见其孤独之甚、哀愁之甚。本来,作者深谙"独自莫凭栏"之理,因为栏外景色往往会触动心中愁思,而今他却甘冒其"险",又可见他对故国(或故人)怀念之甚、眷恋之甚。  相似文献   

9.
在中国古代词曲中,“楼”的意象不乏其见。这一意象往往给词曲增添浓浓的抒情意味。而抒情的向度常常沿着惆怅忧伤的层面而展开。李煜在《相见欢》中写到“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亡国前耽于享乐,亡国后溺于悲哀。这就是李后主的一生。宋太祖开宝八年(975年)金陵城陷,李煜肉袒出降,被封为“违命侯”。从此幽居汴京的一座深院小楼,过着朝夕以泪洗面的凄凉之日。《相见欢》写出了这种幽居生活的愁苦滋味。“无言独上西楼”一句仿佛使人看到那个孤独憔悴的身影。登楼望月,夜已…  相似文献   

10.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李煜,字重光,五代南唐中主李  相似文献   

11.
“西楼“一词在宋词中出现频率是比较高的,如李煜词《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晏几道《采桑子》“西楼月下当时见,泪眼偷匀“,李清照《一剪梅》“雁字回时,月满西楼“等,足见诗家对西楼的钟情.可是“西楼“毕竟不是“岳阳楼“或者“黄鹤楼“那样的名楼,我们从地图上也找不到它的所在.但为什么不同时代、不同遭遇的人,都会选择“西楼“,而不是“东楼““北楼“呢?“西楼“是指西边的楼吗?所有词句中的“西楼“含义相同吗?……  相似文献   

12.
月光是月亮的天使,托着青丝垂直到人的窗前,撩拨着人的心绪与情思。青丝缥缥缈缈,飘过了多少春秋,聆听了多少低吟。月饱满情怀的青丝化作一弯钩,清辉照在“无言独上西楼”的亡国之君的窗台,李煜望着欲坠的弯钩,低吟着“小楼昨夜又东风”“雕栏  相似文献   

13.
独上西楼     
唐后主李煜曾叹:“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易安居士亦有词曰:“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子回时,月满西楼。”好一个“寂寞梧桐”、“雁回月满”,纵然是惆怅的时候也只能“独自向黄昏”、“把酒无由醉”。也许文人都必须能够忍受寂寞,抑或这本不该称为“寂寞”,而应称作“清高”。追溯至上千年前,农历五月初五,屈原沉江。楚君死,国亦亡。迁谪途中的屈原从此失去了一切,他以自己仅存的尊严和骨气说服自己投江以报国。“赴湘流,葬于江鱼之腹中”,他没有“以皓皓之白,蒙世俗之尘埃”。留下《楚辞》和《离骚》,屈原死而无憾。太…  相似文献   

14.
相 见 欢 【南唐】李煜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 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 一般滋味在心头。 李煜(937 ~978 ),字重 光,南唐最末一个皇帝,史称 李后主。9 7 5 年,北宋兵临城 下,李煜肉袒出降,封“违命 侯”,幽居汴京。“此中日夕,只 以泪水洗面”。昔日生杀予夺,“一旦归为臣虏”,即成为任人 宰割的阶下之囚,其悲痛愁苦 悔恨是难以想象的。他领受了 人生的悲哀,又直率而真切地 把自己的感受倾泻在词中,其 笔天然流丽,似不曾用力,但 凭随手抒写,情调意境却感人 至深。这使他的词“深衷浅貌, 短语长情”,…  相似文献   

15.
李煜前期词作以反映自己的帝王宫廷生活为主,少有思想性,但技艺臻熟。降宋后主要抒发亡国之痛,迫于“降臣”身份,怀国之情不能直抒,只好借助于“离愁”“闺怨”来渲泄这万般无奈却又无法排遣的情绪。这应是我们把握《相见欢》这首词主旨的关键。上阕“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描绘的是一个典型的环境中的典型人物。一个深秋的夜晚,冷月的清辉照出梧桐的疏影,寂寞庭院,重门深锁,丧失了生命的活力,甚至连声音也都消失得干干净净。在这“死一般寂寞,寂寞一般死”的漆黑萧索的深夜里,一位亡国投降之君,孤苦伶…  相似文献   

16.
【学习内容】人教版八下课外古诗词第8首【教学设想】《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是南唐李煜的代表作之一,这首词写于李煜被俘之后,昔日的皇帝如今已沦为亡国之君、阶下之囚,亡国之音哀以思,这哀之痛与思之切都深沉  相似文献   

17.
薛吉辰:古诗中有很多用“无言”直接表达情感的例子。“无言独上西楼”,作为亡国之君的李煜,幽禁深院,无人共语,独上西楼时的“无言”,表现了他痛苦无人与说也不愿与人说的内心感受,包含了一般人难以体会的孤独与寂寞,六字之中,已摄尽凄婉之神。“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苏轼和妻子王弗伉俪情深,而王弗不幸早逝。诗人梦到爱妻, 十年离别,该有多少话要说,可是夫妻相见了,却是“相顾无言”。“无言”实际上包含了千言万语,表达了诗人刻骨铭心的思念与凄凉之感。柳永的“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也有异曲同工之妙。“无言”还可以起到  相似文献   

18.
南唐后主李煜的《乌夜啼》是一篇脍炙人口的名篇佳作,其中"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更是被人们认为是流传千古的妙语绝句。今天试着以自己的感受来解读一下这首一千多年前的亡国被俘君主的哀伤之词,感受一下他那悲苦难耐的痛苦心境。乌夜啼[南唐]李煜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这首词是公认的李后主写"离愁"之名作,艺术感染力极强。结合李后主不同平常人的从娇生惯养享尽  相似文献   

19.
"西楼"一词在宋词中出现频率是比较高的,如李煜词《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晏几道《采桑子》"西楼月下当时见,泪眼偷匀",李清照《一剪梅》"雁字回时,月满西楼"等,足见诗家对西楼的钟情.可是"西楼"毕竟不是"岳阳楼"或者"黄鹤楼"那样的名楼,我们从地图上也找不到它的所在.但为什么不同时代、不同遭遇的人,都会选择"西楼",而不是"东楼""北楼"呢?"西楼"是指西边的楼吗?所有词句中的"西楼"含义相同吗?  相似文献   

20.
相见欢     
无言独上西楼, 月如钩。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