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的科技史和文明史一样悠久,并在历史上曾领世界之先。当时中国科学家的发明和发现远远超过同时代的其他国家,在历史上曾有许多杰出的科学家:祖冲之、张衡、沈括、毕升、李时珍……一些流传至今的科技成果《九章算术》、《齐民要术》、《伤寒杂病论》、《本草  相似文献   

2.
北宋年间,一位名叫沈括的学者在他的著作《梦溪笔谈》中,把当时的印刷工匠在印刷术上的创新记录下来。这段记录中,最醒目的两个名词,就是活版印刷和毕。从此,中国印刷史上多了活字印刷这门新技术,毕也因这段记载而名垂千古。然而,1000年后,毕和他的活字印刷术却成为一个巨大的谜,因为除了沈括的简短几行字之外,在其他任何史料中都无法找到关于毕的记载,一些国外学者甚至对此提出质疑。多少年来,考古学家和印刷史学家一直都在为沈括笔下的毕寻找着更多的证据。西北山坳里的古老经书1987年,在中国甘肃的武威地区,一群当地老乡无意中挖出了一个…  相似文献   

3.
科技快讯     
《今日科苑》2018,(12):1-3
“沈括”号携“彩虹鱼”潜水器出征马里亚纳海沟中国“彩虹鱼”2018马里亚纳海沟海试与科考团队11月25日乘“沈括”号科学调查船启航,奔赴全球最深海沟——马里亚纳海沟。此次奔赴马里亚纳海沟,是“沈括”号建成后的首航。“沈括”号从上海启航后,将首先在东海进行50米海试和设备的海上调试。  相似文献   

4.
距今九百多年前,北宋著名科学家沈括在其传世之作《梦溪笔谈》中记载:“延境内有石油,旧说高奴县出脂水.即此也。出于水际,沙石与泉水相杂,惘惘而出……余疑其烟可用,试扫其煤以为墨,墨光如漆,松墨不及也……此物后必大行于世,自余始之。”“石油”一词.自此由沈括正式命名。正如这位杰出的科学先行者所预料的那般.19世纪末期.随着现代石油工业的出现.石油已“大行于世”,而石油资源的争夺与开采亦成为全球各国最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  相似文献   

5.
道教文献中历法史料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东汉末年开始,道教中就流传一种与通行历法不同的“太阳历”其特色是以二十四气划分十二月,以二十八宿注日,同时试图与恒星月协调,唐代的《二十八宿旁通历》是一份较完整的“太阳历”历表,宋代卫朴所诵的“傍通历”即道教的《二十八宿旁通历》沈括提出“十二气历”的设想,可能是受卫朴所传的道教太阳历的启发,本文提出,道教太阳历的原则可供未来太阳历方案设计参考。  相似文献   

6.
宋代著名科学家和政治活动家沈括(1033—1097),字存中,北宋钱塘(今杭州)人。沈括是我国历史上不可多得的通才。在古代史家的眼中,他“博学善文,于天文、方志、律历、音乐、医药、卜算,无所不通,皆有所论著”。如按近现代的学科分类,沈括曾涉足数学、天文历法、地理、地质、气象、物理学、乐律、化学、冶金、兵器、水利、建  相似文献   

7.
我国历史学家新近发现一批世界最早的活字印刷品 ,从而有力地证明活字印刷术的确源自中国。据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西夏学专家史金波介绍 ,这批活字印刷品出于俄罗斯收藏的我国黑水城文献 ,以及宁夏和甘肃出土的文物中。我国专家学者在对这批 80 0年前西夏王朝时期的文物进行整理研究时获得这一重大发现。据介绍 ,这批活字印刷品主要是佛经 ,专家在其中发现了现在最早的唯一的世俗文献 ,即用于教化的《德行集》。这一文献收集在上海古籍出版社最近出版的《俄藏黑水城文献》第1 1册中。我国古代著名科学家沈括在《梦溪笔谈》中有北宋时期(…  相似文献   

8.
星辰 《百科知识》2014,(5):18-18
正据记载,早在1596年,英格兰萨默塞特郡就曾经出现过球状闪电。北宋时期,沈括在《梦溪笔谈》中也记载了一次非常类似球状闪电的过程:雷火从窗子里面穿过来,暴雷过后,木制物品并无损坏,但是银饰却融化了。几百年来,虽然有很多关于球状闪电的目击记录,人们却一直没有揭开这个"幽灵"的面纱。目击记录美国橡树岭国家实验室的一项问卷调查显示,在1962个被调查者中,有110个人说自己看到过球状闪电,比例高达  相似文献   

9.
沈国学 《金秋科苑》2013,(21):61-64
在宋元这个古代中国科学技术最高的巅峰时期,人才辈出、成果卓著,而最杰出、最伟大的人物,要数宋代的天才大师沈括了。  相似文献   

10.
《梦溪笔谈·自序》中言:"予退处林下,深居绝过从.思平日与客言者,时纪一事于笔,则若有所晤言.萧然移日,所与谈者,唯笔砚而已,谓之笔谈","所录为山间木荫,率意谈噱,不系人之利害者.下至闾巷之言,靡所不有."从其论调可依稀感受到沈括在经历过人生的大起大落后而达到的平和.《梦溪笔谈》正是其将自己一生中所见所闻和研究心得以笔记体裁写成的一部反映当时北宋的社会、政治、外交和军事状况,囊括其对科学和艺术等方面的见解,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和历史价值的著作.  相似文献   

11.
唐奥 《百科知识》2021,(26):38-41
雨水多的季节,见到彩虹的机会也就多了.见到一道彩虹并不稀奇,可你见过成对的彩虹,甚至彩虹"套娃"吗? 什么时候可以看到彩虹 彩虹简称虹,是一种常见的光学现象.组成彩虹的颜色有7种:红、橙、黄、绿、青、蓝、紫.在中国古代,人们对彩虹就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北宋科学家沈括在《梦溪笔谈》中引用了孙彦先对彩虹形成的描述:"虹乃雨中日影也,日照雨而有之."指出彩虹是雨止初晴时的自然现象.  相似文献   

12.
沈括提出的"声中无字,字中有声"是声乐艺术中曲调与歌词之间在表演与创作上如何统一的问题。词与曲相辅相成,既相对独立,又融为一体,共同表现音乐主题,塑造艺术形象。  相似文献   

13.
沈括提出的“声中无字,字中有声”是声乐艺术中曲调与歌词之间在表演与创作上如何统一的问题。词与曲相辅相成,既相对独立,又融为一体,共同表现音乐主题,塑造艺术形象。  相似文献   

14.
古人财富     
石油现在是一个多大的产业啊,美国和伊拉克的矛盾,俄罗斯的“第二欧佩克”计划,都和石油息息相关,可以说:每一宗石油生意的背后,都有政治的博弈。 在古代西方人还不知道石油是什么东西时,中国老百姓已经用这种黑色液体烧饭点灯了。这要归功于我国古代的一位读书人,是他经过反复研究,弄清了这种东西的性质和用途,动员老百姓推广使用。这位读书人还给它起了一个名字:“石油”,这名字一直沿用到今天。这位读书人就是北宋时期的沈括(1031—1095)。 沈括生于大宋王朝。其时,经济最繁荣、科技最发达、文化最昌盛、艺术最高深、人民  相似文献   

15.
众所周知,石油是当今世界上重要的能源,同时它也是重要的化工原料。我国地质学家李四光就曾深刻地指出过,像石油这样的物质,仅仅把它当作燃料来烧掉,那实在是太可惜了。然而,石油本身的开发利用,也曾经历了一番不平常的遭遇,它那富有价值的各种成份,却被看成了最无用之物而被想方设法加以抛弃。石油的最早发现首先是在中国,我国宋代的学者沈括就记载了石油的发现,不过当时人们只是以浮露到地面或水面上的石油舀起来用来点灯。沈括倒是看到了“此物必大行于世”,不过还没有人大力加以开采,也就是还未能发掘出它海在的价值。国外…  相似文献   

16.
高山绵亘,平原宽广,江河奔腾,海洋深邃。地球为什么会表现为今天的面貌呢?人类很早就在探索这个问题。“高岸为谷,深谷为陵”。我国的《诗经》中就注意到了地形可以由于地质作用而变化。滄海可以因泥沙淤积变成桑田的思想,也很早就在我国发展起来。白居易(772—864)在《浪淘沙》一词中写道:“白浪茫茫与海连。平沙浩浩四无边。朝来暮去淘不住,遂令东海变桑田。”颜真卿(709—784)还注意到抚州南城县麻姑山岩石中有螺蚌壳,并据以认为这是滄桑所变。沈括(1031—1095)更根据太行山东麓山崖之间往往夹有螺蚌壳,进一步明确地指出:那是往昔的海滨,东边的陆地是浊泥沉积而成的。不错,地球的面貌确实因流水的冲刷淤积等作用在改变,但是那螺蚌壳怎么会在高山上出现?未改成桑田以前的滄海,又是怎样形成的?  相似文献   

17.
声学中由声波的作用而引起的共振现象,在声学中亦称“共鸣”。这是物理学的声学原理,即振动体在周期性变化的外力作用下,当外力的频率与振动体固有频率很接近或相等的时候,振幅急剧增大引发相同的发声振动。这一“共振现象”的声学原理,在我国公元8世纪初,就已经为科学家所掌握。他们是唐代的曹绍夔和宋代的沈括。沈括,字存中,杭州钱塘人氏,宋仁宗嘉祐进士,官至翰林学士。他是宋代杰出的科学家,曾经在一把七弦琴上做过这么一个实验,七弦琴有宫、商、角、征(读子)、羽、少宫、少商七条弦。少宫、少商比宫、商高八度。他捉摸了…  相似文献   

18.
指南针 指南针,指示方位的一种简单仪器.在战国时已有用天然磁铁矿琢磨成的指南针,称为"司南".最早的记载见于<韩非子·有度>,其著作年代约在公元前3世纪.北宋沈括的<梦溪笔谈>中,对于磁石磨成的指南针已有了详细记载.  相似文献   

19.
迷人的“冷光世界”夏天夜晚,天上有一闪一闪的星星;地上有一闪一闪的萤火虫。萤火虫的光是“冷光”,一般是黄绿色,也有橙黄和橙红色的。我国宋朝科学家沈括长期深入研究自然界中的“冷光现象”,明确指出,自然界冷光有两类,一类是天然物质发光,如磷光;另一类为生物发光,如萤火虫的光。  相似文献   

20.
沈括在《梦溪笔谈·汴渠的水准测量》一文中,描述了他进行的地形测量:“国朝汴渠,发京畿(京畿指国都与所属郊区。北宋国都为东京开封府即今河南开封市,有十四个属县)辅郡(北宋在国都四面邻近的州设有东、西、南、北四辅,辅郡即指此四辅)三十余县夫,岁一浚。祥符中,(音  ,“门”内加“合”,意为小门、旁门。不能写作“合”)门礻氏(只?)侯使臣(宋代官名,担任传达皇帝召见命令和引见等职务)谢德权(宋福州人,字士衡,曾在开封作官,后调为泗州知州)领治京畿沟洫,权借浚汴夫。自尔后三岁一浚,如令京畿民(应作邑)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