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祝《新闻战线》四十华诞□萧风《新闻战线》已届“不惑之年”。我在1957年10月的时候,时年将近半百,读到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为学生创办的实习园地《新闻与出版》上的《本报启事》,得知《新闻战线》将在12月呱呱坠地。我欣喜地祝贺这位新生婴儿的面世。现在它已...  相似文献   

2.
良师与益友祝贺︽新闻战线︾四十华诞尹韵公尊《新闻战线》为良师,是因为多少年来它一直像师长一样地在思想认识上培育着我,在学术研究上教诲着我,在事业成就上支持着我,延于至今。记得大学一年级时,我把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资料室收藏的50年代和60年代的《新闻战...  相似文献   

3.
王淑琴 《中国档案》2005,(12):58-59
1938年5月,北京大学四十周年校庆时,发行了一张《国立北京大学四十周年纪念刊》,此刊现存北京大学档案馆。《纪念刊》登载有《北京大学建校四十周年大事年表》,及蔡元培、蒋梦麟、冯友兰、杨振声的纪念感言,还有为校庆而编的论文集的目录。《大事年表》与纪念感言相呼应,共同见证了北大四十年走过的轨迹。  相似文献   

4.
出版·敬业·修史──“出版四十年”画册略览李晋盛世修史,此乃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新中国进入“不惑”之后,建国初期建立的一些出版社,也陆续进入“不惑”之年。在“不惑”之年生日时,各地《出版四十年》社庆专集应运而生。这是出版领域中的一件大喜事,大好事...  相似文献   

5.
我是《新闻战线》的一名忠实读者,作为一名高校校报编辑,我坚持阅读《新闻战线》已有10多年,从中学到了不少东西,受到很大教益。在此我把我的经历和感受说出来,并真诚地向《新闻战线》道一声“谢谢!”1989年6月,我从大学毕业并留校从事校报编辑工作。由于我大学学的是数学,走上与新闻打交道的工作岗位后,我犯了难。虽然大学期间凭着爱好我采写了一些通讯稿,但正儿八经地办报纸,却有些吃力。为了使自己尽快进入编辑角色,弥补新闻知识上的不足,单位领导向我推荐了《新闻战线》。拿到《新闻战线》一读,便觉眼前一亮:它既…  相似文献   

6.
我是一位中学教师,年过四十岁,坚持在刊院学习至今。我的体会是:《新闻知识》信得过。《新闻知识》是靠邮寄和读者见面的,至今接到一九八六年第八期,从一九八五年第三  相似文献   

7.
《明镜》杂志是联邦德国著名的新闻周刊。1947年创刊,到1987年,它已经历了四十年的风风雨雨。《明镜》周刊的特点是以严肃的政治新闻和社会新闻为主要内容,敢于揭露政界内幕,在知识界影响极大。《明镜》在联邦德国的上层官员和一般群众中都很畅销,到1980年,期销售量达92万份,是联邦德国发行量最高的杂志。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德国成为战败国,英、美、法、苏军分别占领了德国。驻扎在莱茵河畔的一支英军装甲兵部队里有一位年轻的少校,他感到部队生活的单调无味,缺少  相似文献   

8.
李庄月志,河北省徐水县人,1918年生,1939年参加革命,1983年任人民日报总编挥,现已退居二线。李庄是我国著名记者,在杭日战争、解放战争、朝鲜战争期间,写过大量战地通讯,后来主要从事编报工作,对办报积累了丰富的经脸。在近50年的新闻生涯中,李庄在人民日报社历经了各个重要时期和各利大事、他正在撰写的《我在人民日报四十丰》,将差有关中央党报及其前身晋冀晋像《人民日报》、华能是有关中央党报及其前身晋冀鲁豫《人民日报》、华北《人民日报》的珍贵史料;对于总结党报工作经验,推动改革、开放时期的新闻改革,也会有所裨益。本刊从本期起,将分篇连载这份回忆录,以飧读者。  相似文献   

9.
编辑老师:您好!我是湖北大学新闻专业99级研究生,也是贵刊的忠实读者。长期以来,《新闻与写作》以其趣味性、实用性、知识性深深吸引了我,可以说,我接触新闻这一专业就是由《新闻与写作》开始的,读本科时我一直将之作为业务教科书,读研作论文时我也时时从中汲取营养,长期以来,贵刊都是我的良师益友。祝《新闻与写作》越办越好!王昕敬上2000.11.6《新闻与写作》伴随我成长@王昕  相似文献   

10.
李庄同志,河北省徐水县人,1918年生,1939年参加革命,1983年任人民日报总编辑,现已退居二线。李庄是我国著名记者,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朝鲜战争期间,写过大量战地通讯,后来主要从事编报工作,对办报积累了丰富的经脸。在近50年的新闻生涯中,李庄在人民日报社历经了各个重要时期和各种大事。他正在撰写的《我在人民日报四十年》,将走有关中央党报及其前身晋冀鲁豫《人民日投》、华北《人民日报》的珍责史料,对于总结党报工作经验,推动改革、开放时期的新闻改革,也会有所益。本刊从本期走,'将分篇连载这份回忆录,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1.
专题     
胡耀邦: 一生中难以自谅的两件事 原湖南省教委负责人朱尚同曾在《百年潮》上撰文,回忆1998年冬他与胡耀邦同志的一次谈话。胡耀邦说: 回顾一生,有两件事是难以原谅自己的,提高来看,也是做人道德的问题。 一件是1959年庐山会议批判彭老总。我明知彭老总是  相似文献   

12.
孙旭培同志把他从事新闻理论研究的成果结集出版,定名为《新闻学新论》,这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情。因为今天,中国的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确需要有新论。我二十多岁在上海开始做新闻工作,到六十多岁在北京离开新闻工作岗位,从事新闻工作凡四十多年。经历了两个时代——解放前和解放后。当过报刊的主编、总编辑,还当过几年新闻局长。可以说,尝到了新闻工作的酸甜苦辣。在解放前,我们钻国民党对新闻管理的空子,办公开的报刊和广播电台,传播革命真理,报道人民解放事业的消息。这样做,是要冒被杀头的危险的。就在上海解放的前夕,好几位优秀的  相似文献   

13.
我是企业报的一名总编辑,也称得上是一位老报人,由于工作的需要,多年来,我手头一直订有十几份省和中央的新闻理论刊物,但我最喜爱读而且获益最多的还是《新闻三昧》。因此。从1984年《新闻三昧》创刊以来,每年我都要装订成册,直到1996年底,在我的书柜里保存着一套完整无缺的《新闻三昧》。今年,我退休后,仍然订阅了一份《新闻三昧》。从我办报多年的实践中,我深深感到《新闻三昧》是办得最好的一份新闻理论刊物。《新闻三昧》好就好在指导性很  相似文献   

14.
今年4月25日,是《盐阜大众报》创刊四十周年纪念日。中共盐城市委隆重举行纪念大会。曾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创办和领导《盐阜大众报》的部分老同志,以及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研究所、北京新闻学会、新华社新闻研究所,上海《解放日报》、复旦大学新闻系,湖北省《孝感报》、《郧阳报》,安徽省《滁州报》,江苏省《新华日报》、《南京日报》、《连  相似文献   

15.
写这个题目时,似乎和《新闻与成才》毫无关系,然而我讲的这个故事,他却真真实实地把我和《新闻与成才》联系起来。每每看到《新闻与成才》,那段往事使历历在目,让我怎么也挥之不去。因为它使我改变了自己的人生,也延续着一段永恒的爱。那是1992年的一个春天,我刚从鄂西南一个村庄走入军营。来军营不到两个月的我,也许是我爱看书的缘故,班长李连奇发现了我的特长,而且在一个特殊的时间,在一个特殊的场合为我送了一件改变我人生命运的礼物──《新闻与成才》。那天从训练场回来,吃晚饭前班长宣布了一件事,说今天晚上班里有一个“…  相似文献   

16.
看到贵刊《2000年第1期<新闻三昧>读者意见调查表》后,我不由得产生了想与《新闻三昧》交流并向《新闻三昧》问好的想法及念头。我是贵刊的一名忠实读者,我为《新闻三昧》这种做法叫好!《新闻三昧》从栏目设置到文章内容,都办得很好。总的来看,它内容丰富、新鲜、活泼,时效性和可读性  相似文献   

17.
这是我第一次为一位做了一辈子文学编辑的人写专论。拿到启治送我的《文学编辑四十年》,已经两年多了。这是一本与他编辑生涯有关的文字专集。有的文章在结集之前我就在报刊上读了,成书后也曾翻阅过其中的一些篇章,颇受教益,但印象比较零碎,没有形成较为系统的看法。新近,为了写这篇文章,我又从头到尾细读一遍,遇有会心处,随手还写了札记。作了旁批与侧注,更觉得获益匪浅。一是学到了许多东西,知道了许多事情;二是“以文会友”,通过读启治的文,更深入地了解了启治四十余年的编辑生涯,他的心路历程,他的为人和品格。于是欣然命笔,以成此文。  相似文献   

18.
成合我(1898—1991)是我国现代著名爱国报人,新闻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他于1924年独自创办了《世界晚报》,次年又创办了《世界日报》和《世界画报》,成为中国新闻史上的一人办三报的唯一报人。1927年他在南京创办小型报《民生报》,1934年该报因揭发国民党政府行政院政务处长袁学沛贪污舞弊案被查封,成合我则被禁止再在南京办报。他遂于1935年9月20日在上海创办《立报》。在《立报》创刊号上,成舍我写了题为《我们的宣言》作为发刊词,文中提出了他的办报四个原则:正、凭良心说话。2、用真凭实据报告新闻。3、除国家币制及社会经济…  相似文献   

19.
《新闻与成才》1996年第8期刊登的《军中名士李炳彦》一文中,提到了李炳彦编辑扶持帮助我的一些事情C该文发表后,有些同志关心当时的细节,问我能否补充写一写。我说细节当然有,譬如我当战士时,李炳彦编辑曾多次写信鼓励我、帮助我,这件“小事”就是使我刻骨铭心、不能忘怀的。讲“细节”不能离开说“背景”。80年代的整整10年,是《解放军报》“学军事”(以后改为“军事论坛”)副刊的“火红的年代”。主要是在曾光军、李炳彦等老编辑的具体经营下,这个副刊办得充满生气,几乎篇篇文章都跃动着时代激情,洋溢着探索精神,吸引、感…  相似文献   

20.
编辑同志:我是一位业余写作爱好者,通过1992年四十来块“豆腐干”在《鄂西报》和《鄂西科技报》上刊出,才有缘阅读《新闻前哨》。1993年第一期春季号到手,我就爱不释手,从头至尾,一丝不苟看了一遍又看二遍,大有相见恨晚之感。《新闻前哨》确是我的好老师,好朋友。 此后,我都很认真地读这本刊物。特别是刊物上的《业务研讨》、《新闻随笔》、《通讯员生活》等栏目对我帮助更大。去年夏季号上刊登的《计划生育要抓住农村这个“大头”》和《办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