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936—2018年环北极典型流域气温与降水时空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降水是环北极地区水资源的主要来源。定量分析气温与降水时空变化是深入理解环北极地区陆地水循环过程的基础。本文选取鄂毕河、叶尼塞河、勒拿河流域为对象,利用167个俄罗斯国家气象站点1936—2018年的气温与降水观测数据,结合线性趋势分析和Mann-Kendall突变点检验,揭示环北极典型流域气温与降水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①鄂毕河、叶尼塞河和勒拿河流域多年平均气温为0.06 ℃、-2.98 ℃、-7.41 ℃,年均增温速率分别为0.27 ℃/10 a,0.22 ℃/10 a,0.15 ℃/10 a。年内极端最低温(TNn)上升尤为明显,约为年均增温速率的1.3倍,春、冬季增温速率大于夏、秋两季;②鄂毕河、叶尼塞河和勒拿河流域多年平均降水量为496 mm、428 mm、369 mm;年降水量显著增加,其中叶尼塞河流域增速较慢(3.36 mm/10 a),而鄂毕河(13.02 mm/10 a)和勒拿河(9.59 mm/10 a)流域增速较快,降水增加集中在春、秋、冬三季;③在空间上,增温较快的区域集中在西伯利亚高原和山地,最大增温速率达0.60 ℃/10 a,而平原地区普遍偏低;降水的空间差异大,西伯利亚南部高海拔地区(>1100 m)年降水量达1000 mm左右,北部低海拔地区普遍为300~ 600 mm。上述观测数据指示,环北极流域正在变暖变湿,且空间差异大,可能与“北极放大”及流域下垫面条件有关。  相似文献   

2.
继2011年8月公布"北极战略"后,今年1月17日,丹麦率先设立北极大使,极大地增强了其在北极的实力。而在这场夺宝大战中,丹麦还只能算是小角色,俄罗斯、加拿大、美国、挪威大秀武力甚至兵戎相见,瑞典、芬兰和冰岛也跃跃欲试。在极地宝藏之争的背后,是由庞大的企业集群组成的多国部队。  相似文献   

3.
徐冰 《金秋科苑》2012,(6):20-22
发表在英国《自然》周刊上的一份研究报告说:"北极地区上方的臭氧层首次出现大面积空洞,足以被称为‘北极臭氧洞’。"也有报道称,北极上方出现了一个面积达到加利福尼亚州5倍的臭氧洞,这个规模空前的空洞有时会向东欧、俄罗斯和蒙古地区移动,因而当地人受到的紫外线照射强度会增加,但不会持久。  相似文献   

4.
张丹  王敏  甘萌雨  杨林生 《资源科学》2021,43(8):1687-1699
随着北极战略价值的提升,北极旅游热不断升温,北极旅游发展影响因素研究理应得到重视。本文检索了科学引文索引(Web of Science)和中国知网(CNKI)中北极旅游研究的相关文献,借助CiteSpace文献计量分析软件的关键词共现分析和时区视图分析等功能,分析了北极旅游的研究热点及其演化过程,系统综述了北极旅游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研究表明:①北极旅游研究还未成规模。相对来说,国外起步较早,研究涵盖面较广,积累了比较丰富的经验;而国内起步较晚,仅从气候变化与地缘政治等方面进行探讨,广度和深度不足。已有研究中涉及影响因素的多从目的地角度开展分析,经济水平、游客构成等客源市场方面还有待加强。②前10位北极旅游研究热点中,气候变化、治理、人为干扰、海冰、脆弱性、恢复力、旅游管理等都与北极旅游影响因素密切相关。③已有研究中北极旅游影响因素可以归纳为政治政策、气候变化、旅游资源、旅游气候舒适度和管理与基础设施5类。其中,政治稳定和气候变化是北极旅游发展的前提许可和宏观影响因素。前者是北极旅游能否开展的最基本也是最关键因素,后者则是北极旅游能否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既能直接影响旅游资源,又能通过对天气的影响,进而影响游客行为。而旅游资源、旅游气候舒适度和管理与基础设施则是北极旅游可持续发展的直接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5.
角逐北极 面对北极这样的“聚宝盆”、全球战略要冲,各国无不跃跃欲试,特别是俄罗斯、美国、加拿大、丹麦等国利用国际相关法律的漏洞,想方设法谋求对北极地区的主权和利益追求。  相似文献   

6.
《未来与发展》2010,(9):96-96
经过数天的风雨兼程、昼夜奋战,我国第四次北极科学考察队在白令海的海洋综合调查圆满结束,初战告捷。白令海是北冰洋的"门户",欲想研究北冰洋,必先探秘白令海。  相似文献   

7.
稳定的能源供应是一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随着中国对石油需求量的大幅提升,中国石油对外依存度也在持续上升,石油进口通道的安全及格局问题便显得越来越重要,然而现阶段有关新的北极石油战略通道对现有中国石油进口通道格局影响的研究还很少。本文在分析总结中国石油进口通道格局现状和北极通道开发趋势的基础上,采用因子分析法,结合适当的定性分析,对北极通道的吸引力进行探讨,得到北极通道影响下中国石油进口通道格局的变化趋势,即北极通道将成为中国石油进口通道之一,并分担7.06%的石油进口运输量。由此提出的面向北极通道中国应采取的相关战略措施,有利于中国尽早适应石油进口通道格局的发展变化,确保未来石油的安全供应。  相似文献   

8.
范涛 《今日科苑》2005,(5):22-25
中国北极科学考察站“黄河站”于北京时间2004年7月28日下午在新奥尔松正式启用。据第一任北极黄河站站长杨惠根介绍,中国北极科考站位于北纬78.55度,东经11.56度,在实际的地理位置上,它处于挪威斯匹次卑尔根群岛的新奥尔松地区。新奥尔松是北极科考的热土,目前,与中国北极科考站为邻的有挪威、德国、法国、英国、意大利、日本、韩国的科考站。中国站落成后,是北极地区的第8座国家科学考察站。  相似文献   

9.
与南极一样,北极同样也是科学研究的天堂。而且,由于人类社会的主体是在北半球,所以北极的科学研究也就更加贴近于人类的生活,因为它直接关系到人类的生存空间和状况,因而也就具有更加现实和更加长远的意义。北极是探测宇宙最好的场所;这里是监测环境最好的领域;北极对全球的变化最为敏感;北极是观察  相似文献   

10.
《中国科技信息》2003,(17):25-25
为抵抗今夏德国出现的罕见高温,柏林动物园的管理人员近日特地为园中的北极熊运来冰雪帮助它们消夏。不过科学家却正在为北极熊的老家担忧:一项研究表明,如果二氧化碳排放不得到有效遏制,北极冰帽很可能在一百年内完全消失。  相似文献   

11.
目前中国参与北极事务存在着有利因素,既有法律依据,又得到北欧北极五国的支持,而且北极国家之间的矛盾与分歧,客观上有利于中国参与北极事务;但同时亦存在着障碍,例如中国遭到了北极八国“门罗主义”的阻挠,俄罗斯对华政策的两面性,尤其是2011年努克会议上,俄罗斯成为阻挠中国进入北极的急先锋.事实上在北极事务中,中国更适合走“曲线路径”.  相似文献   

12.
利用WoS数据库对全球北极主题研究文献进行收集,对收集到的文献按被引频次进行统计分析,具体分析北极研究文献的总体被引情况、低被引频次文献情况,得到北极研究文献的半衰期。从文献出版年、研究领域、国家和机构角度重点分析了北极研究高被引文献的文献分布情况和被引情况,对中国北极主题研究文献做了具体分析。以归纳总结目前北极研究的重点、热点和薄弱环节。  相似文献   

13.
北极同边各国对北极的争夺从来就没有停止过,这除了因为北极有丰富的资源,还因为北极具有重要的军事战略价值.北极是美俄等大国博彝的新战略点.  相似文献   

14.
北极航线的中国战略分析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北极问题的焦点是北极航线权益的竞争.北极航线因为北冰洋的融化预期和随之而来的巨大利益,而变得愈来愈重要.北极航线问题属于很难获得定量信息,真正需要咨询专家解决的问题.针对在处理北极航线问题中遇到的复杂和异常的现象,提出利用管理技术中进行定性和定量转化分析的SWOT方法和层次分析法(AHP)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分析.在进行实际分析的基础上,讨论了中国面对北极航线问题应采取的战略.研究结果可以帮助了解北极航线问题现状,发现新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方案并帮助实施.  相似文献   

15.
继2011年8月公布"北极战略"后,今年1月17日,丹麦率先设立北极大使,极大地增强了其在北极的实力。而在这场夺宝大战中,丹麦还只能算是小角色,俄罗斯、加拿大、美国、挪威大秀武力甚至兵戎相见,瑞典、芬兰和冰岛也跃跃欲试。在极地宝藏之争的背后,是由庞大的企业集群组成的多国部队。  相似文献   

16.
《科技新时代》2009,(6):36-36
带有旋翼的巨型飞艇能将重型货物运往北极等边远地区。  相似文献   

17.
遥远的北极,一片汪洋,终年冰封。最近,丹麦、加拿大、美国等国家纷纷宣布自己拥有北极的主权,一场领土“口水大战”打破了这片“世外桃源”的宁静。  相似文献   

18.
何一鸣  周灿 《资源科学》2013,35(8):1651-1660
北极资源开发以及航道通行性的提高使北极地区战略意义凸显.本文从石油资源切入,将北极石油在全球市场的无障碍供给设定为虚拟背景,通过核算海运运营成本,基于区位理论勾画运输费用内减线,并利用反向成本比值法等途径分析了中国、美国、欧洲、日本等主要石油进口地区,在选择石油海运进口路线和各路线石油进口配比额度等方面的可能变化.最后,将各区域得出的结论进行整合,从而对北极石油规模开发后全球原油海运格局的总体变化趋势进行有效预期.  相似文献   

19.
王武林  龚姣  王成金 《资源科学》2020,42(11):2075-2091
当前北极航线已成为全球航运研究的重要议题,梳理其研究脉络及发展态势,对后续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本文以CNKI数据库和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数据库中的北极航线相关文献为数据基础,使用CiteSpace绘制国内外北极航线研究的合作网络图谱和关键词共现图谱,阐明北极航线研究的知识结构关系与演进规律。结果显示:①国内外北极航线研究分别开始于2007年和1991年,在2014年和2015年成为研究热点,国内研究文献年度分布趋势与国际后两阶段基本一致;②各领域学者积极参与研究,国内外发文量最多的学者分别是李振福(大连海事大学)和Ehlers S(俄罗斯科学院),研究以个人为主,团队合作较少;③大连海事大学交通运输管理学院和Russian Acad Sci(俄罗斯科学院)分别是国内外研究机构合作网络的核心,各研究机构间合作较少,跨区域、跨部门合作较少;④文献关键词词汇类别日趋多元化,研究主题和研究方法趋于多样化;北极航线研究主题集中在北极航线经济可行性、北极航线对经济贸易和海运网络的影响、北极航线通航环境与安全、国家北极航线政策与实施等方面,国内外研究侧重点有所不同;未来北极航线领域可能出现的研究热点有北极航线与冰上丝绸之路融合、航线人文环境、航线安全、联合研究等。  相似文献   

20.
据英国金融时报报道,已开始计算财务后果的研究人员表示,北极正在快速融化的海冰和永久冻土是一个"经济定时炸弹",很可能给世界造成至少60万亿美元的损失。此前,北极海冰创纪录的融化被普遍视为在经济上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