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背景:自2003年开始,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22所高校实行了部分招生计划自主招生,高校自主招生人数不超过学校年度本科招生计划总数的5%。各地中学推荐在某方面有特殊才能、培养潜质,或综合素质突出的优秀人才,高校自己组织考试,通过笔试和面试两轮考试确定自主招生的对象,但入选考生依然要参加全国的统考。2006年,复旦大学自主招生涉足破冰之旅,分数第一次与高校录取脱钩。1185名上海高三考生完成了复旦大学自主选拔“面试”,经由面试专家综合评定,最终预录取300名考生,这些考生可以不参加高考,直接入读复旦大学。这意味着“面试”将越来越多地走进中国高考考生的视野。  相似文献   

2.
论语     
考生需要先看看自己是否适合参加自主招生考试。对于高三考生而言,准备申请材料、笔试、面试都需要花费很多时间;而对于大多数高三考生来说,高考才是主线,考生应该先衡量一下自己是否有实力、是否基本满足高校自主招生的要求再决定是否参加自主招生考试。  相似文献   

3.
据报道。2012年复旦大学“望道计划”自主招生面试中.有一道题是:“玉皇大帝和如来佛谁大?”来自苏浙沪参加面试的237名考生.大多数对问题表示困惑。有的考生埋怨,“望道计划”自主招生是寻找有志于基础研究的读书苗子的.面试怎么会问出这样的“无厘头”问题?  相似文献   

4.
一、自主招生概况 高校自主招生考试,是高校扩大自主权利的一个体现,是中国高等教育招生改革,扩大高校自主权的重要措施。自主招生选拔由高校自行组织,一般由笔试、面试两部分组成。通过自主招生选拔的考生必须参加高考(上海地区除外,上海地区考生通过复旦、上海交大的自主招生选拔后,高考成绩可仅作参考),在高考录取时可获得若干加分的优惠。因此,许多高中,  相似文献   

5.
又到了一年一度高校自主招生报名的时间了。对于这场自主性极大、和高考关系紧密的考试,你了解多少?自主招生是中国高等教育招生改革扩大高校自主权的重要措施,由高校自行组织,一般由笔试、面试两部分组成。绝大多数通过自主招生选拔的考生,仍必须参加高考(少数例外),他们在被通过自主招生考试的高校录取时可获得20分或不等的优惠。究竟哪些学生适合自主招生呢?一般而言,有实力的  相似文献   

6.
平地而起 想象一下,你的高考会多么紧张?如果你因为较高的综合素质,使自己多了一次高考以外的机会,去一所万人艳羡的大学,你会多激动?2006年,复旦大学经教育部批准,首次推出了录取形式的改革试验,通过面试可以录取300名考生。这是高校对人才的多样化选拔,也是对考生“天大”的好消息。与以往的自主招生相比,这种面试录取突破了以往的“面试不能成为录取的唯一依据”,真正实现了“学校说了算”。  相似文献   

7.
《南昌教育》2006,(5):31-31
4月1日、2日,1185名上海高三学生在万众瞩目中先后走进了复旦大学光华楼。他们中将有300人通过这所著名大学自主招生的“面试”而被录取,高考分数第一次与高校录取脱节。  相似文献   

8.
《职业技术》2006,(9):16-16
2006年,300名上海学生可以不参加高考,而是通过“面试”直接入读复旦大学。此举是复旦大学经教育部批准,率先在全国高校中实现人才多样化选拔、进一步扩大高校自主权、深化素质教育改革进行的全新探索和试点。复旦此次试点虽然以“面试”决定录取,但在录取过程中并不完全脱离“测试”。按照规定。凡符合招生改革要求的报名学生必须通过由复旦大学命题、  相似文献   

9.
随着北京大学“校长推荐制”和清华大学“新百年计划”的公布,2012年高校自主招生再次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从往年自主招生的情况来看,自高校公布自主招生办法,考生和家长开始收集相关信息,到考生从12月份开始准备报名并投递申请材料,1、2月份参加自主招生笔试和面试,整个过程约长达三个月。对于高三考生来说,这三个月时间太关键了。如果想要参加自主招生测试,从哪些方面着手准备才能省时高效呢?  相似文献   

10.
廉春雷 《辅导员》2009,(4):29-29
2006年春天,上海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两校实行了通过面试自主招生的尝试,成为高校改革的一个亮点。两校通过对上海若干所重点高中优秀学生的面试,在经过双向选择、考生确认环节之后,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各自确定了291名,共582名考生,约占复旦大学2006年总招生比例的10%。  相似文献   

11.
刘丹  周敏 《大学时代》2006,(5):4-10
4月1日、2日,1208名上海高三学生在万众瞩目中先后走进了复旦大学光华楼。他们中有300人通过这所著名大学自主招生的“面试”而被录取,这是我国高考分数第一次与高校录取脱节。据报道,复旦大学为这次被称为“破冰之旅”的招生改革制定了严密的措施,确保“尽量不漏过—个未来人才”。[编者按]  相似文献   

12.
小编热评     
《广西教育》2012,(16):21
自主招生考试问住的不仅是考生复旦大学首届"望道计划"自主招生面试中,一些"奇怪"的问题把考生问住了。一名来自江苏的考生走出考场时连连摇头,"考官问我看没看过《西游记》,我说看过,之后问了一个奇怪的问题——‘玉皇大帝和如来佛,哪个大?’我一听题就懵了。最后还是没答好,不知道哪个大。  相似文献   

13.
4月29日,某名牌高中2006年自主招生考试的面试撩开了她神秘的面纱,共有133名优秀的应届初中毕业生参加了这所学校历史上第一次在自主招生考试中举行的面试。作为省一级重点中学,该校早在2001年就开始组织自主招生考试。过去在笔试之后就直接确定了录取名单;今年,为了进一步推进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在当地教育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该校首次增加了面试。能进入面试的学生可谓“过五关、斩六将”:他们必须在2006年全国初中数学竞赛或省初中自然科学竞赛中获奖才可以参加自主招生考试的笔试(笔试涵盖了数学、自然科学、语文、英语等科目),这133名学生是笔试中的佼佼者。而面试是最后一轮筛选,成绩排在后13位的学生将被残酷地淘汰。  相似文献   

14.
吴敏 《上海教育》2010,(18):20-20
从2005年开始,上海3所民办高职院校首次试行自主招生,到2010年上海高职自主招生院校已达24所。 2006年,经教育部批准,复旦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两所高校在上海率先进行了“面试说了算,高考作参考”的自主招生新探索,并实现了自主招生比例从5%到10%的突破。  相似文献   

15.
4月1日、2日,1208名上海高三学生在万众瞩目中先后走进了复旦大学光华楼。他们中有300人通过这所著名大学自主招生的“面试”而被录取,这是我国高考分数第一次与高校录取脱节。据报道,复旦大学为这次被称为“破冰之旅”的招生改革制定了严密的措施,确保“尽量不漏过一个未来人才”。在各省相继公布2006年高考新规的同时,上海,复旦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两所名校实施了今年高考的最重要改革——直接通过面试来录取新生。4月1日、2日,上海有2000余名考生接受了复旦、上海交大的自主招考面试,他们每人接受由5位专家组团的面试,而面试的结果于4月5日公布。如果此次面试通过,就意味着他们直接迈过了复旦或上海交大的录取门槛,虽说两个月后他们还要参加高考,但高考成绩不会影响此次录取结果。而没通过面试的学生,并不影响其通过高考再报考复旦和交大。上海两所名校此次的面试招生改革,之所以引起外界格外关注,其原因就在于它是继我国高考保送生制度之外,首次将高考分数与录取完全脱节,直接以面试来录取新生,强化了名校的招生自主权。通过面试,更易于考察学生的综合素质,而非“一考定终身”。  相似文献   

16.
面试是高校自主招生的一大特色.高校通过设置面试环节来考查考生的综合素质。由于面试采用评委老师与考生“多对一”“多对多”的交流方式,没有统一的试题而令人倍感神秘。自主招生在即,有的考生关注面试试题,有的考生研究面试攻略……本文将为考生揭开自主招生面试的神秘面纱。  相似文献   

17.
昨天是复旦大学自主选拔录取面试中江浙考生面试的日子。411名来自江苏和浙江的考生冒着冬雨赶赴上海,接受了复旦大学专家团的面试。记者昨日在场外采访了多位考生,实录他们参加面试时所遇到的“刁钻”问题,供读者们细细品味。(《扬子晚报》2月8日)  相似文献   

18.
《招生考试通讯》2006,(10):10-10
18岁的章文昕是上海南洋模范中学高三(14)班学习委员。2006年4月1日,她参加了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的面试招生。4月6日,她收到了这两所名校的“预录取通知书”(之所以为“预录取”,是高校给考生们留下了“自由放弃”的机会)。  相似文献   

19.
2005年11月28日,清华大学在华东师范大学二附中举行了面向苏浙沪考生的自主招生考试,这是清华大学首次在京外地区进行自主招生,考试分笔试和面试两部分,笔试试题的难度略难于高考,其中不少试题还是很有意思的,值得玩味.我们下面就其中的几道数学试题做一些分析,愿与读者一起分享.  相似文献   

20.
张晓震 《教育》2010,(6):28-29
近日,网上流传这样一幅贴子,说是在复旦大学的自主招生面试中,“你半时喜欢读什么书?”这一看似最简单的问题,却被很多教授公认为是“考生最难回答”和“回答最糟糕”的问题。据报道,一位至今已经参加了4届复旦自主招生面试的专家说:“每当我问这个问题时,大部分学生都说‘我平时基本上都是看教辅书’,说自己最近在读一本什么书的考生很少。”可见,上述担忧绝不是空八来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