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在新课程的背景下,历史教育评价核心指向以能否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终身发展为根本,与国际学生评价项目(PISA)的主要内容评价终身学习可持续发展的学习能力不谋而合,而且最新2009年上海高考历史试卷中就借鉴了PISA评分标准。PISA在世界教育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也对我目的中学历史教育有很大的启示。本文研究的理论意义旨在提供新课程中学历史教育评价的新方法一-PISA评价标准,并分析PISA评价项目对新课程历史教育评价和历史教学的启示。  相似文献   

2.
从PISA试测研究实践的视角看我国大规模教育评价改革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学生能力国际评价PISA在教育评价理念、技术、手段和结果报告等方面对我国的大规模教育评价改革都有值得借鉴之处。基于PISA对学生素养、教育整体质量、教育公平评价指标的解析,结合教育部考试中心开展PISA2006中国试测研究实践收获的启示,我国大规模教育评价改革应充分利用现行大规模考试数据评价的资源,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教育评价指标体系,关注影响学生成绩差异的相关因素,开展横向对比和纵向追踪研究切实提高教育质量。  相似文献   

3.
国际上三个比较有影响力的基础教育评价项目在评价理念、技术、手段和结果报告等方面都有值得我们借鉴之处。教育部考试中心开展PISA2006中国试测研究在管理标准、技术标准和数据标准上吸取了PISA的优点。我国开展科学、有效的大规模教育评价项目,使教育评价成为促进教育发展和提高教育质量的有效途径,应整合大规模教育评价研究与实施的平台,增强评价的学术性,大力培养专业人才,利用信息技术实现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4.
PISA应用了一系列世界上最先进的教育测量理论和成熟的操作模式,其影响正在日益扩大,是当前最主要的国际教育评价项目之一。在科学教育评价方面,其独特的评价理念、内容、方法、结果分析等方面为我国寻求科学教育评价改革之路提供了合适的范例,值得我们重视和借鉴。  相似文献   

5.
目前的高考形式因为不能真实地检验出新课程各方面培训目标的实施情况而正在进行改革.改革过程中,我们有必要在自身变革的同时参考国际各种教育评价项目的先进经验PISA的目标和理念与我们的高中新课程考试考核目标有很大的共通性,在该理念指导下的评价技术和后续研究对我国目前新课程下高考改革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学生基础能力国际研究项目(PISA)的教育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PISA评价作为大规模的学生基础能力国际比较研究,是目前世界上最有影响力的国际学生评价项目之一。PISA应用了一系列目前世界上先进的教育测量理论和成熟的操作模式来评价15岁在校生进入未来社会所必需的知识、技能的获得情况,其评价结果具有高度的可比性、可信性和有效性,受到了各国政府的重视,被视为检验各国教育体制和未来人才竞争的重要指标。PISA项目为教育改革与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启示,被誉为“教育界的世界杯”,是国际比较教育研究的重要成果。  相似文献   

7.
Rasch测量原理及在高考命题评价中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王蕾 《中国考试》2008,(1):32-39
Rasch测量是当前教育与心理测量中具有客观等距量尺的测量。克服了经典测量的测验工具依赖和样本依赖的局限。本文通过介绍Rasch测量原理及其在高考命题评价考生抽样数据分析上的具体应用,为教育决策者和命题者提供了直观的Rasch测量对高考命题评价的量化图形表现形式。希望Rasch测量能在高考抽样数据分析中为命题量化评价提供新的、有价值的思考方式,能被教育决策者和命题者认同和有效使用。  相似文献   

8.
王蕾 《考试研究》2009,(3):46-59
大规模教育质量的评价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国家和地区教育发展的走向。本文以PISA2006结果报告为中心,解析PISA对大规模教育质量和相关影响因素评价的理念和方法,为研究和开展我国大规模教育质量评价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PISA在中国:教育评价新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当前国际上颇具影响力的大规模教育评价项目——"学生能力国际评价("PISA)的评价理念和技术的解析,结合教育部考试中心开展PISA2006中国试测研究实践收获的启示,阐述了作者对我国教育评价研究与发展的思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10.
PISA的数学测试和高考数学考试,虽然测试的内容不同、考生的年龄不同,但测试目的相近或类似,测试了数学的基本素养和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反映了数学作为学习和研究现代科学技术必不可少的基本工具,在测试中具有稳定、有效的特点,受地区差异和文化差异的影响较小,甚至受到考查年限的跨度影响也较小。PISA和高考中的数学测试反映了在数学能力考查上,虽然命题的形式有所不同,但评价结果仍有较高一致性,考查效果高度相关。  相似文献   

11.
PISA是目前世界上最有影响力的国际学生评价项目之一。其评价的结果具有高度的可比性、可信性和有效性,能为教育改革和发展提供有益的启示。本文通过对芬兰、德国与英国三国PISA测验结果的解析,结合PISA项目对三国教育改革的影响,阐述了作者对我国教育评价研究与发展的思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12.
《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以下简称《总体方案》)提出“四个评价”的改革思路,并针对“五类主体”统筹设计改革任务。高考作为教育评价指挥棒之一,面对教育评价改革新形势新要求,需要立足“四个评价”,从服务“五类主体”的角度进一步深化改革。高考评价改革要积极探索高考在改进结果评价、强化过程评价、探索增值评价、健全综合评价中的定位和作用,整体提升高考评价的科学性、客观性和公平性。高考评价改革要以学生评价这一主体为抓手,立足全局,整体谋划,加快推进服务“五类主体”的目标。锚定2035年远景目标,高考评价改革要以《总体方案》为根本遵循,以“中国高考评价体系”为理论基础和实践指南,从考试内容、考试形式和考试评价3个方面重点突破,完善评价工具,创新评价手段,健全评价结果反馈与使用,全方位提升高考评价功能,助力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落地。  相似文献   

13.
中国高考评价体系是新时代高考命题、评价与改革的理论基础与实践指南。基于高考评价体系的高考英语命题以核心价值为引领,强调学科素养导向,以培养关键能力为重点,突出必备知识的基础作用。高考评价体系的推出将有力促进高考英语科内容改革的深化和命题质量的提升,高考各利益相关方应该从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评价体系的学科化应用、推动高考内容改革、核心素养考查、提高测试问题情境、引导教学和课程改革等方面进一步加强研究。  相似文献   

14.
专业视野中的PISA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近来,国际学生评估项目(PISA)备受国内外关注。PISA项目缘于发达国家对基础教育质量的反思,是一项以改善教育政策为导向的跨国测试研究。本文解读了PISA测试独创的素养及其内涵结构,探究了PISA研究试图解释的学生素养形成与学生个人参与及学习策略间的关系,分析了PISA研究试图发现的学生素养与家庭影响、学校均衡、教育公平的关系。本文认为,公平而卓越正在成为发达国家和国际组织衡量基础教育质量的新尺度;多维度、多学科、重数据与国际参照已经成为教育研究与教育评价的重要发展方向;教育政策的制定应该建立在研究、数据和证据的基础上。  相似文献   

15.
《中国高考评价体系》将立!树人定位在评价的核心目标上,实现了我国高考核心功能的创新;在测评中主张素质立意,实现了我国高考评价理念的创新;将国家基础教育课程、高校人才选拔需求以及教学与考试等教育因素融会贯通于价值引领的评价体系中,实现了我国高考评价设计的创新;基于学习活动的规律,用情境作为载体有效考查知识、能力和素养,实现了高考评价策略的创新;以创建具有中国特色的高考评价体系为标志,以不断推进我国高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追求,实现了我国高考评价发展的创新。  相似文献   

16.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高考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教育考试的质量和公正性也日益显现。作为影响教育考试公正和质量的高考命题的重要性和影响力也显而易见,关注高考命题,关注高考命题的研究,对以后高考命题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和很强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PISA测试结果是影响参加国或地区调整教育政策的重要因素之一。这些影响主要包括公众对教育质量的关注及其形成的舆论压力,表现优异的参加国或地区可借鉴的成功经验等。研究发现,基于PISA测试结果的教育政策调整类型主要有四种:政策深化型、政策变革型、政策调适型和政策效仿型。  相似文献   

18.
In today’s world, scientific literacy has become essential to full participation of citizens. Certainly, important components of scientific literacy include resource use and environmental quality. The 2006 Program for International Student Assessment (PISA) centered on scientific literacy and included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s as two contexts for the test and student questionnaire. The article first introduces PISA 2006, and then provides a general overview of results. Using two released units from PISA 2006, I then turn to results and a discussion of students’ science competencies and attitudes relative to environmental and resources issues. The article concludes with a discussion of educational policies for science education programs and teaching practices.  相似文献   

19.
The community of educational measurement researchers and practitioners has made many positive contributions to education, but has also become complacent and lost the public trust. In this article, reasons for the lack of public trust in educational testing are described, and core values for educational measurement are proposed. Reasons for distrust of educational measurement include hypocritical practices that conflict with our professional standards, a biased and selected presentation of the history of testing, and inattention to social problems associated with educational measurement. The five core values proposed to help educational measurement serve education are: (a) everyone is capable of learning; (b) there are no differences in the capacity to learn across groups defined by race, ethnicity, or sex; (c) all educational tests are fallible to some degree; (d) educational tests can provide valuable information to improve student learning and certify competence; and (e) all uses of educational test scores must be sufficiently justified by validity evidence. The importance of these core values for improving the science and practice of educational measurement to benefit society is discussed.  相似文献   

20.
Attracting significant attention from the media and policymakers, international student assessments are serving as pressures on and challenges for individual countries. Even so, paying attention only to publicly released rankings in international student assessments may lead to superficial interpretations of the assessment results. Simply equating the rankings with educational outcomes can be a questionable perspective because the assessment results can be interpreted differently. In this context, this article has explored student achievement in the Programme for International Student Assessment (PISA) tests in comparison with civic knowledge achievement in the IEA Civic Education Study across 17 countries. This article has also evaluated efficiency in educational processes by assessing outputs (student performance in PISA) against inputs (educational spending and learning time) directly used in the education system. These two approaches clarify that publicly released rankings in PISA change to some extent when the rankings are reevaluated by taking other factors into consideration. This implication should be allowed for in interpreting the results of international assessment and the relative rankings of participating countri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