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快乐的话题     
《围棋天地》2011,(2):17-17
今天要谈的,当然还是一个和围棋有关的话题。不过与此同时,它也和快乐有关。 在文化的层面,我们总是说围棋承担着这样或者那样的使命,这些诚然都是千真万确的大实话,然而,对于千千万万最普通的——或者是用流行语吧,最“草根”的爱好者而言,这话题有些大,或许还有些重。  相似文献   

2.
美酒使人醉,这早已是尽人皆知。其实,围棋同样能使人醉,下出一着好手,或者是打了一局名谱,心旷神怡,一瞬之间也会有飘飘欲仙的感觉,不过严格说来,这只能称为陶醉。然而,雷翔醉棋却是另有一番意味。  相似文献   

3.
《围棋天地》2006,(9):62-62
普通棋迷都是将围棋当做一种游戏。但在游戏的同时,也会为围棋的文化属性所触动,进而引发这样那样的思索。然而囿于知识的局限,往往不得要领而浅尝辄止。幸亏还有一批致力于围棋文化的专门家,孜孜不倦地开掘着这一积蓄了数千年的宝藏。也许由于他们发掘的角度不同、深浅不等,所得见解不尽一致,可对一般围棋爱好者来说,无疑是一种有益的启迪。陈祖源先生和江志鑫先生的对话,仅从一个貌似常识的现象开始,却给我们开拓了广阔的视野。对话在继续,我们的视野将随之扩展。  相似文献   

4.
在围棋界,专业棋手为了博得好成绩,精心于技艺钻研;业余棋手为了升级入段,致力于技艺提高;围棋学校为了培养后备军,也关注于技艺教学。这些都是必要的,不努力钻研提高技艺,就要落伍淘汰,在国内外赛事中立见颜色。但是,令人遗憾的是,围棋文化的理论研究和弘扬,则普遍受到忽视甚至轻视:理论文化不过是一番空谈,它又怎能争名次、夺冠军。技艺就是一切!这种现象的出现,在当前中、日、韩三雄激烈争霸的形势下,是不足为奇的。围棋界有识之士也看到了这种急功近利态度的偏颇,他们或者呼吁倡导,强调围棋文化的现实意义;或者著书…  相似文献   

5.
人类进化     
王元 《围棋天地》2013,(15):M0001-M0002
本期中.读者“不过壹盘”的《棋理助我人生决策》.相当有意思。认识围棋理解围棋和会下围棋的好处.我们当然想大力宣扬。只是.在围棋天地里浸得久了,以棋中理念为尺子.差不多也成为了一种生活习惯.  相似文献   

6.
王行篇     
五行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一页,最初出现于道家学说,集哲学、物理学、化学、社会学等诸多科学于一身,在古代典籍中运用甚广。大众比较熟悉的是武侠小说中经常会有五行八卦之类的高深功夫,玄乎得很。 很多方面,围棋与五行也是互通的,相生相克,强调整体,都是博大精深,如幻如迷。不过我们这里不打算探究那么玄妙的东西,直白一点,还是从文字入手,看网络围棋中别有洞天的金、木、水、火、土。  相似文献   

7.
罗艺军 《围棋天地》2006,(11):66-67
洪洲和我们都是电影人,均酷嗜围棋。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成为朋友,顺理成章。虽同属棋迷,可成色就大不相同了。论棋力,他高出我就不只一个档次。幸而我们的老祖宗发明围棋——人类最伟大的智慧结晶之后,还留下了让子棋的规矩。每逢对弈,我得先在棋盘上摆上七八颗黑子。这还算得上公平竞争吗?让子棋平衡了棋力差距,在形式上的不公平中,寓有实质性的公平。故而厮杀起来,仍兴致盎然,欲罢不能。不过我们作为棋迷的差距,主要还不在于棋力,而在于对围棋的态度。除了在纹枰上尽享手谈的无穷乐趣外,洪洲视围棋为人生第一要务,围棋是艺术、是文化,是一种超乎功利的值得全力以赴为之献身的事业!他对围棋的那种痴迷,那种执着,那种殚精竭虑的追求,我等芸芸众生实难望其项背。他也确实在这块黑白天地中闯出一条新路,开拓出一片炫人视听的新景观。  相似文献   

8.
试论围棋文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围棋是一种复杂的竞技运动,也是一种高级的思维活动。它广阔、丰富、深遽的内涵,构成了独特的文化形态,可以称之为围棋文化。围棋文化以围棋技艺学为基干,以方法学为灵魂。在对弈心理、棋坛道德、文学表现等许多方面,积累了宝贵的实践经验和思想遗产。研究、弘扬围棋文化,有助于提高我国围棋水平。  相似文献   

9.
张大勇 《围棋天地》2004,(24):31-33
围棋界是一个不大的江湖,20年不过一箭之远,这片不大的江湖与不长的岁月连在一起,就串成了一段充实的围棋史。20年来,《围棋天地》是默默谱写这段胜负春秋的一支笔。从1985年围棋爱好者案头陌生的创刊号,到刚刚出版的本期杂志,20年斗转星移,《围棋天地》成为千百万棋迷的挚友。通过这个窗口,看我们所面对的世界,看为围棋倾倒的众生,一切似隔世,一切又似在眼前。在本刊迈上20年的最后一个台阶之际,我们有一种行过之后追忆往昔的冲动。谨以此文从《围棋天地》的窗口眺望历史,重读过去曾经的头条、沧桑的光影以及那些朴实抑或激扬的文字……  相似文献   

10.
《围棋天地》2006,(19):68-68
一提起围棋大赛,人们总会感到一种肃穆,想到一种近乎剑拔弩张的气氛。可欧洲的围棋大赛不同。“与其说是比赛,倒不如说更像是一次度假。”经过实地考察的武力和杜宇峰三段如是说。也许是东西方文化的差别,决定着对围棋的理解和态度吧,他们将正式比赛日程安排得宽松的同时,还插入了许多趣味性的可称为比赛也可称为游戏的活动。是不是欧洲的围棋比赛还没有发展到亚洲那样的高端,才使得他们如此随意?这大概需要再等若千年后才能够验证。不过无论如何,围棋具有多义性。这在目前的欧洲围棋比赛中,似乎体现得更加明朗些。  相似文献   

11.
在西藏棋迷越来越关注围棋这项运动之际,中日围棋擂台赛也走过了25年。在我的记忆中,从来没有一个体育比赛能象25年前的“中日围棋擂台赛”那么波澜壮阔、动人心弦,一枚小小的棋子竟然牵动着那么多的人。  相似文献   

12.
我们的栏目介绍了不少美女,千娇百媚,各具风姿。不过美女看多了也会患上审美疲劳,而围棋本身的美丽才是永恒的,当一位女孩为了围棋倾心付出,在爱棋人的眼中,她就是最美的。风雨思思就是这样一位少女,她虽然年纪还小,但在围棋道路上已经经历了很多。  相似文献   

13.
《围棋天地》2006,(16):61-61
作为文学家,江崎诚致不愿来华访问;而作为业余棋手,却率领日本文化界围棋代表团连续访华十数载:这事情本身就足以让我们和江崎先生一起感谢围棋的功德了。发掘开来,那故事构成一部长篇传记也绰绰有余。本期《围棋的功德》,不过是个概述,从中也可领略这位文学大家,是怎样地将围棋著述和围棋活动当作一桩毕生的事业。  相似文献   

14.
写实写意     
王元 《围棋天地》2010,(6):72-84
写实还是写意,这是一个问题。两者的不同,反映着东西方文化的差异吗?说不清。不过,写实与写意,并不是对立的,在表达表现时,常常两者同在,比如,在围棋中;再如——  相似文献   

15.
章一级:你们知道吗,围棋杂志社里也有一位姓樱的工作人员。 寅6段:是不是在“每日围棋”工作的那位女孩,是位热心的人,人长得也很漂亮!不过对比起来,我们的樱比她更有魅力(笑)。  相似文献   

16.
《围棋天地》2004,(19):45-45
应明皓:目前,统一世界围棋规则也有现实的需要。中国、日本、韩国都希望围棋进奥运,如果有那么一天,国际奥委会愿意吸纳围棋成为正式的奥运比赛项目,那它一定要我们提供一个大家都认同的围棋规则,但那一天大家还要坐在一起讨论规则的话,肯定手忙脚乱。所以,我们今天的研讨会就极具历史价值了。”  相似文献   

17.
王元 《围棋天地》2005,(9):85-87
提笔写稿的前一天,看了电视上一个介绍我国针灸大师、院士程莘农先生的专题片,一句解说词说:“人体的穴位有361个。”真的吗?太妙了!难道人体的奥秘与围棋之间,也有什么暂时无解的联系吗?早就听到过这么一种说法:“西医,是科学;中医,是哲学。”当我们学会围棋并具有一定水平之后,就一定可以感受到,不管你把围棋当作游戏还是视为文化,围棋与科学、与哲学,都有共鸣。  相似文献   

18.
棋盘到底有多大?没人能回 答出来,我们只知道,聂卫平、藤 泽秀行等大家下了那么多年的 棋后,反而对围棋愈发产生一种 敬畏的心理。当年的吴清源、如 今的李昌镐都何等了得,但即使 在他们的全盛期,所谓的 独步也只能说是一种夸 张的赞誉。 种种流派,种种棋风,浪漫如武宫正树,亦如在旷野中呼号;严酷如坂田荣男,好似秋霜烈日般的肃杀;华丽如藤泽秀行,敏锐的感觉使得所有心血费尽的计算都不免相形见绌……但这一切说到底,都不过是围棋的沧海一粟而已。即使是对人类中智D慧极为突出的一部分,即使是对D为求道孤灯作伴、孜孜以求…  相似文献   

19.
绝妙好辞     
王元 《围棋天地》2013,(10):M0001-M0001
《看棋说话》,是新栏目。本期,向各位报到了。我们的考虑是:现在.确实是精彩的围棋赛事,很多。然而.不要说区区半月刊的《围棋天地》盛不下这么多的精彩.即使有那么一桌满汉全席,食客们的胃口.也未必能撑住吧7所以,为精彩不浪费计,也为读者朋友的不同口味计,我们尝试着奉上《看棋说话》。  相似文献   

20.
张晓露 《围棋天地》2011,(21):103-103
国学杯报到时,收到了西安围棋协会秘书长李刚毅老师的邀请:于比赛第二日晚参加围棋文化高峰论坛。我本对围棋文化就颇感兴趣,早已知晓论坛筹备已久,邀请了名家出席,自然欣然前往。只是李老师提携后进。让我在论坛上讲几句我对围棋文化的了解,让我忐忑不已,一来才疏学浅,二来毕竟还要参加比赛,实在很难有足够的时间好好准备,在众位名家老师面前,不准备上阵,万万不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