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儿童的社会认知与亲社会行为的培养有助于促进幼儿个体的社会化,但当前幼儿园课程中的社会认知内容较为模糊,甚至相当匮乏.根据<幼儿园工作规程>与<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要求,幼儿园开展社会认知教育应涉及个性品质、社会情感与社会行为等方面,并根据幼儿的年龄特征,建构目标与内容逐渐深化与全面的社会认知教育体系,以促进幼儿的社会化进程.  相似文献   

2.
社会化贯穿于人类生命的始终。儿童自出生以后,随着认知能力和自我意识的发展,逐渐从依靠简单的条件反射对付现实发展到能适应社会生活,正是从所谓的“自然人”向社会人过渡的过程,这就是社会化。因此,儿童社会化是指生长在一定环境中的儿童学习所属社会的行为准则、道德规范并获得社会经验,形成自己的价值观、信念、个性特征,从而成长为独立的社会成员的过程。影响儿童社会化的因素很多,3-6岁幼儿进入幼儿园之后,幼儿园便成为影响儿童社会化的稳定的社会机构之一。众所周知,幼儿园是对幼儿实施教育的机构。由幼儿园承担的、有…  相似文献   

3.
幼儿园社会领域教育是五大领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促进幼儿社会认知、社会情感及社会技能的培养.社会心理支持能根据幼儿的社会心理需求为幼儿提供有针对性的保护和支持,从而发展幼儿的人际交往能力、社会适应能力以及健康的心理品质,对幼儿的社会性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文章结合我国当下的社会背景,探索基于社会心理支持的幼儿园社会领域教学活动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对策,旨在利用社会心理支持的影响促进我国学前儿童社会性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4.
田方 《教师》2014,(5):59-60
分享是人类的一种亲社会行为的表现,学会分享、养成分享的习惯对于学前儿童社会性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在幼儿园中,许多儿童独占着自己的食物或玩具,不愿意与同学和老师分享,同时我们也意识到学前儿童的分享行为会影响今后的生理、心理、智力等各方面的发展。针对此问题,本文指出了学前儿童分享行为的重要价值,着重阐述影响幼儿分享行为的因素:个人因素、家庭因素、幼儿教师因素和同伴关系因素,并提出从家长、教师、社会等方面来培养学前儿童分享行为。  相似文献   

5.
以角色作为理解个人社会行为的理论,一般称之为角色理论,它是研究个体社会化的一种社会心理学理论。个体社会化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品德的社会化。因为社会化就是指每一个体经过一连串的社会学习,把社会文化逐步内化的过程,这一过程当然也包含个体品德的社会化,即个体把社会道德规范逐步内化,成为符合社会道德需要的人的过程。因此,在幼儿园德育中运用角色理论是有一定意义的。在幼儿园德育中,教师要引导、帮助幼儿理解、领会社会的道德要求和期望,指导幼儿的角色学习,帮助幼儿解决角色冲突,使幼儿掌握角色行为模式,从而促进幼儿品德的形成与发展。一、让幼儿扮演多种角色。不断学习新的道德知识。每种角色都有自己一套规范性的行为,一个人充  相似文献   

6.
在个体发展的早期阶段,情绪社会化是个体社会化的最初形式和主要内容,而且儿童情绪社会化的程度直接制约他们的道德水平和未来的道德发展。因此,在早期教育中,如何加强对情绪社会化和儿童道德发展的内在联系的研究,如何通过有效方式促进儿童的情绪社会化及其道德发展,以及如何培养有助于社会生活和人际交往的良好情绪特征和道德品质,是教育者亟待重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在学前教育阶段,游戏是幼儿最基本的活动,体育游戏更是幼儿喜欢的游戏活动。学前儿童的全面发展与其他年龄段的学习者相比有特殊之处,学前教育是全面发展的教育,幼儿园课程是实现学前儿童全面发展目标的中介。因此,幼儿园课程必须以实现学前儿童在身体、认知、情感、个性、社会性等方面的全面、和谐发展为目标。而且,在学前儿童发展的诸方面中,身体的发展是首要的目标,因此,幼儿园课程应充分关注幼儿的身体发展。  相似文献   

8.
学前性教育是社会发展对幼儿教育提出的新要求。性教育不仅能有效帮助幼儿了解科学的性知识,还有利于儿童形成正确的性别意向,更能教会儿童从小学会自我保护,远离性侵害。这些都为儿童健康人格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因此,师范院校要顺应社会发展要求,改革学前专业相关课程,培养更优秀的幼儿园教师。  相似文献   

9.
爱玩是幼儿的天性,游戏是幼儿生活的基本活动形式,学前期的儿童就要以游戏为主,剥夺学前儿童的游戏活动,则会窒息他们的童年生活,将导致他们发展得畸形.鉴于角色游戏与幼儿主体的密切联系,从幼儿园角色游戏的开展与幼儿主体的发展角度出发,探讨幼儿园角色游戏对幼儿正面性发展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早期教育目标的建构应从人类个体本性出发,其教育的内容必须适合个体发展的实际水平,并注意充分挖掘儿童的潜在素质。从家庭、社会、幼儿园三方面对培养幼儿交往能力的认识,提高教育的自觉性,拓宽幼儿交往渠道,丰富交往活动内容,强化教师在教育中的主导作用,促进幼儿交往的主动性等方面来探索如何培养幼儿的交往能力。  相似文献   

11.
幼儿园幼儿园是为3~6岁幼儿提供保育和教育的主要机构.1990年德国统一,同年政府发布的<儿童与青年福利运动>法规明确规定:"幼儿园是为儿童提供教育和保育并帮助他们发展成为有责任感的社会公民的机构,其课程与服务项目应在教育上和组织上适应儿童和家庭的需要."幼儿园把真实生活情景作为对儿童及其父母工作的出发点,使儿童获得个体的、社会性的发展,并获取相应的技能和知识.对儿童按年龄分班教育,要求父母参与、社会配合共同施教已成为幼儿园日常工作的一部分.根据社会的需要,最近一场要求"将幼儿园传统年龄班(3~6岁)扩展至3岁以下、6岁以上儿童"的运动已经展开,在有些地方2岁幼儿人园已成为法定事实.一些相应的研究计划也迅速产生以配合这一运动的进行.  相似文献   

12.
刘琴 《科幻画报》2023,(3):118-119
近几年我国教育事业突飞猛进,并且对学前教育行业的要求越来越高,对幼儿早期教育也有了一个明确的保障。自信心对一个人的成长有着非常大的促进作用,在幼儿园的教育中,自信心可以让儿童形成健全的人格和道德品质,对他们未来的学习乃至社会生活都有着积极的作用。基于此,老师们更要重视儿童自信心的培养,从而促进他们身心的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3.
文化是幼儿园建设之本,育人文化是办园的重要内容和途径.儿童是独立的个体,儿童社会化是儿童从自然人逐步向社会人转化的过程,是形成个性与自我、外化于人际交往、习得幼儿园规范,进而内化于社会道德与责任的过程,最终能适应幼儿园、适应社会.因此,促进儿童社会化的发展,应是幼儿园育人文化的必然价值落脚点.当前幼儿园育人文化存在品牌创建架空、文化内容偏置、教育实施失衡等问题.基于儿童社会化视角,幼儿园育人文化的价值回归,应立足于文化对儿童社会化的外在给予和内在生成两方面,通过儿童社会构筑、幼儿园规范规约习得、儿童主体意识形成、道德与责任内化等实现育人价值,最终促成儿童社会化.  相似文献   

14.
学前美术教育是促进幼儿全面健康发展的手段之一,对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创造力、记忆力和审美能力有非常好的促进作用,也对培养幼儿良好的个性品质起到积极的影响。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学前教育的关注越来越高。很多家长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开始进行早期教育。例如过分强调孩子在知识方面的学习,让孩子多识字、学英语、学数学、背诵古诗词等,其实这些都不是科学的教育观念。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过:“幼儿园教育应为幼儿一生的发展打好基础。艺术教育是幼儿园教育的重要内容,而美术教育又是艺术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所以为了幼儿全面健康快乐的发展,我们不能忽视学前美术教育对幼儿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人从出生起就开始了个体社会化的进程。幼儿园是幼儿接触群体生活的第一站,在幼儿园.幼儿第一次面对“社会”对其提出的统一的、标准的、具体的行为要求,这对幼儿的社会化和自律水平的提高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我国幼儿教育历来重视规则教育,  相似文献   

16.
友谊,对学前儿童的发展有重要作用,也是幼儿社会化的重要途径之一。从儿童的角度来看,友谊能给他们带来安全感。从社会的角度来看,只有当人们彼此友好相处,知道如何合作、分享和理解时,社会才能和谐地运转。一至两岁的婴儿,喜欢和其他孩子交往。  相似文献   

17.
数学教育是幼儿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幼儿园教学活动中占据着重要地位。英国政府非常重视学前数学教育,在强调幼儿身心全面发展的同时,特别注重培养儿童的数学应用能力。我国幼儿园数学教育可结合自身情况,借鉴英国学前数学教育的经验,突出学前儿童数学应用能力的培养,强调教育内容贴近儿童生活,拓展多种教育形式与方法,促进幼儿...  相似文献   

18.
王琳琳 《中国教师》2014,(17):69-73
<正>一、问题提出将学前特殊需要儿童安置于融合幼儿园,已成为世界性的教育潮流[1]。我国《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也明确指出:"幼儿园的教育是为所有在园幼儿的健康成长服务的,要为每一个儿童,包括有特殊需要的儿童提供积极的支持和帮助。"[2]学前特殊需要儿童的早期教育开展较晚,特殊教育与学前教育虽有交叉,但未形成系统体系,并存在普通幼儿园不接收  相似文献   

19.
一、幼儿发展呼唤家庭教育幼儿是在家庭、学校和社会三种环境中成长的。幼儿家庭教育是幼儿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对幼儿的影响超过幼儿园教育,是任何其他教育无法替代的。家庭对学前儿童的影响是第一位的,20世纪80年代我国的一项大型学前项目研究证实,家庭教育对幼儿认知和个性发展的影响超过幼儿园。1987~1988年,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史慧中教授主持的“适应我国国情,提高幼儿素质”大型研究,在国际教育成就评价协会学前项目(IEAPPP)研究方案的基础上,根据我国国情,组织国内学前教育专家在辽宁、北京、山西、宁…  相似文献   

20.
论幼儿园美术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幼儿园的美术教育是对学前儿童进行的艺术启蒙教育,应与其他领域的教育活动互为支持,以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幼儿园美术教育应该在教师、幼儿、学习内容、不同年龄阶段的教育重心、教学与评价策略以及环境创设等方面准确定位,以提高教育质量,真正促进幼儿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