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没有人否认,教学需要理性。一个知识点、一项技能的教学,一种思想情感和价值观的渲染渗透,要从浑然的系统的整体中提取出来,落实到位,等基本掌握了又要让其回归到学生的认知系统中去,这里自然需要智慧。无论是分解综合和归纳演绎的过程.还是中途教授、辅导、练习、巩固的过程,教师的理性都在发挥作用。但是,也没有人否认,现在的教学并不是都出于理性,许多教师在教学中没有理性的意识,更少理性的思考和落实。教师对于知识点的提取、处理是感性的、直觉的,甚至不夸张地说是随意、率性的。  相似文献   

2.
从高等教育的需要对象与需要表现形式两个维度来划分,高等教育的需要类型有四种,即个人理性需要、个人工具需要、社会理性需要和社会工具需要。在现实世界中,高等教育的个人(理性需要和工具需要)以及社会(理性需要和工具需要)之间的冲突是不可避免的。我们应以一种动态平衡的方式来协调高等教育的个人理性需要、个人工具需要、社会理性需要和社会工具需要。  相似文献   

3.
论如何满足学生的基础学习需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习需要是学生的一种心理需求状态。学习需要不仅包括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力求通过努力而满足的显性的学业目标需要,而且还包括那些保障和促进学生学业成功的隐性的基础需要,如学生心理安全的需要、自我感觉重要的需要、交往互动的需要、认知方面的需要等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对这些基础需要予以相当的关注和合理的满足。  相似文献   

4.
高等教育满足了个人理性需要和工具需要以及社会理性需要和工具需要,确立了其为何存在的地位;高等教育适应了个人与社会的永恒需要,遵循了认识论哲学和政治论哲学的生存法则,阐释了其如何存在的范式;高等教育以一种动态平衡的方式来协调个人(理性与工具)和社会(理性与工具)需要,指明了其未来何以存在的方向。  相似文献   

5.
赵洪琴 《考试周刊》2011,(59):148-149
有效教学的过程是激发需要的过程,实质上也是要学生主动发挥主体性的过程。而如今我们倡导的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就是要在教学中激起学生的某种学习需要。  相似文献   

6.
按需教学就是要构建能满足不同学生对课程的不同学习需要的系统的教学组织形式。这种教学组织形式,体现了新课程教学学生对课程的选择性和课程对学生的适应性,反映了新课程教学要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促进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发展的本质要求。一、学生对课程的需要要确定按需教学的组织形式,必须先确定学生课程需要的种类。只有确定了学生课程需要的种类,才能根据学生对课程需要的种类确定按需教学组织形式的系统。学生的课程需要分三类:1.全体学生需要的课程。这类课程,在小学和初中指的是国家规定的课程…  相似文献   

7.
在现代教育过程中,教师对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越来越重视和接受,但是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并不能从系统的角度来分析学生的学习需要,针对这一状况,文章重点阐述了在以学生为中心的前提下学习需要分析的内涵,以及学习需要分析的必要性和方法。  相似文献   

8.
走出"尊重学生需要"的认识误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对"学生需要"概念的不明确和对师生关系的误读,教学实践中出现了大量表面化、形式化的不合理教学行为,影响了教学实效性。本文对"学生需要"的内涵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指出,教学活动也要关注教师的需要和教师主导性,并将"尊重学生合理的需要"与"合理地尊重学生需要"相结合,确保学生的需要得到真正的尊重与满足。  相似文献   

9.
化学作为一门与实验密切相关的课程,课堂教学必须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特别是理性思维能力的培养,课本中很多理论基础知识都是从实验中得来的,一些化学问题也需要通过实验来验证。为有效培养学生在化学学习中的理性思维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进行科学分析,根据实验现象挖掘本质理论,进而有效提高学生的理性思维能力。本文结合当前化学教学现状,就高中化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利用实验来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能力进行简要分析,提出相关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10.
由于对“学生需要’’概念的不明确和对师生关系的误读,教学实践中出现了大量表面化、形式化的不合理教学行为,影响了教学实效性。本文对“学生需要’’的内涵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指出,教学活动也要关注教师的需要和教师主导性,并将“尊重学生合理的需要”与“合理地尊重学生需要”相结合,确保学生的需要得到真正的尊重与满足。  相似文献   

11.
科学教学要提高实效性,除了精心设计教学活动和准备充足的实验仪器之外,还要切实关注学生的心理需要。作为教师,如果能够满足学生的安全需要、归属需要、被尊重需要、自我实现需要等,就能形成一种平等的、和谐的师生关系,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英国美学学会主席赫伯特·里德在其《寓教育于艺术》中指出:“美育不仅成为当今教育中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大有可能成为整个教育的基础和整个教育改革的突破口。”高中语文教学既要激发、满足学生的认知需要,更要注重激发、满足学生的情感需要、审美需要,实现美学教育。要进一步培养语文教学中的审美趣味和美感效应,提高广大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一、把握学生审美心理特征对学生审美心理特征做出准确地分析,是实施审美教育的基础。从高中学生语文学习来看,学生的审美心理呈现阶段性。学生由初中升入高中,由少年期进入青年期,其心理趋向…  相似文献   

13.
教学要适应儿童实际需要,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设计适合每个儿童发展的教学方案.既要学会根据学生的实际调整教案,也要能将简单的教学形式运用到位,真正地让教学为学生服务.  相似文献   

14.
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在教学过程中发挥着特殊、奇妙的作用。它像一根彩带拉近了师生心理的距离,使学生的学习动机由单纯的认知需要上升为情感需要,使老师的工作动机由职业需要上升为职责需要。  相似文献   

15.
学习动机是激发和维持个体的学习行为以满足学习需要的心理倾向,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内部动力.美国南佛罗里达大学心理学教授凯勒(Keller)开发了被称为“ARCS”动机设计模型.ARCS是注意(attention)、相关(relevance)、信心(confidence)、满足(satisfaction)等动机因素词汇的首字母缩写.该模型认为:动机的激发和维持应贯穿教学过程的始终,也就是说,教学开始前要吸引学生的注意,教学开始后要阐明学习的内容与学生需要的相关,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有完成学习的信心,教学结束时要让学生获得满意感.  相似文献   

16.
价值是表征主客体之间意义的关系范畴,评价是人们对客体是否具有满足主体需要的属性所做出的肯定或否定的判断,所以价值评价过程就是主体的客观需要被不断地提升为价值意识,而人们又以价值意识为依据对为我之物与人的需要之间的关系做出断定的过程,同时作为一种断定也就必然包含着人们对利害、苦乐所做出的比较、权衡和选择。按照合理价值评价体系的基本要求,人们对利害、苦乐所做出的比较、权衡和选择要达到感性与理性、物质与精神、目的与手段的统一。  相似文献   

17.
正现阶段的阅读教学作用在高中的语言教学当中,有着重要的地位。本文就新课改下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为基本点,进行一点思考。一、在阅读教学中强化学生的拓展迁移能力训练高中语文教师需要进行教学的过程中,让学生们了解到在有限时间中探求无限时间的道理,就是指学生需要清晰的理解到,学习时间虽有限,可是要在一定程度上懂得  相似文献   

18.
衣娜 《成才之路》2014,(16):90-90
舞蹈是一门综合性的表演艺术。舞蹈表演意识的开发和培养需要有一个从感性到理性,由理性到认识循序渐进的过程。教师只有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发挥舞蹈表演意识的作用,在教学中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人本主义的生命教学观主要体现在他们对生命整体性的把握上。教学是对生命价值的寻找,教学要对非理性的欲望、需要给予特有的尊重。教学的过程不仅是学生获得知识技能、开发智力能力的过程,更重要的是满足和提升学生需要层次的过程。人本主义关注体验在教学中的价值,强调自我经验在学习与教学中的意义。人本主义的生命教学观也表达在对教学目标、学习观等的具体论述之中。但人本主义所坚持的仍然是一种主客二分的哲学观,因此它仍然需要在师生之间制造一个中心,无法将师生看成平等互动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曾庆彪 《新课程研究》2007,(9):39-40,42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推广,"尊重学生需要"也日渐成为学校教育者的共识。但由于对"学生需要"概念的不明确和对师生关系的误读,教学实践中出现了大量表面化、形式化的不合理教学行为,影响了教学实效性。本文对"学生需要"的内涵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指出,教学活动也要关注教师的需要和教师主导性,并将"尊重学生合理的需要"与"合理地尊重学生需要"相结合,确保学生的需要得到真正的尊重与满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