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在多元文化大背景下,文章以华裔美国畅销作家谭恩美为研究对象,综观近30年学界对谭氏本身及其作品有关文化身份这一主题的研究进行梳理,主要从谭恩美成长的特殊性和对其作品的文化身份研究成果两方面考察。结合当代文化思潮,辨析研究成果的利弊与不足之处,提出从中国民间故事与民间信仰角度,研究谭恩美中国题材的作品尚有很大空间。  相似文献   

2.
在对谭恩美的小说进行细致地阅读后,笔者发现在其小说创作中存在着一种隐性的三维交叉模式,这在其第三部作品《灵感女孩》中表现最为突出。本文旨在开辟一个新的研究方式,从科学研究的立体思维观点出发,对谭恩美之创作(以《灵感女孩》为个案)进行分析,探析其作品中的三维交叉模式,以开拓对谭恩美小说研究的新方向。  相似文献   

3.
谭恩美作为当代著名的华裔女作家,其作品受到了国内外学术界的广泛研究。作为一名移民美国的华裔,谭恩美在其作品中对中国的描写与形象的刻画有着独特之处。尤其是在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描写中,能够通过具体故事的展开对中国的传统文化进行解读。  相似文献   

4.
谭恩美作为华裔文学的畅销作家创作了一系列深受读者喜爱的作品。《喜福会》、《接骨师之女》以及《灶神之妻》等作品都围绕着女性的故事展开,其中也不乏对华人男性和美国男性的刻画。但总体而言,谭恩美笔下的华人男性总是以负面的、"恶棍"式的形象展示于读者眼前,而美国男性则多以正面的、"英雄"般的形象出现。从比较文学形象学出发,对谭恩美作品中的男性形象进行解读,可从"他者"中反观到作者自身。  相似文献   

5.
当代文学作家中拿"伦理"作为作品主题的人不多,谭恩美算是其中的一个,也是其中做得有声有色的一个,在她的作品中爱、恨、生活、矛盾、冲突等等一系列必要的文学元素,其基础都是因为"伦理",谭恩美笔下的"伦理"是一种共存共生的关系,是一种情感在社会的变化过程,谭恩美笔下的人相存相依,最后又在情感上殊途同归。  相似文献   

6.
张春梅 《海外英语》2013,(2X):202-203
谭恩美是当代美国文坛颇为引人瞩目的一位美国华裔女作家。其代表作《喜福会》不仅在社会上产生了较大的影响,而且还赢得了多项大奖。对这部作品的文本分析有助于从文化传统和历史史实方面来剖析谭恩美是如何积极地向西方读者呈现中国文化的。  相似文献   

7.
《灶神之妻》是谭恩美于1991年创作的第二部长篇小说,该书一出版就深受广大读者和批评家的喜爱。这部小说的一个重要特色,也是该小说为广大读者所喜欢的一个重要因素,就在于谭恩美与众不同的叙事风格。具体来说,即谭恩美在该小说中应用了独特的女性叙事技巧。文章拟从叙述声音、叙述视角、叙事结构和叙述接受者四方面来探讨和挖掘这部小说中所运用的女性叙事技巧及其特征和独特的艺术效果。旨在提供读给者一个理解谭恩美独特叙述方式和技巧的新角度,同时开辟对其叙事作品研究的新道路和拓宽对其叙事作品的欣赏面。  相似文献   

8.
谭恩美作为美国文坛一名女性少数族裔作家,在性别和种族上都处于边缘性的境地。作为女性,在男权话语为主的文坛,她是一个“他者”;作为少数族裔作家,对美国主流文化而言,她也是一个“他者”。但是这种复杂的双重身份却赋予她的作品一种鲜明而独特的女性主义特征。文章重点以谭恩美的《喜福会》为文本,通过女性主义的视角,来解析其作品中所表现出的女性主义特征。  相似文献   

9.
谭恩美作为美国文坛一名女性少数族裔作家,在性别和种族上都处于边缘性的境地。作为女性,在男权话语为主的文坛,她是一个"他者";作为少数族裔作家,对美国主流文化而言,她也是一个"他者"。但是这种复杂的双重身份却赋予她的作品一种鲜明而独特的女性主义特征。文章重点以谭恩美的《喜福会》为文本,通过女性主义的视角,来解析其作品中所表现出的女性主义特征。  相似文献   

10.
作为最具代表性的美国华裔作家,谭恩美在第一部小说《喜福会》中探讨了文化身份问题,并揭示了她对文化身份这一问题的深刻理解。在作品中,谭恩美讲述了四位华人母亲和美国女儿之间的冲突以及和解的故事,深刻地揭示了母女们文化身份认同的过程。笔者紧扣文化身份这一主题,尝试应用霍米巴巴的“第三空间”理论以及他对文化身份认同和杂合性概念的阐述,对母女们的文化身份认同过程进行解读,意在为《喜福会》的研究提供一个新的思路和视角,同时,也为华裔和其他移民或族裔群体在全球化背景下的文化身份构建提供一定的启示。  相似文献   

11.
著名华裔作家谭恩美八年磨一剑,于2013年发表其新作《惊奇山谷》,这部作品与以往的作品相比,既有继承,又有创新。继承之处在于本书的主题仍然与谭恩美之前的创造主题相关。比如身份认同,母女关系,文化冲突等。创新之处在于主题在不断的深入。以往作品的主人公多为华裔女性,而本部作品的主人公为中美混血儿。创造地方也有原来的美国扩大到中国。  相似文献   

12.
华裔美国女作家在华裔美国文学的发展过程中做出了巨大贡献,其中黄玉雪、汤亭亭、谭恩美和任壁莲及其作品在国内外均享有盛誉。她们虽然生活在不同年代,但是她们的经典作品无一不从女性主义视角出发,并对其文化身份及归属进行了思考。随着美国社会对少数族裔问题的态度变化和中美关系的发展,她们的作品在文化身份建构方面有着不同的见解,这一主题也汇成了一条不断发展变化的主线。  相似文献   

13.
华裔美国女作家在华裔美国文学的发展过程中做出了巨大贡献,其中黄玉雪、汤亭亭、谭恩美和任壁莲及其作品在国内外均享有盛誉。她们虽然生活在不同年代,但是她们的经典作品无一不从女性主义视角出发,并对其文化身份及归属进行了思考。随着美国社会对少数族裔问题的态度变化和中美关系的发展,她们的作品在文化身份建构方面有着不同的见解,这一主题也汇成了一条不断发展变化的主线。  相似文献   

14.
美籍华裔作家谭恩美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谭恩美是当代美国华裔文坛上的新生代作家,虽出版了仅三部小说,已赢得了评论界和普通读者的好评。本文叙述了谭恩美在中西文化夹缝中适应的心路历程,分析了她在作品中表现出的强烈的东方意识,以及东西方读者对她的作品有可能产生的不同的兴趣点。  相似文献   

15.
《接骨师之女》是谭恩美的第四部小说,是其最具自传色彩的一部小说,除了故事中一贯的母女主题,故事中的创伤也串起了这部小说,祖母的自杀,母亲的阿尔茨海默病,女儿的失语症。在这些创伤的背后是谭恩美亲历的创伤,因此本文试图从小说中的创伤描述去分析谭恩美在该作品中的创伤写作。  相似文献   

16.
论《灶神之妻》的三维叙事空间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谭恩美的<灶神之妻>既继承了<喜福会>中对异质文化冲突、母女关系、族裔属性等主题的探讨,又在叙事结构、叙事视角、叙述话语等方面得到进一步拓展.在作品中,谭恩美搭建起三维叙事空间结构,将华裔母亲和美国化的女儿之间的现实矛盾和冲突放在小说的开端;将一位饱经夫权压迫、战争创伤和种族歧视的华裔母亲放在小说叙事的"前景"地位,赋予她"第一人称主人公"叙述视角,讲述人生的经历;同时又将中日战争置于小说叙事的"背景"之中.第一个维度揭示出美国社会中异质文化之间的冲突与融合,表现了作品的深度;第二个维度凸显华裔女性的形象和声音,体现出作品的力度;第三个维度以历史事件丰富作品的内涵,深化作品的主题,赋予作品以历史的厚度,并在西方读者中获得一种"移情"的效果.从形式技巧入手对谭恩美作品加以分析,丰富了美国华裔文学研究的审美视阈.  相似文献   

17.
谭恩美在《喜福会》中探讨了出生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母女关系以及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本文将以作品为基础分析母亲的形象与女儿的形象,拟通过对母女形象的分析探求谭恩美在异国所寻求的那份无法割舍的中国情结。  相似文献   

18.
"中国"是谭恩美小说创作的关键词。身处中美双重文化背景的谭恩美,在作品中既流露出对"他者化"中国的东方主义叙述,又揭示了来自美国主流社会对中国(华裔)的歧视与排斥。她同时意识到中国文化是华裔在异域环境中去化解﹑协调﹑平衡各种冲突和危机的智慧和法宝,甚至成为一种生存策略。  相似文献   

19.
谭恩美作为最成功的华裔美国作家之一,其作品主要是关注华人女性,华人男性只是其中无足轻重的点缀性的角色,但是这些少之又少的男性几乎都为负面角色,他们或者歹毒邪恶、自私自利,或者平庸无能、幼稚可笑,或者体弱多病、英年早逝,或者碌碌无为、不求上进.本文主要依据谭恩美最畅销的小说《喜福会》和《接骨师之女》来归纳整理分析其笔下的华人男性形象,以便更好理解作品及其相关的历史与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20.
矛盾空间作为平面构成课当中一项重要的思维训练,是与人们生存的实在空间相背离的。所以,要想完成一幅比较好的矛盾空间作品,观念非常重要。首先要培养学生对实在空间的感知能力(定位),然后不断提升其自身对矛盾空间的创新意识(创造)。希望本文对挖掘学生的思维潜质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