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谋士如云,荀彧更高曹操帐下谋士如云,谁最厉害呢?很多人都会想到英年早逝的郭嘉。确实,郭嘉在曹操早年征伐中屡出奇谋,帮助曹操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胜利。尤其是在曹操与袁绍势力的对抗中,弱小的曹操之所以赢得了最后的胜利,与郭嘉的出谋划策是分不开的。但郭嘉不幸短命,郭嘉之后,谁又成了曹操最重要的谋士呢?此人正是郭嘉的好友荀彧。说起来,郭嘉也是荀彧推荐给曹操的呢。要说比起诸葛亮、鲁肃等谋士,荀彧的名气或许  相似文献   

2.
谢章明  解登峰  刘征宇 《科教文汇》2014,(10):93-93,101
通过心理传记学研究探讨曹操的主要人格特点。采用人格形容词评定法和心理传记分析法,结果表明曹操具有“机智勇敢”、“乐观开朗”、“赏罚分明”、“目光远大”、“奸诈狡猾”、“残忍狠毒”六大人格特征。通过对该评定结果与收集到的历史资料进行相互印证,分析曹操人格特征形成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3.
何英 《科教文汇》2008,(5):141-142
曹操是三国时的重要人物,许邵对他说:“君清平之奸贼,乱世之英雄。”曹操求贤若渴,唯才是用,是他成就帝王霸业、鼎足三国的重要原因之一。本文试以现代视角,用组织行为学的领导理论分析曹操用才战略,包括:用人目的、用人原则、用人方法,探讨曹操用才战略的成败得失,力求对当代企业人才管理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正>如果有人给你介绍一个历史人物,说他运筹帷幄、高瞻远瞩,以非凡的机智勇敢从乱世中"突出重围",你一定会觉得他是个了不起的英雄。然而,千百年来,这个"英雄"却被蒙上了一层厚厚的尘埃。人们习惯戴有色眼镜看他,并给他贴上各种名不副实的标签。谁这么倒霉?这个名字你一定不会陌生,他就是曹操。大多数人与曹操的相识,都是从《三国演义》开始的。《三国演  相似文献   

5.
关岩 《华夏星火》2014,(7):80-80
在今天,从企业的角度来看,曹操是一位非常会用人的老板,他十分清楚“争天下必先争人”。但身处乱世,老板选择人才,人才也选择老板,这就类似于今天的双向选择,因此争取人才必须先征服人才的心。荀彧和郭嘉对曹操用人之道的评价是“唯才所宜”。  相似文献   

6.
《发明与革新》2013,(12):53-53
一代枭雄曹操生前身后不少事一直疑点重重,复旦大学历史学和人类学联合课题组的最新成果揭开了多个曹操的身世谜团,证明曹操既非一些史学家认为的夏侯氏后人,也非汉代丞相曹参的后代,并找出了6支曹氏族群最有可能是曹操后代。DNA揭开曹操身世之谜曹操本是生活在2000年前的历史人物,寻找他的DNA似乎遥不可及。能不能用现在人的基因反推曹操的基因,从而破解曹操的身世之谜  相似文献   

7.
李光 《百科知识》2010,(7):12-14
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2010年1月14日上午在北京宣布,通过对河南安阳西高穴墓葬的形制、规格、出土文物、出土的墓主人骨骼的鉴定等,并结合历史文献记载,“初步认定,西高穴墓的主人是魏武帝曹操,此陵墓是魏武帝曹操的高陵。”但是,这一认定并未让曹操墓真伪的质疑平息。那么,DNA鉴定可以最终确认曹操吗?  相似文献   

8.
李中琴  杨祎 《科教文汇》2009,(24):247-247
《三国演义》中曹操的形象是最典型的。作者给曹操的形象定型是:“乱世之奸雄。”“奸雄”者,奸诈和雄才之统一也。本文将通过《三国演义》中写的一些具体的事例,用辩证法的观点,来浅析一下曹操奸诈和雄才之统一的人物形象。  相似文献   

9.
曹操打破东汉末年腐朽的选官制度,提出“明扬仄陋,唯才是举”的用人政策,使一大批有才能的中小地主被吸收入曹魏政权。他们各施其能,各尽其才,为曹操事业的成功立下了汗马功劳。  相似文献   

10.
日前有媒体报道,复旦大学历史学和人类学联合课题组发布关于曹操家族DNA研究最新成果,称首次100%确定曹操家族DNA,证实曹操并非汉相曹参后代,同时推翻了曹操为夏侯氏抱养而来的说法。据报道,相关研究论文去年上半年已在国际著名学术杂志《人类遗传学报》上发表,并得到国际认可。下一步,复旦课题组将研究孔子及其后人、尧舜禹、黄帝、炎帝等历史人物。  相似文献   

11.
杨成进 《科教文汇》2009,(11):226-226
曹操其人,因小说《三国演义》名扬四海,家喻户晓。对于这位名人,评价不一,有人称之为大英雄,有人称之为大奸臣。抛开历史的偏见,曹操是特定时代的英雄,曹操的所作所为,为西晋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看,他对推动中华民族前进功不可没,我们今天不能抱有偏见,片面说其好,或说其坏,必须用辩证的观点,客观公正地评价他。  相似文献   

12.
曹操是三国时的重要人物,许邵对他说:"君清平之奸贼,乱世之英雄。"曹操求贤若渴,唯才是用,是他成就帝王霸业、鼎足三国的重要原因之一。本文试以现代视角,用组织行为学的领导理论分析曹操用才战略,包括:用人目的、用人原则、用人方法,探讨曹操用才战略的成败得失,力求对当代企业人才管理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3.
作为一名白手起家的民营企业家。曹操十分希望能够打造自主品牌。但是他同时又想到,在竞争激烈的市场大潮中,“汉献帝”品牌还是具有一种无法替代的优势。 ——携天子以令诸侯的策略由此而来!”  相似文献   

14.
话说腊月二十七,诸葛亮、刘备、孙权和曹操四人相邀聚集在成都三国豪华大宾馆打自动麻将,大战三天三夜,很不幸,诸葛亮、刘备和孙权把单位发的年终奖银两全部输给了曹操,这成何体统?不说三人咽不下这口恶气,就是回家也没法跟夫人交待呀!诸葛亮看着曹操得意忘形的样子,气不打一处出,心想:不行,不能让这老小子这么痛快地回家过年,我得想个法子,叫他把赢我们的银两全都吐出来!鹅毛扇这么一扇,一个妙计涌上心头。  相似文献   

15.
王作宾 《科教文汇》2008,(13):172-173
《三国演义》是我国第一部历史演义小说。小说中的曹操是人们所熟知的三国时代最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他以“兴义兵、诛暴乱”为旗帜,“抉天子以令诸侯”,用武力征服了一个又一个强敌,推行一系列有效的政治、经济和军事措施,统一了北方,为推动历史的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但他在统一北方的过程中过激的一些做法也使他背上了的恶名.《三国演义》对曹操这两个方面都作了真实的再现,一方面,曹操机智勇敢、豁达乐观、爱惜人才、奖惩分明、体恤百姓、不惮风险,在《三国演义》中表现得非常突出和深刻。这是符合历史真实的。另一方面,《三国演义》又着力鞭挞了曹操的奸诈狡猾、残忍狠毒、疑心重重、虚仁假意,这些基本上是根据史料的,也符合历史的真实。使的后人给予他毁誉参半的不同评价。“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臣”可看作他极为复杂的双重性格之写照。  相似文献   

16.
1800年前,时逢乱世,曹操打出了“吾起义兵,为天下除暴乱”的121号,以“乔吐天地之志”一扫北方,平定乱世,被尊为魏武王;他韬略过人,不仅百战沙场,而且学富五车,跻身一代文豪:他因“挟天子以令诸侯”被视为“奸贼”,杀孔融、斩杨修、诛华佗等事迹义让他被看成是“暴君”。  相似文献   

17.
不知道你有没有注意过这样一种神秘现象,当一些飞机静止在跑道上,或者缓慢地行驶在跑道上时,发动机前有时会产生一道类似龙卷风的神秘气流。一直以来,这些神秘气流形成的原因,都被藏匿于写满无数公式的论文中,所以很多人虽然对这种现象啧啧称奇,但对其背后的原因却不是很了解。有人开玩笑说,这是发动机在“尿尿”;还有人没有认真思考,就拍脑袋说这是飞机在放油。  相似文献   

18.
曹操,字孟德,小名阿瞒,沛国谯(今安徽毫县)人。生于公元155年,卒于公元220年。其子曹丕称帝后,被追尊为魏武帝。曹操是三国时代的著名政治家、军家家、文学家。少时机警,任侠游荡。年二十任洛阳北部尉,为严格执行《夜禁令》而严惩豪强蹇叔,为人称道,但也由此而被排挤出洛阳。黄巾起义爆发以后,他被  相似文献   

19.
《科学与文化》2010,(2):22-23
<正>2009年年底,最吸引人眼球的新闻莫过于千古枭雄曹操墓被找到了。2009年12月27日,河南方面在京宣布,在该省安阳县安丰乡西高穴村发掘的一座东汉大墓,被确认为魏武帝曹操的陵墓。  相似文献   

20.
《中国科技信息》2004,(8):11-11
三个公司,三个大老板:曹操、刘备、孙权,如果你是职员,你愿意在谁的手下干活?也许可以做个网上投票,倒尔先不要急着回答。因为问题不是你想的那么简单。郭嘉被曹操叫去面试,出来后自言自语:“真吾主也。”因为他觉得曹操有实力,有前途。陈群原来在刘备手下干活,刘备溃逃,他没有跟去,最后跟了曹操,最大的可能性是曹操开出的薪水更具吸引力。可是曹操给关羽的待遇何止月薪百万(魏币),但关羽还是要去找刘备,为什么?曹操的资金显然要比刘备雄厚得多,而刘备东奔西跑,累累如丧家之犬,两袖清风,他能给出什么?如果你猜对了,可以大胆去创业了。是股份!股份比薪水更吸引人。这就是刘备的过人之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