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奇事异闻     
《科学生活》2007,(3):7-7
RP-7机器人医生坐诊医院急诊室当一位中风病人来到急诊室时,如果没有神经科医生在场,就很难采取正确措施防止病人病情加重而死亡。现在,美国密执安州21家医院将开始让RP-7机器人坐诊医院急诊室以应对突发情况。由加利福尼亚圣巴巴拉的一家医疗软件公司研制的RP-7机器人高1.5米,  相似文献   

2.
日本是世界上拥有机器人最多的国家,希望通过发展服务型机器人进一步优化国内的产业结构。此外,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服务型机器人网络化的发展将成为21世纪重要特色,人们即使远隔重洋也能向家中的机器人发号施令。科学家们正在筹划建立机器人医院。这种医院中的医生都是机器人,它们都能自动或通过遥控对病人看病,包括施行外科手术。英国布里斯托尔大学最近宣称,已经研制  相似文献   

3.
医院的医疗水平关系到病人的健康,一家好的医院除了有高水准的医生以外,还必须配备先进的医疗器械。然而器械的维修与现代化管理一直是各大医院所头疼的问题,在器械维修管理制度不健全的当下,实现医疗器械维修与现代化管理的有机结合,将会为医院提供更强大的医疗水平,更为患者提供一个美好的未来。  相似文献   

4.
科学历程     
正2001年8月9日——我国首次完成远程脑外科手术2001年8月9日,一条修长的机器人手臂将一根纤细的手术针刺入一位脑肿瘤患者的头部,20分钟后,病变组织被完整取出——这是我国首次利用机器人进行远程脑外科手术的场景。这例手术使用的是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和海军总医院共同开发的远程医用机器人系统。医生面对电脑轻点鼠标,遥控手术室的机器人动作,这意味着手术治疗模式的改变。  相似文献   

5.
马德里,2031年,在格雷戈里奥·马拉尼翁医院的心脏病房里,一位医生一边安慰着惊惶失措的病人家属,一边为一位刚入院的心肌梗塞病人进行注射。不一会儿,病人脸上痛苦的表情缓和下来,胸口的疼痛消失了,血管再次畅通无阻。这里,医生为病人注射的不是传统药物,而是纳米机器人。  相似文献   

6.
《科学生活》2010,(3):54-55
说起医用机器人,或许大家已经不再陌生:1998年5月,德、法两国的医生共同合作,用遥控机器人系统成功地为一位心脏病人进行了瓣膜修复手术;2001年9月,法国医生通过超远程控制医疗机器人,在美国纽约为远在法国的病人进行了胆囊摘除手术,实现了世界上首次跨洋手术……机器人技术的进步不断推动医学科学技术向前发展,为未来外科手术描绘了美好蓝图。以下是9款最先进的医用机器人。  相似文献   

7.
刘工 《科学大众》2000,(2):22-22
据联合国的一项调查,1998年全世界正在服役的工业机器人约75万台,2001年预计可达88万台。调查特别指出,进入21世纪后,机器人将向高层次发展,非工业机器人的发展速度将大大高于工业机器人,普及服务型机器人将成为新世纪人类享受现代化科技成果的重要特色。法国早于20世纪踟年代末开始试用护理残疾人的机器人。这种机器人装有一只能活动的6轴手臂和2只能夹住东西的手指,它能为残疾人倒水送水、开收音机、放录音唱片、打电话等。机器人可以走动,残疾人通过安  相似文献   

8.
医生用鼠标操纵着电脑,指挥着机器人对人脑施行手术,这是一件令人匪夷所思的事情,现在却是活生生的现实。我国第一个用于脑外科手术的医用机器人已经研制成功,医生应用中国机器人施行脑手术,是开天辟地第一回。  相似文献   

9.
机器人开始成为医院拯救病人生命的一分子。外科机器人“达芬奇”通过外科医生像“打游戏机”般的操作,已成功为多名病人进行切除肿瘤,或坏死器官等手术。通过在操纵台操作,医生每移动12厘米,机器人的手臂会同步移动2.5厘米,因此机器人可以进行非常精细的手术,而且不会  相似文献   

10.
不久的将来,给病人动手术的主刀医生的重任,将由机器人来担当。”当德国的医学专家宣布这一“决意”后,顿时引起了一片喧哗。人们认为这简直像科幻小说的话题一样,不太可能成为现实的。正当绝大多数人对此处在怀疑及不解的不安状态中,这项巨大的工程却变成了现实。在以德国、美国等为首的医生们,在数年之前就已经开始研究、尝试如何用机器人来进行人类心血管等手术的课题。用机器人为人类作手术的有利点是:切口的创伤面积较小,容易避免大的感染,使患者尽早康复。  相似文献   

11.
<正>让机器人帮助人或替人干活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而且由于机器人的工作效率大大高于人工效率,机器人已经在各个领域大显身手。但是,现在大量使用的机器人只是机器人对工具和器物的操控,机器人医生对人诊治疾病却极为罕见。现在机器人用于医疗一是对人诊断看病,二是对病人进行手术。  相似文献   

12.
不久前,世界医学史上实施的首例电话遥控外科手术获得成功。手术安排在荷兰钮亨市圣安东尼医院,病人是一名下腹疼痛的男子,经诊查未找到确切病因。主刀的荷兰医生戈尔先在患者腹部下方作了切开手木.这时著名的外科专家范德·海顿在敦百公里以外比利时布鲁日市的圣卢卡医院实验室用电话避控着手术室里的电脑机器人。  相似文献   

13.
讹传一:未来人将被机器人取代有人预言未来将是机器人的时代,这种预言显然不会很快实现。著名物理学家斯蒂芬·霍金两年前在德国的《焦点》杂志上发出了警告:“如果人类基因没有什么改进,人将很快被机器人超越,世界被机器人控制的危机是确实存在的。”这些年来人工智能所取得的进展确实有助于开发越来越精致的机器人,但是这些冷冰冰的机器不可能起到律师、医生、教师和记者的作用。机器人似乎最多只能做一些危险的工作或人不愿做的工作。讹传二:从宇宙飞船上能够肉眼看到长城人们曾经普遍认为从遨游在太空中的宇宙飞船上能够肉眼看到长城,但…  相似文献   

14.
《预测》1984,(Z1)
机器人大量生产和拥入工业部门,代替人从事有害的生产活动,是新的工业革命特征之一。 1982年美国对未来机器人的发展曾用特尔斐法作过预测。预计今后十几年里,非伺服、不可编程序的机器人将绝迹。到1995年,95%的工业机器人为智能、万能和可编程的机器人。其中一项具体预测是,到1990年机器人中25%有视觉功能;20%有触觉功能。在新型装配机器人中,45%为可编程序系统。日本机器人协会预测:八十年代将是日本机器人生产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有一家日本机器人公司今年将在东京附近建立一座国际机  相似文献   

15.
<正>2009年12月,伦敦亨特里恩博物馆举办了一个机器人展览,展出的机器人都与治病救人有关。有小到能钻进肠道的胶囊机器人,也有帮助医生实现远程诊疗的机器人助手。它们的诞生,为未来外科手术描绘了科幻般的蓝图。  相似文献   

16.
1959年,诺贝尔奖得主、理论物理学家理查德·费曼最早提出了纳米技术,他曾设想未来纳米级微型机器人将会用于治疗人体疾病。1966年,科幻电影《奇妙旅程》(Fantastic Voyage)讲述了5名美国医生被缩小至微米尺度,进入病人体内实施血管手术进行治疗的故事。费曼的设想和科幻电影都寄托了人类将微纳米机器人技术用于人类疾病诊断和治疗的迫切渴望。  相似文献   

17.
吕晓洋 《今日科苑》2011,(15):132-132
<正> 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目前,英国将首次使用"机器人护士",让它们完成医院里一些勤务工作,从而使护士有更多的精力护理患者。"机器人护士"可完成多项任务,比如:送递药物、食物、亚麻布和实验试样至病房,以及取走垃圾。患者并不能由这些机器人进行治疗,应由医务人员来完成。它们将用于在医院各部门之间送递物品,这在大型医院是一个耗时的工作,使  相似文献   

18.
传统意义上的机器人指的是工业机器人,通常做一些琐碎、单调和危险的工作.这些任务通常是机器人独立完成的,没有人的参与.在面对一些复杂精细的任务时,工业机器人就显得无能为力,这就需要机器人与人类协作完成更具挑战性的工作.协作机器人的优势在于小型化、灵活、成本低、易于使用,可以与人在共同空间、近距离协作工作."人工智能+协作"的本质是人机协作,从工业到服务业都需要人机协作,甚至在某些特定场景中人机协作是亟需的一种前沿技术.例如,在医院的医疗护理中、今后几十年中国面临老龄化的场景中,智能化人性化的协作机器人将会给社会服务带来积极的支撑作用.  相似文献   

19.
机器人技术是一种面向未来的现代化技术,机器人技术和网络技术、基因技术、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等科学技术一样,也属于高新技术,属于尖端科技.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发展,机器人技术与其它高新技术之间的融合和相互渗透程度也越来越广泛.在21世纪的今天,可以说机器人在当今社会对于人类的作用和影响正越来越大,并且对今后人类的进步和发展也将产生积极的作用.专家预言,今后的机器人将朝着智能化、电脑化、实用化、家庭化、大众化、多功能化、自动化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20.
魏庆 《百科知识》2009,(8):26-27
科幻电影《神奇旅程》中,几名医生微缩后进入一名科学家体内实施血管手术。日前,亚洲首例“达·芬奇”全机器人左肝切除手术已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炮兵总医院喜获成功,此举开辟了机器人在腹部高难高危手术的先河。微型“机器人医生”只有四分之一毫米大小,相当于两三根头发的宽度。它能够携带传感器进入人体发回图像,甚至能替代医生实施血管手术。如果发生损坏,它能顺着血流方向回到原点,离开人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