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工具性和思想性是语文的两种基本属性。语文之所以能充当交流思想的工具,一靠语言,二靠思维。无论是说给别人听,或是听别人说,无论是写文章给别人读,或是读别人写的文章,都是语言和思维的体现。人们说出的话,写出的文章,都是一种思想的表达。当一个人在生活实践中遇到了某个问题,他就会在头脑中针对这个问题,以语言为工具,对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思维加工,最后形成一种认识,这就是思想。可见,离开了语言和思维,就不可能形成思想,语文也就不会具有思想性。因此,我们在整个语文教学中要以语言和思维训练为核心,强化语言和思维训练。  相似文献   

2.
人们常说,我们生活中许多想法并不是通过嘴巴告诉别人的,而是通过肢体语言传递给别人的。一个眼神,一个手势,也许就可以让对方明白自己的意图,这就是肢体语言的功劳。  相似文献   

3.
做事与做人     
创造主要是指活动,指做事,包括想事想理、想方设法。这跟做人不同,做人主要是指修养、善身,包括如何跟别人打交道,也包括对待工作的责任感、事业心之类。 创造就需要有"总想跟别人不一样"的心态,这是做事。做事总想富于创造,因而就总想与众不同。  相似文献   

4.
孟子形象     
对于孟子,我们都很熟悉。本文主要从三个角度来分析孟子的形象:一是别人眼中的孟子;二是孟子自己的评价;三是我心中的孟子。别人眼中的孟子,主要是从孟子同时代的人对孟子的看法和后世人对孟子的看法两方面叙述。  相似文献   

5.
孟子形象     
对于孟子,我们都很熟悉。本文主要从三个角度来分析孟子的形象:一是别人眼中的孟子;二是孟子自己的评价;三是我心中的孟子。别人眼中的孟子,主要是从孟子同时代的人对孟子的看法和后世人对孟子的看法两方面叙述。  相似文献   

6.
正人年轻时,最容易相信自己是最聪明的,也最容易对他人产生幻想。自负聪明,就会自吹自擂,自高自大,盲目蛮干,弄得大家无法合作。很多有才的人就栽在这上面。人对自己的评价,和对他人的评价,通常是有两套标准的。杰克·伦敦在《海狼》中说:"每一个人都把自己当作钻石,而在别人眼中看起来,却只不过是钻石的同素异形体:碳。"很多情形之下,旁观者可以一眼就分出甲和乙之间的高下来。别高估自己,也别低估别人,让别人来评估你,可使你更了解自己。另一方面,不少人对他人心存幻想,总想从别人那里得到好处和帮助。但是,如果你没有实力,就算别人  相似文献   

7.
做事与做人     
创造主要是指活动,指做事,包括想事想理、想方设法.这跟做人不同,做人主要是指修养、善身,包括如何跟别人打交道,也包括对待工作的责任感、事业心之类. 创造就需要有"总想跟别人不一样"的心态,这是做事.做事总想富于创造,因而就总想与众不同.  相似文献   

8.
正确的儿童观、教育观是对幼儿进行全面和谐发展教育的保证,我们在这方面的做法是:一、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在各项活动中,老师一方面注意公平地对待每一个幼儿,尽可能对孩子作出正确的评价、积极的肯定,使其获得愉快的心理体验;另一方面注意严格要求自己,舍得放下架子虚心接受孩子们的意见,和他们建立起平等的师生关系。班上有位小朋友爱给别人提意见。课上听老师把“脏”说成南京话“糟”,他立即站起来纠正:“老师,你说错了,应该说脏不是糟。”一位年轻教师爱笑,他向家  相似文献   

9.
加拿大心理学家汉斯·塞利说:“就像我们渴望获得承认一样,我们害怕受到谴责。”然而,批评伴随人的一生.随时随地都会发生。作为社会的人,人们需要彼此了解,需要从别人那里得到对自我行为与能力的评判。来纠正自己的言行,改善自我。因此,可以说.人的一生是在批评中长大成熟起来的。一生中,几乎没有人能做到从不批评别人,也几乎没有人从不受到别人的批评。在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批评更是一种司空见惯的重要的管理和教育手段。  相似文献   

10.
论语音引起的听力困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英语学习中,若就听说读写四种语言能力的难度而论,最大者当首推听力.不少学生的英语总水平相当不错,或者他们自己认为不错,可一到说英语的国家都会有一段痛苦的经历.每个人的语言能力不同,但在一段时间内,几周或几个月,他们都很难听懂别人说的话.因此常常抱怨“人们把词儿吞掉了”,“说得太快”,或者“这人发音太糟”,等等.事实上,学习各种语言都会遇到听力困难,而其中有些原因也大致相同.说出来的话不象书面上看到的词,可以慢慢琢磨,慢慢解疑.在英语国家,人们说英语的清晰度、表达方式以及对外来者的体谅都因人而异.这些无疑都给初来乍到的外国人造成听力上的困难.如果我们将这些归类为社会心理因素,而这些因素又需要时间才能逐渐消除,那么,尚有一些特殊的困难是人们在应付口语时经常碰到的,这与听力本身有关,属于技能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每当我们谈到沟通时,通常首先想到的是表达。课堂上教师往往教导学生,如果想让别人理解我们的意思,就必须简明扼要地说出来?事实上,只有通过倾听这一行为,人们才能分享各种看法并构建其中的意义。倾听是与人交流、沟通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生活经验中我们经常抱怨别人没听清楚而误解了自己的意思,而自己也常未听明白就下判断。  相似文献   

12.
孟子在先秦诸子中以喜欢辩论著称。他的学生么都子就曾问他:“人家都说先生喜欢辩论,请问这是为什么?”孟子回答说:“我哪里是喜欢辩论呢?我是不得已啊!”这倒是句实话。孟子生当战国中期,诸侯兼并日烈,生灵涂炭,各家学派竟相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孟子作为儒家的继承者,为了和各派辩难,以说服各国君主实行“王道”“仁政”,当然不得不四处奔波,与人辩论。 比如齐宣王是野心很大的君主,总想称霸诸侯,却不愿施行仁政治理国家,孟子就常和他辨论。一次,孟子对齐宣王说:“您有个臣子把妻室儿女托付给朋友照顾,自己去楚国游历。等他回来时,妻子儿女却在挨饿受冻,该如何对待这样的朋友?”宣王说:“和他绝交。”孟子说:“如果法官不能办案,那应该怎样对待他?”宣王说:“免他的职。”孟子又说:“如果一个国家治理不好,那又该怎样办?”这时候,齐宣王看看左右的臣子,把话题扯到别处去了。  相似文献   

13.
近墨者黑     
我们常把环境对人的影响,概括为一句成语:“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正是因了这个缘故,从前孟子的母亲三迁住所,定居于学宫之旁。而孟子终于成为一代宗师,不能不说与孟母的苦心择邻有关。的确,人是一种社会的动物。一个脱离环境的人是不可想像的。一个人的发展方向,与他所处的环境直接有关。一傅众咻,楚国的孩子无论如何也学不会齐国话;同样,人的性格行为,不可避免地要沾染上周围环境的特征。如果人们生活在一个恶劣的氛围中,就很难达到高尚的境界,这便是我们所说的“近墨者黑”。试想,在一块有毒的土壤里怎么能培育出纯洁的鲜花呢?  相似文献   

14.
于学伟 《考试周刊》2014,(37):93-93
<正>语言的建筑材料是词汇。一个人如果词汇贫乏、词义含混,那么他是不可能善于表达和得到别人的理解的。英语语言学家威尔金斯曾说:"没有语法,人们能表达的事物寥寥无几,而没有词汇,人们则无法表达任何事物。"从这句话中我们可以看出,词汇是语言的基础,不掌握词汇,就无法表达意思从而进行交际。离开高效率的词汇学习,语言知识的掌握便无从谈起,交际能力的培养也必将成为无源之水,外语教学也就无效果可言。那么,怎样进行高中英语词汇教学呢?  相似文献   

15.
火花     
易昊 《学习之友》2008,(12):42-42
我们进入社交场合,总想给别人留下一个好印象,成为他们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要达到这一目的,就必须掌握好人际交往中的“分寸”,知道什么时间、什么场合自己该说什么、该做什么,不愠不火,泰然处之。  相似文献   

16.
魅力,即对人的吸引力?文章有魅力,人们就喜欢看,爱不释手;一个人有魅力,别人就想亲近,想与之交往。在生活中,我们时常能感受到“魅力”的存在:人格的魅力、知识的魅力、艺术的魅力、大自然的魅力、语言的魅力……魅力是一道永不褪色的风景,世界因为魅力而变得瑰丽多姿,人生因为有魅力而大放异彩。  相似文献   

17.
现实社会中,我们每一个人无时无刻不在与别人进行交流,拥有一定的语言应变技能是当代青年步入社会,适应工作、学习的必要条件。在语言训练教学过程中,如果设置恰当的语言环境,进行针对性的语言艺术训练,就可以提升其语言表达技能,从而能够成功地进行语言交流。  相似文献   

18.
孟子同时代的人说他“好辩”,后人称他“善辩”,他自己说这是“不得已”,不管怎样,孟子经常与人辩论的事实却是客观存在的。他不断和人辩论,从《孟子》一书的记载中,我们俨然看到,这位老夫子有时侃侃而谈,说得别人连连点头;有时慷慨激昂,步步逼进,使人无法抵挡;有时曲折迂回,旁敲侧击,让人猝不及防。正因为他好辩,也善辩,在当时的诸侯各国中他才享有很多的声誉,除了鲁平公听信谗言没有与他见面之外,他每到一地,诸侯君主都要向他请教,有的还反复请教。齐宣王没有按孟子的意见办,到后来还深感内疚(“吾甚惭于孟子”《孟子·公孙丑下》)。试想,在“以攻伐为贤”的诸侯争霸的时代,这样一个只有满腹仁义礼智的儒家老夫子,能享有如此大的盛名,也足见他的雄辩才能。  相似文献   

19.
语感,对每一个学语言的人来说,应该是十分熟悉的。每一位英语教师在教学生怎样学英语时,一定说过,要培养语感,所以语感在语言学习中地位是十分重要的。有了语感,听说读写就会显得容易,或者说,有了比较好的语感,你也较好地掌握了这门语言。汉语中有一句成语"一目十行",之所以我们能"一日十行",就因为我们有了从婴儿时代起慢慢培养起来的语感.我们根本不用中途停下来去想想某个生词的意思或者甚至去翻字典,我们完全凭借语感,凭文章的上下文来猜出其意思。学英语也一样,我们应该能做到在阅读英语文章,在听别人用英语交谈时就能…  相似文献   

20.
长期以来,人们习惯于借鉴别人的成功经验,而忽视汲取别人失败的教训。俄国文学家托尔斯泰有一句名言:“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而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同理,成功的经验都是相似的,而失败的教训却各有各的原因。别人的成功经验可能我们很难从中领悟真谛;但是如果我们善于从别人的失败教训中探究根源,从而引起警觉,避免重蹈覆辙,沿着正确的道路前进,就会通向成功的终点,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失败是成功之母。张小失同志的微型小说《第一个被录取的人》正是用自己独到的思考,告诉了我们这样一个深刻的道理。小说的成功之处在于:一、立意新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