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芳雅堂随笔     
不读也得买旧书铺的招牌,被顾客说哪儿都是“旧书高价收购”几个字呀,笑话旧书铺没水平。其实,这辞句在明治十年代(译注:明治元年为1868年)就已经用着了。一直不废除的理由很单纯,因为没发现取而代之的简单明白的动听辞句。好像有人想编造独特的辞句,但似乎没有流布开来。有位店家,大书“旧书”二字之后,又写了两行“高价买、低价卖”,整齐相对,被过路的小学生们嘲笑“这可赚不着钱呀”,便赶紧撤下了。按照旧书铺的古风,出招牌,从右向左横书“旧书高  相似文献   

2.
漫谈旧书价格□张吉霞书价高,是叫了多年的事,而旧书价高,则是近几年的事。凡喜爱书的人,都爱“淘书”,希望在旧书中得到既喜欢又便宜的旧书。事实上呢,当你看到你需要的书时,翻开版权页,书的原定价被挖或被盖,一个新的高出原书几倍甚至十几倍的价钱印在上面,活...  相似文献   

3.
喻纬 《出版史料》2005,(3):116-123
绘制巴黎淘书地图爱书人新到一座城市,总想尽快得到一张淘书地图。可是现成的淘书地图是没处可买的,还得靠自己从寻觅、发现一家家书店着手。2004年夏秋,我去法国住了三个月,主要待在巴黎。一到巴黎,我就明确了绘制巴黎淘书地图的目标,并且三个月中一日也没有懈怠过,但是应当说,三个月下来,离绘制完成还差得很远。好在我今后还常有去巴黎的机会,可以接着往下做这件既艰苦备尝又趣味盎然的事。爱书人之所谓淘书,主要指淘旧书。可是我想在谈淘旧书之前,还是先简略地谈一下巴黎的新书店。毕竟书友中对巴黎“书地生疏”者居多,同时,比较而言,发…  相似文献   

4.
中国旧书业已是夕阳西下,淘书人纵然断肠也无奈。虽不乏有识之士"救救旧书业"的大声疾呼,但在急功近利的浮躁之风盛行的今天,振兴旧书业谈何容易!关于旧书业的前世今生我们平常人无法左右,只能在阅读旧书业曾经辉煌的历史中扼腕叹息。但在扼腕叹息之余,笔者发现旧书业之所以能  相似文献   

5.
韦泱 《出版史料》2006,(3):104-108
我的“淘书日记”淘书日记,是我淘书之余的副产品。大约五六年前,居家再次搬迁,从沪西迁往沪南老城厢,似乎予我更多与文庙“亲密接触”的机会。于是,每个周日,去文庙书市就成了一项固定的功课。徜徉旧书市场,兴致所至淘得一些中意的旧书旧刊。日积月累,竟至小山般高。然真要找寻一本书,却遍寻不着,徒生奈何,正如华君武先生一幅漫画的标题:“书到用时方恨多”啊。俗话说,好记性不如懒笔头。于是,从2000年底开始,每次将淘书所得,作一点记录,以备日后查找。这样,所记也就十分简单。如“十二月三日,淘得《诗境浅说》,俞云阶著,民国三十八年四版,…  相似文献   

6.
对读书人来说,买旧书习惯称为“淘”书,大概是取沙里淘金之意。而到北京“淘书”的首选之地,非琉璃厂中国书店莫属。尤其是每年春秋季节,成千上万的读书人真像淘金者一样涌向琉璃厂,在全国最大规模的海王村古旧书市上寻找自己的钟爱。不少人如愿以偿,找到自己朝思暮想的旧版绝版书刊。现如今,在中国学习的各国留学生,也都加入了到琉璃厂“淘金”的行列。学者的心声,政府的关怀琉璃厂的书香已延续了几百年,而中国书店的事业则直接得力于我国学界一代宗师的积极倡导和国家有关领导的大力支持。1952年初,身为人民代表的著名学者郑振…  相似文献   

7.
陈朴 《出版史料》2003,(1):64-65
我是个爱读书爱淘旧书的人。在多年的淘书经历中,既有意外收获的惊喜,也有一时懵懂错过时机的悔恨。“文革”刚结束时,北京琉璃厂中国书店线装旧书颇多,价钱也很便宜。一次看到一部木版的《越谚》,略一翻阅,便见到十分熟悉的绍兴家乡方言,但觉得书太破旧,纸张  相似文献   

8.
偶尔从新华书店门口经过,看见好些戴着红领巾的孩子挤在书店里边,原来是今天书店卖特价书,一本《十万个为什么》,本来要卖四角多,现在只要卖两角多,许多孩子买到价廉物美的好书,不由得雀跃欢呼。这不禁使我想起了自己学生时代买书的情景来,那时候,一个从穷乡僻壤来到城镇上学的穷孩子,想买一本新书真有点儿想人非非了,要买书,只得去逛旧书店、旧书摊,碰到运气好,有便宜的旧书、折价书,就买它本把两本,时间一久,这种廉价买来的书居然也积聚了不少。直到参加工作以后,逛旧书店、买折价书的习惯仍没有改。我买来的这些书虽然破旧,  相似文献   

9.
和书打了大半辈子交道,可谈的事不少,这里就说说买旧书的又惊又喜. 有一次我和一位同事,一起去上海旧书店二楼"内部供应"的旧书库去拣旧书.我们分头在书架边聚精会神地选书.  相似文献   

10.
叶安然 《图书馆杂志》2005,24(11):91-92
高大的旧书库里昏暗阴森,书墙木梯边,一位穿着背心短裤的青年斜身蹲在书堆中,一手持书,一手向摊在地上的薄本摘录,表情陶然,灰尘扑鼻的环境和令人手腿酸麻的姿势他仿佛浑然不觉。这就是王亦秋漫画“虎闱蹲在书库地上摘资料”中的情景,熟识虎闱先生的人都说此画传神,正是他钻在旧书堆里的模样。二十多年前,虎闱先生还是旧书库里一名爱书如痴的工作人员,二十多年后,他成为同行称道的旧书业老法师,而那副传神的漫画,出现在他的新著《旧书鬼闲话》正文首页,展卷如见其人。  相似文献   

11.
前年因机缘巧合,我和香港这个城市发生了密切的业务关系,从此通过淘旧书,对香港的旧书店也就有了一点感性认识和实地体验。其实国内熟悉香港旧书店的人很多,如著名学者陈子善和徐雁先生、我在“天涯·闲闲书话”结识的书友何家干和OK先生,他们都写过一些关于香港淘旧书的文章。如今,我结合自己的经历,从自己的视角来写写香港的旧书店,作为自己香港淘书经历的一个纪念。  相似文献   

12.
国内的书话经过半个多世纪来的发展已经约略可以分为两派了。一派以旧书(即线装古籍)为“话题”,喜谈买卖、借刻、校勘及版本、藏家诸书林掌故,一派以新书(旧平装及再版本)为“话题”,所谈不出现代文坛的书人书事。但唯独有一人能够不立门户地在书话作品中说旧话新、融古化今,这就是为书话家奉为“书话主人”的著名文学史家唐弢先生。唐弢先生的“书话主人”的形象,是通过他的《书话》集子建立起来的,并以《晦庵书话》为其代表。是书的前四个部分,主要是谈  相似文献   

13.
李强 《新闻前哨》2014,(12):14-14
11月的莫斯科,早已是寒风刺骨的严冬,可每天仍有大批的泳装从哈尔滨发往俄罗斯各地,当地人正在翘首以盼他们网购的货品。是俄罗斯热衷冬泳么?当然不,而是价廉物美的中国产品太有吸引力了。这些被称为“淘戈利克”的网购者,对阿里巴巴、速卖通、淘宝网如数家珍,甚至还总结出“中国网购攻略”:同一商品报价中间价往往最好,买服装鞋子要找广州上海商家,买电子产品则选深圳卖家。  相似文献   

14.
读书     
《军事记者》2009,(4):62-62
读书.当然必须是读好书.读能够滋养性灵、陶,钊青怀的好书,从中体味足不出户而神游天下的乐趣.这无疑是一种享受。古人黄庭坚说:“人不读书.则尘俗生其间.照镜则面目可憎,对人则语言无味。”常读书的人性灵有赖于书卷的滋长。正所谓“书能香我不须花”,而后达到人书交融、书中有人、人亦是书的境界。日子一天天过去,新书放成了旧书.然而书这种物件与其他的不同,它会日久弥香,带着一种沉淀的意味,每次与它接触都会从心底涌起一种融融的温馨,似是故人来。  相似文献   

15.
藤训 《出版参考》2010,(10):I0004-I0004
江西省吉安市的韶山西路上,有家独特的“书店”,不是图书馆,而是换书馆。这家名字为“奎文”的换书馆,为顾客提供旧书增值和以旧易新的服务。据称,这种概念书店全国尚属首家。  相似文献   

16.
余光中趣事     
余光中在幽默散文《书斋·书灾》中云:“有的人看书必借,借书必不还。有的人看书必买,买了必不看完。” 余光中的一些文友均属借书不还的“雅贼”。他很想写篇杂文声讨这类借而不还,甚至久催不理的“孔乙己”式人物,可正当动笔时,发现自己也做过“孔乙己”。他自述道:瞧,书架上有一本《美国文学的传统》下卷,便是从同事朱立民教授那里借来的,“侨居”已多年矣。  相似文献   

17.
韦泱 《出版史料》2005,(2):48-51
今年正值中国抗日战争胜利六十周年纪念日。虽然那段腥风血雨、艰苦卓绝的岁月已渐行渐远。然而,那段日子留下的史料与实物,仍让人们抚今追昔,不胜感慨。应该说,抗战八年,其史料当十分丰富,仅以上海“八一三”时期出版的画刊而言,就有《抗战画报》、《战时画报》、《血战画报》等十余种。以抗战为题材的书籍更是数以万计不胜枚举。然时至今日,想到旧书铺去觅得一二,亦绝非易事。今将近年来淘得的几本抗战内容的旧书,披阅一过,不仅重温难忘的历史,更对书籍承载历史,回原历史真貌, 是一种不可多得的文字档案史料,有着更多感悟。  相似文献   

18.
现今以前的文献,其载体 主要是纸,其形式虽多 种多样,但可统称之为“书”。书 有新有旧,出版不久的为新书,过 了一段时间新书就变成了旧书。 旧书和旧书的传播者构成了我国 的旧书业。此前,对旧书业局部的 研究是有的,也有不少文章,但没 有史的研究成果问世。徐雁先生 的《中国旧书业百年》是中国旧 书业史填补空白之作。读完该书, 不禁要为它说几句话。 叙述百年 概括全史 班固的《汉书》里记载了西 汉朝廷与河间献王刘德等人在民 间征集图书之事,而且很有成果。 那么我国的旧书业起码有二千多 年的历史了。我认为二千多年的 旧书业史可以以19世纪中叶为 界,划分为前后两个时期。 前一个时期,跨越时间长,留  相似文献   

19.
烈日 《出版参考》2009,(21):I0008-I0008
胡同:独立书店“布衣书局”主人,专卖古旧图书。2002年2月开始当上旧书贩子,是中国最早在BBS上卖旧书的人之一,后参与“孔夫子旧书网”的改版推广,2004年初创立“布衣书局”。  相似文献   

20.
通过微机选购旧书 位于东京“八重洲图书中心”附近地下商业街的“八重洲旧书馆”于94年8月开业,它隶属于老字号的金井书店。旧书馆营业厅面积150平方米,文库本、单行本、美术书等分类排架井然有序,在库旧书实行微机管理,顾客可通过微机自行检索选购店内图书。开业后,顾客络绎不绝,经营效益颇好。 新书积压转为旧书 东京都町田市各书店图书库存积压已达50万册,高原坦社长说:“那些经济效益较低的绝版书和畅销数年之后的某些滞销书,与其库存积压不如移至旧书店中促销。”在这种形势下,94年3月,东京大久保区一栋三层“新宿旧书中心”开业,营业面积达500平方米。一层为单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