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学法指导在职高英语教学中的地位 陶行知先生曾指出:"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而在教学生学."对于21世纪的学生来说,最重要的学习是学会学习,让学生学会学习已成为课程改革的一项重要的目标.因此,教师不能只顾"教什么"和"怎样教"的问题.而应该重视学生"学什么"和"怎样学"的问题.教师不仅要教给学生一定的学科知识,还应把"教会学生学"作为己任,通过学法指导,使学生学会学习,让他们掌握一把开启知识宝库的金钥匙.  相似文献   

2.
教学指的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而教师的“教”又是短暂的,有限的;学生的“学”却是长久的,无限的。所以,陶行知先生指出:“好的先生,乃是教学生学。”所以,教师不仅要教学生“学会”,更要教学生“会学”;不仅要研究怎样教,更要研究怎样学。语文教师是这样,数学教师也应该是这样。 现以“商不变性质”的教学为例,谈谈具体做法。 1、感知新材料,明确“学什么”和“教什么”,克服小学生学习的随意性和盲目性。 (1)学生口算下面各题,得出感性材料。 6÷3=(2) 60÷30=(2) 600÷300=(2) 6000÷3000=(2) (2)学生观察以上各题,提出一个“为什么”。 (3)教师指出:为什么被除数和除数都变了,而商却不变呢?现在我们就一步一步来研究其中的奥秘。 2、研究新教材,注意“怎么学”和“怎么教”,克服教师只重知识传授,忽视学法指导的不良倾向。 (1)引导学生阅读教材,思考重点问题。 ①“从上往下可以看到,6和3同时扩大10倍、100倍、1000倍,商还是2。”——从上往下观察,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相似文献   

3.
长期以来,在小学作文的研究中,往往只注重教师的“如何教”的研究,忽视学生“如何学”的研究。学生喜欢写什么,喜欢怎样的作文指导课,喜欢老师怎样评改自己的作文,等等,教师心中无数。把“教”与“学”孤立开来,这恐怕是造成当前小学作文教学质量不高的主要原因之一。[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职业中专数学教学的关键还是“怎样认识数学”的问题,数学教育家弗莱登塔尔说:“希望数学教学能够把数学教科书上冰冷的美丽恢复为火热的思考.”1职业中专的数学该教什么?面对职专学生学数学,我们教师首先要问“教什么”,亦即“教学生学什么”和“教学生怎么学”.目前职业中专数学课的教学方  相似文献   

5.
长期以来,我们的教学改革总是把“教什么”和“怎样教”作为问题的出发点和归宿点,而对于学生“学什么”和“怎样学”的问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教与学是辩证的统一,教法如何改革,应以研究学生的学习现状作为出发点,把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作为归宿点,用学法决定教法,教法渗通学法。这样,就摆正了关系。  相似文献   

6.
使用新教材,怎样才算得上一堂好课?这是广大教师普遍关注的一个问题。我们应从数学教学所关注的基本问题出发,寻找课堂教学评价的维度。具体地说,就是从“为什么而教?”“怎样教?”“怎样学?”“教什么,学什么?”“教得如何,学得如何?”等方面去评价一堂课。教师是一门特殊的职业,有它特定的行业要求。据此,我们可以根据相关的数学教育理论得出如下的评课维度:  相似文献   

7.
长期以来,体育教学总是把“教什么”和“怎么教”作为问题的出发点和归宿,而对学生“学什么”和“怎么学”没有足够的深人研究。由此常出现学生在教师的“指挥棒”下,盲目被动地学习、练习的现象。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化,我们感受到“满足学生的需要,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使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学习和成功的乐趣,以满足学生自我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8.
魏军 《湖北教育》2004,(9):21-21
在基础教育改革的今天,广大一线教帅,对生成性课堂进行了有益的实践,把学习的时间、空间(允许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根据需要变动位置和朝向)、提问权和评议权等还给了学生。然而,由于对生成性课堂的片面理解,一些教师认为“生成”就不能预设,课堂教学应让“教”围着“学”转,一切跟着学生走,学生想学什么就教什么,学生想怎样学就怎样学。凡事都应有个度,一味的或不适当的跟着学生走,没有教师这个“重组者”角色的重要作用,学生将可能变成散沙一团,基础知识掌握和基本技能水平下降。  相似文献   

9.
吴吉春 《新疆教育》2013,(12):113-113
目前,全国中小学正在积极开展教育改革,努力探索和实施素质教育。同时学会学习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也是顺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对今天的学生来说,最重要的学习是学会学习,让学生学会学习已成为学校教育的一项重要的目标。陶行知先生曾指出:“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而在教学生学”。因此学生“学什么”和“怎样学”是目前最大的问题。我们不仅要教给学生一定的学科知识,还应把“教会学生学”作为已任,通过学法指导,使学生学会学习,让他们掌握一把开启知识宝库的金钥匙。  相似文献   

10.
当人们议论教育的问题是出在“怎样教”还是“怎样学”时 ,忽略了教育改革的另一个层面 ,那就是让学生“学什么”.因为它关心的是教育本身的内容 ,所以更能揭示教育改革的本质 .这就要求教师在平时课堂教学的设计和实施过程中 ,应该把让学生学什么放在首要地位 .最近我上了一节课“点到直线的距离”.这是一节新授课 ,一个非常平淡的课题 ,让学生学什么呢 ?开始思考课堂教学设计时 ,我把让学生学什么定位在“直接给出公式 ,重点在公式的应用 .”这样设计的原因在于“公式不在于形成过程的探索 ,而在于公式的应用”这样一个理念 .这个理念很符…  相似文献   

11.
“少教多学”顾名思义是老师教的少,学生学的多。长期以来,英语学习的后果是:英语教学方法单一、学生们被动学习、没有英语学习兴趣、不会自主学习。教师习惯于把教学理解为:以教为基础,先教后学。教师教多少,学生就学多少;教师怎样教,学生就怎样学;教师越教,学生越不会学,越不爱学。老师在课堂上讲得过多可能造成学生的思维被限制,从而缺乏创造能力和实践本领,使他们无需思考什么,也不用去思考什么,最后懒得去思考。  相似文献   

12.
学习策略好比是打开知识宝库的一把金钥匙,掌握这把金钥匙,以便打开这座神秘而又变幻无穷的化学知识宝库,获取更多的化学知识。一、渗透现代教学思想,撑好教与学的舵中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早在1918年就提出要把“教授法”改称为“教学法”。乍一看仅是一字之差,仔细想其含义相去远矣!“教授法”只强调了教师传授知识一面,而“教学法”却包含了教学生学什么和怎样学的意思。陶先生在《教学合一》一文中  相似文献   

13.
倡导生成的课堂教学不是不要预设,而是改进预设,从着重于教师的“教”走向学生的“学”,真正关注学生的发展,更多地为学生的“学”而预设:预设学生会提出什么问题、喜欢什么样的学习方式、生活有怎样的体验、探究会有哪些答案、合作会有哪些感悟、练习会出现什么错误……  相似文献   

14.
教给学生学习方法,活跃学生的思维,发展其能力,中外教育家都总结了这一最基本的教学原则。近代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就曾指出:“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而在教学生学。”“教学生学是什么意思呢?就是把教和学联系起来,一方面要先生负责指导的责任,一方面要学生负责学习的责任。”由此可见,学生学的主动性是重要的,教师的指导性是要为之服务的。十九世纪中叶德国教育家第斯惠(1790—1866)  相似文献   

15.
一、传统教学思想的表现改革传统的课堂结构和教学方法的过程是一个逐步端正教育思想的过程。当前在改革中,教学思想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不能正确处理以下六个方面的关系。一是重教轻学,不能正确处理教与学的关系。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对教什么,怎样教考虑的多,对学生学什么,怎样学考虑的少,教学“满堂灌”,颠倒了教与学的位置。教学是师生双边活动,应该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教学就是教师要教会学生“学”,“教”要为“学”服务。教学方  相似文献   

16.
李秀兰 《广西教育》2013,(38):81-82
学会学习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终生学习是时代发展的需要。在新课改的背景下,让学生学会学习已成为学校教育的一项重要目标,只有学生掌握了学习方法,才能提高自主学习的效率。因此教师不能只考虑“教什么”和“怎样教”,而更应重视如何引导学生“学什么”和“怎样学”,通过学法指导,让学生学会学习。如何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实施学法指导?笔者认为需要做到以下三点。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17.
为了使学生能选择和运用适合自己的学习策略来学习,有效地提高语文自学能力,且供日后终身受用,笔者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重视加强对学生的学法指导。以下是笔者在这方面的一些体会。一、教法与学法有机结合早在1919年,陶行知先生就主张把教授法改为教学法,认为“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而在教学生学”。“教”与“学”是师生的双边活动,不可分割。可以说,教师怎么教,直接影响学生怎么学;而学生怎么学,又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教师怎么教。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应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有机地渗透学法指导,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领…  相似文献   

18.
中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指出:“我认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而是教学生学。”至于怎样“学”,就需要教师的指导、教师的“教学”了。使之“‘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因此,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成为课程改革的首要目标。  相似文献   

19.
学会什么是有限的 ,而会学什么才能使学生受益终身。所以 ,“教会学生学习”是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 ,也是教育界目前的一个热门话题。现代教学理论认为 ,教师要把教研的重点从研究如何教知识转向如何教学生会学上来 ,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传道授业” ,还要在教学生“怎样学”上狠下功夫 ,指导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 ,“授人以渔” ,有效地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和能力的提高。一、指导学生学会阅读21世纪的“文盲”已不再是目不识丁的人 ,而是没有掌握学习方法、不会自己发现研究问题的人。因此 ,教学中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 ,引导学生自学 ,逐…  相似文献   

20.
教学工作中的“教”与“学”构成了一对不可分割的矛盾统一体。由于教师的工作在于“教”,教学生怎样学,学什么,起“导演”和“指挥”的作用,学生的任务在于学,学什么,学了怎样用,充当“演员”与“歌手”的角色,这就使教师既教书又育人成为可能。只有将教与学的行为与内容完全统一起来,才可能获得教书育人的效果。 传统的教学方法是教师满堂课地灌输语言知识,学生被动地听讲,做记录,不但容易培养出高分低能的“哑巴”外语人才,也不利于育人。这是一种失败的教育。教书离不开育人,育人不仅仅是学校做思想政治工作人员的任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