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徐静 《辅导员》2010,(13):29-29,39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李白《望庐山瀑布》) 这首诗想必同学们都耳熟能详了吧。可诗中"疑是银河落九天"的"疑",是什么意思?有人说是"怀疑"的意思,有人说是"好像"的意思,还有人说“怀疑”和“好像”都讲得通。究竟应该如何解释?  相似文献   

2.
“疑是”一词常见于唐人诗词中。“疑是”的“疑”是什么意思呢?蔡仪主编的高等学校文科教材《文学概论》写道:“又如李白的《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这里描写的虽是庐山瀑布,但也有一个观赏的作者,就是‘看’和‘疑’的人。”王易鹏选注《古代诗歌选》中的《望庐山瀑布》“说明”写道:“几乎疑心是天  相似文献   

3.
一.教材简介苏教版三年级下册选有唐代大诗人李白的《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课后设置了3个训练题:1、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用钢笔描红:紫尺疑。3、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相似文献   

4.
贺年永 《语文知识》2000,(12):16-17
①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李白《静夜思》)②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李白《望庐山瀑布》)这两首诗中的“疑是”至今无确解。多数人讲成“怀疑是”,另有一些人释“疑”为怀疑,疑心,疑惑,以为,未注“是”为何义。这两种解释都未落实“是”为“这”的指代义。在有的语言环境中,“疑是”是可以讲成“怀疑这”的。例如唐代张渭的《早梅》诗:  相似文献   

5.
先看两个例子:①“明月如霜,好风如水。”(苏轼《永遇乐》)②“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李白《望庐山瀑布》)例①中用“霜”喻“明月”,用“水”比“好风”。“霜”和“水”在这里不带动作,是静态的。而例②中用“银河落九天”比喻“直下三千尺”的“飞流”,“银河落九天”则是一个带有动作的喻体,它不仅描绘出瀑布的形状,而且还形容出瀑布那种一泻千丈的气势。这种把喻体的各种动作描绘出来,即是以一个带有动作的甲物去比喻乙物的比喻就  相似文献   

6.
李白名句“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静夜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望庐山瀑布》)中的两个“疑”作何解?一般选本如清蘅塘退士编的《唐诗三百首》,现代朱东润先生的《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等都没有替它作注,似乎“疑”很容易理解,无须作注。正因如此,不少人认为“疑”就是“怀疑”的意思。《语文学习》(94年第2期)载文说:“诗人出外奔波已久,深感时序更替之快,思乡之情  相似文献   

7.
课文解难     
▲怎样理解古诗里的“三”和“九”? 古诗《望庐山瀑布》里,“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一句,其中的“三千”和“九”并非准确的数字,而是  相似文献   

8.
释“疑”     
释“疑”李文甫,高振发唐代伟大诗人李白在《望庐山瀑布》中有一流传千古的佳句:“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关于·‘疑”一词,历来解释不一。尤其是在中学语文课堂上,不少教师采取直译方法,根据现代汉语,把“疑”译成“怀疑”。这种译法似乎可以讲得通,...  相似文献   

9.
谢琰 《小学语文》2014,(4):56-57
【原文】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经奠黉析】庐山在今江西省九江市南,历代文人墨客为它留下了众多的诗文。《望庐山瀑布》作于开元十三年(725)。此诗一出,其他吟咏庐山的诗都黯然失色了。如中唐诗人徐凝有《庐山瀑布》诗云:“虚空落泉千仞直,雷奔人江不暂息。  相似文献   

10.
风从哪里来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这是唐代诗人李白描写庐山瀑布的著名诗句。由于庐山香炉峰山上、山下水位差大,水从山上流下来时,就形成了壮观的瀑布景观。  相似文献   

11.
古诗中几个常被误解的字□江苏泰兴刘春阳语文教学中,常有一些似是而非的东西,若不注意,便会讲错,贻误学生。现辑录一组供广大语文老师参考。一“疑”先看两例:①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李白《静夜思》)②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李白《望庐山瀑布》...  相似文献   

12.
梁剑峰 《语文知识》2005,(12):10-10
我国古典诗歌常干无疑之处巧设“疑”,从而达到化实为虚、虚实相生的艺术效果。 诗仙李白就很擅长用“疑”字。如《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中的“疑”,不仅写出了客中深夜不能成眠,短梦初回时迷离恍惚的情景,而且引出了抬头望月、对月思乡之情。诗中一连串的动作、心理,都是从“疑”字生发出来的。他的《望庐山瀑布》中的“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相似文献   

13.
1.唐代诗人李白来到庐山瀑布前,看到飞流而下的瀑布,“疑是银河落九天”。假设李白决定搭乘“神舟五号”飞船到太空去看一看。你能结  相似文献   

14.
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有两首古诗出词现“疑”字.如:①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第七册李白《望庐山瀑布》)②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第四册李白《静夜思》)小学语文教材所选的古诗词都没有在字词上作解释,一些老师把这两首古诗中的“疑”,解释为“怀疑”,教学参考书也持这种观点.《小学语文古诗释解》这本书则把这两首的诗句分别译为:③瀑布从三千尺高的地方飞一样直泻下来,简直疑心它是从九天上落下来的银河.  相似文献   

15.
李白《静夜思》(六年制第四册13课)有句云:“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望庐山瀑布》又云:“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疑”作何解?翻阅手头上的教参,均解为“怀疑”。诗人既知“床前”洒落的是银白色的月光,为何还要“怀疑”它是“地上霜”呢?而《望庐山瀑布》一诗,从诗题到诗句已两次出现“瀑布”一词,“飞流直下三千尺”的自然是“瀑布”,又为什么要“怀疑”呢?因此,“疑”之解释有疑。我认为这两处之“疑”,均应解为“像”、“似”、这样解才理通情顺,并且合乎比喻修辞格:“床前明  相似文献   

16.
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有两首古诗词出现“疑”字。如: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望庐山瀑布》)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静夜思》) 许多老师在教学中自然而然地把这两首古诗的“疑”,解释为“怀疑”,教学参考书也持这种观点。笔者认为这种解释欠妥。道理很简单:诗人先肯定了某种事物,就不应再怀疑它是别的事物。如①②两例,既然上句说明遥看瀑布,飞流直下,为什么还要怀  相似文献   

17.
李白诗歌中表现最为突出的是夸张手法的运用。夸张是文学创作的一种表现手法 ,它是以现实生活为基础 ,并借助想象 ,抓住对象的某些特点加以夸大和强调 ,突出反映事物的本质特征 ,增强艺术效果。一、视觉上找相似点。即将现实生活中所观察到的事物与想象中的描写对象加以对比 ,找出它们彼此相似的地方。如《望庐山瀑布》中“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诗人李白把看到的瀑布“疑是银河”是因为(1)它们形态相似。银河和瀑布都是“河” ,都是“水” ,在夜空和阳光下都会形成条状的光带 ;(2)它们颜色相似。银河与瀑布均为白色 ;(…  相似文献   

18.
虚空落泉千仞直,雷奔入江不暂息。千古长如白练飞,一条界破青山色。 [唐]徐凝:《庐山瀑布》咏庐山瀑布的诗很多,最著名的当数李白的“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这首诗以其由浪漫主义幻想所构  相似文献   

19.
唐朝诗人李白有一首七言律诗《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古诗描绘了庐山瀑布飞流直下的磅礴气势和雄伟壮观的景象。诗人通过丰富的想象,展现了他惯有的浪漫主义情怀。诗中第二句“遥看瀑布挂前川”中的“川”字究竟作何解释,笔者在不同的书上看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说法。  相似文献   

20.
李白《望庐山瀑布》“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中的“疑”字,通常只作为“怀疑”解,其实它是比喻句中独具弹性的比喻词。这类比喻词在古典诗词中有一个极为显著的特点:它一方面保留着词之原义,另一方面却又能发挥该词中的微妙因素,以抉择特定内涵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