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城四家子古城出土的金代刻砖 2007年6月,洮北区德顺乡城四家子古城内一农民在城内西南耕地时,发现一块镌有字迹的青砖,后由白城市博物馆征集人藏。青砖为辽金时期普通建筑用砖,砖体长方形,青灰色,长:32.8cm,宽:18cm,高:5.5cm,砖体背面有手印迹,砖体正面镌字,正面下部呈斜向残损,上部右上角微残,造成字迹残损。砖面镌字为竖行从右至左读,字迹为楷书体,阴刻。按字体比例,残缺约10个字。从右至寿依次为:,  相似文献   

2.
飞花拾零     
伏羲陵又称太昊陵,立于河南淮阳县城北1.5公里处。陵域500余亩,陵前巨碑上镌有“太昊伏羲之墓”六字。伏羲庙位于甘肃省天水市西关。  相似文献   

3.
《四川志》三十七卷,明熊相纂,正德十三年(公元1518年)刻、有嘉靖间增补叶。半叶九行,行二十三字,注文小字双行,四周单边,版心上镌书名“四川志”,中镌各门名,如“布政司”、“经略”……,版心下镌叶码,上下书口间无鱼尾,仅间以墨线。全书顺序共计一千二百三十二叶,以地支为序,分装成十二册,各再首之卷端下镌阴文册序字。卷首正德戊寅  相似文献   

4.
《印存初集》四卷,明海阳胡正言(一五八四——一六七四年)篆。开花纸印墨拦格,上格朱钤印文,下格墨刷隶书释文,书口有“十竹斋”三字。此本是胡氏辑录为明末清初名流所刻名号、斋阁及成语等印章,共收印七百零八方,纸墨精良,钤印本,广东省中山图书馆藏本。卷首有周亮工、王相业、陈丹衷、韩诗、杜浚和钱应金等六人序文,卷末有彭源、吴奇两篇跋文。周亮工序文署丁  相似文献   

5.
复旦大学图书馆藏毛氏汲古阁刊《中州集》十卷,首一卷,附《中州乐府》一卷,二十册,半叶八行十九字,白口左右双边,版心下方题“汲古阁”三字。然此本并非汲古阁初印本。扉页题“萃古斋藏板”,且钤长方朱印:“虎邱太子马头萃古斋书坊发兑印”,可知汲古阁所镌《中州集》板片后归于苏州书商钱听默的萃古斋,而重新刷印发行,用纸较为粗劣,与汲古阁印本不同。  相似文献   

6.
《台仪辑略》一书,明代以降公私书目多不见著录,仅明末清初常熟钱曾《虞山钱遵王藏书目录汇编》、昆山徐乾学《传是楼书目》曾著录此书。钱氏云“《台仪辑略》一卷,述国朝台”,作者阙如;徐氏则云“《台仪辑略》,明许弘纲,一本”。皆语焉不详。中国国家图书馆善本库藏《台仪辑略》一部,著录信息云:“《台仪辑略》一卷,(明)许弘纲订正,明万历四十年刻本。”这部《台仪辑略》不分卷,1叶2面,四周单边栏。叙文,1面竖5行,手写印刻行书,满行11字。叙下落款,钤盖三方印玺,自上而下,依次是“许弘纲印”“庚辰进士”和“大中丞印”。目录与正文,每面长12cm×11cm,竖10行,行16字为主,满行18字,雕版,仿宋楷体大字,说明文字采用小字双行夹注格式。版心,黑色上鱼口,下鱼口以一条满行细横线表示。上鱼口与上边栏之间,刻书名“台仪辑略”,顶格;版心中间近下鱼口约3字处,标叶数,共23叶。《台仪辑略》以都察院职官为本位,先己后他,由内而外,记载都察院日常运行、院官到任、相见及各衙门职官与都察院职官往还仪节等,可补《明史》《大明会典》《宪纲事类》记载之阙。鉴于此书极为稀见,兹整理辑录,以供研究。  相似文献   

7.
《萝轩变古笺谱》为吴发祥于明天启六年(1626年)刻于南京,卷首有福建颜继祖(绳稷别署白门散史)“小引”。原为清代张宗松清绮斋旧藏,现归上海博物馆入藏。余帙上、下两册,计笺一百八十二页,上卷最后一页“陇上云”,为明季流寓南京的名画字吴相如(号士冠)所绘。自去年由朵云轩照各笺原尺寸及设色的复刻本出版以来,深为国内外学术家所称誉,这是对我国文化艺术优良传统的赞赏和珍视的反映,其理由固然由于此书是现存我国最早出版而又印  相似文献   

8.
宋赵汝愚辑,明弘治三年华燧会通馆铜活字印本。每半叶九行十七字,小字双行字同,上下黑口,四周双边,单黑鱼尾,版心中镌“奏议”及卷次。版框高24.1cm,宽16.1cm。《中国古籍善本书目》史部诏令奏议著录。  相似文献   

9.
马鹤青 《传媒》1999,(6):13-13
鹤青同志: 前数日承惠临,谈叙甚欣帙。今启者,拙稿如采用党和民主党派一段,请于“肝胆相照”之下加“赤诚相与”四字,下用逗号。持此奉告。即请撰安。  相似文献   

10.
赵城金藏     
谢德智 《图书馆学刊》2008,(1):F0002-F0002
《赵城金藏》堪称稀世孤本,国之瑰宝。它与《敦煌遗书》、《永乐大典》、《四库全书》并称为国家图书馆的四大镇馆之宝。《赵城金藏》为卷轴装,黄纸护首,朱漆木轴,每卷经首加装“释迦说法图”,图右上角刊“赵城县广胜寺”六字。它继承了《开宝藏》版式,依照千字文编帙,自“天”至“几”每版23行14字,版端小字刊雕经名简称、卷次、版片号、千字文编号。  相似文献   

11.
《旧满洲档》与“内国史院档”关系考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 《旧满洲档》与内国史院满文档册 清入关之前,在创建和巩固其民族政权的军政活动中,还使用本民族的文字——满文书写公文、记录史事,形成了数量可观的满文档册,其中按时间顺序记录史事的记事性档册不仅部帙庞大,而且内容丰富、年代连续,史料价值最为珍贵。这些入关前的记事性满文档册,在其编写、保存和留传的过程中,历史地形成了两种典籍,即《旧满洲档》和内国史院满文档册(后简称“内国史院档”)。 1.《旧满洲档》。清入关前的满文档册,在清廷入主中原之际,随同其他许多文件一起运到北京,一直存放于内阁库中。乾隆六年七月,鉴于当时所见及的三十七册入关前满文档册多由无圈点老满文写成,清高宗谕令编辑一部老满文字书,以作为阅读满文旧档的工具。十一月间,这部字书基本完成,大学士鄂尔泰等在进呈该书时奏称:“再查此档因年久残阙,既期垂之永久,似应逐页托裱装钉,为此谨奏请旨。”这个提议得到批准,于是,三十七册旧档得到裱装,并编以《千字文》的字号。但这次编号乃信手拈来、漫无顺序,如清太祖朝记事最早的一册编为“荒”字,在《千字文》中为第八字,而清太宗朝的一册却编为第一字“天”字号。  相似文献   

12.
电脑彩色印前技术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电脑彩色印前技术综述王缉志从电脑字处理、排版到彩色印前处理十几年前,国外的电脑字处理(WordProcessing)技术传入我国,引起一场办公自动化的革命。其实,“办公自动化”一词的含义甚广,现在常常被狭义地理解为字处理。现在,我们写一封公函或二篇文...  相似文献   

13.
《湖北档案》2008,(9):F0003-F0003
近得一古铜官印,印文为阳文篆刻“驰防指挥使记”,印背阴刻“成平三年八月少府监铸”字样。据考。北宋官印印背阴刻“监”字与今文“监”字同。  相似文献   

14.
藏书印摭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藏书印摭拾张增泰(摘自《书与人》1997年第1期)相传最早的藏书印是唐太宗李世民自己写“贞观”二字的连珠印。此后,唐玄宗李隆基“开元”二字连珠印,李泌“端居室印”,李煜“建业文房”印,赵匡胤“秘阁图书”印,都是早期颇有名的藏书印。藏书印名目繁多,有用...  相似文献   

15.
报纸副刊出现于1897年。在此年,一份由外国资产创办的中文报纸《字林沪报》赠出了一张附属报纸《消闲报》。副刊的出现,不但是报纸竞争造成的,也是应运而生的。当时的报纸竞争也非常激烈。《字林沪报》为改变报纸单调乏味的局面,专门辟出刊登文艺作品的栏目。后来,高太痴最终推出了独立的副刊。1925年,《晨报》的孙伏园请鲁迅先生为副刊起一个名字,鲁迅起了“晨报附镌”四字。结果写此四字的书法家误听误记,将此四字写成了“晨报副镌”。之后,诗人徐志摩将之改为“晨报副刊”,从此,副刊算是有了正式的名称。专刊,则是在副刊的基础上发展起来…  相似文献   

16.
刘江 《新闻天地》2006,(8):61-62
刘泽荣同志早年曾仿黄牧甫“但视其字知其人”一印成“视其印知其人”。今观刘君近作篆刻作品,可换一字:“但视其印知其人”,以作其印之评介。刘泽荣,字龙文,号无闲居土,别署江南一痕。1954年3月出生于湖南津市一个贫苦家庭。17岁时因“文革”而辍学入伍。14年的军旅生涯,锻造了他吃苦耐劳、好学上进的优良品质。他从小热爱书法篆刻,先后得到了高石农、韩天衡、张牧石等篆刻艺术名宿指导。对秦玺汉印用功最多,同时对明清流派印风及当代篆刻名家的优秀作品亦广收博取,为后来的创作打下了坚固的基础。我对刘泽荣的了解是从他寄给我的资料中得知的。1998年,他把刚出版  相似文献   

17.
胡震亨的《杜诗通》是明代晚期一部重要的杜诗评注本。该书以“题类”取代传统杜集中的“门类”,使杜诗之分类更为简明合理。在评点方面,著者以个人的诗学理念为主要标准,设立“六等”评价体系,对各篇诗作进行等级划分,虽难免武断自擅之处,但亦不失为杜诗品评模式的一种创新。胡氏于作品注解中对杜甫“用意深婉”之处亦多有发明,见解独到,为后人深入理解杜诗提供了帮助。  相似文献   

18.
清华紫光集团最新推出彩色印前系统系列产品以“发展民族工业、创立名牌产品”为己任的清华紫光集团,最近在彩色印刷制版领域的彩色印前系统方面取得重大突破,推出两项高新技术产品──“无软片雕刻及整页拼版系统”和“国产彩色激光照排系统”。这两项产品是该集团所属...  相似文献   

19.
《鹖冠子》卷第一,唐人写卷子残本,硬黄纸,有栏线,书高二十四厘米,长三百三十二厘米。共存一百八十五行,每行十七字,内存原文四十四节,注文十三节。卷末顶格题名“鹖冠子卷第一”,下空一行顶格书“大唐贞观三年五月勘校定毕”十二字。避唐太宗讳,文中“民”字皆缺末笔作“(?)”。确为世所罕见的唐人写本。此唐人写本残卷不标篇目,今以《四部丛刊》涵芬楼明翻宗本陆佃注《鹖冠子》核之,其书残文起“凶者反此”迄“退谋言弟子愈恐”,即《环流》第五(残篇)、《道端》第六、《近迭》第七,计此写本残卷存文  相似文献   

20.
陈钟远  王宇 《博物馆研究》2001,(2):23-28,18
好太王碑是一块有关东北民族史的重要石刻,其“乙未岁镌文”共七十四字,大部分文字已释读,但是对少数几字还有岐见。本文就此发表了自己的看法,确认了“叵富山”、“e平”不是“襄平”而是“西安平”;“东来”三城地在辽东而非襄平在左近;碑文中的“碑丽”当为“小水貊”;好太王计碑丽之后,还进行了在辽东的征计,并取得胜利等观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