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覃成林  陈晨 《科技管理研究》2012,32(13):208-211,215
产业转移工业园是在转入地适宜区位上专门为承接转移产业、引导产业有序转移和集聚发展而规划、建设的工业园区,具有促进以转移产业为主体的产业发展、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和空间组织功能。产业转移工业园在产业发展上具有较强的选择性,同时注重培育主导产业。根据建设主体和建设方式,产业转移工业园形成了转入地与转出地政府共同建设模式、转入地政府主导建设模式、转出地政府主导建设模式、转出地与转入地政府合作+企业建设模式、转入地政府+企业建设模式、转出地政府+企业建设模式,以及其它建设模式等7种建设模式。  相似文献   

2.
为了更好的落实“军民融合”政策,推动国防科技工业技术优势和地方区域优势相结合,在与地方政府开展区域科技合作中进行了多种军民融合发展模式的探索,通过这些合作模式,有效地帮助地方政府培育现代科技产业、加快推进军民两用技术的转移转化。  相似文献   

3.
在回顾产业转移本地嵌入和企业创新绩效文献的基础上,将区域创新合作网络结构作为中介变量引入到两者的关联关系中,构建产业转移本地嵌入、区域创新合作网络结构和企业创新绩效间关系的理论模型,根据对欠发达地区213家企业进行问卷调查所获得的数据,运用结构方程模型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产业转移本地嵌入对欠发达地区企业创新绩效有正向促进作用,区域创新合作网络结构在两者关系中起到了重要的中介作用;产业转移垂直嵌入的促进作用主要通过代表短期创新能力的财务绩效体现,而产业转移水平嵌入的促进作用主要通过代表长期创新能力的战略绩效体现。  相似文献   

4.
创新产学研合作视角下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对策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创新产学研合作的组织模式,实现从基于企业技术需求到基于产业技术需求、从点对点分散式合作到网络集成式合作、从知识技术的单向转移到双向互动、从契约式合作到一体化合作是当前突破产业关键技术、提升战略性新兴产业核心竞争力的基本路径。构建基于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产学研合作,不仅要根据战略性新兴产业不同发展阶段的特点,明确产学研合作的目标定位与发展重点,而且应该科学地制定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技术路线图,增强企业技术创新的积极性和能力,努力形成各具特色的区域新兴产业网络,强化政府的政策引导与市场培育。  相似文献   

5.
分析东西部经济合作过程中的市场失灵的表现,建立东西部经济合作政府协商模式;探讨政府协商模式的层级设置和职责界定,尝试性设计东西部行政首长联席委员会的构成及运行机制.认为,东部地区应当积极引导资金、技术、人才和产业向西部地区转移,并加大沟通与合作,才能最终实现东西部经济的合作、联动和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6.
朱奕  顾宁 《中国科技信息》2014,(21):191-192
技术转移是推动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的重要力量。本文分析了江苏地区的技术转移服务主要模式:中介服务模式,产学研合作模式,企业化经营模式,产业化模式,成立新企业模式,成立技术转移分中心模式,二次开发模式,金融投资与创业指导服务模式,科技综合体新模式,国际技术转移新模式。总结江苏地区技术转移服务模式,可以为区域型技术转移体系建设和完善技术转移服务模式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产业转移为西部发展循环经济模式提供了宝贵契机,而循环经济产业园区是西部承接产业转移的重要平台.在承接产业转移背景下,西部地区可改造现有工业园区、围绕核心企业建设园区、规划新型园区、构建虚拟园区等模式建设循环经济产业园.为促进以循环经济产业园承接产业转移,西部地区要高度重视战略规划,积极提供政策支持,加强企业信任合作,突破循环技术瓶颈以及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相似文献   

8.
沿边城市的开发开放是地缘环境优势下区域发展的重要内容,厘清边境城市产业发展、园区发展的地缘环境优势,构建清晰的政府-市场互动导向的开发思路,提出系统科学的产业发展和功能布局框架对城市的有效增长和区域增长极的打造具有重要的战略价值.地处东北亚中俄贸易关键地位的牡丹江市在产业发展追赶和跨越上具有区位条件优越、对外交通通达、外贸基础深厚、市场前景看好的地缘环境优势.在东北亚地缘合作与东北地区振兴的历史机遇下,牡丹江的产业定位和发展,要立足大东北,面向东北亚,充分发挥对俄贸易的比较优势,承接沿海地区的产业转移,以资源条件和市场优势为依托,在现有产业基础上拓展产业链条,巩固优势产业、发展新兴产业、集聚园区建设、整合发展力量,有目标有步骤地做好地缘优势下产业发展带动区域经济发展和次区域合作的模范.  相似文献   

9.
区域产业转移已经成为近年来的热门话题.发达地区准备通过产业转移实现产业升级,发展中地区积极承接产业转移,以获得经济发展的机会.但是,由政府大力推动的省内产业转移在全国来说,广东省是首例,也是唯一一例.在搭建了一个"比较理论分析"框架基础上,运用经济学的"效率机制"和社会学的"合法性机制"分析广东省各级地方政府为什么会卷入产业转移,怎么样实现省内产业转移?产业转移是市场驱动的产物,必将先是市场机制发挥作用;政府是产业转移过程中的助推器,在合法性机制作用下,政府为产业转移创造有利的制度条件和制度环境;产业转移机理是效率机制→强合法性机制→弱合法性机制→效率机制的作用过程.  相似文献   

10.
在区域经济一体化背景下,东北地区的经济发展需要东北三省政府的通力合作。如何制定符合东北区域合作规律的有效政策是亟待解决的问题。东北政府合作存在没有形成合作共识,缺乏区域管理的协调机制,缺乏具有竞争优势的产业集群等问题。需要强化合作意识,建立区域合作的政府协调机制,联合发展产业集群等措施来促进东北地区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1.
本文采用比较优势指数、行业敏感性指数以及贸易竞争性和互补性分析,对中国各省(市、区)与"一带一路"沿线64个国家,2010-2014年经贸合作情况进行系统梳理,详尽分析了我国主要进出口区域的进出口目的国、贸易方式、企业主体和产品种类。通过分析"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经贸合作情况,定量描述我国对外贸易总体状况,对于促进经济要素有序自由流动、资源高效配置和市场深度融合,推动沿线各国开展更大范围、更高水平、更深层次的区域合作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运用重复博弈理论分析区域产业集群企业间交易过程,发现当集群内有一个合作激励组织对企业间不合作的行为惩罚足够大,即大到永誓不与交易,就会威慑到那些有不合作或背叛动机的交易企业,形成合作均衡,从而使企业间走向合作。分析温州产业集群企业合作中自发组建的商会发现,该组织在市场交易中为交易企业提供一个合作框架,有效地监督了潜在交易企业的不诚实行为,激励所有企业间的交易从欺骗均衡转到合作均衡,实现了集群内的企业走向制度化合作。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中国与东盟双方合作趋势以及战略需求的深入分析,得出中国与东盟将继续延续技术转移合作趋势的结论,并通过研究分析现存合作问题,提出进一步扩大合作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基于2007~2018年我国ICT产业上市公司专利合作数据,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对产业合作创新网络的整体特征、演化路径及合作模式进行了系统分析。结果表明:合作创新已成为企业获取竞争优势的重要手段,但合作网络整体仍较为稀疏;网络的演化经历了三个阶段,随着时间推移合作关系数量持续扩大,核心企业地位越加突出;网络具有明显的区域集中特征,创新的主体主要分布在东部沿海省市;从组织视角看,合作模式选择和其发展阶段、技术实力以及所在业务领域特点密切相关。这些发现对改善产业创新合作,应对数字经济新阶段的挑战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5.
于明言  王禹童 《科技管理研究》2012,32(14):99-102,135
从产业分工和产业集聚角度出发,基于产业层面数据,应用统计分析方法分别计算了京津冀地区产业结构的差异系数、区位商,从中分析了京津冀地区产业分工现状、三省市的各自区位优势以及目前京津冀区域合作中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促进京津冀产业合作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黎鹏 《软科学》2003,17(5):45-48,59
本文以广西与澳门两地为实证案例,在论述分析两地产业关系发展的良好条件的基础上,进一步剖析了两地产业合作与协同发展机会良好但几乎处于闲置状态的现况、阐明了两地既有的和潜在的产业合作与协同发展空间,进而着重设计建立了两地产业协同发展的主要双赢模式。  相似文献   

17.
在广东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背景下,加强粤港科技合作对促进两地产业转型升级和提升区域竞争能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作用。按照粤港科技合作的发展演变过程,可将粤港科技合作划分为自发合作、政策引导和全面合作三个阶段,研究发现,在不同阶段,粤港科技合作的内在驱动力、合作模式及合作内容等均有很大差异,从最初的粗放式民间自发合作逐步发展到了现今的政府引导为主、市场发挥调配作用的全面合作阶段,并在科技制度创新、创新资源融合及产业转型升级等方面取得了重大发展成效,但是也存在诸如微观合作机制不健全、合作"渠道"不畅通、联合攻关能力不强等问题,最后针对现有问题提出了若干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赵骅  李江  魏宏竹 《科研管理》2015,36(6):53-59
考察产业集群企业贡献水平对共性技术合作创新至关重要。本文通过建立集群企业的双寡头模型,分析集群企业贡献水平在纳什均衡和帕累托最优时的不同,得到帕累托最优下的贡献水平要优于纳什均衡下的贡献水平的命题。围绕命题,考虑产业集群的因素,提炼出有利于集群企业在共性技术合作创新中实现帕累托最优贡献水平的合作创新模式,并从契约公平的角度设计出组织运行机制。最后,以成功实例印证了该模式的可行。  相似文献   

19.
金融合作提升“一带一路”区域创新能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金融合作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发挥着关键支撑作用,对于沿线国家区域创新有着重要影响。尤其是“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中国对沿线国家的直接投资速度增长加快,同时在沿线国家申请专利数量也呈现相同趋势,说明金融合作提升了“一带一路”区域创新水平。本文从区域创新能力的概念出发,梳理影响区域创新的内外部因素。在此基础上,分析金融合作对区域创新的影响,重点从金融体系、FDI和OFDI三方面研究其对区域创新活动的影响。之后对“一带一路”金融合作现状进行综述,从投融资合作、金融服务合作、信用合作、金融监管合作等方面,对沿线国家金融合作现状与特点进行深入分析。最后,立足于“一带一路”国家视角,探讨金融合作提升区域创新能力的路径,提出了金融合作提升“一带一路”区域创新能力的研究框架,以及新的研究方向,为推进“一带一路”国家金融合作与区域创新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