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吴亮 《兰台世界》2017,(10):125-128
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前,国共两党公文语言呈现出较为明显的差异,主要表现为庄典与通俗、文言与白话的对立。前者体现为国民党多用成语、尊称与谦称,而共产党则多用俗语。后者体现为专用词语的使用频率不同。通过上述差异的考察与分析,进而探讨了共产党公文二元并存的语体模式以及"双轨制"形成的原因。  相似文献   

2.
1991年12月——在全国出版社进行整顿才一年以后,中国旅游出版社竟然又推出了一部以宣扬腐朽的封建意识和以利己主义为基调的《一日一禅》。书的封面、扉页、版权页上明晃晃地印着:“《白话一日一禅》[明]洪应明”。“编者的话”中则说:“从古为今用的目的出发,将古典文言译成白话。”很明显,既然是“文言译  相似文献   

3.
民国文献在历史分期上十分清晰,但其归类分歧很大。从逻辑上看,古籍文献与现代文献的区别主要在于内容用文言抑或白话;装帧方式为传统模式抑或现代样式。通过对晚清至1949年平装本、线装本、稿本、抄本、平装本装帧样式的外文、域外民国汉籍的5个方面的比较,说明其不同属性,认为民国文献的主要界定依据是:①时间为民国元年至民国38年(1912年-1949年);②印刷方式为雕版或活版印刷,表达方式(即语言)是文言或白话,装帧方式系传统线装或“西装”、“洋装”等平装本样式。  相似文献   

4.
现在我们写文章一般都用白话,但是文言并未完全消亡,它的某些成份某些语法形式仍然活在我们的文章和日常语言之中。不过,在使用文言词语的时候,须多加斟酌和推敲,避免发生差错。文言用得正确,用得恰到好处,可以使文章生色增辉;如用得不当,则不止贻笑大方,且会搅乱了文意,或者扭曲了作者的本意,令读者莫名其妙,甚至对读者产生“误导”作用。  相似文献   

5.
致夏宗禹①(五通) 一 宗禹兄: 今后我们通信,请用白话,好否?原因是:(一)我一向主张白话文,惟写信时仍旧用文言,常常觉得不该,而始终不改,请从今改.(二)写信用文言,是为了对方生疏客气,不便"你你我我",必须用"先生","足下","弟","仆"一套.现在我与你已很亲熟,将来或许关系还要亲密起来,所以应该用白话通信,比文言亲切些.(三)你原是新文学时代的青年,只因如你所说,在南充住了三年,与老成人交往,学了老成气,故写信用了文言.我表面虽是老人,心还同青年一样,所以请你当我是青年朋友,率直地用白话通信.  相似文献   

6.
江曙 《编辑之友》2018,(1):102-107
1921年前《小说月报》由王蕴章和恽铁樵主编,编辑特色主要在于:在栏目设置上强调小说的社会启蒙功用;主编对古文小说进行点评以便于学生学习古文,这也间接提高小说的文学地位;加强与读者之间的交流,在改革言情小说、古文点评小说、刊载短篇小说等有所体现;小说语言上1918年前多文言,其后提倡白话.  相似文献   

7.
我国的现代报纸,是从古代报纸、近代报纸演变发展而来的。作为今日报纸重要组成部分的新闻,其语言也经历了一个演变和发展的过程。这种演变和发展的过程,首先表现为从文言新闻变为白话新闻。这是我国新闻史上的一项重大变革。从文言新闻到白话新闻,大致经历了三个时期: 一,文言新闻占统治地位的时期从现有的材料看,我国古代报刊的新闻都是用文言写的。1815年出版的《察世俗每月统计传》,标志着我国近代报刊的开始。从那时到戊戌维新时期的八九十年间,新闻语言仍然是文言占统治地位。  相似文献   

8.
一 清末,伴随着"开民智,乃救亡图存的根本"成为社会有识之士的共识,以启蒙大众为目的的白话报刊纷纷创办.据统计,清朝最后10年,完全采用白话出版的报刊达140余种.①另外,众多文言报纸还辟有白话专栏.<大公报>创办伊始,便附有白话论说一栏.查阅<中国近代报刊名录>晚清白话报刊的栏目设置,几乎没有哪家报纸不登小说.  相似文献   

9.
现在我们写文章一般都用白话,但是文言并未完全消亡,它的某些成份某些语法形式仍然活在我们的文章和日常语言之中。不过,在使用文言词语的时候,须多加斟酌和推敲,避免发生差错。文言用得正确,用得恰到好处,可以使文章生色增辉;如用得不当,则不止贻笑大方,且会搅乱了文意,或者扭曲了作者的本意,令读者莫名其妙,甚至对读者产生“误导”作用。常见的一种错误,是文言虚词的使用不得法。如“攸”字的使用。“攸”,是个助词,是“所”字的意思。但是人们往往把它跟“有”字的用法混同起来。举最近一个例子: “在‘官本位’体制下,行政级别确与单位和个人的生存发展攸关。”(见1988年8月1日人民  相似文献   

10.
本文着重讨论"奥卡姆剃刀"定律对公安行政公文处理的理论意义与现实价值。认为"奥卡姆剃刀"定律对公安行政公文处理最重要的启示不仅在于"要"精简,而且在于"如何"做到精简。这些恰与《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及新时期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相关要求相契合。  相似文献   

11.
白话报刊的历史演进及其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虽然白话文在中国历史上早已存在,并出现了以《西游记》、《水浒传》、《红楼梦》等为代表的一批古代白话小说经典作品,但白话报刊却是近代以后才产生,并至五四时期后最终取代文言报刊,成为左右大众媒介的中国主流媒介。 一、白话报刊的演进过程 中国近代的第一家白话报刊,是由外商主办的上海申报馆的《民报》。《民报》创刊于1876年3月,是一份通俗小报,《申报》在为其刊登的启事  相似文献   

12.
文言小说研究的新成果──《中国文言小说总目提要》评价宋一玄这些年来,中国古代小说研究已经取得长足进展,但学者们对小说研究基础工程的期待却一直不能得到满足。拿书目提要一类的工具书来说,中国白话通俗小说有孙楷第先生30年代出版的《中国通俗小说书目》,书中...  相似文献   

13.
随着21世纪的到来,信息发展快速,传统的纸质公文办公正逐步被电子公文取代,其优势在于大大地提高了办公人员的工作效率,并且降低了办公强度,办公自动化成为现代化办公的发展趋势,而办公自动化的核心是公文管理。本文通过JSP技术发掘出系统功能,主要功能有公文签收模块、公文办理流程、公文督办模块、领导批示、公文分办模块、公文登记、公文退回等。本文主要分析基于JSP技术的高校办公公文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相似文献   

14.
《东观汉记》是一部成书于东汉的重要史书,书成众手,成书历时时间较长,前后历时一百多年,反映了东汉时期语言词汇的真实面貌及这一时期语言词汇由文言向白话过渡的事实,是研究中古汉语词汇不可多得的重要典籍。  相似文献   

15.
我国早期白话文运动始于十九世纪末。当时,资产阶级改良派以白话文为宣传工具,努力传播西方科学技术和社会民主的新思想,力图唤起下层民众,支持他们的政治主张。早期白话文运动的先驱是裘廷梁先生,他率先发出了“崇白话而废文言”的呼号。一时间,白话文书报刊物大量出现,由此形成了近代文化史“文”、“白”斗争的第一个回合。裘廷梁先生主办的《中国官音白话  相似文献   

16.
曹江漫 《青年记者》2012,(35):50-51
对于2010年广州亚运会开幕式,中央电视台体育频道和新闻频道首次并机直播,相同内容不同视角,相较于体育频道庄严典雅的"文言版"解说,新闻频道白岩松娓娓道来的"白话版"解说为受众带来了耳目一新的感觉。2012年伦敦奥运会开幕式,中央电视台再次使用两班人马进行解说。新闻  相似文献   

17.
晚清中国的现实激起了大批仁人志士探索救国道路。许多知识分子创办新式报刊,宣传新思想,传播新知识,以启蒙民众。但早期报刊多使用文言,下层民众读不懂,自然影响传播效果,于是白话报刊应运而生。陈独秀创办的《安徽俗话报》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的。  相似文献   

18.
由借鉴到创新:初识韩国汉文小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摹仿与借鉴,含义不同,反映在具体的文学作品上,则在于“似”与“似而不是”之间,往往不容易分得很清楚。韩国汉文小说,也和中国小说一样,由文言和通俗两个体系所构成①,也有笔记体、传奇体、章回体。就此而言,韩国汉文小说似在摹仿中国的小说,但又不直视为简单的摹仿。一则,世界各国的小说体裁,大体上都是相似的,不能就说谁摹仿谁;一则,韩国汉文小说的体裁,也不完全与中国的小说体裁相同,如中国的话本体小说,在韩国汉文小说中便不见其流行;而似传奇体又不是传奇体,深受话本体影响的长篇文言小说则更为韩国小说家所喜为乐…  相似文献   

19.
电子政务的关键在于“政务”,而政务的基础又是电子公文的建设。在电子公文的整体建设中电子公文的结构设计则占据着核心地位。同时,对电子公文结构化置标的研究与实现也有助于推进电子文件的科学、有效化管理,及其凭证价值的实现。这就是本文的研究目的与意义。  相似文献   

20.
我国古代公文卷帙浩繁,历代制诰重臣、文人墨客都留下了不少名篇佳作。随着朝代更迭和国家治理的演变,对于古代公文的写作,这些重臣文人也都各有见地,形成了古代公文史上的诸多争论。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当数公文的文风之争——公文究竟是“华浮之作”还是“据实而书”,此番争论在历朝历代都有激烈上演。而相比之下,与公文的这种“华实之争”紧密联系的雅俗主张则如一条暗流,在各朝各代潜流涌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