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随着信息化社会的发展,当今社会对学生的思维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要结合教材内容,充分运用信息技术的优势,设计丰富的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让他们在积极思考中掌握信息知识,促进他们创新思维的发展。在构建信息技术思维课堂时,教师要与时俱进,不断学习信息技术专业知识,提高教学能力,和学生在教学活动中进行思维交流,引导他们进行深入学习,实现高效的信息技术思维课堂。  相似文献   

2.
合作学习作为新课程提倡的学习方式之一,因其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发挥学生主体性、提高教学效率,有效促进学生交往能力改善,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团队精神和探究能力而被普遍应用在现今的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然而,目前合作学习在高中信息技术课堂中普遍存在"有合作之形而无合作之实"的现象,影响了合作学习的效率。本文主要借用"场域"这一概念探究高中信息技术合作学习中小组成员间的关系对合作学习效率是否存在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并基于小组成员关系的视角提出一些使合作学习更有效应用于高中信息技术课堂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curriculum integration)是指在课程教学过程中把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信息方法、人力资源和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资源以及课程实施等融合为一体,从根本上改变传统教学的观念以及相应的学习目标、方法和评价手段,共同完成课程教学任务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方法。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优化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对教学中的新的师生关系定位、课堂与课外之间的新型关系等的产生都有巨大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4.
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Scratch软件给课堂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在初中信息技术课堂中开展基于Scratch的项目学习,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发展学生信息技术学科思维能力、想象力与问题解决能力。  相似文献   

5.
数学是一门抽象性、逻辑性都很强的学科,它体现了一种较高思维能力。旧的教学方法又具有非常的局限性,不利于逻辑性的培养,学生也体会不到学习数学所带来的乐趣。计算机技术应用于教学以来,对教学手段和方法都有了革命性的变革。多媒体信息技术对文本、声音、图像、图形、动画等进行了综合处理,将教学内容溶于其中,学习就在这种图文并茂,有声有色生动逼真的教学环境中进行,课堂焕发出新的生命力,提高了课堂效果,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计算机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正在缩小城乡教育的差距。  相似文献   

6.
正随着科技的迅速发展,信息技术正在逐步进入课堂教学。这极大地丰富了课堂教学手段,优化了课堂教学结构,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明显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下面,笔者就信息技术对数学教学的影响展开讨论。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传统教学习惯于以教师、书本和课堂为中心,这种教育模式把学生禁锢在校园、课堂,不利于学生能力的提高和兴趣的激发,压抑了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信息技术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手段,有着其他传统教学媒体不可比拟的优势,  相似文献   

7.
李玲玲 《考试周刊》2013,(92):118-118
初中信息技术教学是初中生接触信息与计算机的窗口,如何在这门课的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与积极性是每个初中信息技术教学者都应当思考的问题。课堂中提高学习效率的方式多种,引导学生开展合作学习便是其一,合作学习能够较为有效地利用课堂学习时间,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能动性,提高教学质量,获得良好的教学成效。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初中教育面临着新的挑战与机遇。小组合作学习是初中信息技术课堂中常见的教学方式.小组合作学习能够加强学生在信息技术课堂中的交流与沟通,提高初中信息技术课堂的教学效率与质量,对于学生学习初中信息技术知识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过程中,如何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提升小组合作学习在初中信息课堂中的有效性,是初中信息技术教师应当思考、探索、解决的重要问题。本文主要针对初中信息课堂教学中如何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进行深入的分析,探究初中信息技术课堂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策略,以促进初中信息课堂教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新课标提倡在信息技术课堂中要注重学生思维的启迪,学生的学习兴趣的培养,在课程学习中让学生形成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和终身学习的习惯。本文主要阐述在信息技术课堂中开展主题探究教学的实践与应用。  相似文献   

10.
信息技术是一门操作性很强的学科,如何有效地进行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是每一位信息技术教师不断思考与研究的问题。在现实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效果并不尽如人意。学生对课程的心态,以及水平的差异性,教师的教学手段等等,都能体现出信息技术课堂的教学效果。面对这种情况,我们信息技术教师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自身素养和专业发展,以及课后教学反思等来不断地提升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1.
新的课程标准对美术教学提出新的要求,信息技术给美术课提供了良好的操作平台,并指出新课程美术教学必须由信息技术作支撑,创造机会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实现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信息技术集文字、图像、视频等于一身,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手段。将信息技术支撑美术课堂,  相似文献   

12.
信息技术与初中物理学科整合教学,就是以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自然地、恰如其分地融合到初中物理这一学科的教学活动中,运用到课堂教学和课外学习中,以此来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优化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对初中物理教学中新的师生关系定位,课堂与课外之间的新型关系等产生巨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正信息技术教学的核心是要求以学生自学为主,全面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新的教学理论要求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具体展现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路,既重视教师的新颖教法,又要重视学生的学法,两方面有效结合,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网络环境下信息技术教学正是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基础进行知识的自我构建。在网络环境下信息技术课堂学习中,怎样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全面提升课堂教学效率,使学生学会在现代信息技术支持下自信地、  相似文献   

14.
李长伟 《教师》2012,(24):41-41
合作学习是一种在课堂上以小组为单位,组内成员协作学习的教学模式。这种模式在体现了学生学习团结互助的同时,更突出地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全体性和活动性。作为一种新的教学策略,合作学习在促进学生创新学习上十分值得研究探讨。  相似文献   

15.
在信息技术课堂中引入游戏教学,是寓教于乐的一种新的教学模式,不仅给信息技术课堂注入新的活力,还会给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带来全新的体验。将游戏化教学应用于信息技术课堂,一方面给该学科的教师提供一种可参考的教学方法,使教师更好地利用游戏教学,提高信息技术课堂的教学质量。另一方面,有助于创设学习情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进入学习状态,提高课堂效率。  相似文献   

16.
在多媒体与网络教学环境下,信息技术既是学生的认识对象,也是学生的认知工具.对于如何让学生在熟练掌握这种认识工具的过程中掌握自主学习的方法,从而实现信息技术课堂与多媒体教学整合运用,笔者谈几点体会.在农村支教的时间里,笔者发现在多媒体与网络教学环境下,信息技术既是学生的认识对象,也是学生的认知工具.初一学生的好奇心还是比较强烈的,对于如何熟练掌握这种认识工具的兴趣和求知欲都很旺盛.  相似文献   

17.
信息技术是一门重要学科,对学生日后的学习发展影响巨大。教师在教授学生信息技术知识时,应当尊重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够积极参与信息技术学习,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质量。教师在激发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时,应当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使学生能够发现学习信息技术的乐趣,促进学生主动学习信息技术。本文就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研究进行简要论述。  相似文献   

18.
1利用信息技术,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1)电脑与学生的互动是多媒体计算机的显著特点,多媒体计算机可以产生出一种新的图文声色并茂的、感染力强的人机交互方式,而且可以立即反馈。这种交互方式对于数学教学过程具有重要意义,它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而且在课堂上  相似文献   

19.
正根据新课改的要求,教师要把课堂还给学生。在这个过程中,一些教师对让学生成为学习主体存在理解上的误区。他们认为,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要发展学生的能力,一切学习都应该由学生做主,不管是学习进度学习方法都以学生的意愿进行。保持这种心态的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效率漠不关心,不清楚学生对知识是否学会,是否掌握,还存在哪些薄弱环节,这就使得教学在复习课上不能根据学生的实际进行设计。真正要使高中语文课堂  相似文献   

20.
从目前信息技术学科来看,传统教育环节其实存在着局限性。这种局限性表现在教师仍然以满灌式课堂为教学主要方法,忽略了学生在听课过程中的自身观点,这种满灌式课堂往往缺乏教师与学生的有效沟通。在快节奏生活方式的催生下,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对教育的发展也提出了新的方向和挑战。信息技术学科课堂学习中存在着一些较难的不容易理解的内容,部分学生在课堂上一时间难以水消化掌握。传统课堂教育受时间、空间影响已无法让学生进行二次学习。因此,更需要教师以交互式教学模式来增强和学生的沟通,采用不同的方式增强交互式教学的实效性,让学生真正在学懂弄通上拓展学习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