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彭城晚报》是徐州地域性报纸,坚持报道主流社会、为主流读者服务的精神,在传承徐州地域文化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媒介作用。同时徐州属于楚汉文化的核心地带,为了在新时期进一步传承和建构这种文化就需要《彭城晚报》这样的主流媒体来辅助。本文主要通过视觉传达设计角度来分析《彭城晚报》对徐州楚汉文化的现代传承和建构,以供广大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2.
冯涛  胡家英 《海外英语》2011,(9):269-270
中美文学中的很多诗歌具有鲜明的地域性,从地域性这一特殊性质入手,笔者立足于中美文学的地域文化的传承,以中国第一部诗歌《诗经》和美国诗歌《海湾圣诗》等几部作品为典型,以期在诗歌的鉴赏基础上,掌握中美文学诗歌中所展现出来的地域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3.
中国传统筝曲《高山流水》源自同名古琴曲,现今广泛流传的《高山流水》主要有三种同名不同曲版本。它们的音乐来源、内容各不相同,分别属于山东、河南、浙江三大筝派。通过比较三首同名古筝曲在曲调、演奏技法及风格等方面的特点,浅析三大古筝流派形成《高山流水》的背景,体现了三派筝曲《高山流水》的强烈地域性特色及鲜明的音乐风格特征。这三大筝派《高山流水》作品的比较与分析对于理解我国地方筝曲的音乐特点和推动传统筝乐的传承与发展具有一定启迪作用。  相似文献   

4.
地方教材是传承特有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广西社会》作为广西义务教育阶段的地方教材,在传承广西少数民族传统文化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当今加强民族团结教育的社会期待要求我们进一步完善广西的地方教材,以帮助学生了解并热爱广西,为建设广西、服务家乡打下良好的思想、知识和能力基础。  相似文献   

5.
汉语国际教育文化教材对传播中国文化、提高学习者的汉语水平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在汉语国际教育70多年的发展过程中,汉语文化教材的发展可以分为五个时期:萌芽期、起步期、发展期、高峰期和稳定期。在发展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比如,精品文化教材比例小,针对性不强,传统文化没有注重其传承性,立体化教材流于形式等。要解决这些问题,就要加快文化大纲建设,注重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的结合,继续开发立体化教材,强化地域性文化教材的开发等。  相似文献   

6.
从20世纪七八十年代之交至今,我国出版的《大学语文》教材及有关教学用书达2000余种。基于对发行总量超过1万册的其中18种教材进行统计和分析,可见《大学语文》教材较好地担当了传承、发展、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使命。在大学语文课程人文性、工具性、审美性、现代性四大功能中,《大学语文》教材呈现的现代性相对欠缺,教材的编写和课程的落实依然在路上。  相似文献   

7.
林纾的《合浦珠传奇》《天妃庙传奇》《蜀鹃啼传奇》,在剧情取材、思想主题、所涉风俗等方面呈现出较为鲜明的地域性特征。这种地域性特征的形成,与他受所生活环境地域文化的影响、从个人生活经历中为传奇取材及离乡后对故乡的深沉怀念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丁种本《西番译语》之一《木坪译语》中的藏语形式为分析对象,试论清代木坪土司所管地区内通用的藏族语言之特征及其方言系属。木坪土司是历史上嘉绒地区的一部分,现已汉化,藏族语言方面只四土嘉绒语少量分布。但是与此相反,《木坪译语》中的藏语有跟当代的丹巴藏语二十四村话语言类型上密切关系,清代在木坪土司地区通用的语言就是康巴藏语二十四村话的一种。  相似文献   

9.
传统蒙学识字教材如《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其美感体现在外在形式方面,如精炼齐整的建筑美、韵律和谐的音乐美、辞雅对工的绘画美及优美流畅的书法美,内容方面主要体现为史事丰富的意蕴美和似兰如松的品行美。我们今天的语文教材应积极借鉴传统蒙学教材,加强形式方面美感因素,丰富教材的文化意蕴内容,使早期语文教育与美感教育、文化启蒙紧密结合。  相似文献   

10.
民歌《茉莉花》在各国形成了几十种各种各样的版本,流传极为广泛。每一个地区都有各自鲜明的特色和风格。因此研究《茉莉花》在传播中的南北地域性差异对研究中国民歌特点和民歌传承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