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言课文是我国民族文化的一种载体,起着传承文明的作用,文言文教学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但走进课堂你会发现,学生对文言文的抵触情绪很大。很多教师也反映文言文难教,在讲台上讲得口干舌躁却是费力不讨好。为应付考试,文言课便成了字、词、句的翻译课。教师独霸课堂,忙于讲解、板书,学生则忙于抄抄写写、背诵,教学过程机械、死板,课堂气氛沉闷,学生仅有的一点兴趣消失殆尽,文言课逐渐沦为语文教学中的“鸡肋”。  相似文献   

2.
曹玉峰 《现代语文》2010,(3):112-113
文言文教学,一直是高中语文教学无法回避的一个难题。在教学过程中,经常会出现这样的尴尬局面:教师教得吃力,学生学得乏力。究其原因,其实是教师忙于逐字逐句讲解,学生忙于全盘照搬记录,教、学双方都没有达成各自的心理需求。那么,在高中文言文教学中,如何处理好教师讲和学生学的关系,如何使课堂焕发出它应有的光彩呢?  相似文献   

3.
吴红娅 《现代语文》2014,(10):75-76
文言文教学在语文教学中举足轻重。但是很多教师反映,文言文课难上,学生学习困难无兴趣,课堂常常出现冷场的状况。如何化解冷场的尴尬,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需要教师剖析冷场的缘由,寻求活跃课堂气氛的“沸点”,从而提高文言文课堂教学的效率和质量。  相似文献   

4.
在中学文言文的教学中,老师都扮演着一个主体角色,即在文言文课堂上逐字逐句的讲解,再配合一些文言文字词句的简单释意,大多数学生忙于记忆文言文字、词、句,没有几个学生能从老师的课堂中体会到文言文的魅力,更别提爱上这门学科了。本文将探究文言文的教学方式应用,探索如何在中学教学中使用探究式教学法。  相似文献   

5.
现在的文言文教学往往存在两种截然相反的现象:常态课.重字词,翻译,教师常常“一言堂”,逐字逐句串讲.基础知识落实了,课堂却沉闷不堪,让学生对文言文敬而远之:公开课,重表演,课堂热热闹闹.课后学生却什么也不知道。如何追求文言文教学“活”与“实”的统一.陈翠微老师执教的《孙权劝学》带给我们一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6.
当前.初中语文的文言文教学存在着诸多问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权威意识尤其突出。教师往往依赖于教参上的统一注释和讲解.在课堂上只注重文言文字词解释和句子翻译。只注重把文言文语法讲清讲透.对学生进行填鸭式教学,严重忽视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参与作用。  相似文献   

7.
文言文教学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传统的教师讲述式课堂枯燥,教学效果差。本文通过案例阐述了高中文言文的教学要“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学。教师课前设计好导学案并让学生先自学,使学生带着问题走进课堂,而课堂上教师则可以有针对性的引导学生解决问题。这样的教学能够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8.
众所周知,传统的英语教学中,教师永远是课堂的主体,教师讲学生听是传统教学的主要形式,课堂上学生只是忙于记笔记,无法抓住教师讲课的重点,只有课下自己复习消化。传统课堂教学用的教学工具基本上是录音机、磁带和  相似文献   

9.
对于现在的初中学生来说,文言文是一种非常陌生的语言,针对文言文教学存在的问题——学生忙于记词义、记译文、背考点。整堂课学生都处于被动地位,毫无兴趣和学习主动性,所以必须优化教学形式,提高学生课堂效率。  相似文献   

10.
传统的文言文教学模式始终是教师逐字逐句地讲,加上一点古汉语知识的介绍.而学生则忙于记词义,记句式,记译文。一堂课下来,教师讲得口干舌燥。精疲力尽,却仍有学生茫然不解,甚至酣然人梦。教师教得吃力,学生学得索然无味.课堂气氛死气沉沉,教学效果可想而知。怎样才能提高高中文言文教学效率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有以下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11.
随着文言诗文的分量在人教社高中语文实验教材中的加重,加之教师在文言诗文教学中本就存在问题,文言文教学课型改革势在必行.教师可通过诵读课、鉴赏课、活动课、探究课、积累课、习题课等课型,来合理安排课堂,激发学生兴趣,从而真正提升学生文言水平.  相似文献   

12.
周丽琴 《语文天地》2011,(10):54-55
文言文在中专语文教学中具有相当重要的地位。然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讲解文言文的方法枯燥单一,只是注重对字词句的翻译,没有引导学生从文言文中体味优美的文风,学习古人身上的优秀品质,学生普遍认为学习起来难度很大,与实际生活相距甚远,从而导致课堂教学氛围缺乏生动、鲜活的气息。下文中,笔者将结合《项羽本纪》一课的教学来谈一谈如何在课堂上进行文言文教学。  相似文献   

13.
《中学语文教学》2004年第6期刊登的高中文言文教例研讨《〈秋水〉课堂研究性学习案例》把研究性学习引入课堂,令人耳目一新。之后,田福春老师以《有益的尝试,可贵的探索》一文点评该课例,突出肯定了该课例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要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的教学理念,并从三个方面作了具体的点评:一是教师的教学思想先进,教师有着勇于实践的精神;二是教师的教学设计精当;三是教师适时引导得好。而笔者认为,该课例在以上三方面均有不足,注定这性学习切忌无功而返张宏伟篇文言文的学习学生会无功而返。首先,教师的教学思想的先进与否,并…  相似文献   

14.
郑永春 《师道》2012,(3):31-32
高中文言文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的重头戏,教师比较重视,学生也不敢怠慢。有老师说,有些现代文可以不讲.文言文则不能不讲.而且每篇都要讲,精讲精练。而学生也是,别的语文课可以不记笔记,唯有文言文课必须记笔记,而且必须背笔记。这道出了我们目前高中文言文教与学的现状:教师教得累,学生学得苦。这是一种低效甚至是无效的教学。  相似文献   

15.
钱梦龙在《文言文教学改革刍议》中写道:"文言文教学是语文教学改革的一个‘死角’,即使在语文教学改革很红火的年代,文言文教学这块‘世袭领地’上仍然是一派‘春风不度玉门关’的荒凉景象。"[1]古典诗词教学在中学课堂中普遍存在两种情况。第一种情况,古诗词教学变身为"说文解字"课。许多教师觉得古诗词离学生太遥远,于是照本宣科,逐字逐句把古诗词翻译成白话文,教师辛苦,学生收获甚微。  相似文献   

16.
冯现娟 《西部素质教育》2019,(24):136-136,140
为了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学习,文章首先阐述了初中文言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包括学生对文言文学习缺乏兴趣和动力、教学方式传统、教学内容狭隘,然后提出了翻转课堂在初中文言文教学中的应用,包括课前精心准备、课中深入探讨、课后加强巩固。  相似文献   

17.
钱梦龙先生说:“多少年来,文言文教学的基本模式始终是老师逐字逐句串讲,加上一点古汉语知识的介绍;学生则忙于记词义、记释文。这种教法,有人总结出一个“八字真经”,叫做“字字落实,甸甸清楚”。文言文教学课堂几乎成了教师的“独角戏”,“嚼烂了喂”,“满堂灌”,生怕学生这不知道,那不懂得,不敢放手让学生去读,虽然文言文改革喊了又喊,可是文言文教学却仍是春风吹不到的“玉门关”,效果自然是:“少、慢、差、费”。  相似文献   

18.
现在的语文教学比较普遍地忽视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严重地影响了学生的语文素质的提高。现代文阅读教学的课堂上已很难看到读的过程(这里不单指朗读),教师和学生的注意力都集中在问题的结论上。在教学中教师忙于抛出一个又一个的问题,学生则忙于回答教师的这些问题。教学的时间都花在“是不是”、“是什么”上,最根本的、最重要的阅读过程都被遗弃了。文言文的教学更是只有“言”没有“文”;只有翻译解释,没有阅读体会;只有教没有学。可以说,绝大多数的文言文教学仍是教师的  相似文献   

19.
提高学生文言文学习兴趣,是提高中学生文言文理解能力的策略之一。把文言文课上好上活,学生自然会兴趣盎然。一、知人论世,充分挖掘作者经历在教学重难点的处理上,很多时候教师总觉得作者和背景不是教学的重点,害怕介绍起来占用课堂宝贵的时间。其实,这样的做法或看法让文言文课堂的兴趣资源大大流失。原本,学生在这一年龄往往对作者的许多掌故感兴趣,对一些历史故事感兴趣,而且,如果清楚了与所学篇目相关的典故或事件,对理解课文  相似文献   

20.
以前,语文课堂上,如果是学习文言文单元,要是教师提问,要么问而不答,死气沉沉,要么答非所问,南辕北辙,都直接影响了课堂的进度,更影响了课堂效率。一篇课文在应有的课时中不能完成,有时在教学环节中总结部分不能完善,甚至没有;有时节奏把握不够紧凑,时间控制无度,真是郁闷!那怎样让课堂活起来又提高时效呢?我认为,课堂上有的放矢,民主质疑,巧妙设疑,融文本特点和学生兴趣于一体,融学生个性和创新教学于一体,才是课堂有效教学的关键。把问题法教学在语文文言文课教学中有效的灵活、合理的运用,以达到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培养学生的个性品质,促进学生的语文能力发展,从而让课堂教学更有效。下面是我教学过程中的几点感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