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汉存  付廷霞 《课外阅读》2011,(10):291-292
《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评价学生阅读浅易文言文,重点在于考察学生记诵积累的过程,考察他们能否凭借注释和工具书理解文章大意”。那么,怎样才能读好一篇文言文呢?这就要求教给学生学习文言文的方法。这儿以《陈太丘与友期》为例,介绍一种“五读”学习法供广大师生参考。  相似文献   

2.
颜芳学 《现代语文》2006,(8):124-125
文言文的翻译,既是文言文教学中的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语文教学大纲规定:“读文言文,要了解内容,能通畅朗读,背诵一些基本课文。”新的语文课程标准也规定:“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这就不难看出,无论是旧的教学大纲,还是新课程标准,都要求学生能理解文言文的基本内容。而能文从字顺地翻译文言文,无论是对文言文的理解,还是对文言文的背诵都是大有帮助的。  相似文献   

3.
李翠 《现代语文》2008,(2):39-40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就文言文阅读教学目标写道:“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与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就文言文阅读教学目标也写道:“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与工具书理解词句含义,读懂文章内容。”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中学文言文阅读教学目标就是:培养学生读懂浅易文言文基本内容的能力。与此同时,这一目标也在很大程度上告诉我们中学文言文阅读应该怎么去教。  相似文献   

4.
新《课程标准》对中学阶段的文言文教学提出了更高的教学要求和评价要求:“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背诵优秀诗文80篇”,“评价学生阅读古代诗词和浅易文言文,重点在考查学生记诵积累的过程,考查他们能否凭借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诗文大意,而  相似文献   

5.
文言文典雅、简洁、内涵丰富,虽年代久远,却香如陈酒。新课标规定:“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评价学生阅读古代诗词和浅易文言文,重点在于考察学生记诵积累的过程,考察他们能否凭借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诗文大意”,“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  相似文献   

6.
许素贞 《学苑教育》2012,(18):33-33
义务教育阶段语文课程标准提出文言文学习的目标:“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仅仅是“阅读浅易文言文”,但是对于刚刚接触文言文的初中生来说,这仍是~块“难啃的骨头”,那么,如何提高学生文言文学习效果呢?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摸索出了一条简单易行、效果显著的“四读法”,  相似文献   

7.
初中《语文课程标准》对于文言文的学习有两点要求:一是“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背诵优秀诗文80篇”。二是“考查学生记诵积累的过程,考查他们能否凭借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诗文大意”。  相似文献   

8.
初中阶段“课标”对于文言文的学习有两点要求:一是“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背诵优秀诗文80篇。”二是“考查学生记诵积累的过程,考查他们能否凭借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诗文大意。”  相似文献   

9.
张斌 《考试周刊》2012,(87):41-41
新课程对文言文的教学要求是“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评价学生阅读古代诗词和浅易文言文。重点在“考查学生记诵积累的过程。考查他们能否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诗文大意,而不应考查对词法、句法等知识的掌握程度”。基于上述要求,我认为初中文言文教学可以采取如下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10.
凌丽屏 《考试周刊》2010,(44):45-45
中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有三怕:“一怕文言文,二怕写作文,三怕周树人”,由此可见学生对文言文的无奈、畏惧。究其原因.在于初高中课标要求衔接不上,导致初高中文言学习断层。义务教育第四学段(初中阶段)文言文教学目标为:“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背诵优秀诗文80篇(文言文16篇)。”而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对文言文教学目标的阐述是:“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  相似文献   

11.
《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第四学段(7—9年级)对文言文的阅读要求是:“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背诵优秀诗文80篇。”这一要求体现了对阅读文言文的能力要求,体现了对背诵文言文的重视。那么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阅读文言文的能力呢?笔者作了如下构想和尝试。  相似文献   

12.
文言文是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载体,记载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灿烂的文化。对于实践阶段的学生,《语文课程标准》对于文言文的学习提出如下要求:“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背诵优秀诗文80篇。”“考查学生记诵积累的过程,考查他们能否凭借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诗文大意。”  相似文献   

13.
我们如何改革文言文教学,提高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激发他们主动学习,以真正达到文言文教学的目的呢?新课程对文言文的教学要求是“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评价学生阅读古代诗词和浅易文言文,重点在“考察学生记诵积累的过程,考查他们能否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诗文大意,而不应考查对词法、句法等知识的掌握程度”。基于以上要求,可以采取如下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14.
马婷 《中学文科》2009,(4):67-67
我们如何改革文言文教学,提高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激发他们主动学习,以真正达到文言文教学的目的呢?新课程对文言文的教学要求是“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评价学生阅读古代诗词和浅易文言文,重点在“考察学生记诵积累的过程,考查他们能否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诗文大意,而不应考查对词法、句法等知识的掌握程度”。基于以上要求,可以采取如下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15.
文言文阅读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那么如何改进文言文教学,提高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激发他们主动学习,而真正达到文言文教学的目的呢? 新课标对文言文的教学要求是:“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评价学生阅读古代诗词和浅易文言文,  相似文献   

16.
文言文是传承中华民族文化的一种载体.其内涵博大精深。但文言文的语言和现代汉语距离较大,学生初学文言文在语言理解上困难很多。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评价学生阅读古代诗词和浅易文言文.  相似文献   

17.
文言文阅读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那么如何改进文言文教学,提高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激发他们主动学习,而真正达到文言文教学的目的呢? 新课标对文言文的教学要求是:“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评价学生阅读古代诗词和浅易文言文,  相似文献   

18.
沈小娟 《语文天地》2009,(12):56-57
新课标对初中学生学习文言文的要求是:“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背诵优秀诗文80篇”。近年来.各地语文中考结果表明.课外文言文阅读似乎已成了“中考杀手”。究其原因,关键在于学生缺乏足够的文言知识的积累。因此,初中语文教学必须重视文言文教学。  相似文献   

19.
《新课程标准》对文言文的教学提出了教学要求和评价要求: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评价学生阅读浅易文言文,重点在考查学生记诵积累的过程,考查他们能否凭借注释和工具书理解文章大意。文言文教学在语文教学中一直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疲于应对,兴趣不高,针对这种情况一定要采取有针对性的教法与学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文言文的习惯。这  相似文献   

20.
《考试周刊》2017,(84):10-11
文言文是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学习文言文是传承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的重要途径之一。《2011版语文课程标准》是这样要求的——"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课标的这一要求,让语文教师更加困惑了,按照课标意思,对学生学习文言文要求似乎降低了,只要阅读浅易的文言文,只要求理解基本内容,对虚词含义、词类活用、特殊句式等已不再作具体要求;可是却要学生积累、感悟和运用,还要提高欣赏品位。这确实很矛盾,不把其中的字词、句式弄懂并掌握,又谈何理解与运用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