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我国"十二五"规划中明确提出要实施创新型教育方式,培养创新型人才,建设创新型国家。高等学校是人才培养的重要机构,图书馆在高校创新人才培养体系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将高校人才培养优势与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的优势相结合,提出高校图书馆应以"创新信息资源提供,创新基本技能培养,创新环境氛围营造"为建设方向,建立"三位一体"式的创新人才培养平台,充分发挥图书馆在高校创新体制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结合学校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发展目标,西南交通大学图书馆大力建设与推行“一核心二支撑三结合”工程,建立以《信息检索》系列课程为核心的信息素质教育平台,本着“基于资源的开放学习、提高普及效率、方便学生沟通”的原则,使图书馆成为信息素质教育基地,着重培养学生的信息素质和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3.
在“双一流”背景下,高校作为人才输出的重要阵地,其人才队伍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图书馆作为高校的信息服务中心,非常有必要关注高校人才培养与评价。文章简述了高校图书馆支持人才服务的现状,并基于沈阳农业大学图书馆人才决策支持服务的实践案例,探讨了高校图书馆开展人才评价服务工作的有效策略,分析了高校图书馆支持人才评价服务的可行性与重要性,构建了“高校—学院—图书馆”三位一体的人才服务模式,以期为高校人才建设及培养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4.
文献信息资源是高校图书馆保障师生教学科研需求的基础。经费紧缩背景下,如何进行文献信息资源的精准优化建设一直是高校图书馆研究的课题。华东理工大学图书馆自2020年经费大幅消减后,通过“减”“砍”“缓”等具体措施优化文献信息资源配置,支持学校教学科研发展。文章据此分析高校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建设的痛点及内外兼修的化解策略,并由此构建文献资源建设“全流程”路径设计框架;提出高校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建设应沿着“统筹—优化—协作”的三层次演进路径,最大限度实现读者的需求保障,为同类高校图书馆应对经费紧缩提供借鉴参考。  相似文献   

5.
基于“双新全金”理念,简述了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的意义及要求,利用SWOT分析方法对高校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的优势、劣势进行剖析,提出高校图书馆服务“双新全金”的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发展策略,包括开发智慧信息平台、加强资源供应保障,创建优秀师资队伍、探索多维教育模式,强化课程思政建设、提升教育教学水平,营造信息素养环境、培养终身学习能力等,助力“双新全金”建设背景下高校实现高质量教育规划发展目标。  相似文献   

6.
长安大学图书馆文献资源研究所成立于2007年11月,其充分利用图书馆的文献信息资源,为学校重点学科、特色专业的教学和科研提供课题查新、选题分析和信息检索以及文献信息资源保障.该研究所2009年度的立项研究课题为图书馆特色馆藏体系建设提供了建设模式与发展思路,同时,提高了高校图书馆为学校教学科研、为社会提供专业化信息服务的质量.  相似文献   

7.
网络文库是针对文档类信息资源的一种创新的传播与利用模式,为知识共享与用户学习提供了平台支撑与资源保障,共运行机制包括资源聚合、信息推送、用户激励和技术支撑等。网络文库的若干优点对图书馆的资源建设和信息服务工作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8.
我国信息资源共享的战略分析   总被引:116,自引:0,他引:116  
图书馆的信息资源共享 ,需要从最基础的平台建设做起。为适应资源共享的操作 ,需要建设技术平台、管理平台和法规平台。图书馆信息资源共享的基础工作 ,包括合作馆藏建设、联机联合编目及在线信息咨询等。有一种资源共享的操作方案可供参考 ,其内容包括 :建立图书馆信息资源共建共享论坛、确定“拥有”型图书馆、建立图书馆闲置信息资源调配网、确立分层共享模式、发展无边界共享网际网和实施渐进共享解决方案等。参考文献 18。  相似文献   

9.
李莉 《信息管理(上海)》2009,22(4):56-60,55
本文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从分析军队院校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发展若干难题入手,从理论创新、质量建设、机制保障、人才队伍培养四个方面提出了破解对策,旨在进一步增强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能力,从而不断提升军队院校图书馆信息服务保障能力的全面跃升,为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培养提供强有力的信息资源支撑。  相似文献   

10.
文章从图书馆生态系统的概念、构成和信息组织模式入手,分析了高校图书馆总分馆系统的组织模式、学术资源生态系统的构成,在回顾北京大学总分馆体系文献与服务发展基础上,尝试构建总分馆学术资源生态系统。文章从顶层设计、体制机构、运行机制、业务整合和一体化建设举措等几个方面,对2020年颁布的《北京大学文献保障与信息服务体系管理办法》进行解读,以期明确总分馆一体化工作思路,为落实图书馆“十四五”规划中建设总分馆管理体系和生态体系的任务,进而为服务学校“双一流”建设的目标,作出积极的探索和实践。  相似文献   

11.
美玲 《大观周刊》2012,(31):115-115
创新教育对高校馆藏资源建设提出了新要求。图书馆应努力打造馆藏资源、信息网络、组织管理的三个平台,构建有利于创新教育的馆藏信息资源新系统。遵循“以用定藏、藏以致用”的方针,积极探索更新理念-优化结构-构建特色-明确规划-创新模式“五位一体”的文献资源建设的新途径,不断提高馆藏资源服务于创新教育的水平。  相似文献   

12.
在“卓越计划”下,工程教育教学改革的形势引起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改变.文章在分析“卓越计划”对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影响基础上,提出以完善学科馆员制度和一线服务品牌、创建“卓越计划”的一站式服务和学科导航服务体系、加强针对“卓越计划”读者信息素养及创新能力培养的读者研究、构建高效的校企合作的信息资源共享平台等举措来强化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创新能力,为“卓越计划”创新型、高素质人才的培养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持和资源保障.  相似文献   

13.
对图书馆重点学科文献信息资源服务模式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重点学科建设是高校办学的生命线,文章以塔里木大学图书馆为例,论述了图书馆在重点学科建设中所起的重要的文献信息保障作用,以及围绕重点学科建设发展,创新和加强高校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服务的模式及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4.
大学图书馆服务创新模式——信息共享空间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信息共享空间是20世纪90年代在研究型大学图书馆兴起的一种服务创新模式,目前已成为大学图书馆发展的新潮流。简单分析美国大学图书馆信息共享空间建设状况可以看出,我国大学图书馆的建设应融合信息共享空间服务理念,建立合理的信息资源体系结构,加强工作人员技能培训和素质培养,完善质量跟踪和评价体系,提高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为我国大学的快速发展提供信息和服务保障。  相似文献   

15.
高校图书馆的建设要适应信息时代人才培养模式的要求.本文在探讨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重要性的基础上,从资源保障、意识培养和信息导向等几个方面,阐述了高校图书馆在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中应具备的功能及发挥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伴随数字技术的飞速发展,互联网与各领域深度融合,高等院校实验室的建设理念滞后于媒体融合时代的需求。【目的】旨在为高校实验室建设的信息化、交互化、平台化提供一套别样的探索路径。【方法】文章从专业图书资源赋能、智慧校园系统接入、跨学科资源整合和下沉教学改革四个版块阐述建设“一体化”创新实践教学平台的现实意义和价值。【结果】经分析发现,该平台集信息检索、智慧服务和线上教学于一体,既保障了日益频繁的线上管理需求,又完善了实践教学体系,更是对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有益尝试。【结论】笔者认为,民办独立学院建设信息、服务、教学三位一体的平台为媒体融合时代实验室转型提供了新路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17.
张瑞琪 《兰台内外》2020,(11):59-60
本文以老旧图书馆如何开展智能建设,提升服务效能为主要内容进行阐述,结合当下新时代建设智能图书馆的价值、老旧图书馆开展智能化建设的方式为主要依据,从搭建智能化技术平台、加强图书资源信息共享、创新信息服务手段这几方面进行深入探讨和分析,其目的在于提升老旧图书馆智能化建设力度,从而不断提升服务效能,更好为高校科研提供资源保障。  相似文献   

18.
新课程改革标准中明确规定,图书馆是重要的课程资源。中小学图书馆是学校书刊资料的中心,是为学校教学、教研和课外阅读服务的机构,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阵地,是配合新课改、推进教育教学科研、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不可或缺的资源,图书馆的建设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个学校的整  相似文献   

19.
学科服务是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发展的必然趋势,高校图书馆以服务创新为本,积极拓展学科服务模式,围绕自建学科服务平台的设计目标、平台架构、功能模块设计及平台实践应用,阐述天津大学仁爱学院图书馆基于自建平台创新学科服务模式探索与实践,对其他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0.
2003年深圳建设“图书馆之城”的设想在“文化立市”战略的指导下应运而生。文章梳理“图书馆之城”4个阶段的发展历程与主要成就,勾勒出政府、业界共同筚路蓝缕、锐意创新、建设“图书馆之城”的奋斗历程。实践表明,“图书馆之城”的深圳模式具有普惠均等的价值追求、重视行业法制化建设、图书馆界通力协作、广泛引入社会力量等重要特征;展望未来,应以打造先行示范的“图书馆之城升级版”为目标,全面建设以区馆为总馆的垂直型总分馆体系,高标准修订《深圳经济特区公共图书馆条例》,打造具有示范性的基层公共图书馆一体化服务体系,全方位推进跨区域、跨系统的资源共知共建共享,构建高质量“图书馆之城”标准化体系和技术平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