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如果     
[话题]阅读下列材料,根据要求作文:我们经常可以听到这样的言论:“如果读小学时我努力学习就好了”“如果我学会弹钢琴就好了”“当初如果是我去做那件事也会做好,这有什么了不起”。等等。当别人对你说“如果……”的时候,你想对他说些什么?  相似文献   

2.
我班有一小子,姓锅名巴。他经常想一些古里古怪的问题来整我,弄得我好没面子。我苦思了一个星期,终于想出了“致命三连击”来反击。一“锅巴,你不是说自己聪明过人吗?那么我问你一个问题。”“好呀!一般没有什么问题可以难倒我的。”“既然如此,我问你,什么动物最爱问‘为什么’?”锅巴想了许久,答了个“不知道”。我眉开眼笑地说:“连这个都不知道?看你可怜,告诉你吧,是猪。”锅巴愣了一下,问:“为什么?”周围的同学一阵哄笑,他却一脸茫然:“笑什么笑,这叫不懂就问。”“猪最爱问‘为什么’!”不知哪位同学叫道。锅巴…  相似文献   

3.
问:静子姐姐,你好!我现在有个习惯,经常把作业给同学抄。我非常不愿意自己这样做,但如果不给那个同学抄他就会说我自私。我很想改掉这个坏习惯,可是怎么也改不了。我该怎么办呢?(小灵)梁嘉卉:给别人抄作业就等于害了他,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你给他抄作业,他自己没有学到知识,等他长大之后什么工作也没找到时,你不是害了他吗?即使他说你自私也不用理他,别人怎么说都不必在乎,重要的是自己怎么看自己。所以我觉得如果你真正为别人好的话,就不要给他抄作业。(嘉卉同学看得还挺远的啊!)梁彩云:如果是我,我会对那个同学说…  相似文献   

4.
小乌龟准备去旅行。可是一个人旅行多寂寞呀,他想找个伙伴和他一起去。小乌龟看见菜地绿叶上趴着一只蜗牛。嘿,小家伙也背着结实的小房子,多可爱呀。小乌龟上前打招呼:“哈罗,小不点儿,你叫什么名字?”蜗牛说:“我叫蜗牛,水牛的牛。”小乌龟感到奇怪:“你能长到牛那么大吗?”蜗牛摇摇头说:“我不再长大啦。”小乌龟笑道:“你这么小,还叫什么‘牛’,吹牛吧。”蜗牛伸出两只触角说:“我头上有两只触角,又背着壳,人们就叫我蜗牛啦。”蜗牛问小乌龟:“小兄弟,你东张西望的,丢东西了吗?我帮你找找。”乌龟说:“我想找个伙…  相似文献   

5.
姚兰 《老年教育》2014,(2):39-39
1.“你来决定……”如果想要孩子做什么事情,或想阻止他做什么的时候,可以这样说——“你来决定吧”。这样能给他一个清晰的认识:我自己决定了自己的行为,也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这样做,既可以教会孩子选择就意味着承担后果,而且也可以使父母避免充当约束他们的“坏警察”角色。选择了,并且对它负责,这就是真正的自由。  相似文献   

6.
罗兰 《中学生百科》2014,(10):31-32
我对林子琪最早的印象是一个胖胖的小男生,穿着灰不溜秋的衣服,脸上满是“萝卜丝”。之所以记得这么清楚,是因为有一天,他妈妈送他来幼儿园的时候说:“如果你不乖的话。就只能回家帮妈妈卖烧饼了。听到了吗?”小胖子用力地点头。“卖烧饼辛苦吗?”小胖子又点头。“你想卖烧饼吗?”他还点头!我在旁边舔着棉花糖见证了全过程,对这位杲杲的小朋友印象深刻,认定他是个好欺负的胖子。我很快付诸行动,经常这样问他:“你今天早饭吃的是什么呀?”他诚实地回答:“豆浆和烧饼。”我说:“我吃的是蛋糕。  相似文献   

7.
在古老的非洲,在埃塞俄比亚,豺、猴子和野兔被认为是最聪明的动物。尤其是野兔,虽说他个子小,但他的聪明却是远近闻名,就连体大凶悍的豹子都非常崇拜他。一天,狮子和野兔相遇了。虽说野兔内心有些害怕,但还是强装镇静地问:“老兄,你怎么见到我就流口水呀?”“因为我想吃你,难道你不是肉吗?”狮子贪婪地说。“可我太瘦、太小了,”野兔说:“你吃掉我之后,还会感到饿。我们为什么不一起去村子里找更肥的东西呢?”“你,你和我一起打猎?”狮子笑道:“你能捉到什么?”“你别不信,”野兔说:“如果我们不能捉到比我肥…  相似文献   

8.
邻居     
大公鸡和鸭子是邻居,可是,他们却并不来往,即使见了面也很少相互打招呼。因为在大公鸡的眼里,鸭子又丑又笨的样子实在讨厌,所以他根本就瞧不起自己的这位邻居,甚至这样想:“如果什么时候他能搬走就好了。”那天早晨,大公鸡正站在门前的台阶上练嗓子。他的邻居———就是那个被他认为是又丑又笨的鸭子凑过来,拍着双手说:“公鸡先生,你唱得真不错!”大公鸡斜了他一眼,继续练自己的嗓子。等他练累了停下时,鸭子又说:“我想和你谈一个问题。”“什么问题?你说吧。”大公鸡一副漫不经心的样子。“我觉得……”鸭子顿了顿,眼睛瞅…  相似文献   

9.
一年一度的高考刚刚结束。进考场前高三学生如临大敌的紧张表情,以及考完后“劫后余生”般的喜悦与兴奋,都再次让我反思:现代教育应该教会学生什么?学生寒窗苦读12年,到底学到了什么?我想肯定不会仅仅是试卷上那些东西,还应该有点别的,但这点“别的东西”到底是什么,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答案。如果这个问题你来问古中的老师,我想你听到的答案十之八九应该是一样的:选择,并且乐于承担自己的选择。  相似文献   

10.
上班前,他突然问我:“你上班好玩吗?”我想也没想就回答:“怎么会好玩?很辛苦的!”他说:“很辛苦,那你可不可以不上班?”我说:“那怎么行?不上班怎么能挣钱买我们想要的东西呢?”想了一会儿,他说:“那我去上班吧,我去挣钱买我们想要的东西。”  相似文献   

11.
问号是聪明人的拐杖,是聪明人取得成功的好帮手。老师经常说:“如果想成功,就要学会对自己提问题。问得越多,你懂得的也就越多;如果认为自己什么都知道,那么到最后会一无所获。”人总会有缺陷的,离开拐杖,走起路来就会感到困难,而问号就是我们的拐杖。在学习、生活或工作中。要把“为什么”作为自己的座右铭,要经常问自己:“为什么?”这样,你才会学得主动,才会取得成功。  相似文献   

12.
“你在干什么?”试试看,你会用什么口气说这句话?我曾经经常这样问我的学生,下意识中并不是要了解清楚他或她是在做什么,而是以此责备:“你不该做这样的事情。”所以,我经常会得到这样的答案:“我没有做什么。”所答明显非所问,然而,问题不在于作回答的学生,而是在于问题本身。  相似文献   

13.
怎样设计自己才算成功的设计?请听哲学家康德的理解,他认为,人的追求说到底就是四个问题,即:“我是谁?我要干什么?我能干什么?我如何去干?”果然是大哲学家,三言两语,就点明了人生的真谛。事实也正是如此,你究竟是什么“人”,你与“别人”的区别究竟在哪?你的优势与长处究竟在哪?说穿了,不正是体现在这四个方面吗?而古往今来的一切成功者,说到底,不也正是因为他们正确地回答了这四个问题吗?那么您呢?您思考过这四个问题吗?如果您根本就没想过,那么,您肯定算不上聪明的人。如果您想过而没能想清楚,那么,您肯定算不…  相似文献   

14.
“爸爸,你不理解我”“不,我偏不那样”,我们经常听到孩子这样的反抗声。父亲多半会生气,发出这样的感慨:“这孩子一点都不听话。”然而转念一想,是否在命令孩子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的时候,无意识的把自己的思维强加给了孩子?  相似文献   

15.
这期主题公布的时候,一个小作者在QQ上问我,是不是现实里无法实现的东西,只能靠想象来得以安慰。他问我的时候,我认真地想了想,可能最令人沮丧的现实是:现实并不像我们以为的那样糟糕,就像它从来也不像我们以为的那样好一样我们无计可施,只好说“这一切都那么美好”。嗯,人生就是这个样子,正因为这些未知的精彩,才有所期待。如果拥有时光机,你会对过去的自己说些什么?  相似文献   

16.
开心豆豆     
遭遇抢劫豆豆来到学校,上课铃声已经响过多时了。“出了什么事,这么晚才来?”老师问。“我遭到了匪徒的抢劫。”“我的天,他们抢走了你什么东西?”“家庭作业。”动物老师:“你脚上穿的是什么?”豆豆:“是皮鞋。”老师:“皮是从哪儿来的?”学生:“是从牛身上来的。”老师:“那么请回答,供你皮鞋穿,还供你肉吃的动物是什么?”豆豆:“是我爹。”不知所措语文课上,豆豆正在睡觉,被老师叫醒了。老师:“想睡觉,回家睡去。”豆豆:“可我爸爸对我说:‘懒虫,天天睡觉,学校睡去。’真难。”造句老师:“豆豆,请你用‘没有……  相似文献   

17.
前不久,我出差外地,意外遇到我的一位师弟,我问他:‘你怎么也跑到这里来了?”他说,他已经下海经商,在这里做生意。我莫名其妙:“你不是在一所有名的重点中学做了心理老师吗?我还记得当初你去的时候是满怀信心与希望,准备在心理教育事业上大干一番、有所作为。”哪知道他这样回答:“做心理老师没意思,没有地位,工资又低。”我问他为什么?他接着跟我谈了参加工作后所遇到的各种烦恼和不快,他甚至怀疑,这样下去会不会自己的心理也不健康了。  相似文献   

18.
明天 《家庭教育》2014,(12):10-11
没有理想的生活太病苦了 “妈妈,你小时候的理想是什么?”当10岁的儿子问我时,我随口答道:“理想?那多着呢!想当老师,当作家,当记者,还想当苗圃的园丁,还想当……”“妈妈你可真幸福,你有那么多理想,可是,我发现我什么理想都没有!”我这才发现儿子情绪低落,忙坐下来,认真地对他说:“你不是想当科学家,想当宇航员,还想当画家吗?”“哎呀,那都是小时候瞎想,太幼稚了,现在什么理想都没了!”儿子不耐烦地摆手。我安慰他:“没理想也没事,长大了喜欢什么就干什么。”  相似文献   

19.
康松 《青年教师》2006,(3):10-11
一、善于学习 先给老师们讲个故事,一位学者去向一位高僧求教。这位禅师请他坐下,然后给他倒水,水已经满了。沿着杯壁溢出来,可他还在倒。学者说:“大师,已经满了。”这时,禅师停下手。意味深长地说:“你的思想就像这杯子里的水。已经满了,如果你不先把自己杯子里的水倒掉,教我如何对你说惮?”为什么给老师们讲这个故事呢,因为在学校听课、评课时有时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当别人善意地提出自己对一节课的意见时,个别执教的老师总是爱打断别人的话,反复强调:“我是这样想的。”别人刚有一句,他已经有十句话在等着了。有自己的想法当然好,每个人都应有自己的思想。可是,先让人把话说完。先听听别人有什么想法,别人的想法有没有道理不好吗?  相似文献   

20.
有个不愿改掉自己的毛病而想换个环境的人找到刘向。刘向给他讲了这样一则寓言故事。猫头鹰准备搬家,斑鸠问:“你搬到哪儿去?”猫头鹰说:“我打算迁移到东边去,因为这里的人都讨厌我的叫声。”斑鸠说:“你改变你的叫声就可以了,何必搬迁呢?如果你不改变你的叫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