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孟京辉穿着黑色的皮衣,戴着耳麦,在巨大的钢化玻璃后而踱步。新戏《爱比死更冷酷》第二轮公演后,他回答一个观众的问题:“我也不知道这个剧的观众在哪儿,我想,在北京能找到10000个懂这个剧的人就够了。我相信,《爱比死更冷酷》在纽约,在巴黎,在布诺斯艾利斯能找到这样的10000个观众,在北京应该也能。  相似文献   

2.
有人曾经把克里斯蒂的谋杀剧称为“改编为剧本的侦探故事,是十分无聊的旧剧。”一位著名导演曾要求英国议会通过一条法律禁止该剧上演。作家威尔·塞尔夫要求将上演该剧是子多的伦敦圣马丁剧院推倒。一位十分热情的电影制片人曾表示,愿出一万美元购买将该剧改为电影的权利。这部剧的剧名叫《捕鼠器》,到今年11月已上演了50年,是世界上演出时间最长的一部剧。它已载入世界吉尼斯记录。这部剧的非常之处不是剧的本身,而是为什么报界对它的评价这么低,而却有这么高的叫座率?在一个有550个座位的剧院里,每晚坐满80%的观众。导演戴维·特纳说,“…  相似文献   

3.
1905年,巴黎秋季美术沙龙展出一批无政府主义者火焰燃烧般的绘画,其中一幅作品中的顽童胸像格外新奇,因而惹人瞩目。有观众对参展画家马蒂斯说:“瞧!这是野兽笼子里的多纳泰洛。”此处提及15世纪意大利文艺复兴雕塑家多纳泰洛,更值得注意的是“野兽笼子”的形象,表达了人们对这个画展的总体印象。评论家路易·沃塞勒在其主办的《吉尔·布拉斯》杂志上用“野兽”一词,称呼当年在美术沙龙亮相并坚称“按本能绘画”的一批年轻画家,使之继印象派之后的美术新潮得到了“野兽派”的怪名。  相似文献   

4.
京剧在中国有二百余年的历史,是最为完整、最具影响的中国戏曲剧种,它在一定意义上代表了中国的传统舞台表演艺术_京剧的内容多以演绎中国历史故事为主,如《将相和》、《群英会》、《空城计》、《三岔口》等,为中国观众喜闻乐见。近年来,京剧在移植国外题材内容方面做了积极的尝试,如根据意大利著名歌剧改编的京剧《中国公主杜兰朵》,在中国和意大利演出均获得很大的成功。如今,被称为“北京歌剧”的京剧受到愈来愈多国外观众的喜爱,许多外国朋友前来中国学习京剧。京剧有哪些特点,成为一名京剧演员需要哪些条件,在中国又是如何…  相似文献   

5.
《上海文化年鉴》2012,(1):223-224
上海木偶剧引全年演出共计600场,其中学生场演出95场,农村场演出62场.公益性演出198场。演出总收入4030000元。剧闭以“为了孩子,科学发展,实践探索,传承创新”的核心价值观作为创演工作的准则,在上海及全国几大省市轮番上演海派水偶剧《卖火柴的小女孩》、《海的女儿》、《阿里巴巴》、《新哪吒闹海》等剧目,其中许多剧目送到幼儿园、农村或民工子弟学校,受到小观众的热烈欢迎。  相似文献   

6.
张艺谋执导的意大利歌剧《图兰朵》在北京太庙上演,引起了极大的轰动,有人为那熟悉的《茉莉花》而自豪;也有人为离奇的“中国”故事而惊讶;有人为一曲回肠荡气的“今夜无人入睡”而激动;更有人被中西方文化结合的精萃而陶醉。《图兰朵》剧照“这是一个古老的东方传说...  相似文献   

7.
《上海文化年鉴》2012,(1):30-31
5月3日,“空中剧场建成启动暨虹口区中小企业文化服务公共平台启动仪式”在1933老场坊举行。当晚原创肢体剧《人模狗样》在1933空中剧院精彩上演,掀起都市白领观剧热潮。  相似文献   

8.
吉剧的魅力     
1959年,中国东北出现一个绚丽热烈的新剧种,因出自吉林省,故名“吉剧”.吉剧初期的代表性剧目传统剧《桃李梅》、《包公赔情》、《燕青卖线》和现代剧《江姐》等演出,盛况空前.70年代末,这些剧目进北京公演,连演50天,观众争先购票.戏剧名家张庚、李健吾、王朝闻、吴祖光诸先生均著文奖掖.有的兄弟剧种移植吉剧剧目,学练吉剧绝技.迨至80年代末,吉剧又在香港爆响.传统剧《三请樊梨花》演毕,叫好声不绝,掌声热烈.17家报刊发表评论文章,盛赞“精彩绝伦的演出”.  相似文献   

9.
当今意大利最受欢迎的剧作家是威廉·莎士比亚。本演出季度已经公演一批他的主要戏剧如《麦克佩斯》、《皆大欢喜》、《罗米欧与朱丽叶》和《威尼斯商人》,同时还在拉斯卡拉剧院上演了乔治欧·斯特雷勒新排演的威尔第歌剧《福斯塔夫》。在非英语国家中,意大利是上演莎士比亚戏剧最多和舞台效果最好的国家之一。目前的繁荣景象,其根源应追溯至  相似文献   

10.
一个德国小伙子的梦您知道吗?京剧《夜莺》,这出中国戏曲学院不久前演出的新戏,曾是卡斯股·贡德曼——一个德国小伙子的梦。这出由卡斯腾·贡德曼编剧及作曲的京剧一经在北京上演,就引起了不小的反响,一时间,记者的追踪采访,报纸、电台的宣传报道,使这出不为人所知的戏一下子升温,产生了良好的演出效果。在民族文化宫每天演出结束后,台下的观众都久久不肯离去,热烈的掌声饱含着观众对演出成功的由衷祝贺。“编剧及作曲是一位德国小伙子卡斯膝·贡德曼。”“还真不错。”“不容易。”观众一面以热烈的掌声回应谢幕,一面高兴地交…  相似文献   

11.
今年6月,在华举办的19位意大利当代艺术家参加的《意大利珍宝》美术展中,阿·弗拉斯乃迪的《寂静的早晨》、《静夜绿色》、《红色起源》和《记忆浮影》等15幅风格特异的作品,是中国观众了解这位意大利传奇画家的一个机会。[第一段]  相似文献   

12.
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2周年,“七一”期间,国家京剧院在梅兰芳大剧院推出庆“七一”红色题材演出季,推出5部讴歌党、讴歌祖国、讴歌人民、讴歌英雄的京剧作品;其中既有“现代京剧选场荟萃”集中展示红色剧目《白毛女》《杜鹃山》《智取威虎山》《蝶恋花》《红灯记》《平原作战》中脍炙人口的选场,又有大戏《红灯记》《白毛女》《智取威虎山》《江姐》依次上演。5场演出共吸引4000余名观众走进剧场,场均上座率超九成,票房累计收入64.85万元,实现了剧院接续红色传统、打造演出品牌、锻炼人才队伍、培育演出市场、服务戏迷观众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正2016年9月18日在洛杉矶举行的第68届艾美奖获奖名单中,《美国犯罪故事》(American Crime Story)击败之前呼声很高的《冰血暴》第二季,一举拿下最佳限制剧奖,最佳限制剧男女主角奖及男配角奖,不禁让人大呼意外。《美国犯罪故事》讲述的是20世纪90年代美国人耳熟能详的"辛普森杀妻案",因为辛普森前著名橄榄球运动员的身份及其黑人种族等敏感的原因,此案当时成为美国最轰动事件。把这样一件陈年旧案搬上荧幕,观众  相似文献   

14.
柏林上演莎翁名剧全本《哈姆莱特》柏林“绍布纳”戏院首次上演莎士比亚名剧《哈姆莱特》(全本),全本的《哈姆莱特》就连莎士比亚生前也从未演出过。从早上六点到中午十二点一刻,观众可以欣赏到真正全本的《哈姆莱特》。演员们没有即兴的台词,但他们精采的对白,使演出比迄今在德国舞台上上演的《哈姆莱特》更接近莎士比亚的原著。由米夏埃尔·格鲁贝尔导演的这出戏剧,由于演员们的出色表演,显得更加美妙绝伦。著名演员布鲁诺·甘茨饰哈姆莱特,尤塔·兰珀饰奥菲利娅。  相似文献   

15.
赵兴勤 《寻根》2009,(4):69-71
《顶灯》(或称《滚灯”),是多种地方戏时常上演的一个剧目。江苏省柳琴剧团也擅长此剧的搬演,曾带此剧赴日本、奥地利作文化交流演出。演员的精湛技艺,每每使台下观众掌声雷动。此剧目虽然流传甚广,然“顶灯”之渊源,却鲜有论者论及。韩健畅先生的《顶灯小考》(《当代戏剧》2007年第3期,以下简称“韩文”)一文,对“顶灯”之技来龙去脉作了较为清晰的表述,恰在某些方面弥补了这一缺憾,读后令人受益匪浅。但是,细细推敲,仍似有未尽之意,笔者拟就此略陈管见。  相似文献   

16.
近来,许多观众纷纷反映.打开电视机到处都是飞檐走壁的剑客侠女.这边是《碧血剑》、《神雕侠侣》、那边是《一代侠女》、《义薄云天》、一部接一部的武侠剧占领了荧屏的黄金时段。荧幕下,又有《射雕英雄传》等多部“金庸剧”拍摄正酣。与此同时.梁羽生的武侠名著《白发魔女》古龙的《楚留香》、《武林外史》也相继被搬上荧屏.轰动一时的电影《少林寺》也“重出江湖”再拍电视版的《少林武王》。一时间.荧屏上下“江湖”泛滥.“武侠热全面升温。  相似文献   

17.
文化大视野     
《中外文化交流》2012,(9):86-96
《凤仪亭》让世界聆听川剧美 近日,中西合璧的歌剧《凤仪亭》在美国林肯中心上演。新版歌剧《凤仪亭》由中央音乐学院著名作曲家郭文景根据同名川剧创作,由曾获奥斯卡最佳导演提名的加拿大著名电影导演Atom Egoyan执导,全剧舞美、配乐等均出自国际一线团队。剧中沈铁梅出演女主角貂婵,她用川剧高腔“搭档”京剧和现代音乐,向美国观众讲述了“吕布凤仪亭私会貂蝉”的三国故事。  相似文献   

18.
《中外文化交流》2010,(2):93-93
应2009年首届北京国际喜剧艺术节的邀请.台湾知名喜剧团体屏风表演班携代表作《莎姆雷特》,于去年12月第3次来京演出。《莎姆雷特》以“戏中戏”的形式。重新大胆诠释莎士比亚的4大悲剧之一《哈姆雷特》。自1992年首演至今,该剧已在台湾上演百余场.拥有14万观众。2007年,该剥首度登陆北京,受到大陆观众热烈欢迎,谢幕时全场观众起立鼓掌长达8分30秒。  相似文献   

19.
1992年夏季的一个晚上,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又一次在北京上演了老舍的话剧《茶馆》。这场演出是《茶馆》中几位老艺术家的告别演出。人们蜂拥而来,表现出观众对北京人艺的钟爱,也表明了这个剧院四十多年来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和受到的尊敬。44年前,也就是1952年6月12日的下午,在北京东城区的一座幽静的四合院里,历史学家、北京市副市长吴晗代表市政府宣布北京人民艺术剧院成立,著名剧作家曹禺出任院长。从这一天起,众多立志献身舞台艺术的演员麋集在此,组成了一个志同道合的群体,其中有人们所熟悉的叶子、舒绣文、田冲、刁光覃、夏淳…  相似文献   

20.
北京人民艺术剧院的经典话剧,第三版《雷雨》于“2006中国化节”期间,在日本东京四季剧团“秋”剧场上演,这部以人性为主要请批示的经典剧目,超越了语言的障碍,深深地打动日本观众。该剧由顾咸任导演,[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