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康熙字典》作为字书,率先在“薪”字下列出了一个义项:“草亦曰薪”;晚清之《经籍纂诂》未录。后来,《中华大字典》“薪”下引了《说文》“荛也”及《通训定声》“草柴”之说,而未加按断,模棱两可。近出《中文大辞典》、《中文形音义综合大字典》与新《辞海》等,均于“薪”下列有“草”义;而新《辞源》又付之阙如。集汉语字书之大成的巨著《汉语大字典》(1986~1990)亦将“薪”之“草”义排除在外(见第五册3306页),《汉语大词典》因之。“薪”字有无“草”义,语言学界历来看法不一。至今,权威辞书不收这个义项,我们不敢…  相似文献   

2.
由"谯"字"酷烈"义为缘起,笔者通过分析《辞源》《辞海》《汉语大字典》《汉语大词典》等大型语文辞书中"谯"字的释义处理,结合大型语文辞书义项的设立原则,探讨"酷烈"的义项设立问题。  相似文献   

3.
陈智峰  李小丽 《文教资料》2006,(32):150-151
《孔雀东南飞》一诗中“三日断五匹,大人故嫌迟”句中之“故”,现行高中语文教材,即“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语文(必修)”(“经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2002年审查通过”)第三册第9页,注释为“总是,老是”,整句诗解释为“婆婆总是嫌我织得慢”。笔者对此解释心存疑惑,于是查了大量古汉语相关辞书,如《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学生古汉语词典》、《词源》、《辞海》、《汉语大字典》、《汉语大词典》、《虚词诂林》等,发现“故”字并无“总是,老是”之义项,显然这是个误释。据上下文看来,此处“故”字是作副词,修饰后面的动词“嫌”字…  相似文献   

4.
释“臻”     
《汉语大字典》 《汉语大词典》中“臻”字所收义项都是七个,但七个意义并不完全一致;另外,所收义项与所引例句有些并不恰当,不能清晰地反映“臻”的意义.鉴于此,本文从“臻”的本义出发,结合其常见的词语搭配情况和构词情况,认为“臻”的义项应为六个,并说明了这六个义项之间的引申关系.  相似文献   

5.
《汉语大字典》、《汉语大词典》、《辞源》、《辞海》四部辞典在解释“青”字时存在一些不足,如释义含糊、书证晚出、义项缺漏等,本文提出一管之见,以供这些辞书修订时参考。  相似文献   

6.
《汉语大字典》收"弃"(古文"棄")字6个义项:(1)舍去,抛弃;(2)除,废除;(3)遗忘;(4)古代放逐刑罚名称;(5)抛尸于野;(6)人名。本文从"弃"字的造字理据和文化内涵方面进行探究,认为"弃"字应当增补"杀"这一义项。  相似文献   

7.
“赞”在《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里有三个义项,均为语素义义项。从现代汉语的语言事实看,这个处理似不合适。①“帮助”较稳定,是语素义义项。②“称赞”已有单独当动词、形容词、名词使用的趋势,已经发生词汇化。③“赞体”应注为词义义项。  相似文献   

8.
《汉语大字典》(第二版)"宀"部在"义项缺失""义项概括失当"等方面尚有不少可商榷之处。该文对其部分内容予以考辨,以期对《汉语大字典》的修订起到一定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9.
“位”字在现代汉语言语生活实践中是一个使用频率高且易错的敬称量词。本文首先从“位”字的义项出发,在《汉语大字典》中去寻找其敬称色彩的来源;其次,结合北京大学CCL语料库(网络版)来梳理概括出“位”字使用所必须遵循的原则;最后,指出“位”字在实际运用中所具有的特殊性,进而促进“位”字的正确使用,给汉语教学,特别是把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提供一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0.
“不”,从古到今一直作否定副词。我国第一部按部首排列的字典《说文解字》释“不”为:“鸟飞上翔不下来也。”根据这一本义,以后的字、词典,直到《现代汉语词典》都收有表示否定意义这一义项。然而,“不,能当语助词,无词汇意义”这一义项却被一些字、词典的编纂者遗忘了,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小小的疏忽。例如,《康熙字典》、《辞源》、《现代汉语词典》、《新华词典》、《新华字典》都没有收这一义项。《说文解字段注》也未注  相似文献   

11.
本根据《论衡》一书中“劣”字的用例,对《汉语大字典》解释该字三个方面的缺失进行了补正:一理解例勾欠准确;二、义项不全;三、例证过晚。  相似文献   

12.
“欢”字在《乐府诗集》中经常以代词的形式出现。《汉语大词典》《汉语大字典》中对它的解释均作指代“情人”,但据笔者考察,这种释义是错误的,它指代的应该是“男子”。  相似文献   

13.
《汉语大字典》、《汉语大词典》、《辞源》、《辞海》四部辞典在解释“青”字时存在一些不足,如释义含糊、书证晚出、义项缺漏等,本文提出一管之见,以供这些辞书修订时参考。  相似文献   

14.
释“鬼”     
胡津龄 《学语文》2003,(4):47-47
《现代汉语词典》《汉语大字典》《辞海》《辞源》,“鬼”的第一义项都是“迷信者以为人死后离开形体而存在的精灵”。《说文》:“人所归为鬼,从人,象鬼头,从厶,鬼阴气贼害,故从厶。”“从人,象鬼头”是指该字为“人”的象形,但“鬼头”是什么样子呢?  相似文献   

15.
蔡文杰 《学周刊C版》2014,(6):231-232
“发”字在《汉语水平词汇与汉字等级大纲》(以下简称《HSK》)中是甲级动词,其常用度很高。本文结合《现代汉语词典》(第六版)和《倒序现代汉语词典》中“发”字组成的所有复辞,在《HSK》中筛选出留学生常用的28个,重点分析探讨“字本位”理论复辞构辞法在对外汉字教学中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曾”字在《汉语大字典》中有两种读音、11种释义.本文以“曾”的字形演变为线索,梳理“曾”字的本义、引申义和假借义,探索该字的源和流,以求还原其意义的演进过程.  相似文献   

17.
在文白异读的处理上,《汉语大字典》“差”字的音义有以下两点不足:义项缺漏,例证与音项不合。通过几部字典的比较,指出当前字典里文白异读字处理上的不足:注音不统一。并指出:现在的文白异读字是个封闭的词群体。数量不多,宜标明〈文〉〈白〉之别。  相似文献   

18.
初中语文第一册《诗词五首》中的《过故人庄》有这样一句:“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其中“斜”字是读作 xiá,还是读作 xié,课文没有注音,因此,许多人对此字的读音也就不尽相同。笔者认为此字应读 xié,而不应读 xiá。《中华大字典》对此字注音为:“徐嗟切,音邪”,《辞海》对此字注音为:“习耶切,音邪”,《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对“斜”注音  相似文献   

19.
“百足之虫,死而不僵”这一成语,人们都已熟知。而对其中的“僵”字,一些辞书和书籍却注释为“僵硬、不活动”,笔者以为这是不妥当的。《辞海解“僵”字共有四个义项,第二个义项为“不活动,僵硬”,该义项下所列书证之一为“百足之虫,死而不僵”.《汉语大字典顺释“僵”字之第二个义项也为“僵硬,不活动”.所引书证日:“《红楼梦》第二回:‘古人有言,百足之虫,死而不侵’”.另,文化部《红楼梦》校订出版小组注释该句时也说:“百足之虫,指马陆、蜈蚣一类节肢动物,这类动物被截成几段后仍会活动,故称死而不僵”.《汉语大…  相似文献   

20.
"发"字在《汉语水平词汇与汉字等级大纲》(以下简称《HSK》)中是甲级动词,其常用度很高。本文结合《现代汉语词典》(第六版)和《倒序现代汉语词典》中"发"字组成的所有复辞,在《HSK》中筛选出留学生常用的28个,重点分析探讨"字本位"理论复辞构辞法在对外汉字教学中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