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掷标枪最后用力技术的再认识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宋广林  闵凡亭 《体育学刊》2004,11(5):122-124
在分析和研究掷标枪最后用力技术的基础上,从掷标枪最后用力技术要求的本质出发,对一些有争议的技术环节提出看法,将最后用力技术分为5个阶段:右蹬技术、左蹬技术、“满弓”动作、“鞭打”动作、出手动作。  相似文献   

2.
投掷标枪技术比较复杂,尤其是最后用力。其原因主要表现在人体处于快速移动中,要在0.2秒左右时间内完成右腿的发力、髋轴的蹲转、良好的满弓、强有力的左侧支撑、器械的控制、以及高质量的“鞭打”等一系列动作上。如果说最后用力是投掷标枪中的关键技术,那么“鞭打”又是最后用力技术中的关键。据此,我在平时的教学训练中,坚持以“鞭打”技术为重点,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正>前掷实心球能有效发展学生上肢力量和协调性,是落实体育核心素养、培养“运动能力”的载体。在前掷实心球过程中,最后的挥臂鞭打用力是投掷动作的关键一环,此环节中易出现“没有鞭打动作”“用力鞭打意识不强”“鞭打用力不够”等问题;教学中如果只用“远度分值”判断强化“最后鞭打用力动作”是否有效,  相似文献   

4.
<正> 教授标枪的最后用力技术,简单的方法是选择原地投掷做为最好途径。原地投标枪是在双腿支撑状态下进行的全身用力动作,在整个用力过程中,能否形成“满弓”用力动作,是评定最后用力技术好坏的重要标准之一。要在原地投标枪中,形成良好的“满弓”用力动作,应具备如下几方面的条件。一、形成良好的原地投枪预备姿势原地投标枪是完整投枪技术的一部分,在最后用力的动作结构上与完整投枪是相同的,但在形成最后用力的预备姿势上却有区别(见图1 A.B)。  相似文献   

5.
通过运用三维运动学分析的方法,对现阶段我国15名运动员32次的试掷进行研究发现,我国选手在最后用力中存在右脚着地瞬间躯干倾角偏大,身体对器械的超越不够,“满弓”形成瞬间上体抬起过大,上肢移过支撑点过早,右肘弯屈过大和提前用力等问题,缩短了最后用力的距离和幅度,造成“满弓”动作和用力效果不好等现象。  相似文献   

6.
标枪运动是复杂的多轴性旋转项目,伴有反关节用力的技术动作,且具有一定的正负加速度的投掷运动。就投掷臂而言,最后用力阶段不仅要完成转肩翻肘动作,使投掷臂和标枪处于“鞭打”前的正确位置,增加最后用力的工作距离,而且参与“鞭打”掷枪动作,为提高出手初速度创造条件,其中,肘关节完成由屈曲到伸展动作的技术难度很大。  相似文献   

7.
<正> 标枪是一个比较复杂的人体多轴性运动项目,短时间内技术不易掌握。我们经常看到少年标枪运动员在训练、比赛中存在着较多的技术缺点,尤其是在最后用力这一关键技术上存在的问题更多,影响了标枪成绩。那么有哪些技术因素会影响最后用力动作的正确完成呢? 一、过分强调“满弓”动作影响用力节节 在标枪技术训练时,教练经常强调最后用力的“满弓”动作,即运动员在出枪前要形成良好的超越器械动作,使投掷时的工作距离加长,这个原理无疑是正确的。但少年标枪运动员能否做到这一要求呢?通  相似文献   

8.
标枪投掷中,最后用力是整个技术的关键也是在标枪教学中需要改进和提高的重点,特别在最后用力的一瞬间,从开始发力到形成“满弓”超越器械技术更是教学的难点,结合自己在教学中的体育探讨最后用力“满弓”技术的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9.
对我国男子标枪优秀运动员15人32次试掷的最后用力技术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我国运动员普遍存在着右肩,特别是右肘提前加速的现象。没有“延缓”末端环节的用力,提前对标枪进行了加速,破坏了“满弓”动作的形成和环节用力的顺序等现象。  相似文献   

10.
掷实心球动作实质上是投掷动作中最后用力的后一部分,即从“满弓”开始完成动作,因此,关于动作要领及其错误动作的纠正方法,查找投掷教材即可。这里我们着重分析头的作用,其实学生投掷中的许多错误也都与头有关。   一、投掷理论分析头的作用   投掷理论指出,头在投掷中起着重要作用,它直接影响肌肉的拉紧与放松,并有助于身体的平衡和完成超越器械,推球前的抬头有助于提高出手高度和出手角度。   二、准备姿势时头的动作及其作用   投掷实心球动作是从“满弓”开始。此时,头的动作应该是充分后仰,这有利于“满弓”更加充…  相似文献   

11.
李浩然 《精武》2012,(1):27-27,29
双手头上抛掷实心球技术动作实质上是投掷标枪技术动作的最后一部分,即从"满弓"到器械出手,属于鞭打用力过程。双手头上抛掷实心球错误动作的产生与鞭打动作正确与否有很大关系。运用鞭打动作原理解析抛掷实心球的错误动作,便于学生理解。  相似文献   

12.
运用肌电与摄像的同步对部分优秀女子沙滩排球运动员跳发球的测试结果表明,“屈肘后引”的引臂技术较为合理,鞭打能量的传递模式,无论做鞭打动作环节加速的向心收缩肌肉用力顺序,还是使环节减速的离心收缩的肌肉用力顺序,都是先近侧环节后远侧环节,能量依次传递。这是最优化的上肢鞭打动作,并可作为判断运动员鞭打技术动作协调性的依据。  相似文献   

13.
男子标枪运动员“第二支撑制动现象”的运动学特征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借助KS— 16mm高速摄影机 ,对我国第五届大学生运动会前 8名男子标枪运动员最后用力双支撑阶段的投掷动作进行了拍摄。研究结果 :把髋理解为“第二支撑制动环节” ,有助于对该环节的重视 ,更有助于了解其在最后用力过程中产生制动所发挥的作用。“第二支撑制动现象”的出现 ,对上肢的“鞭打”动作 (投掷效果 )有着直接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前言掷标枪教学,是体育学院体育系田径课程主要教学内容之一。多年来,本人在教学实践中看到,学生们在学习掷标枪技术过程中,往往因为下列原因对技术动作掌握得不够理想,或影响较大幅度地提高运动成绩,即:助跑最后两步节奏不好;投掷步与最后用力动作衔接不紧密;最后用力阶段用力顺序不正确,“满弓”动作做不出来,或腿蹬地方向、手臂挥摆方向不正确;不沿标枪纵轴用力;标枪出手时机掌握不谁确,等等。本人认为,分析这些原因,根据个人特点,设计出一套旨在帮助学生迅速掌  相似文献   

15.
垒球投掷要把已获得的速度,最后前臂以鞭打式用力将器械向前上方投出。鞭打式用力对小学生要求虽高了些,但在获得器械出手初速时,同样很重要。大多数学生很难完成这一动作,它除了学生自身的原因外,我们认为教师的示范存在两个使学生不易把握动作要领的不足:一是用常规的方法示范,由于动作快学生抓不住动作要领;二是采用较慢的动作示范,又表现不出鞭打式用力的特点。针对这个问题我们采用挥鞭(绳)诱导练习法,诱导学生在利用短绳完成鞭打动作过程中领会鞭打式用力动作要领。1.双脚前后站立,持绳于肩前上方,然后重心前移,以胸腹肌收缩带动上臂…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掷标枪运动中鞭打技术动作的研究分析,寻找鞭打技术动作中存在的问题。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以及力学分析等研究方法,对鞭打动作在掷标枪最后用力过程进行分析,寻找和解决提高运动成绩的途径,为今后的教学和训练提供有利的依据。  相似文献   

17.
标枪投掷中右腿与鞭打动作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对世界优胜标枪运动员技术图片的观察和分析,就右腿动作形式讨论了其动力和制动作用对形成有效鞭打动作的关系。认为在最后用力的准备阶段,为使身体重心迅速前移,右腿的动作形式是推送,而不是转蹬式跪蹬;最后用力阶段右脚趾之所以始终与地面保持接触是为了髋部固定继而为上肢的鞭打动作创造一个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8.
掷标枪最后用力阶段左侧支撑技术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大量的文献资料研究表明,掷标枪时,在最后用力阶段,左侧支撑技术对形成“满弓”,对标枪出手速度、出手角度以及最后用力的工作距离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前言掷标枪技术中的鞭打动作是运动员从躯干动作开始,到手的动作结束的依次性用力动作。它的动作质量如何是决定成绩优劣的关键,是“有效的投掷技能的生物力学核心”,因此,这一动作被誉为掷标枪技术的灵魂。一些生物力学的专著普遍认为,鞭打动作的合理性在于动量传递。山于躯干和上肢相比,质量很大,因此,在掷标枪时,山躯干开始的鞭打动作,自然“在发挥动量时是  相似文献   

20.
文章以2020东京奥运会女子标枪前八名运动员最后用力阶段身体技术表现为研究对象,对2020东京奥运会女子标枪最后用力阶段的身体技术中的左右侧进行研究。方法:主要采用专家访谈法、视频分析法和及数理统计法。结果:最后用力阶段右侧身体技术中存在未完成“满弓”技术动作的行程;第四名至第八名运动员控制肘关节失利导致肘关节转动过早;第四名至第八名运动员转肘翻肩动作完成得过早;第二名至第八名运动员左腿能够承受负荷较大冲击力的水平比较差能量损失比较大;三至八名运动员的左腿蹬伸能力比较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