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马克思主义理论属性和终极使命需要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构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研究学科是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重要条件。从马克思主义与大众化探析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研究学科的逻辑起点和属性,阐释以本体论、方法论和时空论为基点确定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研究学科的研究对象,厘清纵横双向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研究学科的学科支撑,将有利于促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研究学科的建设与发展。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是大学生了解和认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主要途径之一。在课程的讲授过程中推进马克思主义在青年学生当中的大众化,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出努力:在授课方式上贴近学生的话语体系和思维习惯,注重教学载体的多元化和感性化,以通俗化的方式推动马克思主义的大众化;对马克思主义进行“全景式”解读,突出马克思主义的整体性,直面学生思想中的困惑,使其深刻领悟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精神实质,避免在大众化的过程中将马克思主义理论庸俗化;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过程从本质上看就是理论联系实际的过程,要促使学生化理论为德行和方法,启发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实际问题。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思想具有深厚的理论基础和思想来源。马克思、恩格斯有关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思想的论述是新时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第一个理论基础和思想来源;列宁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系统阐释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思想的核心——群众路线的思想,是新时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第二个理论基础和思想来源。厘清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思想的渊源,有利于深刻理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也有利于推动新时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实践。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一个向群众传播马克思主义的过程,具备传播学研究的基本要素与结构。从传播学的角度来看,中国共产党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历史上,注重发挥群体领袖的作用;注重把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与传统文化和群众日常生活结合起来,实现表述内容的通俗化和多样化;发挥论战与讨论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促进作用。在当前新的形势下,需要借鉴传播学的理论,促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媒体的现代化;提高普通民众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中的参与度;积极探索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效果评价理论。  相似文献   

5.
李秀芝 《考试周刊》2012,(56):21-22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在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进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前提是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地位,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主要内容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大众化;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基本路径是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相结合;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基础是开展思想政治理论教育。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决不能止步于通俗化,而是包括紧密相联的三个环节:真、善、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第一重境界是求理论之真,即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理论必须具备科学性和彻底性,这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理论前提;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第二重境界是务理论之善,即人民群众所要接受的理论必须是在实践中能够实现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科学理论,这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内在要求;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第三重境界是致理论之美,即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理论必须能够成为人民群众改造世界的武器,创造一个"美"的世界,这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最终目的。  相似文献   

7.
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具体途径和方法有很多,针对不同的客体有不同的方法。但作为推进马克思大众化的主体要有效地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则必须落脚到改善民生上。在当今社会,改善民生更是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根本切入点。因为只有改善民生,关注民生问题,才能从根本上创新马克思主义理论,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奠定科学的前提;只有改善民生,才能调整好新时期的利益结构,为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创造良好的利益认同机制;只有改善民生,才能增加人们对马克思主义的认可度,增加党在新时期的群众基础,从而从根本上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相似文献   

8.
任何一种理论的产生都是对那个时代的深刻反映。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国情以及与中国时代紧密结合的必然结果,反映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进程。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到大众化马克思主义包含了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不仅是一个认识过程,还是一个实践过程的理解。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必然选择,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体现的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的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的统一。由此,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凸显的是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中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的普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任务。高校凭借雄厚的师职资源业已成为有效实现这一任务的主阵地,而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推进高校马克主义大众化的最主要载体。分析并深入理解大学生理论学习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关系,明确在大学生理论学习中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原则,探索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视角下加强大学生理论学习的途径,是在实践操作层面上有效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早期传播史也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早期实践史,为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提供了很好的历史范本。理性透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早期实践,对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有重要启示:在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中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在满足人民群众的理论需要和维护与实现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中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在改进马克思主义传播方式中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在与非马克思主义、反马克思主义思潮论辩与较量中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