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这该是一个怎样的年度? 这该是一个怎样的国度? 从四川汶川大地震的沉痛到鸟巢的阵阵国歌唱起。我脑海里总是有一个词语萦绕——生命!2008年我们似乎注定要见证生命之重与生命之轻,以及生命的庄严与美丽——在强大的自然灾害面前,生命脆弱而庄严,在标志挑战生命极限的奥运会上,生命以力的爆发呈现其重量与绚烂。  相似文献   

2.
顾建芬 《教师》2014,(12):1-1
在细雨轻拂的午后,拜读冯建军教授的《生命与教育》,宛如当年静坐于阔大的教室聆听他的教诲,依然有怦然心动的感觉。生命、诗意、幸福……这些个庄严而又妩媚的同儿,曾经在他的唇间美丽地跳跃,而今在他如椽的笔端静静地流淌,又一次缓缓地浸润了我的心田。  相似文献   

3.
美丽的生命     
方见艳 《新读写》2010,(10):40-41
生命,当我感受这个词的时候,我竞有些手足无措,因为我不知如何准确诠释它的真谛,不知用什么词藻去形容它的特别。或许吧,这易见却庄严的词只能用美丽形容,尽管有些平淡但却实在而朴素。  相似文献   

4.
沈从文的中篇小说《边城》描绘了诗情画意的茶峒风情,展示了湘西世界和谐的生命形态,创造出闪耀着神性之光的理想人物,体现着人性中庄严、健康、美丽、虔诚的一面,歌颂了自然的人性之美,反映作者的理想之美。  相似文献   

5.
沈从文的中篇小说《边城》描绘了诗情画意的茶峒风情,展示了湘西世界和谐的生命形态,创造出闪耀着神性之光的理想人物,体现着人性中庄严、健康、美丽、虔诚的一面,歌颂了自然的人性之美,反映作者的理想之美。  相似文献   

6.
维持原貌     
有一个皇帝想整修京城里的一座寺庙,派人去找技艺高超的设计师,希望能够将寺庙修得美丽而庄严.  相似文献   

7.
有一个皇帝想整修京城里的一座寺庙,派人去找技艺高超的没计师,希望能够将寺庙修得美丽而庄严.  相似文献   

8.
杨明贵 《天中学刊》2011,26(4):57-60
杜丽娘的"慕色而亡",在中国古典戏曲舞台上是一则极富传奇色彩的爱情故事,在精神分析学的视域中又是一个极其罕见的研究个案。在文化史的层面上,杜丽娘在《牡丹亭》文本世界中的"非正常"死亡,本质上是对"人性解放"的一次献祭,是汤显祖本人为自己的"言情"理论所作的一个具象化的注解。通过对杜丽娘梦中爱情和伤情而死的描写,剧作者以极大的道德勇气赋予了男女之间的原始生命冲动以灿烂、圣洁的色彩,使历代读者在情欲的奔放中感受到了源自生命本源处的美丽和庄严。  相似文献   

9.
12月12日晴如果说生命是一座庄严的城堡,如果说生命是一株苍茂的大树,如果说生命是一只飞翔的海鸟,那么,感恩是穹顶的梁柱,是深扎的树根,是扇动的翅膀。没有感恩,生命的动力荡然无存,没有感恩,生命的美丽戛然而止。感恩朋友。朋友和我们在一起的一朝一夕,点点滴滴,都是友谊赐予我们的幸福。因为有了朋友,我们可以倾吐心声;因为有了朋友,我们有了一起奋斗的战友;  相似文献   

10.
沈从文在湘西这个孕育着楚文化的环境中成长.他接受着自然环境对生命的洗礼,纯粹地经历着种种人事,固执地将生命放逐,得到了一种生命不断前进的自然力量.他讴歌湘西世界中人性的美,生命的美,以此表达人性最真切的渴望,但这份美丽因难避当时社会的黑暗与残忍以及人物自身悲哀气质的一些情愫,总使人忧愁.美丽而忧愁成为沈从文作品的基调和色彩.沈从文以自己对人性的理解,以自己的审美取向,通过一种简单、充满温爱的自然笔法,形成独特的创作方式:美丽的表达.  相似文献   

11.
"美在生命"的文学理想贯穿于沈从文湘西题材小说创作中。这些作品,热情赞美生命的健康与雄强,憧憬生命的淳朴、优美与向善,表现生命的沉迷和人性苏醒,成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道缤纷璀璨的风景线。它不在于给文坛留下多少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而在于凸显一种真实自然、健康雄强的精神气质,表征一种淳朴率真的文化形态和生命力量。沈从文歌唱生命的庄严和美,说到底还是为了"燃起这个民族被权势萎缩了的情感,和财富压瘪扭曲了的理性"。  相似文献   

12.
无论是清秀优雅的绘画,还是动人悦耳的音乐都能给人以美的享受,而数学和绘画、音乐一样也蕴含着美,本文介绍了《高等数学》的理论美、简洁美、对称美、和谐美、悲壮美。  相似文献   

13.
话本小说的产生、发展、流变和盛衰,都与其本身所具有的消费功能及艺术特征有着直接的关系。话本小说不仅具有满足市井细民日常生活需要的功能,而且具有满足市井细民欲望想象的功能,与消费需求相适应。话本小说形成了谐趣与严肃兼备、节义与忠孝并重、英雄与美人纷呈、诗词与散文结合、传统与时代博弈的艺术特征。  相似文献   

14.
元明水浒戏在审美趣向上大不相同:人物形象上,元代水浒戏以俗为美,而明代水浒戏则富于伦理美;剧场氛围上,元代水浒戏幽默风趣,喜剧色彩突出,而明代水浒戏庄严肃穆更倾向于崇高之美;语言上,元代水浒戏本色当行,而明代水浒戏因文人参与而富于绮丽之美。这种审美趣向的差别折射了时代变迁。  相似文献   

15.
沈从文在自己的小说创作中,始终将人性中真善美的部分作为重点加以表现。这种人性美既是沈从文作为"乡下人"的人生经验复现,同时也是其赖以在现代化的世界中实现精神独立的力量依托。在具体的小说文本中,美好的人性主要表现为生命自由的追寻、自我尊严的觉醒以及纯净人生的渴求等三个方面,寄托了作者内心深处的人生理想与价值观念。正是这种对于人性美的坚定信念,使得沈从文在纷繁复杂的社会生活中间找到了自己前行的方向,并最终为读者谱写出一曲曲忧伤但又不失宁静的唯美乐章。  相似文献   

16.
曾景祥中国画的意境美具有4个特点:一是描绘了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的优美的生活图景;二是抒发了作者对生活无比热爱的满腔激情;三是图绘中的生活图景和画家的思想感情水乳交融;四是其创造的艺术境界往往令读者产生心驰神往的审美感受。  相似文献   

17.
审美教育:大学语文教学的核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语文教学应以对大学生进行审美教育为内在核心,这是因为本学科根本目的——实现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也是本学科教育对象、内在特性以及教学过程规律特点的客观要求。大学语文教学就是审美欣赏和教会审美欣赏,寻找在读者(学生)和作者之间超越物我、超越时空的心灵契合,为心灵与心灵的沟通架起一座桥梁;大学语文教学必须以激情为动力,以美景为平台,以生活为基石,始终关注生命的终极意义。  相似文献   

18.
孟浩然是一个政治上不得志而又洁身自好的封建人,只是一个钟情于山水田园而且独标风韵的大诗人。他的思想行为上不忘仕进而又偏爱隐逸,他的心境虽有仕与隐的矛盾痛苦,但又以平和闲静为主。他以简净自然的笔墨把大自然的美景摄入诗中,形成了以清幽寂静、高远空间为特征的诗歌歌意境,给人以清淡之美。  相似文献   

19.
诗是可以解读的.正是因为诗可以解读,欣赏诗才有乐趣.诗才能够给读者美的享受。但是诗歌欣赏活动是一种需要欣赏者的创造力的特殊的艺术鉴赏活动,它比欣赏小说、散文等其他文学文体更需要欣赏者参与发现和创造诗美的工作。诗歌欣赏的主要任务是寻找诗美。诗美包括诗的抒情的美和形式的美。在欣赏诗时,不要把诗的内容与形式截然分开,特别要重视诗的形式的美。诗的视觉美在现代诗歌中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