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三星堆青铜器和商代中原青铜器艺术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6年8月在四川省成都广汉市三星堆遗址中出土的公元前13~14世纪左右的青铜器,器形高大、造型生动、结构复杂、神秘瑰丽,其造型、功能等迥异于我们熟知的古代中原文明,本文从青铜器的造型、装饰、原料来源、铸造工艺及宗教崇拜等几方面将两者进行了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2.
淮安出土的商周青铜器以铸造精良和纹饰精美而著称,是江苏省出土青铜器较多的地级市之一,许多铜器为全国考古发掘中所仅见,是中国古代青铜器的一个重要出土地。新中国成立以来淮安出土的商周青铜器大致可分为商、西周、春秋、战国四期,有着较高的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3.
文章根据最近几年新疆的考古发掘情况及学者们对新疆史前青铜器研究的最新进展,综合分析了新疆史前青铜文化研究的北方青铜器类型学研究、史前青铜文化的交流研究、史前青铜器的成分研究、文化圈研究等四个方面的内容,分析了其研究成果及其存在的不足之处,并根据这些不足提出了在今后的研究中有必要加强区域类型学的研究,以此来弥补新疆史前青铜文化研究中存在的不足,并为破解史前文化谜题提供手段和方法。  相似文献   

4.
从近几年新疆和西北其它地区的史前青铜器发现与研究的情况看,在北方青铜器类型学、青铜文化交流、青铜器成分等方面有较大的进展,有关中国西北青铜文化圈的研究也取得了一些成果,但也存在很多问题。将新疆的史前青铜器纳入中国北方史前青铜器的范围中将有利于中国北方地区史前青铜器的整体研究,应成为今后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5.
三门峡虢国青铜文化是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高度交融的产物 ,青铜器的类型、形制、纹饰和铭文蕴含丰富的文化内容 ,当其与政治、经济、军事等活动结合起来之后 ,进一步酿造出崇礼乐、尊鬼神、尚武勇的青铜文化。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宏观方面对秦、楚青铜器的发展过程进行了比较,并对其后深层次的社会原因进行了探讨,指出秦胜楚灭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秦能率先冲破周礼的束缚,而楚则陷于周礼不能自拔。  相似文献   

7.
《考试周刊》2017,(76):174-176
商周时期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商周文化对于中国的传统文化的发展也起到了奠基的作用。中国青铜文化的发展繁荣,成为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在青铜时代,龙纹成为青铜装饰艺术的一大主题,反映出了当时的宗教信仰。甚至龙纹青铜器与政治统治有了联系。另外,龙纹的形态演变也反映了不同时期的社会审美意识转变。  相似文献   

8.
赵国青铜文化简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国青铜文化遗存分布地域主要在晋太原盆地、冀中南石家庄、邢台、邯郸地区及冀西北代地,这也正是赵国统治的中心地域。越国疆域从越襄子立国初具规模至武灵王时期空前扩大,号称“地方二千里”。上述地域始终是赵国统治的腹心地区,其所发现的青铜文化遗存无疑是赵国青铜文化的代表,也一定程度反映了赵国青铜文化的繁盛和广布。其主要内涵分为饪食器、酒器、水器、乐器、兵器、车马器、生产工具、杂器及青铜雕塑等类,其冶铸、装饰工艺和造型、纹饰艺术等方面居于先进水平。  相似文献   

9.
虢国墓地为西周大型邦国贵族墓地,上世纪50年代和90年代先后两次大规模发掘,出土了众多的西周中晚期青铜器,这些青铜器大多为青铜礼器,有少量的明器.从器物类型学的角度看,这些青铜器的纹饰、造型、范线、垫片以及制做方法等均属青铜礼器鼎盛时期的产物,具有器形固定化趋势和不断创新两大特征,在中国青铜器发展史上占据着重要地位.本文认为该批青铜器应为鼎盛时期的产物,但达到全盛的虢国青铜器在西周晚期显然已有了衰落的前兆,这些可以从其固有的诸多特征上得到证实.  相似文献   

10.
青铜器上的浮雕、半浮雕装饰纹样,凤鸟纹占了很大的比例,那么商朝的人为什么要以鸟纹作为装饰?周朝又何以承袭商人之好呢?专家们就这一问题进行了种种有益的探索,和大胆的假想,但由于难以复原生活,拿不出有力证据,所以看法总难统一。  相似文献   

11.
论我国古代青铜器与早期国家政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古代青铜器与国家政治关系密切,主要用来制造维护奴隶制王朝统治的兵器和礼乐器,充分体现出"国之大事,在祀与戎"的重要内容.青铜器在我国早期国家农业生产中的作用不是特别突出,在维护统治秩序方面作用巨大,从而使奴隶制国家的组织能力和管理能力比较强大.适应当时的生产力的发展,创造出丰富的社会物质财富,是我国古代青铜器和其他国家早期青铜器的显著区别.  相似文献   

12.
金属文物的保护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主要论述了青铜器和铁器文物的锈蚀机理及保护方法,并介绍了一种适合于中小博物馆保护金属文物的简单易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早在夏代的初期,已经出现了铜器的铸造。根据对偃师二里头夏代遗址发掘所发现的夏代铸铜作坊和青铜器物来看,这一时期的青铜器已经出现了礼器、兵器、生产工具、乐器和装饰器等五大类型,并且有出土于贵族墓,主要是礼器和兵器,造型简单等特点。夏代青铜器铸造手工业作坊遗址和青铜器的出现是当时社会进入青铜时代的重要标志,也证明夏代是我国青铜器发展的重要阶段。  相似文献   

14.
商周青铜器纹饰研究在历史上虽取得很大成绩,但较之于器型、铭文、铸造的研究相对滞后,因此在总结前人的基础上对西周青铜器纹饰研究在历史上取得的实绩进行鸟瞰式的述要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战国时期中山国青铜器物形态、纹饰艺术的探索与分析,阐述了中山国人的人文精神及艺术创作的审美观念;并借此指出了我国当代艺术创作中存在的问题,从而呼吁中国当代的艺术创作者们,在继承和撷取中外多元艺术文化形式的同时,更应该承担起推崇高尚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社会责任.  相似文献   

16.
中国在青铜时代通常用"金"来代表青铜器,而"金"作为字素在单音词构词中有显著的表意作用,因此青铜时代的金部单音词以词汇的形式描绘了这一时代的青铜器文化,对青铜器的类别、冶炼以及青铜文化繁荣状况与原因都进行了形象生动的反映,进而诠释了词汇与文化间相辅相成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青铜器铭文中出现的单元跳行、横置、颠倒和语词错位,同义重复等现象,说明我国在西周早、中期之际,在制作青铜器铭文模版时已使用活字;春秋早期的青铜器铸造中,已采用以活字拼排铭文模版的工艺。同时,说明中国毕各项 公元十一世纪中叶发明的活字印刷术有着深远的历史渊源。  相似文献   

18.
青铜器是研究哀牢文化的核心实证材料。青铜器的器类识别和分期是重要的基础研究。以保山为中心的哀牢国地出土的青铜器已见30多种,分属礼乐器、兵器、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器四大类,青铜器使用于哀牢社会政治、军事、文化及生产、生活等各个领域。哀牢青铜器具有明显的民族和地域特征。  相似文献   

19.
商代青铜器纹饰的审美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商代青铜器纹饰的审美特征和历史变迁进行了系统阐释,由抽象化和线条化及其演进所带来的纹饰的变化,形成了商代青铜器的审美特征。就审美功能而言,青铜器纹饰包含着宗教性的内在意蕴,就形式而言,青铜器纹饰具有对称、均衡、节奏感和象征性等特征。  相似文献   

20.
“国之大事在祀与戎”,祭祀是商朝时期神圣而庄重的活动,青铜器便是祭祀的重器,是那个时代宗教祭祀文化的典型代表,对青铜器的研究亦能对商朝美学思想进行汇总,商代青铜器不仅是生产力的代表,而且带有浓厚的统治阶级统治欲望,对青铜器的研究离不开它的形式美,从祭祀与纹饰两方面,分析其独特的审美特征,为人们了解商代历史文化提供新视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