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司马光砸缸     
今天,我上课讲了司马光砸缸的故事,然后提问。我的意图是,只要有说出司马光很聪明或者机智、勇敢之类的学生就加以赞扬肯定,然后因势利导,让学生们学习这种精神,这节课就圆满完成。第一个学生的问题差点就让我闷掉。她问:老师,什么是缸?我晕!唉!也是,现在的城市里哪有缸啊,难怪孩子们不知道。我在黑板上画了个缸的形状,告诉大家,缸是古时候一种常见的家用容器,现在的农村还有使用。第二个学生的问题:缸是干什么用的?又是个超级幼稚的问题。我只好解释说明,古时每家都有一只缸用来存水。第三个学生马上问:他们家经常停水还是欠水费了?我更晕…  相似文献   

2.
司马光砸缸     
今天,我上课讲了司马光砸缸的故事,然后提问。我的意图是,只要有说出司马光很聪明或者机智、勇敢之类的学生,就加以肯定赞扬,然后因势利导,让学生们学习这种精神,这节课就圆满完成。第一个学生的问题差点让我闷掉。  相似文献   

3.
今天我讲了司马光砸缸的故事,然后提问。我的意图是要学生说出司马光聪明或者机智、勇敢之类的,然后因势利导学生们学习这种精神。学生们纷纷举手,积极发言的热情很让我高兴。第一个学生的问题差点让我郁闷掉。她问:老师,什么是缸?我晕!你初中生了,不知道什么是缸?唉!也是,现在的城市哪有缸了,难怪孩子们不知道。看到大多数学生都用同样迷惑的  相似文献   

4.
今天我给学生讲了司马光砸缸的故事,然后提问,意图是要学生说出司马光聪明或者机智、勇敢,然后因势利导地让学生们学习这种精神.学生们纷纷举手,积极发言的热情让我很高兴. 第一个学生的问题差点让我郁闷掉. 她问:"老师,什么是缸?" 我晕!都是初中生了,竞不知道什么是缸?唉!也是,现在的城市哪有缸了,难怪孩子们不知道.看到大多数学生都用同样迷惑的神情望着我,我只好在黑板上画了个缸的形状,告诉大家,缸是一种常见的家用容器. 第二个学生的问题是:"在哪儿买的缸?多少钱一个?"  相似文献   

5.
司马光砸缸     
今天,我上课讲了司马光砸缸的故事,然后提问。我的意图是,只要有说司马光很聪明或者机智、勇敢之类的学生就加以表扬肯定,然后因势利导,让学生学习这种精神,这节课就圆满完成。  相似文献   

6.
我在课堂上讲了司马光砸缸的故事,然后提问。结果学生的问题差点让我郁闷死:第一个学生:“老师,什么是缸?”我晕!现在的初中生不知道什么是缸?只好在黑板上画了个缸的形状。告诉他:“缸是一种常见的家用容器。”  相似文献   

7.
我经常给学生们讲古代故事,目的是想以古人的典型事例对学生进行积极向上的引导。今天,我讲了司马光砸缸的故事,然后提问。我的意图是只要有学生说出司马光很聪明或者机智、勇敢之类的就加以赞扬肯定,然后因势利导学生们学习这种精神,这节课就圆满完成。这么多年的课都是这样讲的。  相似文献   

8.
《辽宁教育》2009,(1):126-126
那天我讲了司马光砸缸的故事,然后提问。我的意图是要学生说出司马光聪明或者机智、勇敢之类的.然后因势利导学生们学习这种精神。学生们纷纷举手,积极发言的热情很让我高兴。  相似文献   

9.
佚名 《阳光搜索》2006,(1):41-41
今天我讲了司马光砸缸的故事.然后提问。我的意图是要学生说出司马光聪明或者机智、勇敢之类的,然后因势利导学生们学习这种精神。学生们纷纷举手。积极发言的热情很让我高兴。  相似文献   

10.
有这样一个小朋友,他听了爸爸讲的《司马光砸缸的故事》,便与小伙伴把家门口的缸推倒了。爸爸问他为什么要这样干?他说:“我这是做试验!爸爸说司马光从小就聪明,我看不见得。如果聪明,他就不该  相似文献   

11.
我经常给学生们讲古代故事,目的是以古人的典型事例对学生进行积极向上的引导。今天,我讲了司马光砸缸的故事,然后提问。我的意图是只要有  相似文献   

12.
小时候听爷爷讲司马光砸缸的故事,听完之后,对司马光十分赞佩,觉得砸缸是最聪明的做法。到我儿子5岁时,听我讲了司马光的故事后,竟摇着脑袋说:“不好!  相似文献   

13.
我在课堂上讲了司马光砸缸的故事,然后提问: 第一个学生:“老师,什么是缸?” 啊?不知道什么是缸?我只好在黑板上画了个缸的形状。告诉他:“缸是一种常见的家用容器。”  相似文献   

14.
我在课堂上讲了司马光砸缸的故事,然后提问: 第一个学生:“老师,什么是缸?” 啊?不知道什么是缸?我只好在黑板上画了个缸的形状。告诉他:“缸是一种常见的家用容器。”  相似文献   

15.
儿童是大师     
女儿四岁那年,我给她讲了司马光砸缸的故事。为说明“缸”是什么,一个双休日,我特地带她到一家儿童公园去看一幅由釉面砖拼成的壁画。我对她说:“看人家司马光多聪明!”女儿看了一下突然说:“司马光不是诚实的孩子。”她指着那画说:“缸已经破了,司马光才举起石头,那缸不是他砸破的。”  相似文献   

16.
几年前,我执教过《司马光砸缸》一课。当读到司马光终于用砸缸的办法救出掉进缸里的孩子时,我引导学生思考:当大人赶来时,他们会对司马光说些什么?学生纷纷发表意见。有个学生的回答却令我大伤脑筋——他不紧不慢的站起来,说“当大人们赶来时,  相似文献   

17.
创造性思维的一个重要表现是敢于打破常规,进行逆向思维。高中哲学教材用“司马光砸缸”这一故事对其进行了说明。有一次学生给我讲了这样一则既幽默又令人反思的故事:课堂上,老师在讲了司马光砸缸这一历史故事之后,让学生们讨论。有的学生问老师什么是缸,有的学生问老师缸是用  相似文献   

18.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营造相应的学习氛围,引导学生进行大胆探索。如教《司马光》这篇课文时,突然有位学生站起来,提出了一个很有创意的问题。于是,我抓住这个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探索,并以激励评价的方式鼓励学生进行探究。下面是此课的教学片断:生:老师,司马光砸破了缸救了孩子是一件好事。但是,这样损失太可惜了,能不能不砸破缸就能救出小朋友?谁能想出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师:这位同学提出问题很有创意。请同学们分四人小组讨论,想出一个更好的办法。即使说错了,老师也会认为你是动脑筋、爱发言的学生。生:司马光把缸推倒,就可以救出小朋友…  相似文献   

19.
司马光砸缸救人,这是流传民间的一段美谈,可是砸缸后发生了什么事,可能有N种情况。现选几种结局以供大家继续推测。一那个被救孩子的家长闻讯赶来,惊魂甫定,突然心生疑窦:要不是你推我儿子进去的,你为啥会救人?没错,肯定是你这小子把我儿子推进水缸,又来冒充好人,这事不能便宜了你!于是,这位家长把司马光告上了法庭。糊涂官断糊涂案,判司马光赔偿医疗费、精神损失费折合白银共100两。二被砸缸的那家主人得知此事,心中大喜:发财的机会来了!于是硬要司马光赔缸,并声称:此缸是禹王爷治大水时留下的老古董,曾有对门的赵老爷出2000两银子来买,都…  相似文献   

20.
几年前,我执教过<司马光砸缸>一课.当读到司马光终于用砸缸的办法救出掉进缸里的孩子时,我引导学生思考:当大人赶来时,他们会对司马光说些什么?学生纷纷发表意见.有个学生的回答却令我大伤脑筋--他不紧不慢地站起来,说:"当大人们赶来时,会说:'谢谢你救了我的孩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