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克思的绝对地租理论与现实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二战以后,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先后实现了农业现代化,土地关系也出现了新变化。由此,有人断言,马克思的绝对地租理论已经过时。资本主义土地关系不论在哪种情况下,只要土地所有权存在,绝对地租就不会消失。当农业资本有机构成等于或超过社会平均构成时,绝对地租来源于社会总利润额。社会主义社会绝对地租仍然存在。承认并在实践中运用马克思的绝对地租理论,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有着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谈谈现代绝对地租的来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读了1980年第5期《教学与研究》上卫兴华同志的文章《当代资本主义农业中的绝对地租问题》以后,很受启发,颇有同感。但对于现代绝对地租(即其来源不是较低的农业有机构成意义上的绝对地租)的来源问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曾经提出,资本主义农业中绝对地租的存在,是以农业的发展落后于工业,农业资本有机构成低于工业为前提的。由于农业资本有机构成较低,同量资本所使用的劳动力较多,可推动较多的剩余劳动,形成较多的剩余价值。由于土地私有权垄断的存在,这种较多的剩余价值,不参加社会平均利润的均衡化过程。这样,农产品的价值便高于其生产价格,  相似文献   

4.
张衔 《教学与研究》2007,3(2):12-18
本文较为深入地发掘了马克思关于绝对地租将随着农业资本有机构成达到或超过社会平均资本构成而消失的思想.通过建立一个完全信息动态博弈模型和含有"适应性预期"的农产品产量-价格动态模型,本文证明了农业资本有机构成达到或超过社会平均资本构成以后,租地农场主将不可能租种土地.绝对地租消失,土地所有权的实现形式随之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5.
朱奎 《教学与研究》2007,25(2):19-24
资本有机构成和地权流转等因素一旦发生变化,马克思地租模型的结论便需要重新审视,而且马克思地租模型缺乏对非农用地地租问题的系统分析,可以说马克思的地租模型是一个局部的、静态的均衡分析.本文在坚持劳动价值论和生产价格理论的基础上,运用动态的一般均衡分析工具,把剩余价值、资本有机构成、地权流转等变量内生化,试图建立起关于农业和非农业绝对地租与级差地租的一般分析框架.  相似文献   

6.
袁伟 《天中学刊》2010,25(1):76-78
经过100多年的变化,当代资本主义农业与19世纪马克思撰写《资本论》时的状况相比已完全不同,马克思主义传统资本主义地租理论的前提假设也已发生根本变化。在马克思主义资本主义地租理论的新的前提下,当代资本主义农业的绝对地租“质”和“量”已发生变化,级差地祖的结构也已发生根本变化,“虚假的社会价值”在当代资本主义农业中已经消亡,马克思主义传统资本主义地租理论需要系统修正。  相似文献   

7.
现代资本主义农业科学技术的发展,使农业资本的有机构成大大提高。那么,当农业资本的有机构成提高到和社会的平均构成相等,甚至超过社会平均构成的条件下,还存不存在绝对地租呢?这是当前政治经济学教学中出现的一个新问题。这个问题实质上是涉及到应当怎样认识马克思关于绝对地租的理论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关于现代资本主义条件下的绝对地租问题,经济学界展开了广泛的讨论,意见甚不一致。本文试图从《资本论》绝对地租理论出发,联系现代资本主义发展的实际,对绝对地租问题做些理论上的分析。一、《资本论》的绝对地租理论1、关于地租的几个基本问题在说明什么是绝对地租之前,首先有必  相似文献   

9.
当前资本主义农业中的非级差地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绝对地租是否已经消失的问题有两种看法是值得商讨的。一是认为绝对地租不仅现在没有消失,而且在整个资本主义条件下都不可能消失。另一种看法是,绝对地租在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已经消失,因此马克思的绝对地租理论已经不适用了。马克思关于绝对地租的理论科学地论述了资本主义制度下绝对地租存在的必然性,指出  相似文献   

10.
关于资本主义绝对地租的概念,在不少同志看来,似乎是不成问题的。长期以来,学术界流行着这样一种解释:资本主义绝对地租产生的根本原因是“土地所有权的垄断”;存在的条件是“农业部门的有机构成低于工业部门”;直接来源是“农产品价值高于社会生产价格的差额”。我们认为,对绝对地租产生的条件和直接来源的这种归纳,是不够妥当的。它混淆了绝对地租一般和绝对地租特殊这两个概念,将绝对地租特殊的条件和直接来源误认为绝对地租一般的条件和来源。何谓绝对地租一般?马克思主义的地租理论告诉我们,土地所有权的垄断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一个历史前提和基础。土地所有权在经济上的实现,就是取得地租。因而土地所有者出租土地,不论是好地坏地,都要索取一定数额的地租,否则,他宁愿坐视土地荒芜,也不会将它白白地交人耕种。我们把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土地所有者凭借土地所有权的垄断所  相似文献   

11.
一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三卷第六篇中阐明了关于资本主义条件下级差地租、绝对地租以及土地价格的理论。马克思的分析偏重于农业方面的地租和地价问题,即分析农业资本家剥削农业工人劳动所创造的剩余价值,并将其一部分交给资本主义条件下的大土地所有者的关系。马克思地租理论,对于资本主义条件下城市建筑地段和矿山的地租,也作了科学的分析。在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下,土地不是商品,即不是自由市场上买卖的对象,更不是投  相似文献   

12.
本文批判性地回顾了20世纪70年代以来国外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出现的三种绝对地租形成机制理论.本文认为,以特定制度环境为基础的机制代表了一种合理的理论进路;虽然它解释了绝对地租的历史性产生,但未能解释绝对地租的再生产.因此,本文引入了开发资本家与食利者地主之间的互动,并探讨了绝对地租再生产的基本条件.在此基础上,本文分析了当代资本主义三种典型租金即金融租金、知识产权租金和平台租金的形成机制.  相似文献   

13.
资本主义制度下无产阶级贫困化的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说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它阐明在资本主义制度下,随着资本积累的扩大、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产业后备军的形成和增加,无产阶级的生活状况,不仅必然日益相对地下降,而且必然日益绝对地恶化,从而揭示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无产阶级革命终将胜利的客观规律。因此,无产阶级贫困化的理论就成为工人阶级进行革命斗争的重要思想武器之一。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一卷中对相对过剩人口作了研究,本文仅就这一理论及其在当今资本主义社会中新的表现特点,谈两点粗浅的认识。一、经济条件的变化和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相对过剩人口的量变考察。马克思在研究相对过剩人口量的变化趋势时指出,随着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社会对劳动力的需求会相对减少,而劳动力的供给却会绝对增加,并分析了劳动力供给增加的三个因  相似文献   

15.
围绕着社会主义地租的争论对社会主义社会的地租问题,长期以来,国内外学术界进行了争论。这关系到马克思经济理论中的一个重要问题,也是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一个重要的实际问题。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特别迫切需要从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上给予明确的回答。马克思在其伟大巨著《资本沦》中,对资本主义地租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在批判地继承  相似文献   

16.
文章分析级差地租、绝对地租的来源并确定征地补偿的构成,揭示地租与征地补偿之间的内在联系,指出征地补偿对地租量运动、尤其是对城市绝对地租上下限的影响,提出征地补偿应以缩小城市绝对地租的上下限为目标,以实现城乡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7.
有没有社会主义城市绝对地租有没有社会主义城市绝对地租?是国内外学术界长期争论悬而未决的问题。一种意见认为:社会主义城市地租只有级差地租,没有绝对地租。另一种意见认为,由于社会主义城市还存在着土地所有制,还存在着绝对地租。我认为,前一种否定社会主义城市绝对地租的观点是值得商榷的。后者,肯定有绝对地租存在的观点我是赞同的,但还需要从理论上进行全面系统的研究。  相似文献   

18.
现阶段我国能否经营地产业,关键的问题是承认不承认社会主义条件下还有级差地租和绝对地租,土地还有价格.另外,由于我国长期来受产品经济思想影响,即使承认有上述商品经济范畴,也还有一个实际转变的问题.本文将顺着上述思路,对我国的地产业改革从理论到实际作一些初步探讨.一、理论及其变革要经营社会主义的地产业,前提和关键是确认社会主义条件下还存在地租和地价.但传统的理论认为社会主义的土地属于公有,不能作为商品来经营,因而对公用土地不收或只收象征性的地租,这实际上是取消了地产业.因此,很有必要首先弄清楚在与地租地价有关的几个问题上马克思思格斯等导师的理论及我们应持的态度.第一,社会主义仍然存在绝对地租.绝对地租是指凭借士地所有权垄断所取得的地租,即不论租种好地还是坏地都绝对必须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关于绝对地租的理论,去掉资本主义性质,对于我们社会主义现阶段征收绝对地租费用的理解是有很大帮助的。马克思在分析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时指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重要结果之一是……它一方面使土地所有权从统治和从属的关系下解放出来,另一方面又使作为劳动条件下的土地同土地所有权和土地所有者完全分离……。”(《资本论》第三卷,第693页)因此,“土地的资本主义耕种”是以“执行职能的资本和土地所有权的分离为前提的”。  相似文献   

20.
我国现行的政治经济学教材和辞典中关于级差地租和绝对地租形成原因的论述,大多采取以下的说法:土地私有权的垄断是绝对地租产生的原因,但它与级差地租的形成毫无关系,级差地租形成的原因是土地资本主义经营的垄断。许多教材在论述中都引用了列宁在阐述马克思地租理论时提出的“双重的垄断”的论述。列宁的原话是这样的:“我们所看到的实际上是双重的垄断。一种是土地经营(资本主义的)的垄断。这种垄断是由于土地的有限而产生的,因此是任何资本主义社会的必然现象。这种垄断的结果使粮食价格取决于劣等地的生产条件,对优等地的投资,或者说,生产率较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