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科学的比喻     
比喻是人们常用的一种修辞方法。唐代诗人李白在他的一首《古朗月行》的诗句中有:“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诗人运用浪漫的创作方法,丰富的想象力,写出儿童时期对月亮稚气的认识。把月亮比喻为“白玉盘”和“瑶台镜”,生动地表现出月亮的形状和月光的皎洁可爱,也展现出儿童时期天真烂漫的情态。在现代科技中,同学们常常会听到一些不容易理解的科学概念或专业术语,但如果借用一些深入浅出的比喻方法,就能把一些复杂深奥的科学概念解读得淋漓尽致、通俗易懂。下面我们举几个例子,来看一看比喻对科学概念的解读作用。  相似文献   

2.
比喻是常用的一种修辞手段。由于各民族的风俗、传统以及地理位置、气候条件的不同,人们在比喻时多少带有本民族的色彩,从而使语言丰富多彩。形容一个姑娘的美貌,许多国家用鲜花作比喻。可是在阿拉伯地区,人们总把美丽的姑娘比作“圆月”、“月亮”。这是因为阿拉伯地区气候炎热,在伊斯兰教的圣地麦加,八月气温高达四十五度以上,只有到了夜晚,满天繁星,朗月当空,人才感到凉爽舒服,心旷神怡。因此,阿拉伯人喜欢用“月亮”来描绘美貌了。我国青藏地区终年积雪,有半年是冰封的,每当太阳升起时才给人们带来温暖。因此这里喜欢用“红太阳”形容姑娘的美丽多情。  相似文献   

3.
《山东教育》2004,(26):61-62
16世纪英国哲学家培根对知识的获得作了三个比喻:一种像蚂蚁一样,只知道简单地搬运材料;一种像蜘蛛一样,只知道从自己的肚子里吐丝布网;而科学认识应该像蜜蜂一样,把采撷来的百花的花粉进行消化和加工,并酿制成蜜浆。  相似文献   

4.
18世纪英国哲学家培根对知识的获得作了三个比喻:一种像蚂蚁一样,只知道简单地搬运材料;一种像蜘蛛一样,只知道从自己的肚子里吐丝布网;而科学认识应该像蜜蜂一样,把采撷来的百花的花粉进行消化和加工,并酿制成蜜浆。  相似文献   

5.
比喻是汉语的一种修辞方法,可分为明喻、暗喻、借喻三种。明喻就是本体、喻体、喻词都齐全的,比如甲像乙;暗喻喻词是是、为,比如你是红花,我是绿叶。借喻则是本体、喻词都不出现,只出现比喻的事物即喻体。比如下面故事里的这副对  相似文献   

6.
比喻与非比喻广东丰顺县一中刘柏青在本体与喻体之间,用“像、仿佛”等比喻来表示比喻关系,是明喻的辞格。但并不是凡出现这些词语的就一定是比喻句。构成比喻的条件是:①比喻和被比喻的事物必须是两类不同性质的事物;②两者必须有相似点。这两个条件是判断是不是比喻...  相似文献   

7.
我的小时候     
小时候,我没有看过童话。 不仅没有读过童话,我甚至不知道“童话”这个词语。 我在粤西一个平凡的村庄出生、长大。那个村庄很平凡,就像一堆牛粪那么平凡。可是,即使一堆牛粪,有时候看起来,也会像月亮一样美妙。所以我经常有一个比喻,把牛粪比喻为“黑色的月亮”。我很喜欢这个比喻,觉得这是对“牛粪”的重新命名,因为从这个比喻来看,鲜花插在牛粪上,是一种光荣!  相似文献   

8.
比喻有话说     
<正>说到比喻的修辞手法,有同学直呼太简单了。比喻确实不难,也很常见,不少人在刚学会说话时就能运用了。比如,一个小宝宝指着月亮说“香蕉”,指着煎蛋中间的蛋黄说“太阳”,这些都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但是,当你真的要学习比喻手法的时候,好像又没那么容易了。比如,  相似文献   

9.
新鲜的比喻决非唾手可得的,那种让人一见惊艳,不得不拍案叫绝的陌生化效果,必来自非同寻常的发现。大开大阖,力求神似。巴尔扎克的《驴皮记》写上流社会舞女步伐的轻健柔丽,不用白描,只用了一个比喻:“她们的双脚像在谈情说爱,鲜艳的嘴唇却一声不响。”钱钟书的短篇小说《猫》写男主人公的羞怯,也同样只用了一个比喻:“每听到她的声音,他脸无故像世界大战时的地图,一时布满红色。”这两个比喻都不在不似之物上找出相似之处,而是将风马牛不相及的物体合拢,大开大阖,将各司其职的人体官能易置错位,喻体和喻点拉得很开,又合得极巧。轻捷旋转的双脚像嘴巴在谈情  相似文献   

10.
巧辨比喻     
比喻是最常用的一种修辞方法。比喻,就是打比方,即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彼此有相似点,使用一事物来比方另一事物。有些比喻句和非比喻句不容易区分,同学们在辨别时,应注意以下几点:一、注意比喻词。有些句子虽有“像”“仿佛”“犹如”等词,但在句中不是比喻词。①同类相比:他长得像他母亲。②表示想像:看见他,仿佛见到了大救星。③表示猜测:星星在头上眨着慵懒的眼睛,也像要睡了。④表示举例:像刘胡兰,雷锋这样的英雄人物,永远活在人民的心中。二、注意不要把“比喻”与“比拟”相混。比喻和比拟,都是以比为基础,关系密切。二者的主要区别在…  相似文献   

11.
正"比喻正是文学语言的根本。"——钱锺书亚里士多德说:"比喻是天才的标志。"一个贴切的比喻就如同一根魔法棒,有了它,深奥变得浅显,抽象变得具体,干瘪变得丰满,僵死变得灵动。比喻是修炼语言的第一利器,甚至可以说,是写作者的一种必修武功和才识尺度。比喻是什么?比喻可不单单是"棉花像雪一样白""妹子像野菊花一样香"这样直白的感观联想。日本推理作家西泽保彦在  相似文献   

12.
比喻就是打比方,一般是以具体的描写抽象的,用浅显的说明深奥的,用熟识的指示生疏的,从而使抽象的事物具体化,深奥的道理形象化,陌生的事物明晰化,给读者留下更深刻的印象。但是,妙喻高手也会反其道而行之,从而形成一种特殊的比喻,它与典型的比喻相比,显得有些“另类”。故名之为“另类比喻”。例①方鸿渐看唐小姐不笑的时候,脸上还依恋着笑意,像音乐停止后袅袅空中的余音。许多女人会笑得这样甜,但她们的笑容只是面部肌肉柔软操,仿佛有教练在喊口令:“一!”忽然满脸堆笑,“二!”忽然笑不知去向,只余个空脸。像电影开映前的布幕。——钱钟书…  相似文献   

13.
比喻是一种使用频率较高的修辞手法 ,人们在说话或写文章中常用到它。提及它的作用一般概括为使文章语言生动 ,形象具体。但如果细细品味 ,比喻在不同文体中的作用略有差异。下面分别谈谈比喻在记叙、抒情、议论、说明中的作用。一、比喻描写 ,生动优美在记叙性文章中 ,作者常巧妙地运用比喻形象地显示景物的特点。如《海滨仲夏夜》一文。文中写霞光、灯光、月亮都用了贴切、生动的比喻。用“一片片霍霍燃烧着的火焰”比喻映照在浪峰上又红又亮的霞光 ,“火焰”显示了霞光的色彩和亮光 ,“燃烧着的火焰”则突出了它的动感 ,显示出这是一幅动…  相似文献   

14.
大家熟悉的明喻、暗偷,可以说是比喻的基本形式。另外,还有一些特殊形式的比喻,如博喻、反喻、回喻、强喻、引喻等。1.博喻:以多喻体重复说明一个本体,列举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喻体来说明某一相似点。因为有些事物具有多方面的意思,一个比喻是概括不了的。这种比喻能极大地增强文章气势。例如:……两岸,满是高过马头的野花,红、黄、蓝、白、紫江彩缤纷,像绵延的织锦那么华丽,像天边的彩霞那么耀眼,像高空的长虹那么的烂。(高中语文第二册(天山景物记》)2.反喻:从本体的反面设喻,或者同时从正反两方设喻,具有正反对照、相反…  相似文献   

15.
复杂的比喻     
一、比喻加拟人在比喻句中添加拟人,可以使句子更生动,让事物活起来,像人一样有思想和言行。例:白杨披着浓霜,像哨兵似的站在路  相似文献   

16.
一、比喻句与比较句 “像”是比喻辞格中明喻的一个标志词,但这并不意味着所有含“像”的句子都是比喻句。因为“像”除了表示比喻外,还可以表示比较,表示推测,表示举例等。表示略带夸张的比喻句和表示实实在在的比较句这两种“像”字句,因为外形结构一样,所以有人往往被表面的假象所迷惑,混为一谈。其实,二者本质上是不相同的。  相似文献   

17.
对于比喻,同学们一般都比较熟悉,现就你们不太注意的几种变式加以例析。一、倒喻,就是本体和喻体颠倒次序的比喻。倒喻与一般比喻"本体像(是)喻体"的格式相反,是喻体在前,本体在后,构成"喻体像(是)本体"的形式,这又有两种格式。甲式为"喻体像(是)本体"。如:  相似文献   

18.
比喻的基本格式是明喻、暗喻、借喻三种,但比喻还有其他变化形式,如博喻、连喻、接喻、扩喻、缩喻、引喻、互喻、较喻、倒喻、反喻、讽喻等。一、博喻用几个喻体反复说明一个本体,例如:“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  相似文献   

19.
比喻又叫譬喻,根据甲乙两种事物的相似点,用乙事物来比甲事物的修辞方式。一般把比喻分为明喻、暗喻、借喻。明喻的格式是“甲像乙”,用“像”字把本体和喻体联系起来,使这两种性质不同的事物利用它们之间在某一相似点上来打比方。但是有“像”字的句子并非都是比喻句,这里主要谈两种不是比喻的“像”字句。一、比较不是比喻。性质相同的事物不能构成比喻,在“像”字句中,相同的事物往往构成比较,以表示相类或相同之处,或者表示看起来有些像,有时用于对具有相同点的事物的推测,或含有推测的意味“。像”含有“如同”的意思。例如:“黄山真像…  相似文献   

20.
比喻是语言形象化的手段之一.是文学作品不可缺少的表现手法。巧妙地运用比喻,可以使文学作品出神人化,熠熠生辉。作家秦牧说:“美妙的比喻简直像一朵朵色彩瑰丽的花,照耀着文学。”赵捷也说:“比喻,它犹如一个变化无穷的万花筒,放射出五花八门的瑰丽图案,它好像一个神奇的魔术师.从锦囊里抽出五颜六色的彩绸。比喻使诗歌语言增强形象性:生动性、深刻性.加强说服力、感染力、诱惑力。它有助于敲发人们思想的火花。激荡起人们感情的波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