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辛弃疾,我国南宋时期著名的词人,是唐宋词作家中现存词最多的一个。他的诗词中大多表现了积极抗击金国入侵和争取国家统一的强烈愿望,内容题材丰富多样、词风饱满激昂,展现出了强烈的爱国主义热忱。本文通过探讨分析辛弃疾的爱国诗词,阐述辛弃疾爱国主义思想形成的原因,爱国主义思想在诗词中的主要表现,诠释其中表现出的强烈民族忧患意识,报效国家、守卫国土的使命感,以及勇于献身的军人价值观。  相似文献   

2.
贯穿辛弃疾全部词作的基本思想和主线,就是恢复中原的坚定信念和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辛词更多地表现出英雄的豪情与英雄的悲愤。辛弃疾与苏轼相比,有英雄与学士之别。  相似文献   

3.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在附录部分推荐了40首必学诗词,其中辛弃疾的词有3首。辛弃疾的词充满豪情万丈的爱国主义英雄气概,教学中教师可将辛弃疾的必学诗词与另外两首词组成群文阅读,引导学生进行品鉴、探源,深刻感悟辛弃疾词作的爱国主义情怀,探寻英雄之志的源头,为学生深入理解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4.
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是我国文学史上最杰出的爱国主义词人,他生于济南,出生时,家乡已为金人占领,目睹了国破家亡的苦境,对沦陷区的北方人民的苦难有着深切的感受。 辛弃疾二十二岁时,参加山东人耿京领导的抗金农民起义军,耿京被叛徒谋杀,辛弃疾带领五十人冲入敌营,生擒叛徒,投归南宋。 辛弃疾有恢复中原的大志和出众的才能,一生志在抗敌报国,反对投降妥协,因而他在统治集团中屡受打击、排斥,处境孤危,无法施展其才能,便把夙愿未酬的一腔悲愤寄托在词作之中。辛弃疾词中充满了慷慨激昂的深厚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这对于我们今天进行爱国主义思想教育。激发学生的爱国激情,是一本难得的、极其珍贵的好教材。  相似文献   

5.
南宋大词人辛弃疾,一生有远大的政治抱负和崇高的爱国主义思想。辛弃疾出生时,家乡山东已被金兵所占,21岁时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即归南宋。他怀着收复中原的愿望,先后向朝廷上《美  相似文献   

6.
辛弃疾继承和发展了苏武开创的豪放词风,把豪放词风移植到爱国主义沃土之上,使豪放词得到了很大发展。辛弃疾词中那漾溢着的豪气,那“大气包举”的品格,把调的创作提高到了一个新阶段。贯穿于辛弃疾词的基本思想是恢复中原,统一祖国的坚强信念.反映收复失地的意志,揭示抗金志士壮志难酬、请缨无路的深沉的悲愤,揭露与控诉南来统治集团投降误国之卑劣行径是辛弃疾词的思想情感主流。《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就是辛弃疾用豪气饱蘸泪水铸就的不朽词章,这词章是伟大战士奏响的时代的号角,跳动着抗金英雄独特的经历,独特的思想,以及…  相似文献   

7.
辛弃疾的主要经历辛弃疾是中国历史上少见的人物,他能文能武,不但是一位伟大的军事家、思想家、爱国主义者,而且还是一位杰出的词人。世人追慕他词调文墨之美,几百年来他的作品一直为人们所喜爱。世人追怀他人品之豪,他的人品性格是后世人的楷模,他的思想鼓舞了无数志士仁人,培养了后世人的爱国主义精神。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山东历城(今济南市)人,生于1140年,此时济南在金人的统  相似文献   

8.
我们中华民族是有着高度凝聚力和爱国主义光辉传统的民族,屈原,张元干,陆游,辛弃疾,岳飞,文天祥,秋瑾,梁启朝……这一个个熟悉的名字,都有一段可歌可泣的历史。他们在国家、民族危亡之时,以其慷慨激昂、雄浑悲壮、振奋人心的诗词,唱出了时代最强音,奏响了爱国主义的主旋律,为我们留下了一笔辉映千古、绚丽多彩的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9.
刘克庄豪放词的爱国主义思想和传达出的疏狂性格 ,既是对辛弃疾、陆游豪放词的继承 ,也与莆田文化传统有着密切的联系。本文着重探讨刘克庄豪放词与莆田传统文化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南宋杰出的爱国词人。时金人入侵,山河破碎,中原人民饱受涂炭,民族矛盾空前尖锐,抗金斗争风起云涌。这一时代特征使辛弃疾从青年时期就树立了抗金卫国、恢复中原的远大理想。但由于统治阶级集团的卖国投降,辛弃疾报国无门,只得将强烈的爱国感情,满腔的忧愤感慨注于笔端,于是就有了大量充满爱国激情的词作。对于辛词,历代学者和读者多从爱国思想的角度来加以肯定和表扬。以今天无产阶级的爱国主义标准来衡量,我们仍认为辛词是爱国主义的诗篇,但是,在肯定它的进步性的同时,也应看到它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1.
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南宋杰出的爱国词人。金人入侵,山河破碎,中原人民饱受涂炭,民族矛盾空前尖锐,抗金斗争风起云涌。这一时代特征使辛弃疾从青年时期就树立了抗金卫国、恢复中原的远大理想。但由于统治阶级集团的卖国投降,辛弃疾报国无门,只得将强烈的爱国感情,满腔的忧愤感慨注于笔端,于是就有了大量充满爱国激情的辛词。对于辛词,历代的学者和读者多从爱国思想的角度来加以肯定和表扬。以今天无产阶级的爱国主义标准来衡量,我们仍认为辛词是爱国主义的诗篇,但是,在肯定它的进步性的同时,也应看到它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2.
爱国词人辛弃疾是中国词史上的一颗永远闪光的明珠。他的词风格之豪放,思想之深邃,为后世所折服,同时又由于他壮志难酬,蹉跎终老的境遇,使得他的词的格调又不免苍凉沉郁。《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这首词是最能体现他这一创作风格特征的。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南宋初济南人。他出生时正直中原沦陷,民族灾难极为深重的时代。民族的苦难,时时搏击着童年辛弃疾幼小的心灵,家庭中老祖父的爱国主义思想的薰陶使诗人从小具有远大的志向。公元1161年秋,金主完颜亮南下侵宋,二十一岁的辛弃疾组织了二千多人的义军参加了耿京的农民  相似文献   

13.
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是辛弃疾诗词创作的主导倾向,使其诗词具有感人肺腑的力量。其政治思想中“民为国本的仁政思想,抑制豪强的法制思想,节用宽民的理财思想”亦具有先进性和积极意义。遗憾的是,忠君观念却成为极大消极因素,阻碍了他复国理想的实现。  相似文献   

14.
辛弃疾是南宋著名词人,他的词饱含着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表现了收复失地,实现祖国统一的思想感情;表现了对南宋小朝廷苟且偷安局面的强烈不满和对投降政策的批判以及对抗金斗争的高度赞扬;表现了抒发深沉的壮志未酬的忧愤之情。辛弃疾的词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闪烁着爱国主义的光辉。  相似文献   

15.
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居士。宋高宗绍兴十年五月十二日,辛弃疾出生于山东历城,其时距离北宋灭亡、中原沦陷已十三年。辛氏家族世代仕宦,因父亲多病早逝,辛弃疾为祖父辛赞抚养,受他的爱国主义影响极深。  相似文献   

16.
辛弃疾与苏轼同为宋代豪放词派的杰出代表人物,对词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但由于他们所处的时代背景不同,经历不同以及思路、个性等方面的差异,爱国主义成为辛词的主旋律,雄劲而又悲壮沉郁则成为辛词的主体风格。辛弃疾以爱国主义词人的杰出身份高标词坛。  相似文献   

17.
明代的著名学者杨慎在评论稼轩词时说过:“辛词当以《京口北固亭怀古·永遇乐》为第一。”评论它“为第一”,虽然有些过分,但是这首词在辛弃疾作品中,的确是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的。我们认真剖析这首词,对于研究辛弃疾晚年的爱国主义思想,探讨稼轩词的艺术风格,以及了解开禧北伐前夕宋、金的政治军事情况,都是极为有益的。  相似文献   

18.
辛弃疾转益多师,搜罗万象,熔铸杜诗如己出,增强了词作的艺术魅力。辛弃疾之所以能够接受杜诗,学习杜诗的遗风,是因宋人辑杜集、学杜诗的外部机缘和辛、杜二人有着相似经历与心志理想的内部因缘的合力作用。稼轩词对杜诗的接受是全面的,无论是贯穿其创作的爱国主义思想,还是开拓创作视野的"史"的视角,甚至是沉郁顿挫的创作风格,都与杜诗有着一定的继承关系。  相似文献   

19.
中国文学史上,南宋时期的辛弃疾是个杰出的爱国词人,《稼轩长短句》中不少优秀词篇传达了他力主以战去战,统一祖国的心声。辛弃疾词所表现的坚定不移的爱国主义精神是我们应该继承的珍贵遗产。  相似文献   

20.
辛弃疾的众多作品中,爱国主义词篇是最典型、最著名的。其中有三篇被纳入到人教版初高中教材。但受到教材中单元导读的影响,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学重心有所偏离正轨,违背教材编写者初衷。同时,无法解读出辛弃疾爱国词篇的经典意义。为解决以上问题,从而提出辛弃疾爱国词篇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