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讽刺与幽默     
胡子长了晚上,夫妻俩准备外出看戏。出门后,妻子很不高兴地对丈夫说:“胡子这么长了,你怎么也不刮一刮?”  相似文献   

2.
文学和出汗     
上海的教授对人讲文学,以为文学当描写永远不变的人性,否则便不久长。例如英国,莎士比亚和别的一两个人所写的是永久不变的人性,所以至今流传,其余的不这样,就都消灭了云。这真是所谓“你不说我倒还明白,你越说我越胡涂”了。英国有许多先前的文章不流传,我想,这是总会有的,但竟没有想到它们的消灭,乃因为不写永久不变的人性。现在既然知  相似文献   

3.
一天,著名作家刘绍棠应邀到南开大学讲学。他讲到文学创作要坚持党性原则时说:“即使真实的东西,也是有所写和有所不写的,无产阶级的文学更是如此。”这时,一位学生向他递了一张纸条,上写:“刘老师,您说作家要有所写和有所不写,我觉得不应该这样。既然是真实的,就是存在的,存在的就应该给予表现,就可以写。”刘就开玩笑说:“你把你的学生证拿给我看看好吗?”递条子的姑娘呈现迷惑和茫然的神情,刘微笑地解释说:“我是要看看,你的学生证上是不是贴着脸上长疤的照片。”这位姑娘更感莫名其妙:“长疤时谁拍照片啊?怪寒碜。”刘因势利导地说:“是呀!你不在  相似文献   

4.
报刊上文章长风日盛,读者叫苦不迭,舆论界也多有怨言,感叹之声不绝。文章缘何越写越长,屡禁不止?或说这归于作者文字功底浅,一句话要掰成三句说,不然道不明白;或说赵公元帅神灵近来颇显,为文者也趋之若鹜,做文章不再是清心寡欲,而是围着钞票转,因为文长自然稿费多。  相似文献   

5.
一九八八年一月十六日。俺村老通讯员王立业找到我说:‘你爱看书报杂志,这本《新闻爱好者》内容很丰富,栏目很多,订价也很便宜,订一本吧,’我一看很好,说订一年。坐在旁边的洪仔弟说:‘唉,你这么大年纪学那弄啥,有那几元钱,不如割块肉吃吃。’我说:‘我的看法与你的看法不一样。不错,肉味是香的,但你不知道书中之味比肉味更深长。你没见过这么一副对联吗?——  相似文献   

6.
看过微型小说《新闻报道》,着实令人发笑。步其余韵,也想“亲自”说点话。有一些骚人墨客,为了贪闲省事,想开办“文章工厂”,用同一的模式制造文章。科举时代的“八股文”就是突出的例子。目前有些编辑,虽然对刻板文章不感兴趣,却又不自觉地落入它的俗套。小说中的主编大人用“亲自”成癖就是如此。类似的毛病还有:你在花枝上留下几片绿叶,他认为那是累赘,非扫除干净不可;你写一篇正立方体的文章,他要削成圆蛋形才发表;更有甚者,还在你的文章上添枝加叶,把一些不是你主观意愿的话加到你的头上。结果  相似文献   

7.
去年6月份的一天,一位茌平的农民在电话里告诉我:"我想给你说一声,你的文章里,有一个字写错了." "什么字?"我问. "一个是非的是字,你写成事情的事了."他说. 错了就错了呗,又不是看不明白.我有点不高兴,但还是装模作样,用感激的声音说:"没想到你看得这么仔细,谢谢你,感谢你对我们报纸的关注."  相似文献   

8.
最近听说上海《新民晚报》要复刊。有一天我遇见晚报的前任社长,问起来,他说:“还没有弄到房子”,又说:“到时候会要你写篇文章。” 我说:“我年纪大了,脑子不管用,写不出应景文章。”  相似文献   

9.
巴金 《出版参考》2011,(9):40-40
最近听说上海《新民晚报》要复刊。有一天我遇见晚报的前任社长,问起来,他说:“还没有弄到房子”,又说:“到时候会要你写篇文章。” 我说:“我年纪大了,脑子不管用,写不出应景文章。”  相似文献   

10.
记者在确定采访对象时,应该选择那些具有自身的鲜明特色的人。这种对象选择好,能以一抵十;选择得不好,十不抵一。 要在众多的人之间指出一个人,应该怎么办?说这个人有鼻子有眼,有嘴有耳朵……像这样说下去说上半天,有谁知道你指的是哪一个呢?但是如果你说,这个人嘴唇下长着一块黑痣或者此人个子特高,只这样一句话,人们便容易把此人寻找出来。新闻,正是要在众多的事实中报道某一事实,而且要求迅  相似文献   

11.
言论是报纸的旗帜,应该加强。但有个问题令人担心,即讨论来讨论去,言论的写作和作用可能会有所加强,而文章也有可能跟着越写越长。眼下,说是短评,也得七八百字;上评论员的,一千五六百字也打不住,更不要说编辑部文章和社论了。现实如此,如果强调加强不得法,文章完全有可能还会拉长。言论能不能写短?能。在1982年全国好新闻评选中获奖的福建日报社论——《有些案件为什么长期处理不下去?》全文不到200字,能说不短吗?  相似文献   

12.
你总是说我长不大,你总是说我不够成熟,你总是说我怎么年龄长了,却只是长成一个大孩子?可是,爸爸,你知道吗?每次你叫我的时候,你都是喊着女儿,因为在你的心里,我一直是你的女儿,在你眼中,我也就永远只能是个孩子了。  相似文献   

13.
新时期的报纸理论版特别是晚报的理论版 ,如何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 ,提高舆论引导水平 ,办得群众喜闻乐见 ,办出生气 ,大家都在不断探索。毋庸讳言 ,以往我们的报纸理论宣传 ,总有居高临下、我说你听的味道。文章喜欢题目大大 ,篇幅长长 ,习惯于讲空泛的、概念化的大道理、空道理 ,习惯于简单地诠释中央精神 ,呆板乏味。读者说 ,我需要的你不登 ,不需要的你讲个没完。如今报纸可选择的东西很多 ,读者并不是非要看你说教文章的。读者不看不接受 ,编辑是最痛苦的。为报纸着想 ,为自身着想 ,报纸理论编辑必须牢牢树立为读者大众服务的思想 ,彻底…  相似文献   

14.
爱恨两相宜     
你问我:“该如何放下恨?” 从他第一次说分手到现在,你一直在说服自己:饶恕他,是人都有弱点,都有猥琐及无耻。你自责不能说无愧,你自问能不能永不伤害别人。可是……理性是拗口而一字不苟的天道人情文章,恨却是窗口灌进来的煤烟,盘桓不已,驱不掉扫不净。一夜一夜,你在梦中与他争吵,  相似文献   

15.
眼下,谈论新闻写短成了热门话题。笔者认为,不看内容如何,一味越短越好,也是一种片面性。河南日报刊登的《一桥之隔两个天地》的通讯,占了半个版,够长的,但人们还是争相传阅。今年7月,中国青年报刊登了《大学生基础文明调查》,连载五天,人们读了不但不觉长,反而说这样文章写得入情入理,讲得透彻,引起强烈反响。应该说,文章短小精悍,一目了然,有它的长处.而长文章,如果观点正确,材料丰富,有助于把问题说透彻。应该看到,报纸没有广播传播信息及时,但有着自己的优势.便于反映新闻的广度和深度。报纸上的文章应长短相间,互为补充。如果一味地强调  相似文献   

16.
我是不大愿意写批评文字的。这原因大抵是:瞎捧之风未泯,批评势必讨嫌!不少人都装着胡涂,好话说尽,你却净说些煞风景的老实话,难道不讨嫌么?其次,我很怕没完没了地被被批评者所纠缠:你本来说的是东,他偏来说西,南辕北辙,不得要领;再其次,一些被批评者的心态也变异得奇怪,颇有一些具有“挨批积极性”的人在,他硬是想借被批评“出名”。批评文章,成为被批评者的“出名”广告,这不又有点可悲吗?不过,话又说回来,人,总有“不  相似文献   

17.
有一位著名学者说:你想让文章写得生动些吗?那最好是少用形容词,多用动词,这确是经验之谈。用新闻术语说,就是:让事实说话,在行动中写人。但少用不等于不用,要说新闻一律不用形容词,那是不可能的,也是不必要的。准确地使用形容词,也能使文章熠熠生辉。不过有一条原则,是宁精而  相似文献   

18.
记得初写稿时,总爱写得长一点,全一点,甚至圆一点。有一次我写了一篇《全方位抓好“下岗”再就业工作》的调研性文章,全文共分四大点,每大点下四小点,洋洋洒洒数千言。稿子送到一家日报编辑部。几位编辑善意而又中肯地说:“大众媒体要赢得最广大的群众,就最讲究新鲜活泼、短小精悍、一语中的,你能不能化大为小,化繁为简,突出写几段启发性强的文字 ?”编辑们还一针见血地指出,现在报刊上不少“工作研究”类的文章新意少,篇幅长,读者不喜欢。一席话说得我恍然大悟,在编辑们的具体指点下,我将原稿中的“七抓八抓”统统砍去,改…  相似文献   

19.
媒体在转型,记者要转型。“你说或者不说,它就在那里。”但你转还是不转,结果就迥然相异。不转,它会离你而去;转了,才会与你并辔前行。于是,怎么转就着实让人“坐卧不宁”。  相似文献   

20.
正对于读书人,你赞美他,可以说他浑身上下洋溢着书卷之气;你挖苦他,可以说他浑身上下看不到任何书卷之气。对于不读书的人,你同样可用"你好像有一种书卷气"之类的话赞美他;当然如果是想挖苦他,用一句"你没有文化",杀伤力也就足够了。总之,不管是读书人,还是不读书的人,"书卷气"都是一个十分有效的武器。因为"书卷气"是对一个人的文化修养最完美、最直接的诠释,所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